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要坚持“讲全、讲透、讲实”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学

摘要:“讲全、讲透、讲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全方位地讲授马克思理论,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理解,同时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的问题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透,进而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加强理论自信。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论学习;理论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0-0034-03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的批示中指出,“宣讲的关键是要联系实际、研机析理、解疑释惑,努力讲全、讲透、讲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全面准确领会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讲全、讲透、讲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宣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的要求,这一要求同样应该作为以传授、宣讲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为核心教学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讲全”: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每一门课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既讲基础理论,又讲方法论;既讲具体理论,又讲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既讲理论的一般性,又讲具体实践的特殊性和条件性;将政治经济文化等结合到一起全面地讲。只有坚持将理论“讲全”,才能让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在课堂上“讲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统一。

1.在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上要坚持“讲全”。从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历经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无不体现着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每一次理论成果,无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在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时代形势的判断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而演绎出的科学结论。恩格斯因此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既要将这些基本的理论介绍给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还要注意剖析理论背后的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通过实践在诸多的“实事”中“求”得真理的,要将他们是如何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而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实践活动的,是如何把握和分析客观事实的,是用什么样的思辨方法去求得真理的,即要将经典作家们实践的方法、分析的方法、思辨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2.在理论的普适性与理论的特殊性和条件性问题上“讲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其理论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适性特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某一特定理论的时代特征讲清楚,特别是要将这一理论中某一针对时代性命题而得出的具有针对性的结论讲清楚,讲清楚这些理论的时代特殊性及所适用具体问题的解决,防范忽略理论的时代性特征将其生搬硬套地解释现实问题时出现解释不通从而否定理论的真理性的现象,但在講清理论时代特征的同时又要讲清楚这些理论的普适性特征,防止因为过于强调理论的时代特征而形成“过时论”的判断。只有将理论的时代性特征与普适性特征“讲全”,才能防范因为忽略其时代性特征的“本本主义”理解以及过于强调其时代性特征的“过时论”判断。

3.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讲全”。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还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每一次“飞跃”后形成的理论成果,都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对这一体系的理解,既要从哲学的层面上将理论的哲学基础讲清楚,也要将这一理论所涵盖和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讲清楚,还要将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讲清楚。将哲学基础、具体的理论成果以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讲全”,才能让人们完整地理解理论,即将理论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以理解,又作为具体的阶段性的成果加以理解。这样既防范因忽略理论的创新性特征而否定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也防范因为对具体理论成果的割裂式理解而出现厚此薄彼乃至相互攻击和否定的现象。“讲全”是引导学生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各次“飞跃”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和理论延续性的关键。如果“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马克思主义肢解为多元马克思主义”,就将严重地破坏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本性。

二、“讲透”: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发展

“讲透”就是要把握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逻辑特征,析理透彻,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因事施教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同时注意收集和梳理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科学阐释,深入分析,抓住两个大的方面讲透马克思主义理论。

1.要讲透“是什么”与“为什么”。讲透是什么的关键是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讲透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历次飞跃所取得的理论成果是什么,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讲透为什么的关键是要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回答为什么会有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发展着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要与各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适合各国国情的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形成科学的结论并指导各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和在实践中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讲透,准确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从知识层面讲透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问题。要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既要讲清楚作为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是什么,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经典作家所取得的具体理论成果是什么,又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并形成阶段性的理论成果的,还要讲清楚这些与各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及与其他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同时要说明马克思主义这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性,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等。

在讲透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的基础上,要从思想史的角度讲透为什么会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汲取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克服这些理论的不足并超越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要结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成败经验,讲透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什么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各国又是如何完成这种结合的。

2.要讲透“怎么看”与“怎么办”。讲透“怎么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去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上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是实践,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过程中,既取得过辉煌和成就,也面临过一系列难题,都曾在理論上出现过一些脱离实际的认识以及脱离正确理论指导和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这些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客观实际的理论与实践,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国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诸多不良的影响。以什么样的立场和观点看待这些理论和实践中的失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认识问题,必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失误,特别是不能因为失误的存在就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价值,否定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历史功绩。

讲透“怎么办”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以历史的眼光审视各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面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时的“怎么办”,并分析这些“怎么办”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后果,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影响,以及今天我们在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怎么办”时应该如何从历史上的“怎么办”中吸取教训。(2)要以现实的眼光审视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时应该“怎么办”,以及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应该“怎么办”。两个“怎么办”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讲清历史上的“怎么办”是为现实选择中的“怎么办”提供经验借鉴;现实条件下的“怎么办”是已经发生的各次“怎么办”选择的历史延续,是我们研究、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落脚点以及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何推进的实践起点。

讲透“是什么”与“为什么”、“怎么看”与“怎么办”,特别是要讲透“怎么办”的问题,这为进一步探索“讲实”奠定了理论基础与逻辑前提。

三、“讲实”:引导学生从实践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回归实践探索

“讲实”就是将理论与实践、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在理论讲授过程中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的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借助实践的力量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坚持引导学生回归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理解,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剖析、解释当代中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与发展都是对现实问题关注的结果,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讲清楚,让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凭空想象的产物,不是纯粹理论的空想,而是基于为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的理论设计。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作为这一进程的理论成果,也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为解决现实问题而进行的理论设计,同样具有很强的实践特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特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绝不是僵化的理论,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发展的动力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并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围绕现实问题的解决而进行理论设计,实现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告诉我们,理论必须建立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及对问题的实践把握上,而不是忽略现实的纯粹的空想;同时,任何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设计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必须坚持全面而系统地解决问题。

坚持这样的“讲实”,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理论,帮助学生区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区别;同时也帮助学生超越了本本主义,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关注现实问题。

在将理论“讲实”的基础上,还要讲好实践这一理论学习的重要环节。注意引导学生回归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增强理论自信。在实践中以理论为指导,引导大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解释现实问题、设计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这既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也是学习者真正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活力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必须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对理论的运用结合起来,在结合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在对变化的现实关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性,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必要性。

贯彻“讲全、讲透、讲实”的基本要求,既坚持全方位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又坚持立足实践、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现实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理论自信,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宣讲三中全会精神要努力讲全、讲透、讲实[EB/OL].新华网,2013-11-1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2-743.

[3]张艳涛.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中的“中国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68.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