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济南某大剧院工程噪声及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济南 噪声 技术研究 振动 大剧院

摘要: 当前,建筑业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建筑工程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也成为了建筑商日益关注的问题。结合最新的在不同空间所允许的背景噪音级别的声学设计标准,并对此进行定义,提供了如何满足声学要求的指导原则。采用隔声缝将房间在结构上分开,达到空间降噪的效果。在最终完成的剧院空间中,将不存在过度噪音。

Abstract: Currently,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kes a ver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has also become a problem for builders. Combined with the latest acoustic design standards that levels of background noise allowed in different space, and this is defined, providing guidelines how to satisfy acoustic requirements. Sound insulation joint is used that separate the room in the structure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noise reduction. In the space that finished, there isn"t excessive noise.

关键词: 噪音和振动控制;噪音标准;隔声缝

Key words: 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noise standards;sound insulation joint

中图分类号:TG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108-03

0 引言

济南省会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工程由法国保罗·安德路建筑事务所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大剧院包括1800座席的歌剧厅、1500坐席音乐厅、500座位的多功能厅及附属工程,地上建筑面积约7.5万m2。它是为满足承办2013年第10届中国艺术节的需要,并使济南市具备承办国际国内顶级艺术盛会和各类大型文化活动的

条件。

从项目一开始就要考虑声学问题,例如,设备机房和冷却塔的位置设置、配风系统设计、以及噪音关键区域的隔声设计等,这些对于整个设计成果的完成都非常重要。工程设计前期由委托专业声学顾问团队,通过对剧院工程声学分析制定报告。对设备和电气系统噪音和振动控制的综合指导和建议,具体说明整个项目构思中需要遵循的噪音和振动控制原则。主要着重于设备(采暖、通风、空调)和电气系统方面的问题。有关建筑隔声系统的说明将并行交付设计师。

1 背景噪音控制水平分析

对于所有演出区域和排练室来说,低背景噪音水平是声学质量中不可或缺且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有两大类噪音需要进行缓解:连续性噪音和间歇性噪音。连续性噪音无处不在,主要来自于变电系统和空调系统等。间歇性噪音不仅来自室外的道路交通、飞机和雷电,也来自室内例如隔壁房间、卫生间、门扇、人为噪音、维修噪音、电梯运行噪音等。解决方式是平衡连续性噪音控制(控制技术安装和空调系统设计)和间歇性噪音控制(通过隔声手段,包括大型墙体和地板、浮隔地板和吊顶)。

1.1 噪音临界区 “噪音临界区”指的是需要低背景噪音水平的区域。在这些区域中,必须特别注意空调、设备、结构和电气系统工程,以满足预定的背景噪音设计目的。

1.2 噪音标准 所有噪音临界区的允许噪音水平在下表中以噪声额定值(NR)的方式表示,允许噪音标准应作为设备和电气系统的指导原则,噪音和振动控制,如隔振、管道消声和增压(膨胀室)需要达到设计噪音目标值。

除特殊情况外,表1中未列占用区域的噪音水平应低于NR-35。

2 噪音控制规划

由设计师和剧院规划师来处理建筑要求。声学顾问团队将审查建筑和工程图纸,看是否满足基本声学空间的规划要求。

2.1 设施规划和隔声设计 噪音临界区的隔声通用原则包括:①尽量围绕演出区域,垂直和水平,形成安静区域,减少暴露在外界噪音中;②将噪音最大区域设置在离最多噪音临界区最远的地方;③机械设备不设置在噪音临界区附近;④给排水设施和相关管道不设置在噪音临界区的墙体、地板或吊顶上;⑤利用围绕1800座歌剧厅、1500座音乐厅、500座多功能厅的“隔声缝”;⑥将所有主要产生噪音和振动的设备设置在隔声缝的另一边;⑦穿过噪音临界墙必须密封不透气,以防止噪音泄漏。

2.2 穿洞线缆 视听录音和广播通常要求更多地使用到缆线。应为整个项目中的临时线缆提供线缆穿洞系统。线缆穿洞的位置和细部必须保持噪音临界墙和板的声学完整性。不好的线缆穿洞设计将导致声学短路,会穿过隔声构造的门和墙。这种声学短路在施工完成后很难进行

修补。

2.3 卫生间位置 冲水马桶水流所产生的噪音会传到演出或排练区域。为避免给排水噪音,将卫生间设置在远离噪音临界区的位置(中间穿过大厅或走廊)。避免将卫生间设置在靠近主要演出区域的位置,同时不要将带整体制冷设备的饮水装置设置在与噪音临界区共用的墙体上。

