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媒体道德缺失和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失守 职业道德 缺失 底线 对策

【摘 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我国媒体伦理失范的问题日益凸显,在市场经济影响下,我国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针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频频失守的原因,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夯实新闻职业道德基础,应加强职业道德底线教育,建立完善法规,领导干部要在职业道德底线教育中率先垂范。

【关键词】微时代 职业道德 媒体

一、微时代媒体道德缺失的特点

每一个自媒体拥有者通过编辑文字,上传图片,第一时间记录现场,其他网民点击浏览,即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看到现场。网民通过转发评论,迅速对事件作出判断,当关注的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此新闻事件即成为话题,搜索热词,即形成舆论效应,引起全国的关注。

容易造成舆论效应的新闻分为三种:一种是“好新闻”,一种是“坏新闻”,一种是未知而重要的新闻。这种好与坏并非从新闻的专业角度考量,是从公众的角度说的,即所谓好消息、坏消息与重大而有争议的消息。好消息与坏消息中,评论意见一般倾向于“一边倒”趋势,没有大分歧。即对好消息的肯定、支持、称赞、鼓励和对坏消息的否定、反对、不满、愤怒。而未知而重大的消息则因为其重要引起关注,因为其未知、并无定论,容易引起争辩,持不同观点的网民易形成截然对立的两大甚至多个阵营,最终很可能演变为骂战。好消息可能是坏新闻,坏消息可能是好新闻。其中,未知而重大的新闻由于新闻媒体仅抛出问题而一般不涉及媒体伦理失范。“坏新闻”体现了公众对某种现状的不满,急切期待其修改完善。

二、微时代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频频失守

道德底线虽然是最低要求,但却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底线定在什么尺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底线是一个变数,人与人的底线选择是会高低有别的。每个人都享有自选道德底线的相对自由。但一个人对道德底线的选定, 铸就了这个人的灵魂境界和真实面孔。

三、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交织

涉及媒体伦理失范的当事媒体中传统媒体与自媒体交织,其中不乏声誉良好的严肃媒体。2013年8月28日《南风窗》刊发的一篇报道“村官腐败透视”,开头的一段话是:“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9月2日,该报道被众多网站以“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为题大量转载,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热点。后经有关部门调查,发现文中反映的问题要么与事实不符,要么移花接木或以偏概全,要么混淆时空概念。

四、职业道德底线频频失守的原因

1.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严重滞后。由于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认识还比较模糊,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眼光来看待市场经济,把握不准在具体实践中怎样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因此,在新闻传播中,没有做到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实现新闻传媒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与市场占有率、收视率的统一。事实表明,道德底线下滑的新闻记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政治上对党中央的指示阳奉阴违,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常常为了非法获利而明知故犯,顶风作案。

2.对新闻传媒的社会性质认识模糊。在计划经济时代, 新闻传媒按企业来经营的产业属性并不存在。而在新的形势下,一些新闻记者又错误地认为,过去把新闻传媒称为事业是错误的,新闻就是企业,从而把“事业”与“企业”、意识形态与新闻产业相混淆,认为新闻传播应当像企业那样做市场的主体,市场上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卖什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有些新闻传媒不惜恶性炒作和媚俗,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把新闻传媒完全当作企业或者产业,而忽略了其事业性质。

3.新闻从业人员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进。我国现有新闻从业人员70 多万人,比1992年底的42万增长了30万,新闻从业人员涌入速度之快为新中国新闻史上之最。与大量涌入的新闻从业人员相比,我国新闻在职新闻教育却没有跟上。

4.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我国目前的新闻法律体系, 主要由不同的立法主体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等级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组成, 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五、防止微时代媒体道德缺失措施

完善新闻伦理制度规范,使新闻工作有理可依。建立健全新闻伦理道德规范,使媒体在面对伦理道德与全方位告知公众事实的职责的矛盾,在职业道德与职业要求的矛盾,在“伤害一个”与“救赎多个”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在报道中有理可依。建立道德监控机制,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微时代媒体伦理建立在网络中,网络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差别,要防止媒体伦理道德的缺失,应当健全网络道德规范。进一步完善和执行目前已建立的《新浪微博社区公约》,建立微博法庭,保障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确保言论有边界。

六、如何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教育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在现今社会已不是一个新鲜的现象,甚至有人说“防火防盗防记者”。这不仅是对新闻记者的莫大侮辱, 更严重危害了中国的新闻业的发展。长此以往, 新闻媒体的立身之本将不复存在。为了防止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现象的蔓延,夯实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 必须进行有关职业道德底线的教育与学习。

1.加强职业道德底线教育。以为底线的要求是最低要求, 就认为没有必要,这是很有害处的。我们必须对广大新闻记者补上职业道德底线教育这一课,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底线,鼓励他们坚守做人的最低要求。有了底线的确保,即便做不了圣贤,当不了英雄豪杰,还可以做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守法的人。对新闻从业者来说,由于其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神圣使命, 因此必须做到坚守底线并同时追求高尚, 比社会一般平均道德水平要高出一些。

2.建立完善法规,把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建设纳入法制轨道。新闻业走向市场,也要接受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约,接受新闻道德的制约。西方国家都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立法,因此,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从法律角度对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行为进行规定, 对违法行为追究其相应责任,就显得十分必要。

3.领导干部要在职业道德底线教育中率先垂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现在进入新闻媒体的年轻人, 大都缺乏社会经验,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你怎样教,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媒体的领导干部应当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教育的引领者和示范者。事实上,他们失守底线的机会要比一般群众多一些, 而且一个单位底线失守的情节严重与否, 与这个单位领导的底线意识是否淡薄有关, 与单位的整体管理有关。所以,领导干部应当率先垂范,积极参加和组织好有关底线教育的各项活动, 并首先做一名学习到位的受教育者。

(作者单位:沈阳市苏家屯区广播电视管理中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