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贵州省煤炭产业集群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贵州省 煤炭 产业集群 研究

摘 要:产业集群理论在世界各国被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贵州是我国煤炭资源大省,但在开发过程简单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研究贵州煤炭产业集群发展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理论对贵州煤炭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贵州发展煤炭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及五大政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专业化指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16.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2.02.03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06-03

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现象,它被证实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学家近几年来一直在研究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发展出了一套产业集群理论。本文借鉴国外产业集群理论以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浙江、广东形成的产业集群经验,研究贵州省煤炭产业未来的发展道路。在现代市场条件下,贵州应大力培育煤炭产业集群、创新制度条件、改善市场环境,将贵州的煤炭储量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走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丰富。截止2004年底,全省已累计查明的煤炭保有储量达587.29亿吨,相当于南方九省区储量之和,居全国各省第五位[1]。全省煤炭具有种类齐全,煤质较好,埋藏浅、易开发、后备储量大、分布相对集中等特点 。从煤炭分布看,全省煤炭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的六盘水(六枝、盘县、水城)和毕节地区,占全省储量的76%。六盘水煤田是江南最大的炼焦煤基地,炼焦煤占全省保有储量的84%,毕节地区的织金、纳雍、大方煤田是居全国第二大的无烟煤分布区[2]。贵州煤炭产业一直受到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贵州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产煤基地。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煤化工行业的投资和技术改造,实施节能降耗、扩大产能、增加品种和实施企业信息化工程,原煤产量和煤炭产业总产值每年不断提高,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贵州1999—2008年的原煤产量和煤炭工业总产值变化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贵州煤炭的产量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发展。产量由1999年的4025万吨提高到2008年的11798.46万吨,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但与产煤大省山西、内蒙古等省区相比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贵州省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模效应不显著,资源消耗过大

由于贵州省是欠发达地区,工业生产落后,资本欠缺,企业管理人员和政府官员的经济发展观念陈旧,长期以来一直粗放开采煤炭,煤炭企业规模过小,企业之间恶性竞争加速了煤炭资源消耗速度;部分小煤矿切割了可建大矿的资源,使得大型企业无法开采充足的煤炭资源,无法发挥大型煤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2、环保工作欠缺,煤炭生产安全差

由于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的环保工作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大部分企业只追求丰厚的经济利润,忽视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身心健康遭到严重威胁。贵州煤炭资源的开采以地下开采为主,除了盘江煤电集团公司、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等大型煤矿企业以外,大多数生产技术水平低,装备差,效率低,基本上是非机械化开采。

3、产品结构不合理

贵州省煤炭产品品种单一,大部分以原煤形式直接外销其他省份,没有中间产品加工过程,煤加工产品质量和档次低,产业链短,煤炭深加工产业规模更是小之又小,高附加值产品少,大多以初级产品为主。

三、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

关于集群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马歇尔。马歇尔(1920)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讨论过特定产业地点的外部条件问题,运用了“外部经济”这一概念对集群问题进行了讨论[3]。克鲁格曼把劳动市场共享、专业化附属行业的创造和技术外溢解释为马歇尔对产业集群理论的三个关键因素[4]。区域经济学家韦伯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他在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在高级集聚阶段,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在地理上聚集在一起的地方工业化就是企业集群。具体地说,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一群有交互关联性的各行企业和一群专门为这些生产性企业服务的服务性企业在相邻地理位置聚集的有机共同体。它一般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产业,产业集群不但有畅通的销售渠道、全面及时的市场信息、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环境,而且集群内各个企业相互之间积极地交流对话、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共享市场机会及分担风险。正是这些优良特点使产业集群成为各国、各地区争相追求发展区域经济的有力工具。

四、贵州发展煤炭产业集群的可行性

1、贵州煤炭产业集群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区位条件

贵州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特殊的区位条件使得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可能。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认为生产要素是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条件,按照此理论,贵州具有发展煤炭产业集群的生产要素条件。从生产要素来看,贵州拥有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区位条件,贵州发展煤炭产业集群具有竞争优势。就区位优势来看,由于近几年在交通建设方面的大力投资,贵州已经成为全国西南交通枢纽中心,此外贵州在区位上还具有近海、近江、近边的“三近”区位优势,是我国大西南通向华南地区、“三亚”地区的出海出境重要通道和陆路交通枢纽,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通哽喉和次前沿地区,这样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十分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

