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英语写作新旧教学法的优势互补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教学法 优势互补 新旧 大学英语 写作

[摘 要] 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交流技巧往往被视为语言教学和研究的中心。近年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旧的教学法在实际中却普遍存在。本文分析了新旧教学法的优势劣势,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新旧教学法的优势互补的可行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写作,结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优势互补。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6)05-0427-03

近三十年来,受认识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许多新的写作教学法出现,其优点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受到外语界的拥护。新的教学法直接针对旧教学法理论和策略上的不足甚至是错误,充分暴露了旧教法的弊端,使旧教法受到了很大的排斥。因为新旧教学法背后都有一套独立的二语习得理论,所以从理论上两者不可协调,但是作为教学法两者真的是那么针锋相对,不可融合吗?

1 行为主义理论下传统的结果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之所以成为传统是因为它经受了长期的考验,证明了它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是昙花一现的东西。”这种模式的优势所在:①强调间接经验的获取,缩短了学习个体依靠探索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个体赢得了认知时间和效率:②学生能有效地、系统地掌握规范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创建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③对教学设施和手段要求不高,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和实用性以及操作性。

但其劣势十分明显:①注重结果。更多关注语言形式如语法、拼写的正确,忽视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的培养;②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讲授占课堂绝大多数时间,学生依赖性强作文缺乏个性,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能力发展慢,逻辑思维混乱:③忽略反馈。教师书面评语是唯一形式,反馈途径单一过程长。学生对评语的重视和理解程度与教师初衷偏差很大,缺乏个性指导,同样的错误一犯再犯。学生之间绝对独立缺乏反馈,学生永远站在被审查的角度上,不会批判和鉴赏;④测试氛围重,孤立无援,学生疲于应付,易有挫折感,畏惧作文。

2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过程教学法

20世纪70年代末外语教育领域出现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感觉或交流而被个体被动的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题主动的建构起来的”,“外语学习至少应该包括终身学习,真正的交际……需要学习者积极思维的现实活动等”,教学不能从外部对学生进行机械、强硬的知识灌输……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和转换。

在此理论下应运而生的便是过程教学法(pro—cessed-focusedapproach),它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写作能力上,解放思想,立足将来。目前不同的研究者在教学步骤尚未达成一致,但是大致的过程分为五个步骤,写前准备,起草,讨论,重写,教师评阅。其特征为:①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是写作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从以前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以及学习成果的监督检查者。这样使得教学双方积极性最大化:②注重写作的具体过程,注重思想的挖掘和表达,启迪思维启发创新,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作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③注重反馈。教师的反馈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及时有效地解决各个环节所出现的问题,而学生之间的反馈能有益补充教师对学生的更正,提高积极性;④强调修改的意义,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写作了解写作,打消畏惧心理。

过程教学法对探讨写作的实质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实践方面还不太完善:①教师侧重启迪思维或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而采取适当的“容错”的态度,不利寸:语言基本功的练习,而这正是当前大学牛的薄弱环节。学生为达到交流的目的也不自觉地在课堂上使用避免、简化等交际策略,长期会导致语言石化;②花费时间长、见效慢,特别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同步交流太花费时间,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学生,适应不了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课时少班容量大的现状;⑧学生在习作技巧尚未成熟时一般难以形成评估能力,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评估的结果有效性差。

3 一种折衷的写作教学方法

“具体的教学法作为一种传递教学信息、发展学生智能的手段,基本上是中立的,它可以为各种社会形态的教育和各种教学法理论服务。”“各种外语教学法的融合折衷……是有总体原则的因时、因事、因人制宜的择优,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法,也可以在同一阶段多种教学法并存。”Rivers也说过,第二语言教师应该吸收所有最好的教学方法,运用于他们的教学过程中,以满足教学目的的实际需求。

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为例,在折衷教学法中,师生所处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即不是传统的结果教学法的“教师中心论”,也非过程教学法的“学生中心论”,而是在教学的不同步骤中,随着教与学的更迭,阶段性中心地位交替。所以笔者采用折衷的写作教学方法,力图在一个课时内形成新旧教学法中的优势互补,教学步骤如图1所示。

