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学报的传播理念之误与功能再定位的改革思路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学报 思路 理念 定位 传播

摘要:我国高校学术期刊长期存在传播理念、社会功能定位观和学术专业定位坐标的错位倾向,为此,我国高校学报应努力找准学科之间的“切入点”和“生水点”,借助自身学科的优势,引领本学科在全世界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报 传播理念 功能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学术期刊呈现出数量庞大(号称世界第二)、学科雷同、内容重复、学术质量低下、发行量很小、资源浪费严重等情形。究其原因,重复办刊是其主要症结之一,其核心症结则在于人们对高校学报的传播理念及其功能定位所操持的错误观念。对于这一点,目前乏人问津。在此,笔者拟围绕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理念之误与专业功能再定位等两大基本问题,细致探讨我国高校学术期刊的改革思路。

一、我国高校学报的传播理念误区

从人类知识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无论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艺术科学,每一门学科都不断地向着深化、细化和纵横跨界交叉的方向发展;反之,一门学科如果一味保持现状、不与时俱进、不分化、不细化,则很难获得深入发展,更谈不到对知识的创新性发展了。一个学科的发展历程是这样的,一份学术期刊的发展历程也是如此。

然而,我国的高校学术期刊长期存在的传播理念、社会功能定位观和学术专业定位坐标却是封闭狭隘、肤浅低级的。正是这些思想误区,才导致高校的学术期刊长期呈现出一系列的严重弊端。迄今为止,编辑出版与传播学界尚未对此进行深入严肃的理性研判,从而致使我国的高校期刊改革工程思路模糊、举步维艰。

为此,我们需要基于知识传播学和学科发展规律,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基本理念进行理性反思与深刻分析,以期为未来的改革工作提供比较合理与可行的建设性思路。

(一)社会功能定位的理念误区:自产自销自用的“(组织)内向传播”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学报秉持本校主办、主要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办刊宗旨。这种对高校学术期刊进行社会功能定位的传播理念,实际上属于自产自销自用的“小作坊式”的(单位)内向传播意识、一种落伍陈旧和阻碍21世纪我国学术传播事业与时俱进的非理性观念。

这种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传统渊源。譬如1919年创刊的《北京大学月刊》的宗旨是成“为北京大学职员学生共同研究学术、发挥思想、披露心得之机关杂志”;[1]1935创刊的《复旦学报》的宗旨是“便于教师发表研究成果,交流经验研究,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和重点发展”。[2]

根据传播学的类型理论,组织性内向传播是指发生在同一个社会组织之内(譬如一所大学、一个科研院所、一个专业性学会等)的信息交流活动;一个社会组织借此进行自由沟通、达到自我平衡和稳定发展的目的。因此,组织性内向传播的核心是社会组织所进行的自我信息管理。外向传播、国际性传播及全球性传播则完全不同于内向传播,它们体现了现当代全新的信息传播理念。高校的学术期刊不仅仅代表一所大学,不应满足于内向传播,而是应当成为一个国家在某个学科与专业领域具有的世界性水平的传媒标记,应当追求并体现外向性、国际性和全球性传播理想。

进而言之,在当今知识全球化和开放获取网络化的新时代,学术期刊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摄取与传播原创性的一流知识,而不能满足于循环刊布重复性的低层次知识。高校唯有依托一流知识,方能孵化与催生一流成果,方能推进本校师生的知识创新、教学创新与人才能力创新工程。大学及其传媒的社会使命并不在于仅仅反映本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仅仅为本校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而是应当反映本学科、本专业的全世界一流成果,借此促进本校的科研与教学工作,逐步培养优秀人才。

由此可见,我国盛行至今的旨在反映所在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学报传播理念及办刊宗旨其实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知识生产规律、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正是因着“自产自销”式的内向传播理念与办刊宗旨,才严重限制了全球性作者与稿源,显著降低了学报的用稿标准和学术水平。据统计,截至2007年,高校文科学报数量已达1300多家;[4]高校主办的理工科学报计约1500多种。[5]事实证明,这样的期刊是根本无法实现其基本的社会功能的,只能造成更多的人力物力时间资源浪费,加剧有偿用稿、关系稿等庸俗化倾向,导致更多的垃圾文章泛滥于世、贻害莘莘学子!因而,大多数高校学术期刊亟需进行改革创新尤其是首先亟须扭转错位的传播理念!

