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9个烤烟新品系的筛选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品系 烤烟 筛选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对照,于2009-2011年对贵州大学提供的9个烤烟新品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MSGDH88×Coker147品系在参试的9个品系中综合表现最好,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优于对照,MSGDH88×K730品系农艺性状优于对照,经济性状与对照接近,所有参试材料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均较适宜,比例均较协调。

关键词:烤烟;新品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化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9-4689-04

优良烤烟品种在改善烟叶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来,贵州省烟草品种选育和应用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主栽品种特性退化、种植品种单一的矛盾仍然存在[2]。随着贵州省特色烟叶的开发利用不断快速发展,烟叶生产对烟草品种的选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为选育适宜贵州省种植的优良品种,从2009年开始,黔西南州烟草公司兴仁县分公司积极配合贵州大学,对其提供的9个烤烟新品系进行了为期3年的筛选试验,对9个烤烟新品系的农艺性状、田间发病情况、产量、 产值及初烤烟叶的内在质量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 以期发现和挖掘贵州烤烟新品种生产潜能,为贵州省今后特色优质烟叶的开发、烤烟品种合理布局及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及参考[4]。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贵州省兴仁县新龙场镇杨柳村进行,土壤类型为沙土壤,前茬作物为油菜,肥力条件中等。

1.2 参试材料

参试材料共9份,具体见表1,均由贵州大学选育。试验以云烟87为对照。

1.3 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试验设置,四行区,每行15株,行距1.1 m,株距0.6 m,小区种植60株,每行第一株和最后一株不参加计产、计质,试验地四周设置保护行,每公顷施纯氮90 kg,N∶P∶K=1∶1∶3。

1.4 观察记载

生育期记载包括播种期、出苗期、移栽期、还苗期、团棵期、现蕾期、打顶期、脚叶成熟期、顶叶成熟期,计算各品系大田生育期。各品系于打顶后第二天观察记载各品系植物学性状,包括烟株株型、叶型、叶面、叶脉等;并测量烟株农艺性状,包括株高、有效叶片数、茎围、节距、最大叶长和宽、最大顶叶长和宽,计算最大叶面积和最大顶叶叶面积。进行病虫害的调查。田间鲜烟叶按品系进行采收,烤后烟叶分炕次进行产值测定。烟叶分级按照全国烟草烟叶等级划分标准执行, 烟叶产值按国家定价标准进行测算,上等烟率、中等烟率按烤后烟叶重量比例进行测算。各处理取烤后烟叶C3F等级样1 kg,送至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测试中心进行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常规分析。

1.5 数据分析

采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烤烟各品系生育期

从表2可以看出,各品系出苗至移栽时间均为65 d;从移栽至中心花开放时间看,各品系与对照相差不大,在63~69 d;各品系的大田生育期相差不大,均在131~133 d,与对照非常接近。说明各品系的生育期是适宜当前烟叶生产需求的。

2.2 烤烟各品系植物学性状

从表3可以看出,参试所有品系及对照的株型一致,在当前施肥量下一般表现为腰鼓型[5],在长势偏弱的点均表现为塔型[6]。各品系叶型均为长椭圆形[7];叶尖除2、6、8号品系外,其余品系和对照为尖或渐尖;叶耳除2、3、6号品系为小外,其余品系和对照的叶耳均为中;叶面表现较平的有1、2、3、8号品系,对照和4、5、6、7、9号等6个品种(系)叶面表现为较皱;叶缘除7、9号品系为波浪状外,其余品系和对照表现为平或较平;3、7、9号品系和对照的主脉粗,其余品系的主脉较粗;1、6、8号品系和对照的叶肉为较厚,其余品系的叶肉为较薄。

移栽后25 d生长势强的是1、3、5、6、8、9号品系,其他品系和对照的生长势表现为中;而在移栽后50 d的生长势调查结果中,各品系与对照表现相当;在田间整齐度方面,所有品系均表现为整齐。

2.3 烤烟各品系农艺性状

从表4可以看出,株高方面,各品系打顶后株高在116.6~136.9 cm之间,最高的是6号品系,达136.9 cm,最矮的是9号品系,其中1、2、3、4、5、6号品系的株高比对照高,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7、8、9号品系的株高比对照矮,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

有效叶数方面,各品系有效叶片数在22~25片之间,最多的是2、4、7号品系,达25片,最少的是5号与对照,为22片,除5号品系与对照叶片数一致外,其余品系有效叶数均多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

各品系茎围在8.4~10.1 cm之间,最大值为5号品系,最小值为4号品系,其中1、2、5、6、7、8、9号品系的茎围比对照大,5、6号品系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3、4号品系的茎围比对照略小,差异不显著。

各品系节距在4.7~6.5 cm之间,5号品系节距最大,7号品系最小,其中5、6号品系的节距比对照长,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其余品系的节距比对照短。

各品系最大叶面积差异明显,其值在1 601.9~2 134.6 cm2之间,最大的为5号品系,最小的为4号品系,除4号品系外,其余各品系最大叶面积均大于对照,1、2、5、6、7、8、9号品系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