1)准备阶段。教师课前布置好任务,比如“如何写好求职信”,“如何描述图表”,也可布置具体的论题“钱能买到幸福吗?”,学生会到图书馆或互联网去查找有用信息,作为课上讨论的素材。只要学生去做,其成果是否正确或是否全面、谁做的最好,都不要过分强调,因为这一阶段的所有问题都将在以后的步骤里一一解决。即使有的学生没有准备也没有必要去责备,因为即将遭遇的履步维艰远远大于教师的批评。教师甚至有时要特意临时布置话题,锻炼应试条件下快速反应能力。在这一阶段里,学生已经完成了建构学习的第一步;

2)小组协作打集体稿(15~20分钟,课上教学时间开始)。教师强调注重内容,因为还有修改的机会。小组协作学习的作用在这里突显,较传统而言,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温暖、富有支持、同时又不乏学生间隐形压力的环境,没有教师“咄咄逼人”的提问,学生增强了学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减少了精神威胁和挫折,于是自我实现的倾向和动机自然显露。此阶段,写作中必不可少的脑力风暴被过程化,小组内部成员的讨论使资源共享开阔了思路,学会交际、提高表达力、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训练。这些都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教师在这阶段,要参与或旁听每个小组的讨论过程,随时解答提出的疑问,提出启发性的问题疏通受阻的思路或深化浅显的讨论,教师被资源化,其工作密度、力度和难度很大。教师必须了解班级、小组和个人的差异,微调教学计划。更要有很强的监督能力,随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生僻论题讨论初期有冷场现象,教师就应及时中断个人辅导,拿出3分钟构思时间,避免教师重复性劳动,再比如,个人辅导时反复遇到相同

的提问,教师就暂停讨论统一讲解,这种统分结合的指导方法,就是新旧教学法的一种优势互补;

3)小组反馈(15~20分钟),即小组发言、组间评议。首先从心理上看,教师并不以一个评判者的身份出现,学生把博取教师承认的传统压力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探讨,趣味无穷。但是评议不可一味放任,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评分标准,可分为5个方面:①内容充实30分;②表达符合英语惯用法20分;③篇章结构合理,逻辑性强20分:④语法严密正确20分;⑤代表发言的语音语貌及视觉印象10分。其中的分值分布体现了新旧教法侧重点的优化整合。教师当场点评,避免讨论时教师因鼓励发言而宽容错误产生的语言石化现象,更要做出公正的评分示范,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批判继承和鉴赏的能力。

然后在剩余时间内(大约15~25分钟),教师全力分析范文,包括讲解语言、写作技巧和分析范文。范文的出现会像一剂强心剂,这也是在教师看来最为受用的一个时刻,因为在前面几步学生建构的基础上,学生的接受能力已经很强,几乎全部表现出一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至此课上的写作教学任务完成,但是,整个的教学过程并没有结束:

4)重写,课下独立完成(严格按考试要求的30分钟)。有重写的机会,学生不拘泥于文字,思维活跃,快乐写作。课下独立完成,能节省课上的宝贵时间,效果同等。这一阶段学生所遇到的大部分表层问题已得到解决,写出的文章也像模像样。但仍鼓励在出现新困难的地方做出标记和记录,以备询问教师。教师在批改中更省时,更有针对性:

5)教师评分及讲评。对学生上交的成品,教师必须评分,否则学生会失望,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的评语中优缺点共存,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文章。为节省时间减少重复性劳动,可公布一个评语代码表格,但针对每个文章的个性评语绝对不可少。在下一节课中,教师用十分钟集中公开评讲,利用多媒体展示好、中、差三类范文,带领学生学会欣赏、批判继承和修改,培养自我评价能力和自学能力,实现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拐棍说”。至此一个写作教学任务告一段落,但实际上它同时是一个新任务的开始,学生根据这一教学过程的习得课下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法的有利延伸。

写作训练在这个封闭的流程里体现出其循序渐进的过程培养的实质:学生一教师一学生,此外课堂学习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充分而又充实的发挥了它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它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和建构主义理论,实现了新的教学法的精髓。同时,它在课堂时间的利用上、教师的“权威”处理上和对语言积累的态度上,又秉承了传统教法的优势。一个学期的英语写作实践最突出的成果是学生兴趣高昂,信心十足,对写作有新的认识。这个折衷的新教法,从实践角度证明了传统结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的对立与融合。

还应看到,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写作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储备,组织、指导、应变、监督、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受到空前的挑战,但不能不说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法的改革和研究对新型教师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