(二)专业功能定位的认知误区:笼统、雷同和“小而全”的等势冗余信息传播观

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决定了学报的学术坐标与专业功能区间格局。按笔者的理解,高校的学术期刊首先应当成为标记与引领一个学科与专业之全球发展潮流的学术“风向标”,其次才能谈到造益本校师生摄取先进知识、转化与创造新知识的区域性社会功能。然而,我国的高校学报所严重缺乏的恰恰是后面这项核心功能。

正是由于高校学报旨在服务于本校而非全球学术界、旨在发表本校或本国作者的一般文章而非世界范围内的原创性成果、旨在探讨与传播一级学科层面的笼统问题而非二三级学科层面精细深刻新颖的具体问题,因而它必然会形成笼统、雷同、小而全、无级差和冗余度较高的信息传播文本,进而会导致一系列的严重弊病。

第一,背离学科分工及信息分工原则,追求综合性内容与“小而全”功能,导致学科雷同化、主题重复、传播内容等级差(零势能)、传播价值低阶、传播功能孱弱、传播效益低下。其深层原因在于,每所大学的学报片面追求大而全的学科体系和产供销一体化的知识“小生产”模式,完全没有发挥学科分工的专业优势,从而造成了高校学术资源的分散、割裂、浪费和重复低效投资等境况,进而使得期刊及大学逐渐丧失了创新个性与全球性的知识竞争力,最终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期刊的传播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益。

第二,体现出单向单质线性传播模式、期刊信息传播的交互渗透水平低下、竞争同质化、期刊母体的知识创新能力孱弱。从理论上说,学报应当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某个学科、某个专业的学术共同体评价相关科研成果的基本方式、充任知识传播平台与学术交流阵地。如果一所大学没有独特的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优势专业、拔尖人才队伍和原创性成果,则根本没资格主办学报。然而,国内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学报,忽视了期刊与大学据以安身立命的“专业化”功能,偏离了“创造与传播新知、培育创造性人才”这个根本目标。

第三,功能退化、品质锐降,失去了评价科研成果和引导学科发展的标示性功能,[6]难以成为学科发展与知识创新的领头羊、火车头、助推器。因而,高校期刊亟须改变那种小农式的内向传播理念,树立引领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全新科学理念。这是一个学术刊物最神圣的使命。[7]

第四,无法造益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学会的知识创新事业,甚至成为学科发展与知识创新的严重障碍。高校人文学报之所以会出现“贫血”“营养不良”和“乏力无能”的体征,主要是因为其所依托的母体——高校在学科、专业方面缺少独特优势、知识创新实力和个性竞争力,从而无法强力支撑学报传播先进知识的顶级功能。[8]反过来,高校学术期刊的狭窄办刊理念和低劣传播内容又会严重误导高校的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而会严重阻碍期刊所在学校的学科发展、知识创新与人才成长。

二、国外学术期刊的传播理念与操作模式

西方与中国的学术出版在体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很少有包罗万象、由每个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9]譬如,哈佛大学没有综合性学报,主要是通讯(NEWSLETTER)一类的出版物。它的那些专业性很强的学术刊物则分别由不同的学院或系出版,大多在专业领域具有世界声誉,如《哈佛商业评论》《哈佛教育评论》《领导杂志》等专刊。

总体而言,西方的学术期刊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具有为全世界读者、作者服务的开放性观念;二是其功能定位非常鲜明,综合性期刊仅占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专业性杂志;三是注重传播专业性新知识、发挥学术评价功能、引领科学文化潮流;四是它们大多由大型出版集团负责出版发行、由来自大学或学术团体的知名专家负责期刊的编辑加工和外联审稿等技术业务。

第一,期刊的出版管理采取以学会为主的“金字塔”模式。在西方,很多属于同一个大类的几十种期刊都由同一个学术组织主办,如美国哲学学会主办了8种学术期刊、英国的物理学会主办了45种期刊,体现了资源共享和质量管理的显著专业优势。[10]它们大多采用大学出版社与众多学会、教育机构、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进行多元化协作的“放射状”期刊管理模式。在这方面,牛津大学出版社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该出版社共出版230多种学术期刊,其中三分之二的期刊属于该社与全世界100多个学术组织合作创办。[11]

