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疗效 中西医结合 治疗糖尿病 观察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症)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采用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的5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00%,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 血塞通 黄芪 甲钴胺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59-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5%~50%,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12月~2010年12月期间,我们对50例DPN患者采用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DPN患者全部为盐城市滨海新港医院收治的糖尿病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年龄(57.6±8.2)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平均病程(13.9±3.6)年;DNP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4±1.7)年。空腹血糖(10.3±2.2)mmol/L,餐后2h血糖(16.7±4.3)mmol/L。其他合并症:高血压13例、视网膜病变8例,冠心病7例。

1.2 诊断标准[1]。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后,伴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即可诊断为DPN:①感觉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刺痛或有烧灼感、蚁行感、电灼感,对称性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②运动障碍:表现为肌力或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肢体远端皮肤对称性发冷、光滑、单薄、干燥、脱屑、指(趾)甲松脆、多汗或无汗;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腓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传导速度减慢。

1.3 方法。治疗方法: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疗法和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口服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30812)0.5mg,3次/d;黄芪注射液30ml(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3020782)、血塞通注射液20ml(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有限公司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3020786)分别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治疗DPN的药物,监测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1.4 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膝腱、跟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正常;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或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腱、跟腱反射较前有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腱、跟腱反射较前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较前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P<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50例患者,经过4周的治疗,显效13例(26.00%),有效34例(68.00%),无效3例(6.00%),总有效率为94.00%。

2.2 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前正中神经MCV:41.8±2.2m/s,SCV:38.9±1.6m/s;治疗后正中神经MCV:53.4±3.1m/s,SCV:48.2±2.5m/s。治疗前腓总神经MCV:39.7±2.4m/s,SCV:38.1±1.5m/s;治疗后腓总神经MCV:52.6±2.8m/s,SCV:47.5±1.7m/s。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MCV和SCV较治疗前均加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未见异常。

3 讨论

DPN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消渴、血痹、痿证”等范畴,主要为阴虚燥热,消渴日久,耗气伤津,气阴两虚,血行不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3]。如《王旭高医案》曰“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现代医学认为,DPN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因素有关,其中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缺血、缺氧是主要因素。长期的高血糖可使微血管内皮受损,主要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增生、透明变性和糖蛋白沉积,导致管腔狭窄;同时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组织相接触,血小板活性增强而血栓形成,导致血流速度减慢,累及神经而发病。高血糖可直接作用于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使周围神经发生轴突萎缩和脱髓鞘等病理改变,还可抑制胆碱能系递质的传递。

我们采用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总有效率为94.00%,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增快。主要原因:①血塞通的有效活性成分是从中药三七中提取的三七总皂苷,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三七总皂苷可以明显降低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溶酶的活性、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供血供氧,从而有利于周围神经病变的恢复[4]。②黄芪补益中气,以补为通。黄芪可以有效地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抑制血小板P-选择素的合成,抑制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合成和释放,从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减少血栓形成,改善血液高状态,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等[5]。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容易进入神经细胞内,通过甲基化的功能参与体内甲基转移作用,参与核酸、蛋白质及卵磷脂的合成,从而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并促进髓鞘形成和轴突再生,防止有髓鞘神经纤维变性和脱髓鞘,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对DPN引起的疼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6]

总之,血塞通、黄芪联合甲钴胺治疗DPN,可以纠正血液高凝状态,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还可修复损伤的髓鞘,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玉韵,丁萍,徐进华,等.丹红注射液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5):284-285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5

[3]冯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30(9):949-950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