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针刺治疗阑尾切除术后腹胀37例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阑尾 腹胀 针刺 切除 术后

【摘 要】目的:观察体针治疗阑尾切除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37例患者针刺体针穴取(支沟、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结果:经针刺治疗,所有术后患者腹胀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可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排气。

【关键词】术后腹胀;阑尾;电针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769-02

阑尾术后病人,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及术后病情的限制,多导致肠蠕动减弱,从而引起胃肠功能恢复较慢,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展成为肠梗阻而导致再次手术。笔者自2010年—2013年用针灸治疗本病3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均为我院外科住院并行阑尾切除术后腹痛腹胀为自觉症状患者,男20例,女17例,年龄14-75岁不等,平均年龄42岁,病程8小时-120小时,平均病程36小时。

2 治疗方法

2.1一般处理:术后常规禁食,给予常规护理,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不应用预防及针对性治疗术后腹胀的药物。

2.2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正确定位双侧支沟、足三里、天枢、上巨虚。穴位经常规消毒后,取0.30x50mm无菌针灸针(吴江市云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针尖与皮肤成90度,垂直刺入(支沟穴刺入25mm,上巨虚、天枢穴、足三里穴均刺入45mm),行平补平泻手法,待患者得气后接电针仪,留针30分钟,出针后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月10秒钟以防出血。

2.3电针连接方法:选用华佗牌SD2-11型电子针灸仪,将电针线的正负极分别接于同侧的足三里穴和上巨虚血;双侧天枢穴;双侧支沟穴。电针波形为疏密波且频率固定,刺激强度以引起局部肌肉微颤且患者能耐受为度。

3 疗效标准

显效:肛门已排气,肠鸣音正常,患者无腹胀感;有效:肛门排气少或无,出现肠鸣音,患者感觉全身轻松,但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无效:症状无改善。

4 治疗结果

本组37例患者经过针刺体穴治疗后,25例在1-2天内腹胀感消失,肛门已经排气。12例在3-4天内腹胀感消失,肛门已经排气,患者感觉全身轻松。总有效率100%。

5 体会

腹胀是阑尾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病人表现为腹部膨胀、疼痛。当腹部胀气压迫膈肌时,可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严重可导致腹内压增高,下腹静脉回流受阻,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产生腹胀的原因有麻醉及手术后胃肠功能抑制,术后胃肠功能尚未恢复就过早进食含糖食物,术后腹膜后血肿存在使肠蠕动受抑制,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使肠蠕动减弱。中医认为,针刺对人体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¹。阑尾手术病人术后腹胀的主要病机为:元气受损,气滞血瘀,气血阻于脏腑经络之间,使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出现腹痛、腹胀等症。故治疗以扶助正气,行气化瘀,疏通肠腑为原则²。针刺的关键是使肠腑接受适当刺激,以通其经脉,和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而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为本经脉气所行,为经火穴,有调理三焦之气,通腑气、降逆火,通关开窍,活络散瘀,消胀止痛之功;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为胃经脉气汇合之处,既是本经合土穴,又是本腑下合穴,既有调理肠胃,理气消胀,行气止痛之功,又有健脾和胃,消积导滞,利水消肿,调和气血,强体健身之力。支沟以通腑气为主,足三里以降胃浊为要,一通一降,通降合法,通腑气之功益彰。天枢为胃经腧穴、大场经募穴,有疏调大场气机,调种中和胃,整肠通便,扶土化湿之功;上巨虚为胃经腧穴,大肠经下合穴,有调理肠胃,理肠通便,通经活络之效。二穴合用,同走大肠,调整大肠功能,通调大肠腑气之力益彰³。

参考文献:

[1] 吕玉娥,吕景山对穴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2] 梁繁荣,针灸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