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效果的观察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治疗效果 诊断 观察 炎症性 肠病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炎症性肠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0例炎症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总结对炎症性肠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同时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结果:患者经诊断后为UC和CD,并发病情况呈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相比UC明显多于CD,女性要多于男性,但UC与CD的发病情况在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对UC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内镜检查以钡灌肠检查;治疗方法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进行,效果良好;对CD的诊断则主要是通过内镜及术后的手术治疗后得以确诊,而治疗方法则多数采取手术治疗。

结论:炎症性肠炎患者的发病次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患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应的肠镜及病理为主要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规范性治疗,且效果良好,同时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及定期的回访工作。

关键词:炎症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99-02

炎症性肠病(inf 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主要由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组成,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肠道的免疫机制有关,并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1]该病与西方较常见,据最新统计显示该病的最高患病率达2‰,并逐年呈上升趋势。据国内不完全统计,现今国内有炎症性肠炎患者数已超过2万,其中以UC患者居多。下面就我院收治的炎性肠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并确诊的110例炎症性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2例,女68例,年龄为9~80岁,平均年龄(42.67±13.6)岁,其中UC患者83例,CD患者27例,UC患者明显多于CD患者。UC患者病程为1~16年,CD患者中20例CD患者的首发表现为肠梗阻或肠穿孔,病程为1~12天,其余患者病程为2个月~2年。4例患者UC患者并发慢性胃炎或慢性乙肝,同时合并胃溃疡及高血压患者个1例;CD患者中2例合并高血压。

1.2方法。主要通过对患者临床治疗的整理,总结对炎症性肠炎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同时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1.3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2000年)[2]。对不符合该标准的消化道患者进行排除。

2结果

2.1患者发病情况。110例炎症性肠炎患者的发病情况:UC患者男16例,女26例,平均发病年龄(42.66±15.23)岁,CD患者男6例,女14例,平均发病年龄(43.54±12.00)岁,CD患者与UC患者发病情况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t=0.090,P>0.05)。

2.2患者并发症情况。UC患者中并发消化道出血的3例,并发肠穿孔2例,并发中毒性巨结肠1例;CD患者中并发肠梗阻及肠穿孔的患者4例。

3讨论

本组患者中UC患者明显多于CD,并且女性多于男性,与文献对于炎症性肠炎的报道一致[3]。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下面就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展开讨论。

3.1诊断标准。UC的诊断主要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肠镜检查进行确诊,肠镜下显示UC病变多为从直肠开始,呈现连续性、浅表性及弥漫性分布,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黏膜炎症。肠镜主要的累及范围为溃疡性直肠炎、全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具体诊断要点如下:

①患者黏膜血管纹理紊乱、模糊,并伴随水肿、充血、出血易脆及脓性分泌物出现,亦可见黏膜粗糙或成颗粒状。②患者病变部位明显,可见弥漫性多发性溃疡或糜烂。③对于慢性病变的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钝、变浅或消失,出现假息肉及黏连等情况。

CD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内镜及术后的手术治疗后得以确诊,该病的内镜表现随病情的发展不同阶段略有不同:早期患者见针状的小红斑,而随病情的进展逐渐发展程阿弗他溃疡,散在分布,小儿浅表,但相间黏膜多为正常;当病情发展至中期时,患者内镜下显示,溃疡逐渐变大,呈裂隙样或匍行状,相互隔合并随肠管纵向分布,逐渐形成纵行的裂隙溃疡,溃疡与黏膜水肿形成铺路卵石样病变,同时短环形跳跃分布的肠道狭窄是本病的特征症之一,部分患者可出现假息肉及黏膜桥,对并发瘘管的患者可见瘘管开口。具体诊断要点如下:

①患者出现非连续性或节段性的黏膜病变。②溃疡呈现铺路卵石或纵行溃疡。③患者出现全壁性炎症病变。④出现非酪性肉芽肿。⑤并发瘘管的患者出现裂钩及瘘管开口。⑥伴随肛门部位病变。

3.2治疗方法。现今临床上对IBD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三大药物,即水杨酸类、类固醇激素类,及免疫学抑制,并且在临床是也取得较大进展。

IBD的治疗原则:①确定患者的疾病使,判断是初发或复发,便于尽早进行控制;②维持缓解,预防复发;③确定治疗方法,内外科治疗结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5]。

3.2.1皮质类固醇。抗炎机制:皮质类固醇可阻止细胞磷脂中的花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的花生四烯酸,是白三烯等验证介质生成减少,降低IBD的炎症反应[5]。

皮质类固醇主要是对患者的IBD急性发作有效,其中糖皮质激素对IBD的控制即为有效,尤其是针对中重度活动期的病例。以强的松为例,患者的正常用量为30~40mg/d,但对于重症及顽固性病例用量可达60mg/d,治疗时间不宜过久,疗程一般为6~8天。在重症病例进行治疗前要先给予缓和较大剂量的静脉滴注,带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而后停药。

3.2.2氨基水杨酸类(SASP)。抗炎机制:SASP后大部分在结肠内被细菌偶氮还原酶裂解为磺胺吡啶(SP)和5-ASA,5-ASA在肠黏膜局部发挥抗炎作用[6]。

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主要是维持缓解患者病情最为有效的一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轻、中型或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有明显改善的患者。用药方法为4g/d,分为4次,口服给药,在用药3~4周后可适当减量,直至维持2g/d,维持口服1~2年。对出现停药复发者,可以最小剂量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

3.2.3免疫抑制剂。抗炎机制:免疫调节价主要为特异的核糖核酸合成的抑制性药物,通过抑制核糖核酸的合成来抑制过强的T细胞免疫反应,发挥抗炎作用[7]。

该药主要应用于重症UC患者或对糖皮质激素应用无效的患者,使其安全度过危险期。由于该药的显效时间为3~6个月,故对该药的维持一般要持续1~2年的时间。以环孢素为例:环孢素(Cyclosporine)是一种具有强免疫抑制作用的脂溶性多肽,通过抑制T细胞IL-2的产生,影响免疫反应的诱导和进展,从而发挥抑制作用,该药的给药犯法主要是进行4mg/(kg·d),并在重症患者间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应用的同时要注意对二重感染、肾毒性的不良反应的观测。

综上所述,IBD临床发病的特点为UC高于CD,且女性高于男性。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主要采用肠镜及内径对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诊断,通过三大药物的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凌云,罗忠金.炎症性肠病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6,7(2):136-138

[2]Summers RW, El iott DE, Urban Jr1JF, et al1Trichuris suis therapy inCrohn. s disease1Gut,2005,54(1):87-901

[3]Isaacs KL,Sartor RB1Treatment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ith ant b-iotics1Gastroenterol Clin N1Am,2004,33(2):336-3451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2):138-141

[5]Plevy SE,Salzberg BA,Regueiro M1A humanized ant-i CD3monoclonal antibody,visilizumab,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steroid-refractory ulcerative col-itis: preliminary result s of a phase I study ( abstr)1Gastroent erology, 2003,124: A7

[6]欧阳钦.重视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36-38

[7] PLATE C, MACKAY J, COLLOPY B, etal . Analpathology in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J].Aust NZJ Surg,1996,66:5-9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