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迟到的侦察机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侦察机 迟到

冥冥中叫人啼笑皆非地安排了这个侦察机驾驶员。他起飞迟了半个小时,因此他那关键性的发现也相应推迟了。他起初看见一条航空母舰没认出来,此后也没提起另外的肮空母舰。作出了这番拙劣的表演,他在历史中消失了;像咬死克莉奥帕特拉的那条毒蛇,他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物,但一个帝国的命运在那短短的几分钟里竟令人悲痛地取决于他。

——《战争与回忆》赫尔曼·沃克著

长期以来,在对中途岛海战日本失败原因的研究中有一个不可动摇的定论,就是“利根”号重巡洋舰弹射器故障导致4号机出发延迟是南云未能及时发现美国航母编队的重大原因。而未能及时发现美国航母编队直接造成此后南云舰队的被动乃至覆灭,所以,这架缺席的侦察机一直被史界定义为是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失利的最重大最直接的原因。

简单的结论总是受人欢迎,人们喜欢历史中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偶然性。但是剥开这层传奇的外衣,我们会发现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尽管这种冰冷的真实可能不讨人喜欢。

危险的侦察计划

1942年6月4日凌晨2时45分(中途岛当地时间,为方便对照阅读,本文内时间均统一为中途岛时间——笔者注),日本海军第一机动舰队(即南云舰队)抵达距离中途岛西北大约270海里的地方。4艘航母、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11艘驱逐舰正以24节的航速扑向东南。此时,空袭中途岛的命令下达,航母上已经开始为第一波攻击做准备。同时,航母和屏卫军舰上也准备派出侦察机进行搜索。

南云舰队的侦察计划是单相搜索模式。我们知道,当时的搜索完全依赖于机载人员的视力,因此指挥官总是尽可能向最有威胁的方向派出多架飞机。所谓单相搜索就是在每一个小扇区内派出1架飞机,所有的飞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对威胁方向的大搜索扇面。南云编队受威胁的大扇面是165度,被划分成7块,由7架飞机分别承担。除了“榛名”号的一架九五式水上侦察机搜索范围为150海里外,其余6架的搜索范围均为300海里(参见示意图)。所有侦察机都预定在4时30分起飞。

单相搜索在这样的作战中有个大问题,就是侦察机一般在黎明时分和攻击机群一同起飞,因此当他们在侦察中发现敌方舰队时,攻击波无法转用。1942年4月的印度洋作战中,南云舰队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时的南云舰队派出大部分舰载机组成攻击波前去袭击科伦坡和亭可马里的英军基地。就在此时,侦察机突然发现了英军舰队,一时南云和参谋军官们手足无措。虽则最终并未导致严重后果,但是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当时,预防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采取双相搜索,即在一个小搜索扇面内投入2架侦察机,1架在夜间起飞,天亮时飞到其搜索扇面的尽头,而另1架则在一定时间之后起飞(一般是1小时),进行补充搜索,以确保万无一失。但是南云并没有选择这种方案,原因必须要从南云视角内的战场态势上去找。

事实上,前往中途岛的过程中,南云没有监听到美军航母编队的任何讯号,他也完全不知道对珍珠港实施的K侦察计划(使用潜艇给二式大艇加油,使之能完成对珍珠港的侦察)已经取消,他甚至不知道潜艇部队抵达夏威夷监视线的时间也晚了。因此,他认为“没有迹象表明敌机动部队在我附近”,自己可以从容地先攻击中途岛,所以在对侦察兵力的使用上就打了折扣。南云使用的兵力适配原则是合情合理的。此外,他还让特意留下第二批飞机和优秀的飞行员,准备应付可能出现的美国舰队。

执行打折扣

按照计划,侦察飞机应当要同时起飞。“赤城”号、“加贺”号、“榛名”号派出的侦察飞机按时起飞了,但是2艘巡洋舰——“利根”号和“筑摩”号的水上侦察机起飞工作却不顺利。“筑摩”号的1、4号机分别推迟5分钟和8分钟起飞。“利根”号延迟的问题就更严重了,该舰的2架水上侦察机分别是4时42分和5时正起飞的。这是为什么呢?这里牵涉到一个反潜巡逻任务的问题。原来按照南云舰队制订的对潜警戒计划,4时30分正好轮到“利根”号和“筑摩”号各派出1架水上飞机值勤。这样在时间上就产生了冲突——究竟是先起飞侦察机还是先起飞反潜巡逻飞机。“筑摩”号采取了先弹射侦察机,再弹射对潜巡逻机的方式。尽管第8战队司令部判断弹射器的两次弹射间隔是6分钟,会导致侦察机起飞推迟,但是在战队旗舰“利根”号上仍然采取了先弹射对潜巡逻机再起飞侦察机的方式。4时38分,在一片忙乱中,“利根”号的反潜巡逻机起飞,4分钟后1号侦察机顺利起飞。就在这时,使用刚才弹射反潜巡逻机的那台弹射器的侦察机却没能及时起飞——重新装填的13公斤火药居然成了哑药。于是,舰员们进行紧急抢修,20分钟后,这架侦察机终于起飞。

