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糖尿病 药物 患者 降糖 分析

[摘要] 糖尿病并发症较多,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易对机体眼睛、足、胃肠及肾脏等靶器官造成影响,加重治療难度。糖尿病胃轻瘫为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致病机制与个体差异相关,临床药物选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临床降糖药物的选择应整合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相关因素,基于胃肠吸收功能的弱化,临床用药需选取安全性药物治疗,利于开展护理化治疗方案。

[关键词] 糖尿病性胃轻瘫;降糖药物;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 R587.2;R5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9(a)-0197-02

随着老年人口基数的增加,生活压力增大,饮食结构的改变,中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几率不断上升,据WHO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为糖尿病高发区域,受累患者广泛,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极大负担。糖尿病药物治疗为终生制,患者需长时间服用胰岛素类药物,对胃肠造成极大的负担,极易导致不良并发症的出现,其中糖尿病性胃轻瘫即为糖尿病疾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肺梗阻原因导致胃动力失衡,临床多伴有恶心、呕吐、嗳气、腹部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由于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处于减退阶段,临床并发症糖尿病性胃轻瘫几率不断上升,且患者机体对药物吸收功能不同程度减弱,降糖药物治疗剂量需要随之更改,以提供最佳的降糖效果。为了保障糖尿病患者治疗权益,该文笔者特开展此项论述,针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发病机制、药物治疗情况,适应证、不良反应及用药禁忌证等相关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降糖药物合理使用方案。

1  糖尿病性胃轻瘫

糖尿病性胃轻瘫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神经病变、氧化应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胃肠道平滑肌组织及微血管病变有关:①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过高,机体会释放一氧化氮合酶糖基化(NOS),该物质会导致胃肠组织活性降低,同时胃肠神经元活性降低亦会加重NOS的释放,加重胃顺应性的降低,降低胃底紧张性收缩,导致胃排空时间延迟。②氧化应激。机体内血糖水平含量高,会导致氧化应激物质对线粒体的损伤,导致传递电子生成增加,释放活性化氮自由基超氧化物及活性氧类,导致的炎性反应会加重NOS水平的释放,刺激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自由基及抗氧化机制失衡,加重机体组织的损伤。③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由于糖尿病原发性导致机体内的维生素水平及叶酸水平相对不足,导致抑制同型半胱氨酸机制功能下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升,加重胃轻瘫情况的发生。④胃肠道平滑肌组织及微血管病变。由于NOS水平增高,主要NOS散布在血管内皮,血糖水平升高导致胰岛激素异常旺盛,降低对胃肠道平滑肌的抑制功效,降低组织收缩功能,导致胃排空时间延长及胃功能损伤,同时NOS形成易导致微血管不规律收缩,导致血小板异常凝聚,致使平滑肌增生,进一步损伤胃肠循环功能。

2  降糖药物合理使用

临床针对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治疗以降糖为主,随着临床药学不断发展,临床可供选择的降糖药物增多,根据药理学可分为双胍类胰岛素、磺酰脲类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随着临床药学学者对糖尿病性胃轻瘫疾病认识的加深,通过不同临床发病机制及适应症可为疾病治疗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2.1  磺酰脲类胰岛素

①糖适平:药物半衰期短,仅维持在1~2 h之间,药物计入机体后8 h后血液内及不含有药物成分,有临床学者研究显示,95%的糖适平可随着胆汁排出机体,药效较为温和,对患者机体胃肠影响较小,导致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同时药物对机体肾脏功能影响较小,考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肾脏功能处于减退阶段,尤其是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多数伴有肾功能不全,药物使用安全性高,但是若患者为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则不建议使用糖适平,建议使用胰岛素类药物治疗。②亚莫利。作为第三代磺脲类药物,药效起效时间快,可于药物进入机体后2~3 h达到了峰值,降糖持续时间可超过24 h,临床研究显示有40%的药物成分可随着胆汁排出体外,其余60%的药物成为可经肾脏进行排泄,同时药物对心血管通道影响较小,可有效降低药物治疗导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加之药物为长效抑制剂,每日服用1次即可,针对糖尿病前期昏迷及酮症酸中毒患者不建议使用。③DPP-4酶抑制剂。药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可有效抑制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及胰高糖素样肽-1的降解及失活,临床学者研究显示[2-3],可有效抑制促进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分泌,可有效改善餐后血糖水平,临床用药需对患者肾脏功能进行评估,确保药物治疗安全性。

2.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可有效延缓胃肠内碳水化合的吸收功能,延长药效时间,代表药物为拜糖平,可有效抑制小肠组织与糖苷酶的结合,提高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作用,缓解胃肠道吸收功能,可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水平,且临床拜糖平应用显示,高度适用于伴有高血压、高血脂以及肥胖患者,但是拜糖平临床不良反应较多,临床用药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应对措施[4-5]。

2.3  胰岛素增敏剂

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减少胰岛素抵抗,代表药物为欧迪贝,可于服用后2 h达到峰值,药物可经由胆道排出,但是针对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较高的患者慎重使用。

2.4  格列奈类

代表药物为诺和龙,作为新型短效促胰岛素分泌类降糖药,为甲基甲胺苯甲酸类药物,可对餐后游离的脂肪酸进行有效的抑制,降低β细胞毒性,对正常细胞蛋白质合成不具有抑制作用,不影响胰岛素的直接胞泌情况,可于进入机体后1 h达到峰值,92%的药物成分可随胆道及粪便排出,安全性较高;但是针对肾脏功能不全患者及营养不良患者慎用[6-7]。

3  讨论

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需要多学科配合,考虑并发症涉及器官较多,可涉及营养学、肠胃学、社会学及糖尿病学,考虑药物治疗的多样性,临床治疗在确保疗效的基础上着重药物治疗安全性,加强对疾病致病机制的了解,可为临床药物治疗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引导[8]。考虑疾病致病机制的复杂性,患者机体功能差异性,药物选择加强适应证及禁忌证的把控,以免加重损害患者肾脏及胃肠道,考虑疾病及患者个体差异特异性,临床药物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具体病情、耐药性、机体代谢等综合因素,制定个性化降糖治疗,确保治疗方案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趙恒侠,周道成,陈叶,等.从Wnt/β-catenin通路研究滋肾降糖丸对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6):1051-1057.

[2]  达布西力特,王伟东,郑皓,等.Roux-en-Y胃转流术和胆胰分流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32(12):1067-1069.

[3]  王君明,王月,王沙沙,等.降糖解郁茶饮防治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542-1544.

[4]  潘梅丽,叶超英,潘勇莉,等.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胃排空时间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99-101.

[5]  刘潇,陶东红.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9):382-383,386.

[6]  Bernard CE,Gibbons SJ,Mann IS,et al.Association of low numbers of CD206-positive cells with loss of ICC in the gastric body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gastroparesis[J].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Society,2015,26(9):1275-1284.

[7]  Parkman HP, Hallinan EK,Hasler WL,et al.Nausea and vomiting in gastroparesi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idiopathic and diabetic gastroparesis[J].Neurogastroenterology & Motility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Society,2016,28(12):1902.

[8]  张子健,闫晨,张铭慧,等.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3):314-317.

(收稿日期:2019-06-0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