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常用密度EPE的静态压缩缓冲特性试验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缓冲 静态 密度 特性 压缩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试验通过研究比较包装设计中几种常用密度(18kg/m3、22 kg/m3、25 kg/m3、28 kg/m3、35 kg/m3)的EPE静态缓冲特性,分析了一体成型与多层复合EPE性能差异、不同厂家同密度EPE性能差别、同厂家不同密度EPE性能差别,为包装设计者在进行包装缓冲设计时提供材料特性依据。以Cmin点设计衬垫厚度,一次成型相对于多层复合EPE可降低13%厚度;密度为25kg/m3的EPE相对于18 kg/m3可降低约9%厚度,密度为28kg/m3的EPE相对于22kg/m3可降低约4%厚度;不同厂家间生产的同密度EPE性能无明显差异性,所得数据有普遍参考价值。

【关键词】EPE 密度 静态压缩缓冲特性 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

聚乙烯泡沫塑料(EPE),是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主要原料积压生成的高泡沫聚乙烯制品。EPE俗称珍珠棉,是一种具有高强缓冲、抗震能力的新型环保发泡材料,具有质轻、防潮、保温、隔音、防摩擦、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越的使用特性,同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及可回收再利用,是目前包装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缓冲材料之一。不论是缓冲材料的静态压缩还是动态压缩特性试验,有大量学者[1-4]进行了不同角度研究,其中还包括能量法等理论运用[5-6]。

缓冲系数-最大应力曲线是包装缓冲设计中的重要参考指标,而目前正式发布的缓冲材料C-σm 曲线[7]中关于EPE材料的参考较少,缺乏对包装设计人员的足够指导意义。有研究表明低密度(低于3.0lb/ft3,即48 kg/m3)EPE材料的缓冲性能随着材料密度的下降而降低[8],而几种常用密度的EPE间到底性能差异如何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试验通过静态压缩缓冲性能测试,比较了一次成型与多层复合EPE性能差异、同厂家的不同密度EPE性能差别以及不同厂家的同密度EPE性能差别。

1 试验

1.1 样品

本次试验选择了广东地区8家EPE生产厂家提供的5种常用密度EPE材料进行分析,包含密度为18kg/m3、22kg/m3、25kg/m3、2kg/m3、35kg/m3的材料,基本囊括了目前市场常用的EPE密度。其中22kg/m3、28kg/m3、35kg/m3三种密度材料涵盖一次成型(1#厂家提供)及多层复合两类,其余密度材料为多层复合型。所有提供的EPE样品标称尺寸均为200mm×200mm×50mm,其中多层复合型EPE的复合层数由5至8层不等,每层厚度由6.2mm-10mm不等。

每个厂家的每种密度EPE为一组试验样品,共分为17组,如代号1-22代表1#生产厂家提供的密度为22kg/m3的EPE样品,每组包含3个试样。

1.2 预处理环境与试验环境

依据GB/T 4857.2-2005[9]的要求,所有样品统一在(23±2)℃,(50±5)%RH的环境下进行了24h以上预处理,并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试验。

1.3 试验标准方法

依据GB/T 8168-2008[10] 对样品进行静态压缩试验,有研究表明对于EPE这种高弹泡沫材料,按A 法、B 法进行静态压缩试验,其静态压缩特性比较接近[11],故本次试验采用较为方便的方法A即样品未经预压缩的方式进行试验。试验采用WDT-I-2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进行并自动生成样品的应力-应变曲线。

2 试验结果

每组试验3个样品,以3条曲线中的中位数作为该组样品的试验结果。取应变为10%、20%、30%、40%、50%、60%、70%、80%,各组样品的对应应力结果参见表1。

3 数据处理

3.1 应力应变曲线

对比一次成型材料(1#厂家)与多层复合材料(2#、4#厂家),试验组1-22与2-22、1-28与4-28、1-35与2-35的样品应力-应变曲线对比分别如图1-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EPE的应力-应变曲线分为3段,印证了“一般的发泡缓冲材料处于弹性、塑性和黏滞阻尼3种性能相交汇的流变状态,从而表现出非线性的力学特征[12]”这一理论。

3.2 缓冲系数-最大静应力曲线绘制方法

缓冲包装设计中常用公式h=CH/G[13]来计算缓冲衬垫的厚度,其中C是材料的缓冲系数,H是产品的跌落高度,G是被包装产品的脆值。由公式可知,为了节省缓冲材料的用量,通常选择材料缓冲系数的最低点来设计包装。将材料的σ-ε曲线分成若干曲边三角形,使用origin软件[14]计算各区域面积,求得材料相应的弹性比能u,利用公式C=σm/u[15]可得出材料对应不同应力点的缓冲系数,再用origin绘制出材料的缓冲系数-最大静应力曲线(C-σm曲线)。

3.3 各组样品的缓冲系数-最大应力(C-σm)曲线

(1)一次成型vs.多层复合EPE的C-σm曲线见图4-6。

(2)同厂家的不同密度EPE的C-σm曲线见图7-图11,其中18kg/m3 vs.25kg/m3 EPE的曲线图见图7-图8,22kg/m3 vs.28kg/m3 EPE的曲线图见图9-图11。