同样,各品系最大顶叶面积差异明显(P<0.05),其值在589.6~1 032.5 cm2之间,最大的为5号品系,最小的为4号品系,1、2、5、6、7、8、9号品系最大顶叶面积较对照大,5、6号品系最大顶叶面积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3、4号品系最大顶叶面积较对照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

2.4 烤烟各品系经济性状

从表5可以看出,产量以5号品系最高,达2 064.00 kg/hm2,3号品系最低,仅为1 392.75 kg/hm2,除5号品系外,其余品系产量均低于对照;均价以4号品系最高,为12.81元/kg,2号品系最低,4、5、9号品系均价高于对照,其余各品系均价低于对照;产值以5号品系最高,2号品系最低,除5号品系产值高于对照外,其余各品系产值均低于对照;上等烟率以对照最高,为35.17%,2号品系最低,为16.36%;中等烟率以4号品系最高,为54.93%,2号品系最低,为19.03%;2、3、7、9号品系的烘烤性比对照差,其余品系的烘烤性和对照相当。

从各品系的产量、均价、产值、上等烟率、中等烟率聚类分析结果(图1)可以看出,在包括对照的这10个品种(系)中,5、6号品系和对照的综合表现最好,并相互接近,归为一类;1、4、9、8号品系综合表现次之,归为一类;而2、3、7号品系综合表现较差,归为一类。

2.5 烤烟各品系的田间发病情况比较

大田期调查各品系烟草主要病害发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气候斑点病发病最重的是2、7号品系,1、5号品系未见发病,其余品系和对照发病较轻;赤星病最重的是3、4、8号品系,5、9号品系未见发病,其余各品系与对照发病较轻;花叶病除9号品系发生较重外,其余品系和对照发病较轻;青枯病除9号品系未见发生外,其余品系和对照发病较轻;黑胫病最重的是1号品系,9号品系未见发病,其余各品系与对照发病较轻。

2.6 初烤烟叶内在化学成分

从表6看出,各品系C3F烟样烟碱含量为2.15%~2.75%,均在适宜区间,1、2、3号品系烟碱含量高于对照,其余品系均低于对照;总氮含量为1.84%~2.11%,除3、8、9号品系低于对照,7号品系与对照一样外,其余品系均高于对照;总糖含量在19.60%~28.67%,均在基本适宜区间,除5号品系高于对照外,其余各品系均低于对照;还原糖方面,其值为18.46%~25.45%,3、5、7号品系高于对照,其余品系均低于对照;钾含量在1.47%~1.96%,除5、7号品系高于对照外,其余品系均低于对照;蛋白质含量为4.85%~6.22%,除9号品系的蛋白质含量高于6%以外,其余品系和对照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6%。综合来看,各品系的化学成分协调,均在优质烟叶允许范围内。

3 小结

试验结果显示,烤烟各品系大田生育期与对照相当,均在131~133 d,其生育期与贵州省生态条件匹配较好;植物学性状方面,各品系叶形、叶片厚薄等与对照有一定差异,生长势与对照相当;农艺性状方面,多数参试品系的株高、有效叶数、茎围均大于对照,株高以5、6号品系较优,节距则以5、6号品系大于对照,最大叶面积和最大顶叶面积均以5号品系最大,其次是6号品系,多数品系均大于对照;经济性状方面,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均以5号品系最高,其次是对照,6号品系略低于对照,其余品系均低于对照,上等烟率则以对照最高,5号品系较对照低0.67个百分点。总的来说,经济性状方面,5号品系高于对照,6号品系接近于对照;化学成分方面,各品系主要化学成分均较适宜,比例较协调[8]。

根据贵州省当前烤烟生产现状及卷烟工业对烟叶原料的需求[9],就各品系的生育期、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而言,5、6号自育烤烟新品系具有一定发展潜力,下一步需开展相关栽培和调制技术研究,同时进行工业配方验证[10],通过烤烟品种审定,以便今后更好地推广和利用以上品系,彰显贵州省烤烟特色,促进贵州省烤烟生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国顺.烟草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周金仙.云南烤烟主要推广优良品种生态适应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3):171-175.

[3] 吕 芬,邓盛斌,李卓麟.烤烟品种小区比较试验[J].西南农业学报,2005,18(6):724-727.

[4] 林俊斌.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烤烟品种信息[J].中国烟草科学,1990(2):26.

[5] 王志德,曹景林,周应兵,等.烤烟品种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稳定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1995,23(4):342-344.

[6] 曲文祥,夏 启.两个由国外引入的油葵和烤烟品种介绍[J].现代农业,1997(5):31.

[7] 陈荣平,孙翼宽.烤烟品种“龙江851”[J].中国烟草科学,1994(2):35.

[8] 詹金华.浅谈云南烤烟品种现状与对策[J].中国烟草科学,1990(2):34-35.

[9] 宫长荣,于建军. 烟草原料初加工[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

[10] 刘洪祥,贾兴华,王元英,等.烤烟新品种中烟98的选育及评价利用[J].中国烟草学报,2000,6(3):7-13.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