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海的气魄,灵魂的永生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气魄 永生 大海 灵魂

摘 要:《在大海中永生》是新华社记者亲自参与邓小平海葬仪式之后撰写的新闻通讯作品,文章情感充沛、激昂澎湃,以大海为线索、以海葬为灵魂回顾了一代伟人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在起伏跌宕的记叙中,作者数次将邓小平的革命事迹同海洋精神激烈地碰撞,揭示出邓小平人物形象所代表的冒险精神、战斗精神、包容精神、奉献精神在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中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海洋精神 邓小平形象 文化解读

一部《马可·波罗行纪》撬开了15世纪的欧洲对黄金财富的强烈欲望,他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描述笃信不疑。迪亚士、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四个响当当的名字组成一支强大的欧洲舰队,英雄般地离开祖国为黄金梦寻找出路。你可以说是上帝之手为其指引方向,但对于新航路开辟者来说,他们身上所代表的冒险精神、征服欲望、战斗气质、无私奉献都成为了海洋精神的经典表达。葡萄牙和西班牙——欧洲走出来的勇士,他们的生存发展与世代繁衍深刻地烙印着海洋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世世代代繁衍生存的民族印记,更支撑起了一个国度乃至一个时代的群体对未来蓝图的构建及对现实困境的挑战。

黑格尔曾说:“中国并没有分享海洋所赋予的文明,海洋不影响他们的文化。”你不得不承认,传统的中华民族身上正是缺少了一种冒险精神。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人们渐渐遗忘了海洋对人类的考验和馈赠。直到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上诞生了一位拥有海洋精神、大海气魄的领导人——邓小平。和拿破仑一样,这个“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拥有相当的胆识和魄力,他蔑视一切的障碍和干扰,在革命的道路上犹如海洋族群的精兵猛将冲刺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凄风苦雨奈若何,从16岁远渡重洋踏上征程,到参加革命浴血奋战,期间三起三落百折不挠,最终英雄暮年魂归大海。他用大海般广阔的胸襟兼容并包,他提出改革开放救民水火,这一切都被写进了《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一文中。

可以说,邓小平同志的一生都在与海洋精神发生着激烈碰撞,对中国革命事业而言,他是开拓者,他是掌舵者,他是望哨,他也是战斗士。在中国革命发展史这战舰上,邓小平的勇敢和睿智是任何作家都细数不完的溢美之词。出自新华社记者何平、刘思言两位作者笔下的这篇新闻通讯句句直击内心,句句饱含激情,以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为蓝本、以邓小平同志海葬仪式为灵魂,让“大海”这条主要线索多次与邓小平的人生经历发生碰撞,先后记叙了等小平同志异国求学、革命征程、三起三落、改革开放的历史事件,展现给世人的是一位又如海洋族群般最有战斗能力的伟人勇士形象。历史变迁形成的单向维度总是习惯让人们找寻归宿又探寻源头,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细致入微,将其血脉里与生俱来的海洋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一、漂洋过海——敢于出击的冒险精神

敢于漂泊的人必定肩负舍家离国的勇气。这种背井离乡的冒险跨越高山河流、湖泊海洋,势必让人变得着少年老成独当一面,还得忍受客居他乡乡愁萦绕的痛楚。“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随着飘洒的骨灰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第一次见到海洋,邓小平还是一个16岁的少年。那是1920年,他远渡重洋,到欧洲大陆勤工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那些日子里,美丽而苦难的祖国,时常越过海洋,沉入他的梦中……”“大海,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1922年,18岁的邓小平在法国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从此,他走上无产阶级职业革命家的道路。”没错,故事都需要开始。方向正确、燃料充足、风鼓舵满、意气风发,正是这次果断的出击,埋藏着中华民族铮铮崛起的暗火,涌动着为救国救民而澎湃奔放的热情。邓小平的人生轨迹第一次与大海发生碰撞,或许就是这一次,激发出其无惧风浪的冒险精神,也奠定了他从事革命事业的基础。前往异国的道路异常艰辛,犹如航行在变化无常的大海,你必须时刻做好准备与狂风恶浪展开搏击。

如果没有离家别国的决心和勇气,承受不了客居他乡的孤独寂寞,没有渴望建功立业的急迫和救国救民的使命,就不具备海洋族群最起码的禀赋条件。邓小平敢于冒险,其身上背负的家国使命从一开始就奠定了他独立勇敢的意志品格。1921年4月,邓小平到克鲁梭市施奈德钢铁总厂当轧钢工,月底辞去工作赴巴黎。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夏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次年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夏参加旅欧共青团支部工作,从此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作者以海的眼光探寻了邓小平同志壮丽一生的起始开端,我们只须探寻至此,因为已经足够恢弘。或许,和15世纪的欧洲勇士相比,邓小平的出发多少显得形单影只,不够声势浩大,也未曾前呼后拥。但是邓小平的出发,开启了对旧中国前进与发展的道路探索,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设。对支离破碎、内忧外患的旧中国来说,邓小平的此次启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不仅是邓小平一生重要的开始,更是中国人民奋勇反击、自强不息的开始。

