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塔尔寺典型模式研究报告——兼析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塔尔寺 研究报告 相适应 藏传佛教 典型

塔尔寺典型模式研究报告——兼析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本文系青海省社会科学规划2003年度项目《塔尔寺典型研究》课题的主题报告。该课题负责人为青海省宗教局局长普日哇,2004年8月结项(编号04010)。本课题研究得到塔尔寺管委会的全面支持和配合。

[摘要]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出发点。藏传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目前已具备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客观基础,并成为其发展方向和主流。本文通过以青海的藏传佛教为背景,全面审视塔尔寺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历程、做法、经验以及人文资源与现实基础,从分析时代要求入手,透析了藏传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途径和内容,并就政府引导藏传佛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策略作了探讨。

[关键词] 塔尔寺;模式;藏传佛教;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图分类号] B946.6+D6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57(X)(2006)02-0203-09

藏传佛教历史悠久,影响广泛。青海是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发祥地,寺院多,分布广,信教人口多。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当前青海藏传佛教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塔尔寺作为举世闻名的格鲁派六大丛林之一,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一、塔尔寺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50年历程

塔尔寺始建于1379年,1577年初具寺院规模,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其建筑和艺术三绝闻名遐迩,并藏有大量珍贵文物和古籍文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设四大学院,具备一套完整的学经教育和格西学衔制度。鼎盛时有转世活佛83名、僧侣3600多人。目前有教职人员697人,本寺活佛15位。

多年来,塔尔寺爱国爱教,推行民主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开展自养,成为藏传佛教寺院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典范。其相适应的历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引导,二是自身调整。

解放初,塔尔寺保持着其固有的体制及对社区民众的强制性影响。寺院以综合性规章《塔尔寺德佑钦莫·取舍明鉴公证生悦》为规范,实行法台负责制,由总法台、扎仓堪布、六部落代表(老爷)和活佛形成层次化、等级化、宗派化的权利均衡体系,由少数上层利益团体主导和操纵各项事务。1958年的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后,塔尔寺废除了以活佛拉章为主的宗教特权,寺务管理的集权体制被打破,体现部落社会性质的六部族决策圈开始瓦解。

1978年,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塔尔寺很快组建起一支代表广大僧俗意志和利益、由全体驻寺活佛和僧侣推选的管理委员会,实行集体决策、民主管理,开始探索相适应的路子。十世班禅大师在扎什伦布寺进行社会主义条件下寺庙管理试点后,塔尔寺及时借鉴经验,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面推动相适应,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2002年接待信教群众13万人次、游客17万人次,门票收入510万元,其他事业性收入90万元。僧侣自身适应社会的愿望也不断增强,寺院管理追求一种近似于院校或企业的运作模式,僧人的行为、生活、观念趋向现代化,佛事收入的分配则呈现按劳分配、奖罚结合、照顾弱势、总体均衡相结合的特点,一个开放型、现代型宗教文化场所的雏形逐步形成。目前塔尔寺已经发展为一个以藏传佛教的宗教场所为主体、综合多种社会要素的群众性团体。我们可以视其为社会主义条件下藏传佛教寺院的未来趋向或发展模式之一。

二、塔尔寺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进程中,塔尔寺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概括了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般历程。

1、准确定位,自觉接受政府管理 恢复宗教活动后,塔尔寺上层将寺院定位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是也必须是宗教活动场所、佛教修持场所、佛教人才培养场所、佛教文化艺术传播场所、信教群众朝拜祈祷场所,同时又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旅游场所和社会基层组织。为此,历届民主管理集体加强同党政部门的联系,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服从依法管理,全面落实执行宗教政策和涉及寺院事务的各项公共政策。如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做活佛转世的寻访、认定、坐床等工作;认真贯彻教职人员管理规定;及时履行宗教、文化等事项审批手续,做好管委换届、殿堂维修等工作;遵守城建房产法律法规,登记房屋,确定产权;安装监控、消防等设施设备。率先开展寺院爱国主义教育管理工作,僧众坚持“四个维护”的自觉性普遍提高。

在公共管理和日常交往中,塔尔寺与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也争取享受到文物保护、环境整治等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各级党政领导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塔尔寺的工作,从1992年起先后投资约6000万元,并拓宽融资渠道,大规模维修寺院。同时在社会募捐、环境绿化、基础建设改造等方面,各级各部门长期关心、支持塔尔寺,使其不断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2、立足实际,全力推行民主管理 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变化,塔尔寺僧众敏感地察觉到旧体制的缺陷与不足,便借鉴扎什伦布寺试点经验,提出了强化内部管理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紧紧围绕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原则,加强内部管理,全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沿着这一思路,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寺僧为主体、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民主管理体制。现寺管会由16人组成,分设6个职能机构。在基层则改变以往按僧源籍贯划分的康村组织,按寺僧居住小区划分12个小组。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有序,实行民主协商、集体决策,推行财务公开、评比考核、奖罚结合、审计监督等制度,充分体现了民主化、公开化、制度化。这些新制度,不同于法系相承的宗派组织,也不同于旧政府组建的僧司,一定程度上剔除了传统宗教组织的封建性、宗法性和地方性,打破了原本按法台次序、僧职高低组成的旧系统。

为保证管理机构的正常运作,塔尔寺有目的地把大僧官等一些僧职人员增补为管委会委员,由选举产生的委员和轮流委任的僧官共同构建民主管理组织。寺僧们当家作主,参与换届选举、制定规章、落实监督等。同时注重把民主管理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制度、工作制度、管理办法细则、僧人管理办法、寺区管理办法、寺规僧约、财务制度、僧人户口管理办法、所属尕日哇设置商店、旅馆的规定等,以替代“甲邮”(€啺瘈啺啺穩喍饊啺魛啺#5悸堑健凹子省痹诠娣督涛窈鸵枪旆矫嫒杂幸欢ㄗ饔茫兔挥型耆铣磕昊瓜蛏谛痢W凵隙裕砂涯诓抗芾淼奶氐愀爬ㄎ汗芾砻裰骰⒒剐骰⒐ぷ鞒绦蚧⑺挛窆⒗嫒禾寤?

3、加强交流,积极开放宗教文化 塔尔寺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艺术资源,酥油花、壁画、堆绣“三绝艺术”享誉国内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胆开发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展览、法会、互访观光等多种渠道,同蒙、韩、日等国和港台等地团体及各界人士广泛联系,开展学术研究、典籍保护等多种交流。如以往酥油花只在正月十五夜间展出。按照江泽民同志和十世班禅大师的有关指示,寺管会先后在北京、厦门等地举办酥油花展,并建设专馆保存酥油花以方便人们朝拜、参观。羌姆是一种藏族独特的宗教舞蹈,常在固定的宗教节日或法会期间演出,驱邪魔保平安。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其独特魅力,1994年塔尔寺还去深圳表演羌姆。这些活动,标志着宗教艺术品牌的展现和树立,更重要的是它超越、冲破特定艺术形式的神秘性和暂时性,成为开放的大众的社会的艺术。塔尔寺还通过民间团体、基金会、商务流通等途径,将宗教文化与社会文化相融合,使寺院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