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应处理好的九大关系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九大 构建和谐 本科 院校 关系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据统计,自2000年起,全国有一大批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至2008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达755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达286所,占本科院校的38%,形成了一类新型的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院校绝大多数由这些新型本科教育转化而来,具有新升格、地方性、应用型、合并院校等突出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新生的力量且具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模式选择与一般院校有很多不同,在很多关系的协调处理上有着自身的本质规定性。

一、在推进事业发展上要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事业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基础。一般而言,影响校园和谐的问题和矛盾是事业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在事业不断发展中加以解决。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举办时间不长,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困难和问题比一般本科院校都要突出和集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处理好推进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

(一)要处理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当然,这三大职能,对于不同类型的院校,所承担的侧重点不同。人才培养职能是高等教育普遍且主要的职能。与研究型大学、一般教学型院校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学研究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上有着自身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更加体现为产、学、研一体化特征,更加注重与地方经济社会与区域产业紧密结合,更加突出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之间的直接性特点。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三大职能,都应当具有直接指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是核心,应用型本科院校首要的还是要提高教学质量,但应当更加注重“市场标准”,以培养适销对路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力、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科学研究要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应用型研究的特点,突出理论向生产力转化的特点,突出“二次创新”的特点,在积极争取纵向课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横向课题的争取,使科学研究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服务社会应当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高度关注的职能,通过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在融入中提高质量,增强实力,打造特色,从而走出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点的办学之路。

(二)要处理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与特色强校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战略选择和实施非常关键。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和特色强校应该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战略选择。对于应用性本科院校来说,质量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特色足出路。就质量而言,质量是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当突出质量立校的基本观念,坚持和树立新的“应用型人才质量观”,突出应用型人才质量的“市场检验标准”,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就人才而言,人才是一所高校发展的关键,应用型本科院校更为迫切的需要高水平的应用型教师。为此,一方面要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改变应用本科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偏少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具有工程师背景的教师和对现有教师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着力打造一支“应用型”教师队伍。就特色而言,每一所大学都需要特色,应用性本科院校作为后发院校,特色则是实现后发优势和错位发展的核心所在。一句话,无特色就无应用型本科院校。突出特色的关键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强。总体来说,这个特色要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中寻找,特色要体现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体现在学校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以及服务水平上。

(三)要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协调之间的关系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在经历“九五”大发展、“十五”大建设阶段以后,“十一五”普遍进入了大提高阶段,即内涵建设阶段。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相当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晚,还处在发展初期,发展阶段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就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方针,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形成亮点,慢在起点,赢在终点,从而异军突起,脱颖而出。重点要做到“三个统筹”:一是,统筹完善规模与提升内涵。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没有完全进入内涵提升的阶段,还兼有规模扩张的任务,应当突出内涵提升重点,兼顾完善规模。二足,统筹特色学科与一般学科。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任务很重,学科建设“全面开花”不仅不现实而且不可能,做到“一枝独秀”应当成为首选,应当在兼顾一般学科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重点建设特色学科。三是,统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仅有课堂教学远远是不够的,应用性本科院校更应该关注实践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关系教育质量工程的十分重要的环节。

二、在加强内部管理上要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通过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可以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提高学校整体运转效能,消除不和谐因素,从而实现校园和谐。如前文所述,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具有新升格、新建立、新合并、新转型等特点,在内部管理上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更需要注重和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之间的关系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在校园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成就人氛围,使人才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更具实际意义。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于其他历史相对悠久的大学,其制度健全、规范管理的任务很重。因此,要特别处理好以人为本和规范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一,作为后发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任务很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制度的形式加以同定,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各种规章制度和机制。第二,作为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地方行政氛围、官本位氛围确实存在,如何淡化和消除地方行政色彩,克服官本位作风,是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规范,推进依法治校进程。第三,作为合并升格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高水平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会出现“人才过剩”——行政人员富余问题,这个问题如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将会直接影响机关工作效能,甚至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沉重的包袱,使学校发展不能“轻装前进”。要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制定人事制度规范,真正从学校的历史、现状出发,真正从个人实际出发,采取培养、提高、分流、消化、吸收的办法,不一刀切、硬处理,促进人员

分流,保持学校大局稳定,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二)要处理好理工科专业教育与营造大学人文氛围的关系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理工院校普遍加强了人文教育,但对人文教育内涵的理解较肤浅,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育资源整合不足,忽视人文教育关注社会、求真、求善、求美的价值导向作用,人文教育的时代性和发展意义没有充分彰显。毫无疑问,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一方面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要协调好这二者之间的关系。第一,要构建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有效融合的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加强人文素质基础类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要加强跨学科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交叉类课程,着重强调知识的融合与方法的贯通,从而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第二,要切实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引导者,实施人文教育的重要基础是教师言行中自然彰显的人文精神。理工科专业教师通过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然而然的人文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某些效果甚至好于人文类课程。第三,要培育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通过多年积淀所形成的良好的校风学风、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和文化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发挥着其育人的功能,这种滴水穿石精神和春风化雨模式对大学生的长期熏陶。极易引起大学生潜在人文素质的养成和自我嬗变,促进学生对真、善、美的自觉追求。

