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生态文明视角下旅游业发展浅探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视角 旅游业发展 生态 文明

摘要:相比于工业文明来说,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且它主张的是从传统的人对自然的统治转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德阳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分析德阳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未来德阳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德阳;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研究现状

随着特色小镇建设进程在全国的逐步推进,与特色小镇相关的课题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国内学者朱莹莹以嘉兴市为例,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嘉兴在首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存在着特色形象不突出、功能叠加不足、运营主体错位、产业层次不高、创建进度差异较大等问题,并提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应处理好特色小镇与创新驱动发展、集聚区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创建的关系,建立好政务生态系统、创业创新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四个生态系统,抓好科学规划、分类发展、运营管理、集聚转化、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重点的对策意见;鲁丰乐等以杭州市信息中心特色小镇为例,研究了特色小镇的生态内涵和生态建设,指出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必须坚持生态与生产的融合发展,要从环境设计、建筑外观、功能布局、能源利用以及生活设施、现代服务等角度着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旅游业外部环境,加快人口集聚,促进产业融合;马泽波运用SWOT分析方法,指出沙甸作为伊斯兰文化特色鲜明的回族聚居区,在回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缜密规划、优化布局,挖掘内涵、贴切定位,培养人才、夯实基础,广泛宣传、扩大影响的开发策略;代晓君等指出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尖锐矛盾、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具有鲜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的发展观。要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鉴于此,本项目以特色小镇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为支撑,采用SWOT分析法和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对德阳市特色旅游小镇建设的条件进行多角度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基于分析提出促进德阳市特色小镇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发展模式,助力德阳市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和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促进德阳市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特色小镇文化研究概述

所谓特色小镇,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来挖掘出符合小镇自身特色的资源优势,挖掘人文底蕴、产业特色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景”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体。如果不考虑特色小镇核心产业的发展特点,就不能在本质上发现其竞争优势的演化轨迹,也就难以找到特色小镇的成长路径。“千镇一面”和千篇一律的模仿都会偏离特色小镇发展的基本轨道,培育核心产业竞争力才是特色小镇成长的根本出路。

成功的特色小镇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特色”,另一个是“小”。特色小镇的“小”有两层含义,一是区域面积小,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弱;二是产业规模小,产业发展精致。而特色小镇的“特色”除了产业竞争力以外,还应该包含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特色,对于特色小镇而言,文化特色是它的灵魂。

从实践来看,“产业+文化”是最有利于培育产业特色和根植性的方式,也是最好提升产品品质与内涵的举措。特色小镇发展往往兼顾历史经典产业建设,通过挖掘各地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规划理念创新、建筑风格创新、产业业态创新,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作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并在小镇中形成独特的产业文化和人文气质,成为展示当地新文化的名片。

特色小镇的文化国内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包括特色小镇特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特色小镇文化的认同感等方面。有些特色小镇筹备建设的具有特色主题文化的博物馆、规划馆、产业科普馆等场地,既是特色小镇的特色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一个富有看点的文化旅游空间。有学者通过对临沧市圈内特色小镇的规划进行分析,利用城市特色规划的基本结构框架对城市文化进行详细解读,力图寻找城市文化与城市特色规划的被执行关联,为城市特色规划表达城市文化进行有益的探索。文化创意小镇的基础是“特色小镇”,但文化创意小镇的建设是以小镇的文化特征的挖掘和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为核心,以现代化的文化创意及内容设计,在保留小镇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现代城镇的时尚特点和流行思潮。在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新文化凝聚力的培育。综上所述,特色小镇不仅仅注重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并传承好自身独具魅力的地方文化、休闲文化。发掘特色小镇的文化特色,以合理的形式展现小镇的特色文化,营造一个独特的小镇文化氛围,增强企业与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三、德阳特色小城镇的建设背景

首先,特色小镇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抓手。特色小镇因地制宜,重点培育特色产业,汇集周边区域劳动力,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的有效举措,也是满足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其次,特色小镇是加速全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助推器。我国新型城镇化重点要突出实现人的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特色小镇建设将通过产业聚集,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农村户籍人口城镇化、非户籍常住人口市民化,科学、合理地引导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有序推动人口流动、增强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形成常住居民。常住居民的各种需求,又将促进地产、金融、公共基礎服务等配套设施产业的发展,因此特色小镇是促进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架构的形成。

