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西方心理学嬗变的历史轨迹及趋势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嬗变 浅析 心理学 轨迹 趋势

[摘要]在西方心理学百年发展史中,有两大价值取向引领20世纪心理学的发展和繁荣,即: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科学主义心理学强调用客观实证的量化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心理现象,突出研究人的自然属性;人文主义心理学突出用主观内省或整体描述的质化方法研究社会的人,强调研究人的社会属性。

[关键词]科学主义心理学;人文主义;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B84-0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0)02 — 0033 — 02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在其《心理学纲要》中写下一句卷首语:“心理学虽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意指心理学的思想早在哲学的襁褓中诞生了,而作为一门学科的心理学仅有一个世纪多一点的历史。戴有“科学”桂冠的心理学诞生于19世纪后期的德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哲学与自然科学根基,从其父辈哲学中的唯理论、经验论那里承继了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又从其母体—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与生理学那里获取了研究方法和工具,最终科学心理学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实验室里诞生。心理学的面世与独立,宣告了其从灵魂的奴仆、神学的婢女和哲学的附庸之尴尬境地的挣脱与解放。心理学自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早期的心理学家们就开始试图彻底与哲学划清界限,力图向物理学、生理学等高度精确化的自然科学靠拢,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工具和程序,推进心理学走进自然科学大家族中的一员。

时至今日,心理学家们还在围绕着一些心理学学科最基本的内容争论不休,如心理学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自心理学诞生之初,就有冯特的内容心理学与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对垒,进入20世纪心理学更是派系林立,如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学派、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派,乃至当代的认知神经科学以及一些后现代主义新兴学派。因此,我国心理学家车文博说,“20世纪是西方心理学兴旺发达的时代,是西方心理学学派林立、多元取向的时代,也是西方心理学弊端严重、面临变革的时代”。回顾心理学百余年的演进,她始终沿着两条路线前行着:一条为自然科学的路线,即科学主义心理学;一条为人文科学路线,即人文主义心理学。就这两种路线来讲,科学主义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的外在表现,可供观察、测量和实验的指标或因素,采纳传统自然科学中量化方法,标举科学主义的大旗;而人文主义的心理学研究整体的人、社会的人,强调人的主体性,关心人的价值、人的存在与尊严,采用人文科学中质化方法。

一、理性的科学主义心理学——以精确、客观、实证为特征的心理学价值趋向

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要受到当时的哲学思潮和科技水平双重影响。科学主义,一种关于“科学”的价值理念和导向,“指一种主张或信念,它尤其注重实证知识和实证方法,信奉实证知识和实证方法的价值和功能。”〔1〕著名的科学史学者称19世纪为“科学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人们对于自然和宇宙整个的观念改变了,因为我们认识到人类与其周围的世界,一样服从相同的物理定律与过程,不能与世界分开来考虑。而观察、归纳、演绎与实验的科学方法,不但可应用于纯科学原来的题材,而且在人类思想与行为的各种不同领域里差不多都可以应用。”〔2〕纵观西方心理学产生与发展史,从笛卡尔的“人是机器”、洛克等人的联想主义到赫尔姆霍茨的生理心理学、韦伯的感官心理学以及费希纳的心理物理法,就可看出在心理学诞生前期,哲学家、生理学家等对人的心理过程的探讨建立在自然科学的思想之上。自冯特于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此后的心理学发展的主潮流就朝着实证化、精确化的自然科学的道路上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注重对人自然属性的挖掘。其心理学研究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一)在研究对象方面,强调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

冯特将可内部观察的直接经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学生铁钦纳以内省时的感觉为对象,继承了冯特实验心理学的科学主义研究传统,他极力主张对意识进行更彻底的元素分析。他说:“科学不过是观察的精致产物。科学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描述……与解释为什么和因果性无关。我不去解释或论述因果关系,决不!在科学中,一切解释对我来说,都是依存变量与独立变量的相关性”〔3〕 。华生的行为主义则主张心理学不能以不可捉摸和不能直接观察的内在意识为研究对象,而应以可看得见、听得着的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S—R的行为反应模式。斯金纳对自己的新行为主义体系定性为:“从科学的角度看来,这个体系是实证主义的。它的任务以描述为限,不企图提出解释,它的一切概念都由直接观察的结果来给以定义,不涉及身体部位或生理的特点”〔4〕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也是一个“物理符号系统”,通过类比计算机的输入、加工和输出过程,就能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

(二)研究方法方面,强调实证方法为主的导向

19世纪韦伯、赫尔姆霍兹等生理学家把实验方法应用于心理学,之后具有坚实自然科学素养的冯持,宣告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验要素,他认为心理学研究有两条途径可遵循,“第一条途径是观察方法,第二条途径是利用实验作为研究的工具”〔5〕 。铁钦纳虽然继承了冯特的实验内省法,并对实验内省法施以种种严格规定,致使实验内省法脱离心理生活实际而更趋近于自然科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在研究方法上,反对主观内省法而力主客观实验法。他坚决主张以客观研究方法代替主观研究方法,并认为惟有如此,方能确立心理学的科学地位。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等继承了从华生那里学来的客观化原则和研究程序,他们认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利用精密的科研仪器、严谨的数学处理、严格的控制实验等手段和程序的客观方法,而内省法只能提供主观性、个别性、随意性的资料,不能作为科学方法。今天的现代认知心理学以实验法、观察法和计算机模拟法为研究方法,在严格的实验条件控制下,通过精密的仪器来观察某些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来探讨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