2.4 电梯位置 不能将电梯设置在噪音临界区(包括演出区域和排练厅)。

2.5 隔声隔光前室(SLL) 隔声隔光前室主要由两扇门构成,约2米的分隔距离,形成一个小前室。在隔声隔光前室中至少有三个面(吊顶/地板和两面墙)必须是吸声和吸光的:通常,吊顶为黑色隔音板或玻璃纤维,墙上为地毯或玻璃纤维,和/或地板为地毯。一些舞台后隔声隔光前室的墙体材料(特别是设备要穿过的部分)必须更牢固。在玻璃纤维上使用穿孔金属板(至少25%的开孔面积)。隔声隔光前室的墙体必须从楼板延伸至吊顶板。墙顶应进行隔声密封(用矿棉和非硬化胶合铺料填充的密封缝),一直到

板上。

2.6 隔声隔光前室的门 在很多情况下,隔声隔光前室可以提供有效的噪音隔离,即使在单扇前室门没有特别高隔声等级的情况下。其中一扇门应为至少50mm厚实木或空心钢门,带大密度的玻璃纤维填充;另一扇门应为至少40mm厚实木或填充金属门。所有门都需要在门整个四周设置完整的隔声密封(包括门槛密封),需要合适定位尺寸以满足门框的要求,并将隔声密封考虑在内。在演出和排练的任何区域,隔声隔光前室的内门(即离开前室的第一扇门)必须使通过的人能够安静地离开。因此,内门不能有任何应急五金件或可操作的闩锁,在演出和排练期间使用时不回产生干扰噪音。内门应设置推门板/拉手和闭门器(与隔声密封配合)。将任何应急五金件或闩锁设置在外门上(消防规范中特别要求)。这就表明当隔声隔光前室穿过防火墙时,防火线应沿外门行走。如图1所示。

3 隔声缝降噪实现途径

为避免演出区域之间振动的传输,在各主要演出厅之间获得所要求的隔声效果(不论是空气中和结构中的声响),要求从结构上来分隔单独的房间。从声学上来说,连续型基础底板是可接受的,即如果厚度足够的话,基础底板不间断。在这种情况下基础底板的厚度需要为一个至少900mm的全重混凝土。

基础底板上的所有墙体需要由一个至少50mm厚的隔声缝来隔断。为进一步防止所有演出区域受到地铁和广场所有活动噪音的影响(以及附近施工作业的影响,例如商业中心建筑场地的施工),入口大厅和休息室应形成一个第四个单独的建筑,从结构上与演出区域墙体分隔开来。图2中隔声缝的线路用粗黑线表示。

隔声缝线路应在所有建筑和各专业平面和剖面中表示声缝线路,使所有项目参与人员均了解隔声缝的确切

位置。

3.1 穿过隔声缝的剖面 图3表示出两种可能会穿过隔声缝的剖面,过不连续型(左图)和连续型(右图)基础底板。在不连续型基础底板中,隔声缝需要在底部通过弹性防水和防震衬垫隔开。在连续型基础底板中,基础底板需为至少900mm厚全重混凝土,使其足够坚固来阻止穿过隔声缝的振动。在这两种情况下,为避免隔声缝的钢性桥接,需要有不含混凝土和其它杂质的缝隙(至少50mm宽),使振动穿过隔声缝到建筑其它部分。在浇筑混凝土墙前,要建墙体之间(即混凝土夹板间)的缝隙应用矿棉、泡沫隔离板或同类材料进行填充,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掉入缝隙中。

3.2 穿过隔声缝的管道和线槽 当管道包括喷淋管以及线槽或其它大型管道穿过隔声缝时,需要在隔声缝交叉的每一面设置3米隔振装置。隔振装置应有25mm挠度弹簧和橡胶吊杆,或50mm橡胶垫。

3.3 隔声缝饰面 对于整个建筑隔声缝的建筑饰面,可使用特殊膨胀缝盖(或防震缝盖),如在机场建筑或大型停车结构中所使用的一样。如图4所示。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任何可以避免隔声缝“桥接”的盖子,这需要在两个独立的结构间设有坚固的连接。另一种可能是用矿棉对隔声缝进行填缝,用弹性粘结剂密封(就像用于防火渗透的方法),或者用防护型纺布覆盖隔声缝。

4 结语

大剧院工程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需要采用特殊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但一些降噪技术施工难度大,造价高,无法全部应用到一个项目中,为了达到降低成本并满足大剧院功能需求的目的,从项目开始阶段就对声学问题进行考虑,编制噪音控制规划,采用隔声缝这种简单方法,从而可以适当的成本顺利达到低噪音空间标准。

参考文献:

[1]余慧娜.浅谈在建筑设计中综合考虑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J].江西化工,2010(5).

[2]项端祈.实用建筑声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物理研究所.建筑声学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4]刘明明.外窗的隔声作用及塑料窗的隔声性能[J].化学建材,2000(2):18-20.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