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美军为伤残军人研制先进义肢”等24条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义肢 伤残 美军 军人 研制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06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与DEKA公司合作研究革命性修复技术,以帮助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截肢的残障士兵生活。2015年7月初,DARPA再次为该公司的手部本体感觉与触感接口(HAPTIX)计划提供700万美元,希望改进手臂义肢系统的感受力。这种手臂义肢植入可感受并记忆肌肉活动的装置,能够根据伤残者残肢末端的肌肉收缩作出反应。美军希望改进后的义肢能让使用者拥有真实的触感和更多功能。目前该手臂义肢本身可完成诸如用钥匙开锁、准备食物等10种动作,其腕关节和手指具备6种抓握能力,可以拿起小至一粒葡萄、大到一个电动工具等几乎任何正常手臂可以拿起的物体。

美军试验有人-无人机协同攻击

2015年6月20日,美国陆军第三战斗航空旅在乔治亚州斯图尔特堡靶场利用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与MQ-1C“灰鹰”无人机组成有人无人机编队,开展了“地狱火”导弹远程发射试验。试验中,MQ-1C无人机首先确定目标位置,再利用无人机的激光目标指示器锁定目标,随后由AH-64“阿帕奇”直升机发射“地狱火”导弹将目标击毁。这是美国陆军航空兵首次利用“灰鹰”无人机的激光目标指示功能远程发射“地狱火”导弹,从而使有人驾驶的“阿帕奇”能够保持在低空飞行,大大减小了危险性。这种由一个平台发现和提示目标,却由其它平台隐蔽发射武器加以摧毁的战术,也正是美军近年推崇的“网络中心战”的典型战法。

美将尝试铝合金战车

铝合金比钢重量轻且抗腐蚀,这种材料虽曾经用于“布拉德利”步兵战车和多用途装甲车(AMPV)等车型。随着作战环境日益严酷,美军对前沿战斗车辆的防爆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是否应用铝材又面临抉择。由于车体焊缝往往在地雷爆炸时首先破裂,整件锻造或铸造铝合金战车车体是较好的办法,但代价是结构复杂、成本高昂。BAE系统公司原本为美陆军未来地面战车(GCV)项目试验了一系列铝制车身结构,但因防爆标准极高最终改为钢材,却又因笨重而导致GCV项目搁浅。因此美陆军研究实验室将通过2015年9月的测试来决定美铝公司的整体铝合金锻造底盘能否用于前沿战车,但陆军关于未来作战车辆的最终决策仍将推到2016年。

美陆军测试混搭军服

在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主持下,美国陆军和空军正在开发既能增强化学战剂防护能力、又能降低士兵热负荷的新型作战服。这种作战服还将针对身体的不同部位采用不同面料,比如在胸部及腹股沟等更易产生热量的部位采用散热性更好的面料,而在肩部、肘部和膝盖等更易接触化学战剂的部位采用有更强防护能力的面料。2015年,这个称为“综合防护织物系统”的项目将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试验场等地进行大量的面料测试。据悉,这些面料将采用含有特殊涂层的织物,这些涂层原本用于使液体污染物脱离织物,现在也能让化学战剂从面料上脱离,从而降低渗透到战士身体上的比例。

美研制辅助射击的外骨骼系统

目前,外骨骼系统一般被用于增强士兵搬运和行走等方面的体力,不过美国陆军开发的MAXFAS机械外骨骼系统可佩戴在手臂上,用于抵消士兵射击时的手臂震动,使其更迅速地掌握射击技能、提高射击精度、缩短训练时间、节省弹药,从而降低训练成本。该技术源于增强中风病人身体稳定性的医疗康复技术。除采用重量更轻的碳纤维材料减轻负荷外,该系统还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利用传感器感知射击者手臂无意识的微弱震动,将震动信息反馈系统作出调整,以适应实战射击以及长时间射击情况下的稳定性要求。即使卸下该系统,士兵的射击精度仍比以前高。下一步的新版MAXFAS系统还将能抵消情绪紧张和疲劳等因素对射击精度的影响。

美为空军研制排雷车

排雷不仅是陆军的需要,当跑道被敌方集束炸弹击中,遗留下大量未爆弹时,过去需要数周才能清理完毕。为此美国陆军航空与导弹研发工程中心(AMRDEC)正协助空军空战司令部开发配有激光扫雷技术的防雷反伏击装甲车,称为空军基地遭武器弹药瘫痪后的恢复(RADBO)。RADBO原型车在“美洲狮”装甲车上集成了一台激光器、一个探手和一个控制台。由空军研制的激光器能引爆300米外的自制爆炸装置、未爆弹和地雷等爆炸物,陆军研制的探手和机械臂则可从裂缝和废墟中挖出23千克的碎片。车上还装有红外热像仪和辅助驾驶设备,以使驾驶员可从安全距离外遥控驾驶车辆。2015年9月结束测试后,美国空军可能订购14辆用于支援中央司令部部队各机场的保卫。

