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本科生 对策 学籍管理 专业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前高校中转专业现象普遍存在,人数多,涉及面广,给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本文分析了本科生转专业学籍管理中易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减少错漏,提高学生的满意度,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体现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本科生 转专业 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16-0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订,各校随之出台了转专业的具体规定,大学生转专业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建设已成为各高校重要的教育管理内容。根据调查,全国高校有42%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能够重新选择,65.5%的学生表示将另选专业。为本科生集体办理转专业已成为近年来我国许多本科院校教务处工作中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转专业学生人数多,涉及面广,给学校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本文以某地方性综合大学为例,对该校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转专业现状

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转专业应由本人提出申请。原则上要求第一学期末提出申请转入的专业限于高考时要求考试科目相同的专业;第二学期末提出申请转入的专业只限于同一学科门类的相近专业;超过以上期限不能再申请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能转专业一次。该校转专业的办理流程如右图所示。

由规定可以看出,转专业的对象是大一学生。因为第一学期末转专业不受限于同一学科门类的相近专业,所以大批量的转专业都集中于此。

转专业的办理流程图

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该校本科生转专业共2621人次。具体各年度转专业人数、一年级本科生人数及转专业人数占一年级本科生人数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

转专业人数及所占比例

从数据可以看出,每年转专业的学生人数都不少,随之而来的是繁重而紧张的学籍管理工作。转专业不仅仅是学籍管理上的事情,还有后续一系列管理工作,如教学安排、教室安排、学分转换、宿舍安排、学费更改等。而这些后续工作都是在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所以学籍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二 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想转专业的原因很多,既有本科生本人的原因,也有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因素。在转专业的过程中,学籍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对办理流程缺乏了解,导致未按期提交转专业申请表,以至于错过了转专业的机会。

每学期都会有这样的情况:转专业的文件已经下发、转专业工作已经结束之后,还陆陆续续有学生来教务处提交转专业申请表,理由是之前不知道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转专业申请表。这不仅影响学生自身,也对学籍管理工作造成重复,增加了工作量,还牵涉其他部门也要做重复工作。

第二,学生转专业存在盲目性,因为一时冲动而申请转专业,转专业工作结束后,又来要求撤销转专业,回到原专业。有些学生根本没有考虑清楚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也没有和父母、老师或同学等进行必要的探讨,更没有了解其他专业相关的情况。因此,随意地申请转出原专业,又盲目地转入新专业。

第三,转专业学生对后续手续的办理不了解。转专业文件下发后,在规定时间内,学生需要在原院(系)教务员处打印成绩档案,取学籍表;然后到转入院(系)交学籍表、成绩单,办理有关转入手续;到教材供应中心领取新专业的教材;在学生证学籍异动说明栏注明转专业情况并盖章;办理新准考证;在原专业已修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未修的课程要申请补修。这一系列的办理程序需要多个部门合力完成,导致很多学生一头雾水,浪费时间,也对学校各管理部门工作造成混乱。

第四,部分热门专业申请转入的人数太多,由此给安排教室、学生管理等工作造成很大压力,也会影响教学质量。

三 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本科生转专业是一种需求,是各个高校都存在的现象。针对转专业本科生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转变管理理念。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教学管理所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一理念已逐步为高校教学管理者所认同。学籍管理者在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学习自主权,真正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和成熟的个体,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管理呈现的是刚性的、对事不对人的管理态度。学籍管理涉及的是与学生相关的一系列事情,如学生信息核对、注册、各种学籍异动、财务收费、选课及教室安排等,这些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等更应该受到关注。

学籍管理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需求,支持学生的选择。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建设高校管理体系和措施,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不是按照一定的条条框框培养出千人一面的复制品。只有尊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对学生具有人文关怀和服务意识,教育才会拥有生命和源泉。

第二,在转专业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转专业咨询、心理指导和职业倾向测试,帮助学生认清自己、了解专业、激发专业兴趣,对专业选择犹豫不定的学生,可允许先跟班听课,以加深对专业的了解。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转专业的盲目性,也能有效减少转专业后申请撤销转专业的学生人数,使学生不再因为转来转去而浪费时间,也减少了学籍管理的工作量。

第三,灵活调整转专业办理时间。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学生转专业在学期末提出申请,可在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放宽,由上一学期末延续到下一学期初,在下一学期开学大约第二周发转专业文件。这样中间的暑寒假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认真思考,和家人商量,慎重选择,又不会耽误转专业学生到新专业上课,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第四,新生进校后,每人发放一本《学生手册》,并组织学习和考试。《学生手册》中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对转专业的办理时间和流程都有详细规定。学生熟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可以避免错过转专业办理时间。

第五,给每位转专业学生发放一份通知,随转专业文件一起下发。通知上有详细的转专业办理程序,方便学生办理。

第六,继续推进学分制改革。关于转专业后学生的学分互认,该校规定“学生在转专业前未修转入专业所开课程的均须补修。转专业以前已取得的学分,如果相应课程内容符合转入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内容,则转专业后学分仍然有效;若低于转入专业相应课程的内容要求,则学分无效,必须补修。学生转专业后,转入前所在班级已开而本人尚未修读并取得学分的课程,应采取补修的形式取得成绩和学分”。至于如何认定需要补修还是免修,“具体由教务处审定”。这就造成实际操作中充满争议,如该校大一上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一),很多专业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和考试试卷都是一样的,但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却赋予了不同的学分,差距在0.5~1.0。如果严格按照学分一致才可以办理免修,很多学生反映浪费时间,没有意义。如何界定两门课程之间的相近程度,学分按照怎样的标准转换,这些在实际操作中都不够清晰。如果能经转入学院专业教师确认后,原已获得的学分符合转入专业学习要求的即可予以承认,这样操作起来就更简便易行,避免学生重复学习。不符合要求的,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这样就不会使学生产生“白学了”的感觉。

总之,本科生转专业是高校学籍管理中的大事,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减少错漏,提高学生的满意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曹霞.高校学生转专业问题的深层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3~14

[2]腾晓蓉.大专院校新生入学要求转专业的因素分析和应对办法[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0):83~84

[3]刘慧娟、肖珍教.当前高校本科新生转专业的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6):34~35

[4]王月红.本科生转专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