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的探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中国化 探析 马克思主义 经济学 理论依据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有与本国的历史积淀与综合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理论的巨大指导力量。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与时俱进持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B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109-0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的、先进的、有生命力的学说,深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结合我国的社会实际,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不仅具有理论依据更具有实践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求实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科学性从根本上来源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坚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分析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他说“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1]。他运用唯物史观,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出发揭示经济运动规律,把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建立在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基础之上,通过全面考察当时社会中的经济过程中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及技术与制度、实物与价值、本质与现象等所有重要环节,以历史的、客观的、深刻而全面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说明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然出现的历史合理性,提出了一系列划时代的理论。正如列宁所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2]马克思以唯物史观这一科学而有力的理论依据,以科学求实、深入钻研的精神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求实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政治经济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是历史性的即经济变化的材料”[3],这种历史的科学是以辩证法为基础的,“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在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在不断地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最具有创新性和革命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在不断的修改、自我批判中完成,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丰富,在检验中不断完善充实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品格贯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全过程中。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在开始经济学研究时,起先对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持有批判否定的态度,认为是不合实际的、抽象而空洞的,但是,在他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实际考察,特别是在形成唯物史观以后,他才逐步接受了劳动价值论并对它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6]。当今我们社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前国情的结合,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体现时代要求,形成符合时代特色的经济学来指导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7]。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状态,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处于不断发展创新的状态,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自我理论品质的实质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包容开放的理论体系

早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8]。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从来到世上,就具有开放、发展的特征,以其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6]。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它是在吸收和借鉴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如数学、物理学、心理学、制度学、生命科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等的分析方法后,经过不断的批判、考察、检验而得出并处于开放中而不断发展完善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放而包容的特性是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的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实践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应对的挑战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具有无产阶级鲜明阶级性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阶级性是指这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和要求,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始思考中国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我国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工业化,必须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关系,巩固工农联盟等,形成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思想成果。

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0]这个论断既提示了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又强调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力的根本任务,从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构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完整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从我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现实出发,分析我们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目标和面临的挑战,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艰辛探索,深入分析解答一系列在现实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而形成的。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需要,是人民自发的选择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1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在解决中国各时期、各阶段所处经济、历史文化条件下,党和人民共同努力,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产生的。

邓小平深刻指出:“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0]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就是符合人民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党和人民共同的选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绝不是脱离时代发展和人民需要而产生的纯粹抽象思辨的理论,而是尊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尊重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是符合中国国情并经实践检验的正确选择

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8]优秀的理论一旦指导和服务于社会实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已经走过了3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历程。

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讲话中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1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所有制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价值理论、经济发展理论等各方面的突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指导下经过实践的不断努力而取得的。

党和人民坚持实践这个标准,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观点、立场、方法,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分析,吸取自身和他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正确判断经济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确定我党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现实,在实践中不断前进,积极探索,排除各种“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思想的干扰,抵制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思潮的影响,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创新发展,在实践中取得了辉煌成绩,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理论的伟大胜利,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在实践中举起了自己的旗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林岗,张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阐释[M]//政治经济学评论:第3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李 慧)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