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葛根素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分析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肺心病 流变 疗效 发作 临床

【摘要】目的探讨葛根素辅助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7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传统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分析相关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aO2增高(P<0.05);Fbg及PaCO2显著下降,凝血指标显著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联合使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组治疗前后APIT、Fbg、全血黏度、PaO2值分别为(42.7±4.5)s、(3.6±0.3)g/L、(3.7±0.5)mPa•s、(90.3±4.9)mm Hg,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指标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均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增加(6.9±1.3)×1012/L、(37.8±6.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本组中,联合葛根素治疗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9.5%、48.8%及82.9%,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疗法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葛根素注射液能够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肺阻力,预防肺内小血栓与肺动脉高压,有效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关键词】葛根素;肺心病;急性发作;血液流变学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的血栓性心肺疾病,特别是急性发作患者,多数血液呈血栓、高凝状态,易形成肺细小动脉血栓,预后较差,严重者可造成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中药治疗效果的不断认可,葛根素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肺心病的临床治疗中[2]。本组调查收集近期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7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传统对照组及联合葛根素治疗观察组,分析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1年2月入住笔者所在医院的76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均符合第4次肺心病会议相关标准[3]。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男25,女16例;年龄35.3~70.9岁,4(54.6±8.8) 岁;病程3~12年,平均(6.0±2.8)年。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4.9~70.1岁,平均(55.0±9.0)岁;病程3~11年,平均(5.4±2.7)年。

1.2临床症状患者均经历肺心病病程发病全程,支气管炎至肺气肿至肺心病发作。两组均以急性发作、临床症状加重住院。临床表现:咯痰、剧烈咳嗽、气短、恶心呕吐、活动后心悸,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两组患者性别比例、年龄分布、病程及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两组均行传统的抗感染、平喘、祛痰、吸氧及利尿疗法,酌情给予强心剂、呼吸兴奋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每次200~400 mg,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上述两组疗程均为半个月。

1.4观察指标依据肺心病综合疗效判断标准[4],(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显效:心功能增强>Ⅰ级,静息时咳痰、咳嗽、喘息、心悸减轻或消失,肺部湿啰音减轻,下肢水肿不明显,肝脏体积减小大于3 cm,心率低于100次/min,每日尿量增加大于0.6 L。(3)有效:心功能增强大于Ⅱ级,上述症状均获得减轻,肝脏缩小大于1 cm。(4)无效:心肺功能无改善或恶化。

1.5检测仪器与指标凝血指标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CA-1500),观察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血液流变学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分析仪(南昌新长征医疗科技发展有限,MVIS 2035),观察指标:红细胞压积(Hct)、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等指标。血气分析采用德国拜耳血气分析仪400系列(BJ05-400),观察指标:氧分压(PaO2)、pH值、二氧化分压(PaCO2)等。

1.6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方差齐时其均值之间的比较成组设计的t检验,方差不齐时其均值之间的比较成组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出现1≤T<5时,采用校正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联合葛根素治疗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9.5%、48.8%及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37.1%及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比较治疗后两组红细胞计数增加、红细胞压积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及血气指标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aO2增高(P<0.05);Fbg及PaCO2显著下降,凝血指标显著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部分凝血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及血气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3。

2.4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血压均未出现明显变化,且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及内出血症状。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以慢性肺心病最常见,是呼吸科一种多发病,好发于高龄患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时发绀,喘憋重,病情反复[5]。肺心病加重期因为酸中毒、缺氧及毒素感染导致血小板活化,又因缺氧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容量提高,血液黏稠度、阻力系数提高,引起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症状加重[6]。慢性缺氧还会导致平滑肌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经耦联反应强化血管平滑肌收缩,引发肺动脉高压。特别是急性加重期,血小板增大,寿命减小,黏附聚集能力提高,释放活性物质如ADP、TXA2、血小板球蛋白增多,进一步加速血小板聚集,引起微血栓,肺内小血栓与肺动脉高压互为因果,推进肺心病病程进展。因此,肺心病的治疗以纠正缺氧,减小红细胞聚集及血液黏稠度,预防感染,减小肺动脉压为主[7]。

葛根素是从野葛根中提取的一种中成药,活性成分为主要为8-D-吡喃葡萄糖-47-OH异黄酮苷。葛根自古代就已广泛应用,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了6方采用葛根入药以达到濡润经脉之功效[8]。现代临床药理学表明,葛根素能够显著减小血液黏稠度,阻滞形成肺小动脉微血栓,增强肺循环,改善心功能等药理作用。葛根素还可改善脑和外周循环,改善心肌氧代谢,降低心率及降压,且无负性肌力作用,也不增加血管外周阻力,副反应少,与西药配伍治疗肺心病加重期患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对解除肺循环障碍、改善血液流变学具有重要意义[9,10]。

本组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下降,PaO2增高(P<0.05);Fbg及PaCO2显著下降,凝血指标显著延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联合使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组治疗前后APIT、Fbg、全血黏度、PaO2值分别为(42.7±4.5)s、(3.6±0.3)g/L、(3.7±0.5)mPa•s、(90.3±4.9)mm Hg,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指标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而其治疗后红细胞计数增加(6.9±1.3)×1012/L、(37.8±6.9)%,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本组中,联合葛根素治疗观察组临床控制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19.5%、48.8%及82.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病情有所加重,在传统疗法基础上联合中药制剂葛根素注射液能够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降低肺阻力,预防肺内小血栓与肺动脉高压,增强肺部血流,从而起到保护心肺功能的作用[11]。

参考文献

[1]孙卫,郑学芝,念红,等.葛根素对糖尿病大鼠胰腺线粒体MDA含量、SOD和ATP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2):1141-1143.

[2]李留,任成山,王泽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和抗凝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4,7(4):280-282.

[3]葛群英,张楠,胥翠红.老年慢性肺心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及护理特点[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43.

[4]王立芹,杨福堂,赵萌.低分子肝素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心病急性加重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7):867-868.

[5]李俊民,吕伟,齐学远.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心衰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06-107.

[6]郭磊.川芎嗪治疗慢阻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50例[J].航空航天医药,2005,16(3):147.

[7]刘强,詹丽芬,李智,等.葛根素对大鼠豚鼠大动脉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的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6):401-403.

[8]伍锦旋,邓景云.低分子肝素钠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J].广东医学,2005,26(12):1723-1724.

[9]周永久.小剂量肝素、多巴胺与酚妥拉明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3):57-57.

[10]吴晓玲.小剂量肝素和硫酸镁静滴联合苯那普利口服治疗肺心病难治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39-40.

[11]王珩,李仲昆,王崇静,等.不同浓度葛根素注射液与7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163-164

【收稿日期】2011-10-3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