第二,对学术期刊注重规范的品质管理和品牌辐射战略。例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种学术期刊《核酸研究》及《实验植物学杂志》被“专业图书馆协会”评为生物学与医学领域一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百强杂志。据美国汤姆逊科技信息研究所2008年报告,牛津大学出版社超过四分之一的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位于世界前10%之内,四分之三的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位于世界前50%之内。以2009年的统计结果为例,牛津大学出版社所出版的影响因子超过5.00的学术期刊有12种。

第三,以巨无霸出版集团为主的“综合集成性+专业交叉性”期刊定位模式。譬如,英国的自然出版集团隶属于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共出版学术期刊计约103种,主要传播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和人文社科研究的前沿内容;其中包括世界头号学术期刊《自然》及其36种子期刊(属于二三级学科)、《科学美国人》等综合交叉性权威期刊。它们充分体现了对全球学术研究与知识发展的强大影响力。[12]又如荷兰的爱思维尔出版集团,每年出版学术著作、教材及科学普及读物等22000多种,出版2475种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其中包括最负盛名的《柳叶刀》杂志及其8种系列杂志,《神经元》《神经成像》《神经肽》等系列性专题定位精细的生命科学杂志,集中反映20个二三级学科之世界性最新进展的系列期刊。[13]同时,该出版集团的学术期刊不但包括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有120多种期刊涉及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诸多领域,其中,大多数期刊具有二三级学科的精细定位特点及学科交叉性质。

三、高校学术期刊实现传播创新的改革思路

学术刊物体现了学术共同体的某种评价标准,代表了某个专业领域的最高知识水平。进而言之,高校学报的根本出路在于依托独特性专业、传播原创性知识、孵化公理性精神。

具体来说,基于优势学科和专业化特色重新定位高校期刊的学术功能与传播价值,不但能够有效杜绝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彻底清除学术垃圾产品的滋生源头,显著提高高校个性化与差异化的知识创新与教育创新水平,深度凸现高校学术期刊的独特性知识竞争力及专业性学术价值,还能对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性学会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知识创新与人才培育工程发挥前瞻性的战略引领与资源整合作用,有效改变一级学科扎堆、二三级学科次发展、专业之间冷热不均、冷门学科专业人才青黄不接面临消亡的境况。

(一)基本原则

学科作为知识的分支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与彼此关联性。它不但是高等学校用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思想平台,而且也是其用以传播知识、培养公民的理性素质和建构社会文明的智慧方式。进而言之,具体学科的发展水平乃是体现一所大学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的主要标志。

根据路径依赖理论,创新乃是通常发生于交叉地带的一种边际行为;学术媒体的传播创新需要编辑出版工作者对知识传播平台进行二度创新。[14]具体而言,我们需要遵循当代的学科发展规律,选择那些自组织(分化、深化、细化)程度更高、学科交叉性更强、专业知识与理论范式的知识整合水平更高的学科与专业,以此作为学术期刊的知识传播平台。尤其是三级学科能够发挥对一二级学科的分化、细化和深化功能,因而有助于大学及学术期刊实现高阶层面的知识创新与传播创新。

为了有效更新高校学报的传播理念、推动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我们应当参照下列基本原则:

1.努力找准每个高校的学术期刊在各学科之间的“切入点”,以此创建与发展具有深广前景及深厚潜质的新兴交叉学科,形成相互支撑、互补互动、相互融合的知识生长点。作为知识传媒的高校学术期刊,更应体现学科发展的深层规律、借助自身在三级学科层面的深化细化优势与精细定位的前沿品格来引领本学科的全球性发展。

2.一所大学、一种期刊在加强学科建设方面需要确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理念。优势和特色既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也是构成一所大学、一种期刊的独特竞争力的核心特点;特色学科是衡量一流大学及一流期刊的首要尺度。同时需要指出,即便是世界一流大学,它的每一个学科也不可能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具体而言,就是需要突出重点、首先要突出本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以此定位学术期刊的功能区间,进而带动整个学校的学科发展与学术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育人与文化传播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二)操作路径

