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史语所在李庄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今日李庄镇

李庄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原南溪县),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路驿站,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镇”。1940~1946年,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学术教育机构先后在这里避难,并作出了影响巨大的学术成绩。

1928年,傅斯年创建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语所),那是中央研究院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个所,研究范围包括历史、语言、考古、民俗、民族、人类等学科。傅斯年以组织精英学术集团的方式,聘请了陈寅恪、赵元任、李济、李方桂、凌纯声、吴定良等著名学者参加史语所各组的研究工作,在发掘新问题、找寻新材料、使用新工具的实践中,开启了一个“史语学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肯定。胡适曾高度评价,傅斯年办史语所是实行了英国培根所讲的“集团研究的办法”,“培根三百年前的理想,到了一百多年前才由世界上一般先进国家慢慢地做到,孟真在中国做到了”。

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前后,史语所在战争的烟云笼罩中先是由北平北海静心斋迁至上海曹家渡小万柳堂、南京的北极阁;“七七事变”后,再迁湖南长沙城东边的圣经学校,后来又迁至昆明。1940年,抗日战争呈胶滞状态,5月初,日军发动进攻,攻陷枣阳,沿着襄河东岸,进犯宜昌。前线的硝烟越来越浓,昆明上空的轰炸越来越密。西迁的人们惊恐悲愤。

同济大学打算往四川迁移,已向在川校友发出协访校址的电函。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科学所和体质人类学所等单位也在酝酿迁川。据说,傅斯年希望这次能搬到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

流寓李庄

同济校友钱子宁,是抗战中内迁四川宜宾的中元造纸厂厂长,收到同济的电文后,马上开始沿长江边为母校挑选新址。

李庄士绅罗伯希、王云伯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找主事者罗南陔、张官周、杨君惠等商量,大家一致希望同济大学等单位迁来李庄。罗南陔等人还草拟了一封十六字的欢迎电文:“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随即,又写了几份函件,从历史、地理、交通、物产、民俗民情等方面逐一介绍,分致同济大学和国民政府行政院、教育部、中央研究院。……

李庄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路驿站,上宜宾下南溪两头都是25公里。宜宾古称戎州、叙府,岷江和大渡河在此交汇,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城市。从宜宾经李庄去泸州、重庆,可直抵南京、上海,因此李庄又称“万里长江第一镇”。历史上李庄又是岷江下游的重要码头,也曾为“湖广填四川”的重要集散地。

临江的奎星阁是李庄的标志性建筑,全木结构三层。梁思成曾评价它是长江上“从上海到宜宾二千公里中,建筑最好的亭阁”。顺奎星阁一字形排开,建有东岳庙、王爷庙、张爷庙(桓侯庙)、天上宫、慧光寺、禹王宫、巧圣宫、川祖寺等数“九宫十八庙”。傅斯年流寓李庄,对这藏在大山深处的文明之珠也感佩不已。

1940年秋,同济大学迁李庄的同时,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所、体质人类学所及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也陆续迁往李庄。中国营造学社是挂靠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下的一个民间学术团体,也一同随往。

迁徙途中,舟车颠簸,旅途艰难非亲历者难以体察。1940年10月21日董作宾在给石璋如的信中写到,“第一批眷属车到了叙府,一路受了颠沛之苦。如有未来同人,最好缓上一月半月为好。”⑵最难搬运的是那些宝贵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每次转移,图书管理员那廉君就指挥全体同仁一齐动手,把这二十多万册书籍和文物装成六百多个大箱,然后经由卡车、火车、木船、轮船,一站一站,颠来簸去,押运到目的地。

李庄镇上,除了安置先期到达的同济大学外,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是唯一在镇上的中央单位,选在位于长江边上的张家祠堂。张家祠堂是座清道光年间修建的四合院,左右东西舍,几十扇门窗均系楠木,每扇窗上雕有不同形态的仙鹤,配以彩云,谓之百鹤祥云。经李济、梁思成考证,认为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与禹王宫的九龙石雕、魁星楼、旋螺殿可谓“李庄四绝”。

史语所则选在距离李庄镇还有七八里地的板栗坳。汽车把货物运到泸州,由民生公司的货轮溯江而上到宜宾,再转木船到李庄的木鱼石。木鱼石是一块形状似木鱼的江石,正好在李庄板栗坳山下。先前抵达的同仁就在这里接船,指挥民工把箱子搬往山上栗峰山庄各组的办公室。

栗峰山庄,是张家聚族而居的场所,从明万历时期,经过了清代,陆续修建,修成了七处大院子,还附带一个戏楼院。青年研究员何兹全详细记下了史语所在板栗坳的分布情况:

田边上斜对面是傅斯年先生住的桂花院。田边上是图书馆,也有几间研究室。进大门往右手转。三间厢房还住了两家青年研究员,我和胡庆钧各占一头。图书馆面对大门。后面还有院子,单身职工都住在这里。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也住在这里。

柴门口是眷属宿舍,长方形四合院,主房五大间,各有隔山隔开。中间一间空着,左手间劳家住,右手间潘悫家住。左手头上还有一间,逯钦立家住,向跨院开门。右手头上一间,是管财务的萧家住,向院中开门。岑仲勉先生家、黄彰健家、何兹全家、董同家、李莲春家住对面。芮逸夫家住左手边偏房,劳的父亲住在对面。柴门口去牌坊头过道处有个跨房,王叔岷家住。

牌坊头是主院,史语所占用前厅,后院厅房和配房仍由主人家住。前厅中间大厅是史语所子弟小学的课堂。左手边是小卖部,卖些油盐酱醋日用品;右手是职工食堂,没有家属的人都在这里吃饭。小卖部的后面有个小跨院,住着董彦堂先生一家。

戏楼院,真有个戏楼,可见四川地方乡绅的气派。考古组住在这里。戏楼院外顺小路再往前走,还有一个茶花院。院子不大,院中有两棵茶花,枝叶茂盛,可遮盖大半个院子。傅乐焕、陈庵,住在这院子里(3)。

山坳里的研究所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语)。偏僻李庄,兵匪勾结,贫病交加,宛如砥砺读书人的一道道试金石。

初到李庄,当地人不明白史语所是干什么的,为何而来。史语所和体质人类学所都藏有大量的人体骨骼,如殷墟出土的头盖骨,以及搜集来的近代人的胫骨、股骨。1941年,“由山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所在地的月亮田搬运人骨标本箱子到山上板栗坳的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有一个箱子被碰裂开,露出了满箱人头骨。这里的乡下人本来对于外来的下江人很不信任。加之前几天有几位广东籍的同事捕捉一条蛇宰杀了做成佳肴打牙祭,所以,一下子谣言便传开了:这些下江人嘴馋得很,什么东西都要吃。蛇不用说,连人也要吃。满箱的人骨便是铁证。肯定人骨还不止这一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