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血管 临床 紧张 转换 疾病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 vs 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内科疾病

肾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病发率,且逐年呈现上升趋势。该科室疾病种类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等,相关疾病病发机制尚未明确,而治疗难度较大,未有完全治愈类药物[1]。治疗该疾病常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主,但是效果并不显著。近年来,临床治疗该疾病常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因此,本次进一步对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了研究,并将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72例肾内科疾病患者纳入此次实验对象中。详细实验过程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以上患者经临床检查全部确诊为相关肾内科疾病,并将恶性肿瘤患者、精神严重障碍患者排除。实验组中男患21例,女患15例,年龄31-76岁,年龄均值为(53.5±7.4)岁;实验组中男患20例,女患16例,年龄32-76岁,年龄均值为(54.7±7.1)岁。以上患者之间临床常规无较大差异,未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普通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相应利尿、降压等相关药物治疗,并应用青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卡托普利(生产企业常州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00049)每天一次,每次2.5mg;奎那普利(生产企业: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30)每天一次,每次15mg;依那普利(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6567)每天一次,每次10mg;西拉普利(生产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44)每天一次,每次2.5mg;苯那普利(生產企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292)每天一次,每次7.5mg。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记录分析。当患者尿常规、血常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且肾功能显著提升,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则判定为显效;当患者尿常规、血常规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肾功能得到小幅度提升则判定为有效;当患者未达到以上标准或加重则判定为无效[2]

1.4 统计学处理

此次实验数据经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整理,均数±平方差代表计量资料,以t检验;百分比率(%)代表计数资料,以卡方χ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加大,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7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为94.44%,对照组为77.78%,组间差异较大,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72例患者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

实验组中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2.07±1.19)天、血压恢复正常时间为(2.69±1.44)天、水肿消失时间为(2.71±1.25)天;对照组中肉眼血尿消失时间为(3.45±1.21)天、血压恢复正常时间为(3.79±1.65)天、水肿消失时间为(3.67±1.71)天,以上组间差异较大,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肾内科疾病存在较大的病发率,且病发机制较多且复杂。临床治疗此类疾病常选择药物控制,但是治疗效果欠佳,对临床症状只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不能够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近几年,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逐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多用于治疗脑卒中、肾脏疾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中,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3]。据相关实验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显著改善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压,并将滤过蛋白能力减弱,进而缓轻对肾小管间质的伤害,有效的保护患者机体肾脏。

在此次实验中,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6.66%,组间差异较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应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显著提升治疗肾内科疾病的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但是在使用此药物治疗时,必须要注意该药的不要良反应,详细内容如下几点:第一,用药有出现咳嗽症状,且大部分患者是无痰干咳型;第二,在慢性肾功能障碍患者中极易出现高血钾症,若发现要停止用药;第三,还有极少患者服要后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若出现此种状况可通过应用肾上腺素治疗。

总而言之,应用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治疗疗效,并改善多种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本刊. 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 8(12):1462-1462.

[2]徐朝飞. 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不良反应的特征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 9(8):969-971.

[3]张晓琴, 董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3):21-2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