现在,南云舰队的侦察机已经都派出去了,他们是南云舰队唯一的可倚赖的耳目,但是除了因为弹射器问题最后起飞的“利根”号的4号机,其余一无所获。其中,“赤城”号、“加贺”号、“榛名”号派出的飞机以及“利根”号1号机搜索的水域确实没有美军舰队。“筑摩”号的4号机还没飞到300海里处就遭遇恶劣无气,发动机也再度出现故障,中途打道回府。“筑摩”号的1号机则遇到了云层,飞行员选择在云层上方飞行,自然也是什么都看不到。最后出发的“利根”号4号机在7时20分抵达300海里线,随即转向偏北飞行,8分钟后突然发现美军水面舰队。于是飞行员报告:“发现可疑敌舰10艘,位置距离中途岛240海里,方位10度,航向150度,航速20节以上。”

本来,发现美军舰队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却成了坏事。不知道怎么回事,这名飞行员虽然选择了继续跟踪,但却没有确认其舰型。须知,美军舰编成内有无航母,对南云而言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也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对策。因此南云下了停止换弹的命令,等待进一步信息。7时58分,第二份侦察报告发来,仍只字不提美军舰型,只说航向改为180度。南云的参谋们再次发电报,以严厉口气要求确认美军舰队组成。8时09分,他们终于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敌舰为5艘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然而这架侦察机和飞机上的飞行员们仿佛注定是要折磨南云和其幕僚的神经,11分钟后他们报告:“敌舰队后方好象有1艘航空母舰。”再过了10分钟,又发现了2艘巡洋舰。这时,南云才真正断定美军编队中有航母。8时55分,该机还发报“有10架鱼雷机正在朝你部飞去”。甚至到了11时左右,该机还接到过引导“飞龙”号起飞的攻击波攻击美军航母(根据第8战队司令官的指示,它要保持接触,直到替换飞机抵达。但是,实际上它的燃料已经不够返航了,最终迫降大海)。

准时起飞会提前发现美舰吗

无论什么人谈论中途岛6月4日的南云舰队,都要谈及两件事情,一是换弹命令,一是“利根”号水上侦察机推迟出发。对于这架迟到的侦察机,笔者以为它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因为就算它按时起飞,也不能提前发现美军航母编队。对照6月4日双方行动态势,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如果“利根”号起飞的4号机在正常时刻起飞,并且飞行顺利,飞机将在6时50-55分左右抵达300海里线。此时美军航母编队位于其更西北的地方,而且是侧后方,很难被观察员发现。个人估算,按照之前的发现距离条件,该机发现美军航母应该是在返航时的7时20分以后。实际上,这里还有个漏洞,就是该机7时28分发现美军舰队时的本机位置。1969年1月,日本防卫厅研究所的秦郁彦在《海军干部学校》评论上曾经发表了一篇《关于中途岛作战的侦察机》的文章。文章中明确指出“利根”4号机机长甘利洋司一等飞行兵曹在起飞时,计算错了航向,偏离了预定侦察航线(笔者因能力所限未查到原文,有兴趣和能力的读者可以去查阅一下)。因此根本就不是本图中所描绘的航线,而是要更加偏北。这样一来,发现距离条件只会变小,不会变大,也就更容易推导出早起飞并不能提早发现美军的结论了。

此外,我们同样通过这张图还发现,在7架日本侦察机中,最有可能发现美军舰队的应该是“筑摩”号的5号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完全没有发现美军舰队,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迟到不是借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的是,南云在错误的情报来源的基础上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并由此选择了一种相对比较危险的侦察方式。最后,这种相对危险的侦察方式又因为天气、机械故障、人为战术安排和飞行员个人的因素变得复杂和不可控,增大了危险的概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这些问题一起爆发出来,导致了一个极端恶性的后果。在这里,我们花这么多精力追本溯源,实际得出的结论并非指向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事件。笔者认为,日本海军侦察的失误,并不是由一个故障破坏的,而是一系列事件作用的结果,其源头在于对情报信息掌握的失控和对情报沟通的忽略。另外,前面的分析已经证实,无论是否发生故障,发现美军舰队的时间不可能有质的变化,所以纵然它不迟到,也无法影响海战朝着对日本海军不利的方向发展。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运气问题,而是缺乏制信息权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