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春季养羊谨防羊痘病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谨防 春季 养羊 羊痘病

绵羊和山羊的羊痘病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在冬末春初发生和流行。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性的丘疹和疱疹,病羊发热,并有较高的致死率。在大多数绵羊和山羊生产地区均有该病流行。该病除死亡率较高外,还会造成妊娠母羊发生流产和多数病羊在病后丧失生产能力,给养羊业造成很大的损害。现将该病的一些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供参考。

一、流行特点

羊痘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羊的皮肤、黏膜的丘疹、脓疱、痂皮内及鼻黏膜分泌物中,在发病羊体温升高时,其血液中存有大量病毒。病羊为传染源主要是通过传染的空气经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管理人员、护理工具、皮毛产品、饲料、垫草及体外寄生虫均是传染媒介。羔羊较成羊敏感,病死率高。气候寒冷、雨季、霜冻、枯草期和饲养管理差都是促使发病和加重病情的诱因。

二、症状

本病潜伏期为4~12天,平均为6~8天。

1.绵羊痘。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食欲减退,弓背站立,经1~2天后发痘,痘疹多发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则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发生在舌和齿龈的痘疹往往形成溃疡。有的咽喉、支气管、肺脏和前胃或真胃黏膜上发生痘疹时,病羊因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往往死于败血症。有的病羊见痘疹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诊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深层溃疡,发出恶臭,病死率高达20%以上。

2.山羊痘。潜伏期平均6~7天。病羊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而在尾根、乳房、阴唇、尾内肛门的周围、阴囊及四肢内侧均可发生痘疹,有时还出现在头部、腹部及背部的毛丛中,痘疹大小不等,呈圆形红色结节、丘疹,迅速形成水泡、脓疱及痂皮,经3~4周痂皮脱落。

三、预防措施

1.平时要做好羊群饲养管理工作,羊圈要经常打扫,保持干燥清洁。

2.加强饲养管理,抓好秋膘,特别在冬春季节要适当补料,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减少发病。

3.在羊痘常发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绵羊痘鸡胚弱毒苗,每只羊在尾部或股内侧皮下注射0.5毫升,注射后4~6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山羊痘弱毒苗可用于山羊和绵羊的预防,皮下接种0.5~1毫升,安全有效,免疫期为1年。

4.羊群中已发病时,立即隔离病羊并消毒羊舍、场地、用具。对未发病的羊或邻近已受到传染威胁的羊群可紧急接种疫苗。

四、治疗

羊群一旦发病,对病羊采用以下药物治疗有很好效果。

1.应用羊痘病痊愈血清治疗:成羊每次用10~20毫升,幼羊5~10毫升,一次皮下注射,连用数天。

2.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痘区,然后涂以碘甘油或云南白药加蜂胶酒精合剂,每日2~3次,连用数天。

3.麝香酒精溶液疗法:将麝香溶于酒精,使其成为0.1%的溶液,溶解后稍加温即可使用,每次每只病羊皮下注射该药液1毫升,一般用1~2次,即可奏效。

4.云南白药蜂蜜疗法:取云南白药粉2~6克,加蜂蜜100克,加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连用3天。

5.中药疗法:取黄连、射干各50克,柴胡、山枝子、地骨皮各25克,加水10公斤,熬成3.5公斤药液,用滤纸过滤后,即可使用。大羊每次10毫升,中羊5~7毫升。小羊3~5毫升,给病羊1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2~3天,亦有良好效果。

6.为了防止继发感染和发生败血症,在采用上述治疗方法的同时,还可应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或应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疗效颇佳。对重要病例,应给静脉输液,进行利尿解毒,防止中毒休克引起病羊死亡,有良好疗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