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的再认识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再认 分类学 课程教学 植物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本文在明确植物分类学概念及其重要性后,从“教”与“学”两个角度探讨植物分类学的改革与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先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作为主体,做到提前预习,认真听讲,反复记忆,及时总结,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学会利用学校与网络资源。通过改革与实践,有利于提高植物分类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植物分类学;教学改革;教授;学习

“植物分类学”是生物学类专业(包括生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园林、中药学、林学、园艺、作物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内容十分广博,主要包括植物分类基本概念、具体类群分类及系统演化。由于该课程的概念多,名词多,分类特征十分繁杂,往往造成“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情景,学生中也盛传“分类,分类,越分越累”的说法[1]。

近年来,我们根据吉首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实际,对“植物分类学”课程重新进行了全面分析梳理,特别是从“教”与“学”的角度对该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

通过此次改革实践,加深和巩固了学生的分类学基础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从“教”与“学”的实践上获得了新的认识。

一、植物分类学及其重要性

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植物分类学,以及为什么要学习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通俗地讲就是对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研究和利用的一门科学[2-4]。

我国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仅种子植物就有3万多种[5],要想很好地利用它们,就先要对其进行系统分类,把种类鉴别清楚。只有准确地认识植物种类和科学地描述其特征,才能深入发掘和扩大植物资源,不断提高植物资源的利用价值。因此,它对农、林、牧、副、渔、医药、轻工业等生产部门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它也是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其他有关学科的基础[6],正如 A C.Stace 所说的,“植物分类学是反映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气压表”[7]。

所以,加强植物分类学教学,对生命科学类众多专业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如何教授植物分类学

1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所学的事物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能够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自愿学习植物分类学这门课,我们应首先从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入手,使学生明白植物分类学不但在科研及国民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上课时多联系生活实际,侧重介绍植物的应用价值,列举一些以植物为主要原料的知名药物、食品,如云南白药(三七、七叶一枝花)、大米(水稻)等,让他们感觉植物分类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供一些新奇的信息,如世界最高的植物是什么,最毒的植物是什么,等等。

此外,通过植物的名称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头顶一颗珠”“文王一支笔”分别指的是哪些植物。这些实例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植物世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跟踪辅导,帮助其消化难懂的概念和内容,讲解时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简单到复杂。也可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差生,让他们谈学习方法和经验,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解答来克服疑点。

对于基础较好或者兴趣较浓的学生,可组建植物学兴趣小组,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来传授知识,如植物分类组(开展植物采集、鉴定等工作)、植物摄影组(开展植物摄影、图像处理等工作)、标本制作组(开展蜡叶标本、浸制标本、叶脉标本制作等工作)等,从而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兴趣小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1)推行“探究式”教学。学生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把它采来,或老师课前准备植物。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其特征,判断其科、属、种名。再开展课堂互动讨论和问题解答,做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其思想,增加其兴趣、信心,开阔其视野。

通过“实践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实践”的过程,将知识、技能、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更加全面认识植物。

(2)引入“歌、诀、顺口溜”等记忆方式。植物的分科特征多而杂,短时间内要记住分科的特征,难度很大,学生背起来也感枯燥无味,学习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为此,我们在讲被子植物分科特征时,将常见科的主要特征提炼成“歌、诀、顺口溜”等形式,这样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试举几例:① 木兰科:体有香气节有环,互图1 雄蕊类型及其代表类群

生单叶常全缘;花呈大型单着生,两性整齐被似瓣;花托伸出花蕊多,雌雄分离列螺旋;聚合蓇葖成短穗,种子悬挂珠柄端。② 毛茛科:草本植物毛茛科,理解记忆不会错;复叶或单叶多裂,5数花被变化多;雌雄分离多数目,膨大球形短花托;螺旋排列木兰状,聚合蓇葖又瘦果。③ 桑科:桑科木本有乳汁,单叶互生托叶著;2数单性花数多,果实组成聚花果。④ 石竹科:石竹草本节膨大,单叶对生5数花;胎座中央或基底,蒴果有被胚弯曲。

(3)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供大量的图片信息,将以前的模式挂图变为有形有色的实物,提高学生对植物的感性认识;以说课教学的方式向学生阐述某一章节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并介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章节的特点和内容,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读书报告会和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现场教学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也可以利用花圃、标本室,对植物实体进行讲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举行一系列以植物为题材的知识竞赛、标本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看、想、说、做”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显得生机勃勃,植物分类学中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也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弄懂。

(4)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实践包括室内实验和野外见习两个方面。实验是植物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根据当地的物候特征,对教学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保证学生观察的实验材料有花或者有果,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尽可能避免“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撰写报告”这种传统的观察及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8],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的准备过程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如在进行分类学形态学基本知识实验时,可组织学生课前自行准备实验材料,如叶的形态,包括叶形、叶基、叶尖和叶缘等,让学生根据理论课的知识来判定各种特征。这样一来,由学生自己发现形态结构差异,并进行总结归纳,印象深刻,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野外见习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多看、多记、多动手。野外观察时,学生往往表现为急于知道植物的名称,而忽视对其特征的观察、描述。

教师若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会因未观察只记住植物的名称,植物的特征并没有掌握,印象则不深,见习过后即忘。教师若将植物的特征作详细讲解,又重复了课堂内容,以上两者都不可取。

可取的方法是,教师先对所观察的植物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或果实的外部特征,配合眼看、手摸、鼻嗅等方法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抓住主要特征,把课堂上讲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自己确定该植物的科,学生能确定科以后,再告诉学生该物种的名称,并鼓励学生自己使用植物检索表查阅属和种。