2、煤炭产业是贵州的比较优势产业

根据国内外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和过程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以比较优势产业为基础,一个地区只有在比较优势产业上才有可能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本文以专业化指数法来研究判断贵州煤炭产业是否为比较优势产业。

β指数表示地方专业化指数,其分子是地区J的产业I占该地区全部产业总值的份额,分母是产业I占全国全部产业总值的份额。据国家统计年鉴和贵州统计年鉴可知:贵州2008年煤炭规模以上总产值为113.5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为2741.9亿元。全国2008年煤炭产业规模以上生产总值为9201.83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49529.9亿元,得出β指数为1.12,由此可知,贵州煤炭产业总产值在贵州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要大于全国煤炭产业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煤炭产业是贵州的比较优势产业。

3、贵州发展煤炭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

贵州煤炭工业经过数十年的艰辛发展,已建成江南最大煤炭工业基地,逐渐发展出水城、盘江、六枝大型龙头骨干企业。龙头企业的形成将会极大地带动煤炭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煤炭加工产业近几年同样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合成氨、炼焦化工、乙炔化工三大煤化学工业产品系列,产值和销售收入每年不断高速增长,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贵州煤炭产业集群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2005年,全省煤化工行业总资产42.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9亿元,与2000年相比,资产净增14.4亿元,销售收入增长281%,工业增加值增长167%[5],贵州“十一五”规划将继续大力发展煤化工,力争全省煤化工产业2010年的工业增加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达20亿元以上[6]。

五、贵州发展煤炭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产业集群不是简单地将企业集中在同一区域就能形成,世界上著名的产业集群都经历过很长的建设形成时期,只有在理论上充分理解、在实践上充分把握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依托自身的各种优势形成秩序井然、配套全面、服务完善和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集群格局。根据世界各国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和经验以及贵州煤炭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对贵州发展煤炭产业集群提出五大政策建议:

1、建立良好的制度性保障

贵州煤炭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开始阶段不能全靠市场机制起引导作用,必须由政府制定出良好的制度性政策来扶持、引导和规划产业集群的发展。首先,政府要在原有的集群发展基础上制定出合理、具有前瞻性的产业集群规划,这份规划要能很好地引导资源的有效配置,防止重复建设以免导致恶性竞争。其次,要建立创新工作机制,出台财政、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进驻产业集群,扩大集群规模。

2、大力发展煤炭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链条的完善

首先,政府需要为进入园区的企业进入园区投资尽可能提供土地、税收优惠,简化办事程序,改善投资环境,加大为产业园区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安全、优美、整洁有序的园区工作和居住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其次,根据煤炭产业结构特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能够与煤炭形成产业链的企业入驻园区,注重引进企业与园区原有企业的配套性和相关性,比如:可以引进以焦煤为原料,可以生产乙炔、乙醇等化工产品的企业。

3、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企业,健全服务配套体系

生产性服务企业是产业集群发挥其整体优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贵州煤炭产业集群诸如咨询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会计师事务所等生产性服务企业极其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的缓慢。为此政府应大力引导金融、法律、物流、信息服务、技术辅导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必要的创新平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7]。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经济发展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贵州属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系统很脆弱,因此应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发展煤炭产业集群的同时,尤其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方面要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选择清洁生产,努力降低生产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政府环保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坚决予以整顿,对污染符合排放标准的企业予以资金鼓励。

参考文献:

[1] 汪宗德.贵州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贵州大学,2007.

[2] 李烨、张毅.贵州煤炭企业产业转型的后续产业选择[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01).

[3] Alfred Marshall.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Canada Masrer University, 1899.

[4] 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1929:183-199.

[5]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汇编:416.

[6]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汇编:416.

[7] 李克国、张宝安、魏国印、张雪花.环境经济学[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