(三)要处理好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有赖于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价值观实际上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者对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等问题的态度、认识和看法。显然,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价值观持有者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不同的,据此培养出的人才也是各异的。根据传统价值观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人才的弊端已日渐凸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人才培养“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质和主要特点,在培养方案的选择上也相应的与研究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有着显著的不同和自身的特色。”国际上公认人才质量应包括知识、能力和道德(品格)三个方面。通过以上的分析可归纳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方面的目标是“较厚基础、较宽口径”,能力方面的规格是具备创新、开发、应用的工程师水平为目标,品格方面的规格是综合素质高,具备社会主义的道德标准。由此,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以市场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应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培养学生能将理论与实际整合,具有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在完善体制机制上要正确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和谐以秩序为基础,以活力为圭臬,大学校园的和谐更是如此,这都需要有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加以保障。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新兴且后发高校,体制机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加以推进,这对于构建规范有序而又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不仅重要。而且迫切。

(一)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行政指挥之间的关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处理党政关系上,既有着与一般高校的共性,也有着自身的特殊性。第一,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处理好校级党政关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已经十分明确,关键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突出地要抓好在制度上不断完善议事规则,健全民主决策制度。学校党政要明确职责范围,党委注重充分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抓大事,谋大局,推动和保证事业发展,学校行政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抓好教学、科研、后勤等项工作的改革,并能落到实处。校党政一把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十分重要,更要加强沟通,精诚团结,这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关键。第二,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处理好二级院(系)党政关系。2006年,教育部专门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高校二级院(系)一级党政领导体制为“党政共同负责制”。贯彻这一体制,在实践中关键取决于能否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特别要处理好“核心”与“中心”的关系。院系党组织是政治核心,院系党政联席会是决策中心,院长是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指挥落实中心。院(系)内重要的决策以党政联席会议为主,教学行政指挥以院长为主,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党组织为主。同时,贯彻执行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处理好“班长”与“院长”的关系,形成合力,团结带领班子发挥整体工作效能。第三,坚持民主集中制,这是处理好党政关系的根本保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要求,对学校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对学校日常工作的管理、集体决策的具体实施由个人分工负责。

(二)要处理好业务实绩与目标考核之间的关系

当前,国内多数高校已进行了以聘任制为核心的用人制度改革和内部考核评价体制改革,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在于部人事管理上缺乏一套科学而又便于操作的考核评价办法,对干部、教师、职工难以作出公正、准确的评价,目标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制约着高校管理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针对员工的评价,依据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总结性评价针对的是结果,形成性评价针对的是过程。目前,我国高校的管理者往往将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混为一谈,不能针对不同的目的,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为此,应用型,本科科院校本身特点,决定了在评价考核机制上又有自身明显的“应用型”“重实绩”的特点。第一,通过实证研究、全员调查等方法,依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设计绩效指标的权重。综合平衡教学、科研在绩效评价系统的权重。第二,在学校内部,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不同年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权重设置。第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应该同时具备敏感性、可靠性、准确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五个特征。敏感性指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区分高工作效率和低工作效率的能力;可靠性指评价者判定评价的一致性;准确性指的是工作标准和组织目标的结合情况,绩效评价的准确性要求对工作分析、工作标准和工作绩效评价系统进行周期性的调整和修改;可接受性指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得到学校管理层和干部、教师、职工的支持才能顺利推行;实用性指绩效评价体系的收益必须大于其成本。

(三)要处理好二级学院责、权、利之间的关系

当前,很多高校院、系各自的基本职能没有明确的划分,责、权、利不清晰,二级院(系)对学校的依赖性很强,院(系)的功能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致使院(系)的办学理念抽象、办学目标单一,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放权,管理重心下移。学院在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问题和困难,所以应给予学院权责,在发生问题的地方,及时而有效地将问题解决。学校管理部门则要把握宏观行政权力,贯彻学校的决策与措施,保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改革措施得到有效地执行,并确保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

2,推行校院两级目标管理。在校院两级目标管理过程中,强调各个学院达成目标有多种不同的办法,突出灵活性和弹性,各个学院应根据各自不同的条件,采取各种不同的办法,而不是采用一种标准方法来进行学院管理,这样就使得各个学院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战略才可能得到真正实施。

3,学校加大对院级管理的效能评估。整个目标管理的过程应遵循“计划是先导,组织是保证,监督是手段,评估是关键”的原则,尽快转变目前高校管理工作的职能,将关系理顺,把该下放的权利下放到各个院、系,由事无巨细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变为以宏观调控为主要手段的目标管理,相应地扩大院(系)或教研室管理工作的权限,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将校级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调查研究和监督评估上。二级目标管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的核心,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从根本上讲,研究二级目标管理模式,不但能盘活院级管理资源,调动院级教研、管理人员积极性,提高院级的管理水平,而且能有力地促进和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和繁荣,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优良环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