二、非理性的人文主义心理学——以人的社会性、价值、尊严为特征的心理学价值趋向

在古代西方,就出现了关于探讨人的心理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如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等;在启蒙运动的时代,人文主义思潮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不以科学为满足,认为人生另有其价值和意义,而那是科学所无能为力的。狄尔泰认为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外在于人的客观物质现象,而精神科学研究的则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体验、表达和理解。这些哲学思潮和运动,成为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来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指以人文科学为本位,以人性、人权、人道主义为文化价值定向,它以存在主义、现象学为其哲学方法论基础,重视人的自由与尊严,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探索人的存在及生活的意义。这种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突出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社会性和主观性的特征,强调采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解、解释等思辨方法。

(一)研究对象方面,注重人的社会性和整体性

研究对象上,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要抓住统摄经验的有意义结构,因而要以作为整体的人及其心理为研究对象。格式塔学派采取了胡塞尔现象学的观点,主张把意识作为考察一切认识的起点,要求对意识进行整体的理解和描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主张人的意识仅仅是冰山之一角,人的大部分行为受潜意识的影响,心理学应主要以现实人的潜意识为分析和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以健康人的内在意识经验为研究对象,热衷于研究人的本性、潜能、价值和经验,试图描绘一幅更科学的关于人类本性中存在的全部能量的图画。

(二)研究方法方面,强调问题为中心的各种方法兼收并蓄的原则

研究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自然观察法,同时也不否定内省法,只是反对有损自然经验完整的内省法;精神分析学派采用的主要是个案分析、临床观察法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实证主义的方法应该和现象学及存在分析的方法结合起来,提倡用更开放更综合的多学科方法来研究人的整体及其独特性问题,他们认为,研究人类本性应该以现象学知识为开端,然后再采取客观的实证方法进行研究。因此,人文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对象,方法论上主张研究方法的折衷融合与整体分析。

三、西方心理学两种价值趋向整和趋势在加强:科学与人文的相容和互补,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

在心理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始终占据主流地位,促进了心理学从哲学的襁褓中的诞生,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初生的心理学正是沿着这条自然实证的道路不断发展壮大,对人的心理过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对感知觉、意识、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并且在工业、教育等领域广泛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实践价值。自冯特以后,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现代认知心理学都十分注重客观实验与量化研究,但是这种取向的心理学过于注重客观和实证,一定程度上抹煞社会历史制约性,突出了人的自然属性,忽视了人的社会属性。因此这样的研究忽视了人的内部心理生活和主观体验,使心理学的研究脱离了现实人的实际需要。在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在与科学主义取向的心理学的争论、碰撞中争取自己在心理学领域应有的价值和地位,他们主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带有文化历史特征的心理现象,反对盲目效仿自然科学,主张重视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和尊重人的价值与地位。这种取向的研究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心理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但这种取向的心理学同科学主义心理学一样,在理论和实践中暴露出弊端,如过分夸大本能、需要等过程的主观体验,不可避免带有某些神秘主义色彩和无法考证的尴尬境地。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不同价值取向的心理学的争论、碰撞既带来了20世纪心理学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也使心理学很难有一个准确的科学的学科定位。近年来,新兴的后现代心理学就开始呼吁跨越心理学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融合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以期心理学能更真切地揭示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机制及其规律。人的心理是复杂多样、丰富多彩的,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社会属性的一面。自然属性主要指人的心理的外在表现,可供观察、测量和实验的指标或因素,带有这种性质的心理属性以量化研究为主,质化研究为辅;社会属性主要指人的心理受社会文化影响所体现出的一种动态内隐的心理状态,如情绪体验、思维定向、主观决断、价值偏好等带有理论思辨性质的则主要倾向质化研究,以量化研究为辅。人的心理现象是量的规定性与质的规定性的统一,所以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应该协同起来促进心理学这门朝阳学科向前发展。

通过以上对西方心理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综述,我们看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争论和碰撞中繁荣和发展了心理学,构成了西方心理学发展的主线。科学主义立场的主流心理学以成熟的自然科学为楷模,立足于客观的研究方法,忽视了人类心灵的主观测面;而人文主义立场的非主流心理学反对以坚持客观性为名而否定人的主观性世界的真实存在,提倡把人的心理体验放在研究的中心位置,力求使心理学成为人性化的科学。美国著名的心理史学家波林有一句著名的话形象地总括西方心理学的百年发展史的特点:“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就像是打着不同旗号的探验队,他们各自从不同的地点登上心理这块未知的大陆,看到的景象各不相同,但对于我们了解心理这块大陆的全貌却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高峰强.现代心理范式的困境与出路——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8.

〔2〕〔英〕 丹皮尔.科学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283.

〔3〕高觉敷.西方心理学史论〔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5.

〔4〕章益辑译.新行为主义学习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295.

〔5〕张述祖审校.西方心理学文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14.

〔责任编辑:杜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