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于CAS理论的竞赛团队管理机制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管理机制 竞赛 团队 理论 研究

摘要: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周培源力学竞赛、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是以研究团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互助合作的团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竞赛团队为单元,运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竞赛团队复杂性系统的特征,提出了自组织团队的管理机制,为学生团队的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CAS理论;团队管理;复杂适应系统;创新

作者简介:李治淼(1976-),男,黑龙江五常人,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姜民政(1964-),男,河南周口人,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BC121102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10097)、黑龙江省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科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XM_HLJ_2012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62-02

任何模式的竞赛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是竞赛团队整体实力的竞争,实力的提升即是成功管理的体现。竞赛团队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学生的知识水平、人际关系、教师指导、学校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团队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系统工程。本文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对竞赛团队这一复杂性系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竞赛团队管理机制,以促进团队的成长,提升管理方法的科学性。

一、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概述

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理论是美国霍兰(John Holland)教授于1994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系统演化的动力本质上来源于系统内部,微观主体的相互作用生成了宏观的复杂性现象。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把系统中的成员称作具有适应性的主体(Adaptive Agent),简称“主体”。复杂适应系统的主要特征是:[1,2]

(1)复杂适应系统是由许多主体(如神经元、机体、消费者、雇员、公司)构成的网络,这些主体会自我管理且是并列的,没有中心来控制它们的行动。

(2)主体发现自己生存在一个与其他主体相互作用的环境里,它们总是根据其他主体的行动来做出反应,导致环境不断地改变和演化,并不断创生新奇性质。

(3)主体行为的组织模式形成于主体间的竞争与合作。

(4)主体不断地组织和再组织自己,以形成含有多层次组织的较大结构,某层次的主体成为较高层次主体的积木。当外部条件改变时,这些积木会被修改、再联合和重组,并把信息或经验嵌入系统的实际结构中。

(5)适合于探索某些特殊行为位置的主体,就占据了这些位置。然而当环境改变时,旧的位置消失了,新的位置就产生了。

(6)在某种程度上,主体预测未来,它们根据适用于一定条件的内部模型(关于环境隐含或明显的假设)做出预言,并采取特殊的行为。当主体获得经验时,这些内部模型能被检验、精制、重新处理。主体对来自环境中的反馈做出反应,从而调整它们的行为。

(7)主体没有实际的方法来优化它们的行为(如适应性、使用性等),因为在复杂的、不确定的和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可能性空间非常大。主体希望能根据其他主体的行动来改变和提高自己。

从复杂适应系统的特征来看,竞赛团队是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团队成员即是主体,团队成员不断组织和再组织自己,彼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相互刺激与依存,个人的成长促进团队的提升和环境的改变,并进而创新和发展。

二、竞赛团队的复杂性系统分析

竞赛团队是一个基本的人才培养单元,它的运作不仅受到团队内部人员组成、技术经验、团员素质等因素影响,也受资源配置、分工合作、组织形式、政策等作用。团队需要在内外资源的整合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团队通过特殊形式的临时性组织运行机制,通过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充分利用既定的有限的资源完成一个既定的竞赛目标,即竞赛团队的管理。为了使团队中的个体能力与整体实力得到提高,应遵循如下方针:

1.尊重主体性

在竞赛团队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主体性。通过科学的、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针,使团队成员自主的、能动的把团队的成绩与个人能力及知识储备联系在一起,使团队成员真实的感觉到自己是团队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2.承认非线性

竞赛团队是一个非线性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向系统输入的变量与系统中输出的变量并不遵循简单、单向的线性关系。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一般是指竞赛条款限制、竞赛激励政策、竞赛准备条件、其他竞赛团队的实力等。二是经验因素。经验因素包括科研项目承担、参加相关比赛经历等。三是交流因素。交流因素是指团队成员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信息流通不畅就会导致团队合作效率低下,产生工作脱节等不利影响。四是个人因素,也就是说团队成员的差异,要科学的认识到团队成员及其属性的变化,并以此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3.保持开放性

保持开放性就是不断引进外界环境的外部参量,并紧紧跟随这些外部参量的更新速度。团队与外部环境需要不断地关注外界信息,扩大知识面与视野,增强信息交流,时刻保持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团队成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知识的储备,不断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学习、吸收、完成与竞赛项目相关的基础知识储备,并由此激发自身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使得团队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4.包容冲突进化性[3]

