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哨点医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中的问题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监测 风险 医院 研究

[摘要] 该文简要介绍了食源性疾病的概念、特点,食品安全风险检测监测工作的意义和开展现状,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从哨点医院的角度简要阐述了当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涉及的内容,总结医院在监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奖惩和激励制度、院内上报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这些现象从医院管理、学习培训、评估机制、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为医院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报告和管理、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报告;现状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3(b)-0048-02

食源性疾病顾名思义就是一切与摄食有关的疾病的统称,是人体因摄取食物中的致病因素引起的一类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1],具有暴发性、散发性、地区性和季节性等特点。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患食源性疾病的人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各种食品安全不良事件被不断披露,如何完善食品质量监管、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够降低食品风险事件发生、发展的几率,是评估、控制和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举措[2]。自2000年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迅速发展并于2011年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以医疗机构为切入点,逐渐在各地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目前作为该监测系统前沿阵地的哨点医院已覆盖全国[3]。山东省自2009年始启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确定监测点和监测项目,并于2014年3月开始定期召开全省范围内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会议,组织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逐步在全省设置了437家哨点医院(其中17家医院同时承担病原学检测任务),监测点已覆盖各县级行政区域。省、市、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通过走访现场和网络公示等途径对有关诊断、监测、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目前监测工作已步入规范化轨道。该文以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研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监测工作开展现状。

1 哨点医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内容

1.1 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制度、方案与工作小组,完善工作流程

医院根据《2014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相关工作的通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政策文件,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滨医附院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与报告工作方案》,明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报告工作的组织框架、监测细则、监测与救治流程和工作要求,设置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流程图、监测报告工作管理、预检分诊管理、防治知识培训、首诊医师负责、报告员职责以及奖罚等制度规范,以保障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管理工作在一个系统有序的环境中进行。

1.2 加强相关科室医护人员的培训与考核,提高主动报告意识

管理食源性疾病的职能科室(公共卫生科)派专人到相关临床科室对医护人员进行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制度及流程、食源性疾病概述、常见的各类食物中毒),并就培训内容进行知识考核,使临床医师在思想上重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工作,在行动上能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工作的制度及流程切实落实到位,强化主动报告意识。

1.3 安排专人专管,确保监测报告信息完整、准确及时

医院在公共卫生科安排专门的食源性疾病疫情监测和网络直报人员,每年定期参加山东省卫生计生委召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工作培训班,掌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工作有关知识,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把好监测工作关口,督促重点临床科室医师发现相关病例后及时电话通知公共卫生科并填写《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管理人员在收取信息表并核对无误后,通过网络上报给上一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并且每天登录网站查看网报信息审核情况,以便在审核不通过时及时更改有误信息,保证报告质量。

2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哨点医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工作开展以来,在监测、追查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暴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①医院管理人员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接触时间短,单纯根据政策文件框架探索实施相关工作,对具体内容、程序仍有疑惑,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专职人员少、任务重,监管还不能完全到位,监测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监测工作质量难以保证。②临床科室特别是消化内科、儿科等重点科室的医务人员对食源性疾病只局限于了解,业务不精,主动监测报告意识差[4];有关医师每日要接待大量患者,工作节奏非常快,再要兼顾鉴别、填写并报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卡,加大了工作负担,不仅给临床工作效率、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还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③医院在奖惩和经费扶持力度方面难以把握,实施难度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奖惩制度医院已制定,但一方面经费来源不确定,扶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缺乏具体评定标准、实施流程。医院如何去做才能真正起到规范并激励的作用,将制度落到实处,还有待商榷。④其他原因造成的报卡障碍。例如,临床医师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信息卡就患者进食的时间、地点、其他共同进食者信息等问题时,患者记忆模糊或存在抵触情绪,无法或拒绝提供正确或完整信息,给医师报卡带来障碍。再例如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之间经常存在沟通不畅等问题,个别工作人员缺少责任心,使很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化[3]。

3 对策

为保障滨州市乃至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预警能力,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工作要求和安排部署,贯彻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处置的原则,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工作,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风险预警,充分发挥哨点医院的积极作用。

3.1 加强领导、制定方案,完善监测报告体系

医院根据需要研究建立更加科学严谨、详细规范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的管理制度、组织框架和运行方式,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流程;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责任制度,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工作纳入目标考核范畴,从管理层到临床一线进行严格把关,层层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深入地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3.2 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交流,促进科室间良性互动

医院要继续提高公共卫生人员和临床科室(以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诊科和儿科为主)医护人员对食源性疾病的诊断水平、处理技术和报告规范,提高临床医生的首诊和报告意识[5],以电话、网络、学术讲座等形式推动互相学习、交流,强化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和行政管理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上下通达,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3.3 构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长效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医院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一套较为规范、完整、具体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评估系统,结合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筛查、报告和统计分析技术,定期督导检查,落實奖惩制度,提高自身监测水平,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报告工作的开展取得实效。

3.4 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加就诊者的认知程度

医院可以采用在门诊大厅候诊区等医院人群聚集地发放宣传手册、进行健康宣讲等方式,为医院就诊者(尤其是老人和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普及与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家庭常见疾病特别是中毒相关症状的鉴别和急救知识,提高家庭和个人防护能力,同时加强相关就诊者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意义和流程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促使该工作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真正通过预防和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静,刘军.2012-2013年南宁市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4):559-561.

[2] 戴月,袁宝君.江苏省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主动监测结果的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266-267.

[3] 吕梅,张雨琦.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在基层哨点医院监测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0):285-286.

[4] 陈东周,魏建勋.泰州市食源性疾病哨点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9):102-103.

[5] 李世敏.美国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系统及其特点[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5, 12(6):434-437.

(收稿日期:2016-12-1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