3.4 常用密度EPE的C-σm曲线对比图

对不同厂家同密度EPE静态压缩曲线中σ-ε值取平均,利用origin拟合成一条新的σ-ε曲线,并绘制成该密度EPE的C-σm曲线,由此得到几种常用密度:18kg/m3、22kg/m3、25kg/m3、28kg/m3、35kg/m3EPE的C-σm曲线如图16所示,曲线底部放大图如图17所示。由于一次成型与多层复合EPE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对比图中只采用多层复合样品分析。

3.5 各组样品的C-σm曲线最低点取值(如表2所示)。

4 分析

4.1 一次成型与多层复合EPE性能差异

聚乙烯发泡塑料是非交联闭孔结构,由低密度聚乙烯脂经物理发泡产生无数的独立气泡构成。由表1中的数据可看出1#厂家的样品(一次成型)与同密度的其他厂家的样品(多层复合)对比,在低应变范围内(应变<50%),一次成型EPE所承受的应力普遍要比多层复合EPE高(平均高20%左右),且应变越小,一次成型EPE的承压优势越为明显;而当应变>50%时,因材料中部分泡孔壁受压破裂,气体冲出独立气泡,材料被逐渐压实,多层复合EPE承受的应力逐渐接近甚至超过一次成型EPE,这在图1、图2、图3中也能得到比较直观的表现。从图4、图5、图6可以看出,一次成型EPE的Cmin要比多层复合EPE小,以缓冲系数C的最低点设计衬垫厚度能节约10%~15%材料。

4.2 同厂家不同密度EPE性能差别

由图7-图11的18kg/m3 vs.25kg/m3、22kg/m3 vs.28kg/m3的C-σm曲线图及表2中相应试验组的数据对比可知,同生产厂家的样品,除去生产工艺及原材料问题的影响,密度25kg/m3 EPE的Cmin要比18kg/m3的材料平均低约9%,而密度28kg/m3与密度22kg/m3EPE相比曲线比较接近,Cmin差异约为4%,也即能节约的材料厚度用量。

结语

包装材料的缓冲性能研究包括静态压缩及动态冲击试验法,由于包装在流通过程中必然会进行仓储堆码及搬运冲击,缓冲材料受到的外力影响同时包括静态压缩及瞬时冲击,两种研究方式都适用。但对于传统的缓冲性能动态研究法,需用到专业的重锤冲击试验机,价格比较高昂,且实验需要反复改变重锤的质量、跌落高度及样品厚度,操作过程繁琐,工作量较大,在一般企业中难以实施。相对于动态冲击,静态压缩试验法较为简单,成本投入也更低,更适用于实际使用。

通过本实验研究,可见材料的密度对其缓冲性能有直接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密度大的泡沫塑料由于材料弹性比能大,压缩变形时能吸收的能量更多,也即材料的缓冲性能更好。随着选择的EPE密度增加,材料用量将下降。

另外通过横向比较,不同厂家生产的同密度EPE静态缓冲性能没有很明显的差异(最小C差异在10%以内),可见广东地区EPE厂家的产品性能相对稳定。在企业无法针对每款材料进行性能研究的前提下,本次缓冲特性研究数据有普遍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方婷,康勇刚,杨帅.环境温度对聚乙烯发泡材料动态缓冲性能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2,33(21):41-44.

[2]李俊,高德.低密度聚乙烯泡沫塑料压缩本构关系的研究[J].包装工程,2008,29(12):25-26.

[3]孙聚杰,温时宝.EPE静态压缩应力-应变曲线模拟[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9,27(1):37-39.

[4]MILLS NJ, MASSO-MOREU Y. Finite Element Analysis(FEA)Applied to Polyethylene Foam Cushions in Package Drop Tests[J]. Pack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2005,18:29-38.

[5]张波涛.应力-能量法在测定泡沫塑料缓冲曲线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8,29(1):59-65.

[6]王金梅,刘承.应力-能量法求取泡沫塑料缓冲曲线时函数模型的研究[J].包装工程,2014,35(5):79-82.

[7]苏远,汤伯森.缓冲包装理论基础与应用 [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8]Doug Wison.泡沫塑料材料的密度与其缓冲性能[J].包装与食品机械,1991,1.李善为译自《Packaging》.

[9]GB/T 4857.2-2005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2部分:温湿度调节处理[S].

[10]GB/T 8168-2008包装用缓冲材料静态压缩试验方法[S].

[11]马庭,王一临,万军,等.常用缓冲包装材料静态压缩特性试验研究[J].包装工程,2002,Vol.23:4-8.

[12]路冰琳.发泡聚乙烯缓冲材料的静态压缩缓冲曲线研究[J].包装工程,2007,28(2):42—44.

[13]彭国勋,潘松年.运输包装[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9.

[14]龚喜兵,李宇明,胡红军.Origin软件在材料科学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网刊,2008年3 月第3卷第2期.

[15]汤伯森,奚德昌.包装动力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