包容冲突进化性是指竞赛团队能够通过导师的指导与成员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来化解团队建设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与困难,用理性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保持团队健康发展。团队的进化是在不断解决冲突,在冲突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团队在与环境的接触中时刻会有矛盾涌现,这种矛盾既不可预测也无法避免,团队主体需要在不断的接纳与改变中前进。竞赛团队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团员知识差异、团员观点不一致等问题,这就需要成员间相互包容和理解。团队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能在下一阶段循环出现,团队只有在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学习,才能解决一切遇到的问题,团队的发展才有保证。

5.自适应性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认为团队系统中的主体具有主动适应的特性,并且能够与环境进行相互适应与融合。系统中的成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或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和竞争的过程来调节自身,以达到对环境的适应。在这个过程中系统中的主体的竞争力不断加强,系统的各项指标也会改变,系统的生存力得到提升,系统的利益将会最大程度的实现。主体与环境(包括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是系统演变和进化的主要动力。[4]

团队的发展依赖于团队中每一个成员的分工与协作,竞赛团队这一复杂适应系统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团队成员间联系紧密。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个体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团队的合作。个体对知识的掌握、对环境的了解毕竟有限,只有借助集体的力量,个体的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另一方面团队与自身环境之间也存在着相互适应。在面对团队的内外环境改变时,团队应能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团队正是在这种不断适应与改变的过程中逐步向前发展,个体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着自身。

三、竞赛团队管理机制

竞赛团队作为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成员与成员之间、成员与外部环境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不断反馈给系统本身,使系统在努力适应外部环境的情况下得到优化。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竞赛团队的管理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管理机制需要针对竞赛团队的复杂性来制定与实施,将无组织的、无序的团队自行转化为自组织的、有序的竞赛团队。以高校力学竞赛团队为例,建立了如下团队管理机制:

1.协同培养机制

在竞赛成员培养机制中,采取了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双导师”、“多导师”制。指导范围涵盖了力学、化机、机自、计算机等专业方向,使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理论方法,学生也能够同时接受多个教师的指点,这有利于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知识的全面性。这种培养机制既是一种知识的传递,同时也是一种思维的传递。这样不仅能够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也促进了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改变了以往教学中单科独大的局面。

2.协同创新机制

一个机体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外界的刺激与补充,在竞赛的组织管理上,力学竞赛中除了吸收力学的学生外,同时积极吸收引进了数学、计算机、机电、化机等专业的优秀学生,促其实现学科知识的移植,为竞赛团队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补充,同时在学生的日常交往与学术交流中形成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术讨论与争鸣的气氛。

3.竞争激励机制

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双层激励机制。在精神奖励上,依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志向等为学生做好研究方向、学习内容等方面的规划,激励学生为提升自我修养、研究能力、创新意识而自发主动的学习;在物质奖励上,将竞赛获奖与学习、研究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增强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竞争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开放创新机制

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实验室策略。[5]学校实验室在团队训练的不同阶段分别设立了基础性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以此来为团队成员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进行培训。实验室进行全天候、多领域、高层次运作,最终达到了加强团队各项竞争力的目的。

5.保障管理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和保障学生培养的质量,例如:通过计划总结制度让学生有目标、有导向的研究学习与总结;通过每周一次的学术专题报告会议发现问题、提高认识、拓展视野;通过日常管理制度明确学生设备管理、资料管理、安全卫生管理的职责与习惯;通过郊游旅行、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锻炼学生身体、激发学习生活热情。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效地保障了团队的发展与提升,为学生的培养提供了高质量的平台。

四、总结

高等教育应该让学生具备学习、分析和寻求事物本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用于处理任何事情的。竞赛团队属于有明确竞赛题目和目标的科研型组织,在竞赛管理过程中应该指引学生进行大胆实践,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学习、相互刺激与妥协、相互协调与融洽,让学生成为有智识、有人格的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为竞赛团队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竞赛团队管理机制的建设,可为学生知识应用与迁移、协调沟通、创新研究等能力的提升提供可靠保证。

参考文献:

[1]霍兰.隐秩序[M].周晓牧,韩晖,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2]赵磊.基于CAS理论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团队管理及其创新学习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52-53.

[3]柯健.基于CAS理论的“新新员工”特色化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30-33.

[4]蔡怀平,邢立宁,陈英武.学习型组织的复杂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12):72-76.

[5]李治淼,罗敏,鄂毅男.实验室分层次开放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2):5,7.

(责任编辑:孙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