日本欲首次参与北约武器研制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舰艇上装备有由三菱电机组装的“海麻雀”舰空导弹。最近,在美国海军支持下,日本海自官员开始与北约探讨加入研制和改进该型导弹的国际联合体的可能。这将是日本首次参与多国军备项目。该导弹由美国雷声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研发,目前已是美国、北约及日本等美国盟友水面舰艇上的主力近程防御武器。从1968年起,美国就吸引了3个盟国参与共同管理该型号的改进并分担成本,目前已扩展到12国,正致力于未来几年内进一步改进该导弹。除分摊成本外,美国希望日本借此在亚洲推动多国军事工业合作,以增进美国盟国间的战略关系,而对日本来说,这也可能增加日本军品出口的潜力。

美陆军恐再次裁军

虽然外界不时猜测美国是否需要增兵以应对叙利亚等地的伊斯兰国武装,但奥巴马并未和军方讨论这种可能。相反,为进一步节省预算,也为顺利完成因过多海外战事而拖延的现代化进程,美国陆军计划未来两年再裁减4万人,包括国内和海外驻军,也包括约1.7万名文职雇员。到2017年9月30日,美国陆军现役员额将缩减至45万人,比2015年初预计的还提前了一年。由于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事,美国陆军员额最多时增至57万人,但对45万人这个规模,陆军也早在2013年就不断表示,将无法满足当前的作战部署需要。拟议中的裁军将首先裁减本土部队,比如驻乔治亚州本宁堡和阿拉斯加理查德森联合基地两个编制4000人的旅级战斗队都将缩编为1050人的营级单位。

日本积极参加国际军演

2015年7月5日,美、澳在澳北州和昆士兰州举行了“护身军刀”联合军演。除美、澳两国共3万军人,以及新西兰的500多名军人参加外,来自日本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普通科连队(西普连)的约40名自卫队员也一起参演。这一演习从2005年开始每两年在澳举行一次,此前日本自卫队曾作为观察员参加。今年是第6次,将包括登陆、空降和、海上和空中作战。2012年4月16~27日的美菲第28次“肩并肩”联合军演中,日本自卫队人员也首次列席。2012年6月21日在朝鲜半岛南侧海域开始的美韩联合军演,日本也首次与美、韩军队一起进行了联合救灾科目。早在2004和2007年,日本就开始在东京附近组织了有美、澳等多国参与的防扩散安全倡议(PsI)联合军演。

俄发射最后的返回式侦察卫星

2015年6月5日,俄罗斯用“联盟-2.1a”火箭从普列谢茨克成功发射了“宇宙2505”号卫星。这颗卫星属于“钴-M”系列返回式照相侦察卫星,这种仍采用返回舱将胶卷送回地球的侦察卫星可能是最后一次发射。“钴-M”系列从2004年开始发射,一度曾有8颗在轨。这种卫星重6.6吨,轨道高度241~482千米,部分型号具有数字传输能力。2015年6月23日,俄又用同型“联盟-2.1b”火箭成功发射了“宇宙2506”。这是取代“钴”系列的“角色”系列侦察卫星的第三颗,第一颗于2008年发射失败,第二颗2013年发射后仍在运行。“角色”卫星除在轨时间更长外,还使用无线电向地面传回数字图像,“宇宙2506”更采用了传输速率更高的激光通信系统。

韩国进军卫星产业

2015年7月7日,韩国航宇工业(KAI)公司赢得本国政府的下一代中型卫星项目合同。该计划将投资9亿美元,由KAI在韩国航空航天研究所(KARI)支持下研发500千克级卫星,计划2025年前完成首批12颗,用于对地观测、侦察和天气预报。韩国对航空航天产业的兴趣始于20年前,1993~2012年间已总计为该产业投入了27亿美元,平均每年1.35亿。2014和2015年度政府用于航空航天的预算分别达到3.03亿和4.59亿美元。迄今韩国已发射过13颗卫星,多数重量超过1,5吨,其中6颗卫星在轨运行,其余已退役。在俄罗斯帮助研制出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后,韩国2014年向KAI投入2.31亿美元,争取2021年前独立研制出运载火箭,要求能将1.5吨重的卫星送入轨道。