二、三起三落——愈挫愈勇的战斗精神

时光行走,邓小平的革命事业在风浪中继续前行。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其遭遇困境,是邓小平性格里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助其一次次地渡过难关。

“邓小平一生迷恋大海,与波峰浪谷有着不解之缘。一下海,他就舒展双臂,游向深处。无论海多深,风多急,浪多大,他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大海的无垠,开阔了他博大的胸襟;浪涛的汹涌,塑造了他顽强的性格。”文章将邓小平与海洋紧紧地结合在一起——邓小平的坚韧饱含大海气魄,它不是脱胎于市井乱世逞一时之快的匹夫之勇,更不是远大抱负分秒必现的热血冲动。它是犹如海洋族群那样遇到险情,总能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战胜疾风恶浪的决心。这是一种性格的培养,也是一种意志品质的彰显。当然,这种战斗精神被蕴含于整个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文化精髓中,侵略者的残酷凶狠恰恰成就了勇敢者的胜利与辉煌。这种植根于民族精神基因中的反抗欲望,成为了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练就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性格。

邓小平坚韧的性格、顽强的战斗精神在其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大任降于是人,心志之苦、体肤之痛、身形之困,都不会成为一名具备海洋精神的革命者前进的桎梏。1933年2月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批斗,撤职、下放;1966年文革开始,邓小平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下放到江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1975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历经三次重大磨难,邓小平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磨炼自我,只待时机成熟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复出,一次比一次引人注目。有外国人称邓小平为“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革命过程中的逆境坎坷终不能停止其顽强抵抗的步伐。“潮涨潮落,大海沉浮,就像他人生的三落三起。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虽历经风险,但他始终百折不挠,总是能一次次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挽狂澜于既倒,在沧海横流中显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英雄本色。”没有可以躲避的风浪正如没有可以停息的翻涌,当年那支强大的欧洲舰队克服了重重困难、无数次的整装待发,才最终完成世界范围内海洋格局的改变。邓小平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背负了重大磨难才展现出指点江山的伟大气魄。

三、改革开放——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对待不同的民族和群体都能和平相处,对待外来文化也能坦然待之,对待合理的意见乐于采纳,这正是海洋族群的突出优点。明代永乐年间,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条船,历时二十八年,访问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十多个国家地区,终于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环球航行。不带有丝毫的侵略眼光,尊重任何形式的民族文化——对待别国不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认同,郑和保持着最恭敬的态度和最友好的理解,赢得了各国的信赖和仰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于领导者而言,若没有大海般宽阔的气度和胸襟吸收外来文化,便不会有新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的创举。

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世界范围内新型的科学技术正在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在此形势下,邓小平果断组织考察团赴西欧调研考察,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使得中国不得不打开国门、招商引资。文章集中笔力记录下了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和伟大。“历史不会忘记,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揭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的序幕,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被称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以他大海般的气魄,又一次在中国大地掀起改革开放的巨澜。”改革,以神奇般的魔力,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这项丰功伟绩绝对值得赞颂。作者第三次将邓小平的命运与大海紧紧相连。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决定张开怀抱接受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愿意求同存异,甩开包袱,这与大海兼容并包、宽容大度的气质一脉相承。

四、海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海葬,是邓小平选择的告别方式。没有墓碑也没有坑冢,宽广无垠的大海成为了可供后世祭奠的唯一方式。邓小平的奉献精神诞生于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脱胎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洪流,是发自内心对人民疾苦的关切与同情,是一种从民族兴亡出发的体悟与思考。远渡重洋为救国救民,回国后立刻投入革命斗争中。转战太行逐鹿中原,指挥内战争取党的主动权。邓小平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尽职尽责地为革命建设事业奉献力量。当革命事业陷入困境,邓小平隐忍坚强,寻找出路,他有关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表现出对人民本身最深切的关注。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兼容并包,迎头赶上。邓小平用自己投身革命的饱满热情将奉献精神上升为一种人生哲学,它不与一切世俗利益为伍,摆脱了任何一种功利心态,单纯的将个人能力致力于国家建设的伟大事业中。这一种奉献不以时间为标尺,不以生命为长度,是以融合了历史事实、理论光辉、人性品质在内的精神融入到民族文化的精髓中。1997年3月2日,“一位以自己的一生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奋斗一生的人留下的最后愿望。“在大海中永生”,作者想表达的也是如此。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民的事业是永恒的,生命的长短无法控制灵魂的长度。只要历史在前进,生命在延续,邓小平的精神就会绽放希望之光。

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祖国的万里海疆。邓小平的命运与大海紧密相连,他的生,他的死。他的奋斗与失败,他的成就与辉煌,无不彰显出一代伟人的大海气魄和海洋精神。任何一个国家的存在与发展背后都有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作支撑,邓小平身上折射出的这种海洋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渴求发展和实现梦想蓝图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势不可挡的气势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爆发力,是无论在民族发展的任何阶段都释放出一种振奋人心的威力,更作为一种蕴含在伟大民族精神之中的精神基因影响着后人。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