对于高校的学术期刊系统而言,其专业功能的重新定位与优化集成工作需要清晰界定自己的目标群体、受众资源和客户资源,以便借此培育品牌、提高期刊的附加值、避免同质化竞争、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1.转换思想路径、更新办刊体制。(1)基于全球化专业分工与辐射知识创新价值的传播理念,以期刊所在高校及挂靠学会的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学科专业来命名刊物,旨在凸现不同高校的学科优势、专业特色、人才优势和信息数据实验设备等资源优势,借此实现刊物、学术、高校、人才和资源的最大化效益及协同联动发展的系统化目标。(2)专业化管理制度。期刊的行政管理由所在高校及期刊社负责,学术管理则由其所属的专业性学会及期刊编委会负责,期刊的技术性管理由编辑部主事之。(3)期刊全程运作的网络化制度。(4)创置期刊的学科专业国际文献资源库系统。

2.优化高校、学会及科研院所的学科坐标,重新定位学术期刊的专业功能。(1)调研学科目录,确定高校文科期刊的学科名称框架。(2)基于信效度较高的系列科学指标,调研高校、科研院所及专业性学会的科研综合水平,为实现期刊的学科定位提供科学依据。(3)调研高校学报现状,为期刊的专业属性定位及名称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基于信效度较高的系列科学指标,对高校期刊的特色优势、学术影响力及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的客观评价。

3.高校学术期刊系统的专业化改革细目。笔者根据国家学科目录统计,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范畴的一级学科共13门,二级学科共180个,三级学科950个;属于文科性质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学科,计约1200个;其中,需要拥有期刊平台的重点学科计约640个。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全国性一级学会主办的大多数一级学科专业期刊,可予以保留和强化,其数目计约100个。另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学科代码统计,属于一级学科的自然科学共39个,二级学科382个,三级学科1142个。所有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一级学科总计52个,二级学科562个,三级学科2092个。

(1)依托国家级研究机构、国家级学会及201 1年确定的11所超级重点大学等,办好我国的5-10种元综合性期刊及次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以便克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综合性学报多、专业性学报少的严重弊端。有人说:“学报是个筐,什么学科的论文都可往里装。”学科大而全,论文多而杂,不但吸引不了更多读者,影响了利用率,反而淹没了优势学科的研究。学报不能成为“杂”刊,而应是小而精的专业性学术期刊。[15]

(2)依托省市区级研究机构、二级学会及985大学等综合性科研型学术机构,重组与办好定位于52个一级学科的学术期刊。

(3)依托省市区级研究机构、二级学会及211工程大学等综合性科研型学术机构,重组与办好定位于560个二级学科的学术期刊。

(4)依托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及应用型大学与三级学会等专业性学术机构,重组与办好1000种定位于三级学科的学术期刊。

按上述关闭、重组和新创刊的改革力度计,大约可优化形成1600种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同时淘汰1200种重复雷同的低劣期刊,从而实现对高校学术期刊的彻底改革,真正发挥学术期刊的科研评价功能,使之真正走向知识全球化、专业品牌化、学科差异化、学术原创性、稿源国际化和人才世界化的天地,辐射深广的智慧价值、取得显著的产业效益。同时,唯有实施这样的改革才能真正恢复学术期刊引领学科潮流和专业方向的旗舰功能,进而有力推动大学、科研院所和专业性学会发挥智能优势,提高知识创新、教学创新、传播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独特能力与水平。趁

参考文献:

[1]孟大虎.特色栏目建设与综合性社科期刊的竞争优势[J].大学出版.2008(1).

[2]姚远.中国大学科技期刊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尹玉杰.中国大学学报的现状与改革切入点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4).

[5]李若溪,颜帅,赵大良,等.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若干研究方向刍议[J].编辑学报,2010(2).

[6]吴赣英.学术期刊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研究[J].中国出版,2010(5).

[7]陈建中.引领学术理论研究是专业学术期刊的神圣使命[J].中国出版,2008(12).

[8]宋冬英.试论高校学报的核心竞争力[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2).

[9][13]涂晓华.中外期刊出版管理比较[J].编辑学报,2010(4).

[10][11][12]郑建涛,卜彦芳.解读英国出版业的“达·芬奇密码”[J].编辑之友,2010(1).

[14]尹韵公(主编).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H].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5]汪晓村.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理念与机制[J].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