为了加快德阳市特色小城镇的建设,提出了在“十三五”期间,构建“一市、两带、五区”的旅游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旅游村镇,努力使德阳形成中心旅游城市,创建“旅游城市、旅游县、旅游镇、旅游村”的旅游发展体系。德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和改革工作规划》,该方案指出特色城镇发展的重点就是培育旅游农业工业商贸镇,具体的分类见图1。小城镇建设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特色鲜明等特点。

四、德阳旅游业发展中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中共四川省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的决定》提出把旅游业建设成为重要支柱产业,都将旅游业推上了发展的前台。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实施“两圈一带”战略为旅游业带来了率先发展的先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科学发展为旅游业带来了超常发展的转机,“扩内需、促消费、保增长”的政策调整为旅游业带来了加快发展的契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为旅游业带来了迅猛发展的商机,以德阳为中心,为旅游业带来了跨越发展的良机。“十三五”时期,将是我省旅游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我省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人民群众对旅游业发展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全国特别是周边省份旅游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给我省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与此同时,我省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旅游企业不大不強、旅游关联带动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有效加以解决。

五、生态文明视角下德阳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着力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我省居民好客意识,增强全社会发展旅游共识,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打造四川旅游服务品牌,营造我省良好的旅游人文环境。

(1)增强公众的旅游服务意识。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全社会旅游宣传工作,实施旅游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形成有利于旅游发展的舆论氛围,提升居民的好客意识;积极宣传旅游业的方针政策,宣传旅游业强大的关联、带动功能,增强领导干部的旅游产业意识和服务意识,形成大旅游发展共识。

(2)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旅游管理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在旅游企事业单位开展创优活动,提高旅游服务“窗口”行业的服务意识;加大培训力度,扩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范围,创新培训方式,树立模范和榜样,发挥优秀从业人员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增强发自内心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劳动意识,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积极探索新技术在旅游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推广移动信息技术对在途游客的服务应用,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加快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三网融合”契机,不断拓展新网络、新渠道、新方式营销手段,构建跨网络、跨平台、跨终端、跨空间的网络营销平台体系,促进各种新技术在旅游营销与旅游服务中的应用,实现传统旅游营销向现代旅游营销模式转变。

提升目的地城市旅游信息化应用水平。率先在成都市开展“智慧旅游”创建工程,逐步向其他目的地城市和景区梯次推进。

(三)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注重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协调。对高耗水、高耗能、环境污染和破坏较严重的旅游项目的规模、数量和布局选址进行有效控制;探索循环经济和旅游开发结合的有效途径,积极创建生态景区、循环型景区;加大旅游城镇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机制体制、法规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加强旅游生态环境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工作,加强自然灾害的预报工作。在全行业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创建绿色企业,探索开展低碳旅游城市试点,引导游客绿色消费,突出发挥旅游业绿色发展的典型作用。

参考文献:

[1]Reichel A, Lowengart O, Mailman A. Rural tourism in Israel: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e on[J].Tourism Management.1999,21(8):58-62.

[2]李强.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J].今日浙江,2015(13):8-10.

[3]翁建荣.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J].浙江经济,2015(19):9-10.

[4]何海霞,陈玉书,钱耀军.生态文明导向下旅游特色小城镇建设研究——以海南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为例[J].新经济,2016(23):1-2.

[5]张益嘉,宋俊华.从旅游开发角度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文化遗产,2014(6).

[6]钟娟芳.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融合发展探讨[J].开放导报, 2017(02).

[7]杨延风.延安市旅游形象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

[8]张晴.15个典型小镇对手工业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的启示[D].深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7.

[9]上官慧军,林长春.平顺县旅游资源开发与对策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06).

[10]钟洁,马艳霞.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甘肃甘南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以康多峡旅游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0).

基金项目:

德阳市社科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项目(项目编号:DY18C05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