如观察糙叶榕时,摘取其果实后,会发现有大量的白色乳汁流出,这时可提问:所学的科中哪些科有乳汁?(可提示有大戟科、桑科、罂粟科、萝藦科和夹竹桃科等)接着可让学生将果实剖开,就会观察到很多的小花着生在里面,则可暗示学生这种花序就是隐头花序,是桑科榕属的重要分类学特征。最后,还可让学生触摸其叶片表面,让他们知道这种植物的命名依据。

三、如何学习植物分类学

1提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记忆

预习就是在课前对所学章节先看2~3遍,大致了解教师要讲的内容,弄清知识脉络,有目的地去听课。对于预习中的难点,集中精力去听,对于重点,要做好标记。这样易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预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听课与以前所学知识联系上,看看哪些问题还无人研究,本学科的前沿在哪里,启发思维,带着问题去听课。

听课是最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学习的重中之重。边听边记录,边听边思考,在未听懂之处做标记,可为后来的复习找准目标,避免盲目性,节省复习时间。同时对书本中未涉及的一些内容要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补充,对于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新的问题和新的思想,要善于课后思考。

记忆也是学好植物分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植物分类学的野外实践中,只有记住了理论知识才可能辨认出植物的种类。可以制作一些小卡片,将某一个科的重要特征写下来,同时附上几个常见的代表植物。只要有时间就将卡片拿出来记忆,就像记英语单词一样反复记忆,不断地回忆。

也可采取联想记忆法,充分利用所举的常见代表植物,通过记住它们的形态特征,来归纳出该科的特征。如常见的观赏植物一串红,它的茎四棱、叶对生、叶具香味、唇形花冠、小坚果,就最能代表唇形科的特征了。

2及时总结,善于思考,勤学好问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植物分类学的概念多,名称多,分类特征复杂,不多总结归纳很容易遗忘。

如在学习裸子植物的分类时,大孢子叶形态在分类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学习完后应及时总结其在不同纲科中的形态:羽状大孢子叶(苏铁类)、珠鳞(松柏类)、珠领(银杏)、珠托(红豆杉)和套被(罗汉松),这种系统记忆就会难以遗忘。被子植物分类中,雄蕊、胎座、果实等结构常常能代表某一个或多个科的特征,如单体雄蕊(锦葵科)(见图1)、特立中央胎座(石竹科)(见图2)、瓠果(葫芦科)等。

也可以在充分熟悉教材后,运用系统进化的观点对所学知识进行串联,将各个类群的分类特征制成表格,再进行默写,如此反复两至三次,即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在平时生活和野外见习过程中,还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当在校园里看到一些不认识的植物时,不妨自己试着对其进行鉴定,也可将采集的植物在上课时向老师请教,只要能够坚持(哪怕每次是3~5种),一个学期下来,定会认识很多植物,学习植物分类学的信心也会大大增加。

在采集完植物后,回过头想一想植物为什么能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它对环境有哪些影响;为什么有些植物与另一些植物共生、互生或寄生在另一些植物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自己所认识的植物都有哪些用途,其开发利用前景如何;它们在科研上有哪些价值,未来从哪些角度去研究它们。这些对自身今后择业、终身学习都大有裨益。

3充分利用学校与网络资源

随着办学条件的逐步提升,大部分高校都拥有自己的植物标本馆或标本室,那里存放着大量的植物标本以及植物分类学图书资料,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

课余时间可积极参与到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鉴定和贮存等工作中去,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接触更多的植物,还能进一步将课堂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此外,还要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如今,国内已经建立了很多大型的植物分类学网站,代表有:中国植物数字标本馆(http:///),里面有包括《中国植物志》在内大量的分类资料,支持中文名、拉丁名搜索,非常方便;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共收集了植物图片473163幅,隶属309科3235属15350种,图片清晰,鉴定准确,对植物分类学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帮手;植物通(http:///),能查阅到大量与植物分类学有关的知识。

除此之外,很多高校已建立了植物学精品课程网站,如中山大学(http://jpkc.sysu.edu.cn/zhiwuxue/course.htm)、华东师范大学(http://jpkc.ecnu.edu.cn/0918/ckwx.htm)、南京农业大学(http://jpkc.njau.edu.cn/botany/)以及吉首大学的植物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jpkc.jsu.edu.cn/zhiwuxue/),站内设有课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实习实验指导、复习参考题和参考文献等大量教学资料,支持下载,是学习植物分类学的直接资料。

四、结语

通过“教”与“学”双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不仅使吉首大学植物分类学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上升,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的植物学知识去探究和解决一些问题,取得了不少优异的成绩。

如邓涛同学的《吉首大学校园植物志》获得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柳菲同学的《张家界植物游》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李晓腾等同学的《植物拉丁名实时输入与重要分类信息快速查阅电脑桌面工具》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这些作品的制作都要求学生拥有相当的植物分类学功底和兴趣,由此可见,通过此次改革实践,不仅加深和巩固了学生的分类学基础知识,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总之,要使植物分类学的教学质量有所提高,需要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教”与“学”两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提高老师教授植物分类学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分类学的热情,让这门古老而又基础的学科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 繇.植物分类学教学改革初探[J].生物学杂志,2002,19(4):43—44.

[2] 翁建豪,等.植物学(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3] 陈功锡,龚双姣,姜业芳,等.从学科特点谈《植物分类学》课程教学[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47—50.

[4] 肖春玲,邓贤兰.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5,26(3):91—93.

[5] 周玲玲,马苏勇.怎样学好植物分类学[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7(4):38—39.

[6] 姜传明,路 芳,彭一良.结合植物生态特点强化植物分类学教学[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9(5):71.

[7] A C.Stace. 植物分类学与生物系统学[M].韦仲新,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8] 马三梅,王永飞. 提高植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些体会[J].植物学通报,2005,22(4):510—512.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