“撒旦”之子即将问世

目前,俄海基“布拉瓦”和陆基“白杨M”、“亚尔斯”洲际导弹均采用固体燃料,只有1967年服役的sS18“撒旦”液体重型洲际弹道导弹仍作为俄战略核武库的骨干服役至今。俄从2011年就提出研制“萨玛特”液体重型弹道导弹,当时预计2018年投产。相关设计2012年获准后,2013年俄宣布将于2014年制成全尺寸原型弹,但目前预计2015年10月完成,2016年进行首次冷发射测试。该弹发射重量约100吨,弹头重约10吨,长度超过35米。虽然很笨重,但“萨玛特”保持了较大的弹头运载能力,这有利于应对美国反导系统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充分利用苏联时代液体导弹技术投资,降低科研和经费压力。

美海军整合无人系统

除了正在研制的舰载无人空中监视与打击(UCLASS)平台、能用潜艇布放的大直径无人潜航器(UUV)和正与DARPA联合研制的反潜战持续追踪无人艇(ACTuV),美海军计划替代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的F/A-XX计划也可能是无人的。在海军陆战队,无人机的应用也迅速增加。为迎接全面到来的无人时代,2015年6月26日,美国国防部任命太平洋舰队副司令罗伯特·吉瑞尔担任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下属专门负责无人武器系统的N99处处长,该处将与水面作战处、水下作战处和空中作战处平级,协调海军空中、水上、水下及陆上等所有空间的无人系统。此外,美海军部还将任命一名助理副部长,专门负责无人系统技术研究。

俄“铠甲”系统海军型投产

2015年7月,俄罗斯仪器设计局(KBP)正式批量投产“铠甲-M”弹炮一体防空系统。作为“铠甲-S1”的海军型,“铠甲-M”于2011年9月最早对外公布消息,2013年6月首次展出模型,将替换俄战舰上现役“卡什坦”系统,但直到2014年8月该系统才完成军方测试,宣布将于2016年交付。“铠甲-M”的光电传感器探测距离超过36千米,系统反应时间3~5秒。该系统装有12枚(备弹32枚)57E6E导弹,最大射程20千米,射高2~15000米,可同时攻击4个最大速度1000米/秒的目标。未来如果发射射程100千米的“竞技神-K”导弹,还将具备对陆攻击能力,并能从无人机接受目标信息。2A38M式30毫米火炮有效射程4000米。

美自由级濒海战斗舰生存力弱

最近美国防部作战试验与鉴定局公布了自由级濒海战斗舰“沃斯堡”号(LCS-3)的生存力评估报告。报告基于以海上交战中遭受攻击为背景的全舰生存力试验,认为该级舰存在重大设计缺陷。试验中,该舰在最初的打击和接踵而至的大火中丧失了很多任务能力,舰员的响应和舰船设计的冗余度都出现了问题。整体而言,其生存力还不如将被它替代的佩里级护卫舰。不过,美海军并不认同这一试验结果,认为LCS满足生存力要求,只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实,LCS设计之初就不打算单独用于高强度作战环境,而是与更强的战舰协同作战。只是现在美海军兵力紧张,又有人提出掩护LCS将给舰队有限的防空能力带来压力,影响航母防御。

俄加紧更新核潜艇

随着前两艘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弗拉基米尔·莫诺马赫”号和“弗拉基米尔大公”号加入太平洋舰队,俄海军要求2015年10月前完成位于勘察加半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的改造。冷战时期该基地最多曾部署1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这次改造增加了仓库和导弹吊装等设施。同时,俄马拉基特海洋工程设计局已开始第五代核潜艇的概念研究,待第四代的亚森级建造完毕后即可上马。新一代艇将突出“网络中心战”能力,以及自动化水平、通用性、模块化设计和装备体系效能,传统的下潜深度、速度等指标将不再放在首位。鉴于亚森级20世纪80年代设计,1993年开工,首舰2014年才服役,第五代艇目前也只预计在2050年之前建造。

印度开发远程舰空导弹

虽然拥有“布拉莫斯”,印度也担心巴基斯坦得到中国在俄制P-800“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基础上发展的CX-1导弹,印舰目前只有覆盖范围仅15千米的点防御导弹。这一点与以色列对叙利亚得到“宝石”的担忧不谋而合,因而两国共同开发了LR-SAM远程舰空导弹——专门针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防御系统。该系统可垂直发射,360度覆盖,导弹速度马赫数2,作战距离70千米,计划中的增程型可增至120~1 50千米。研制中,印度向以方提供了“布拉莫斯”的重要信息。以色列在地面试射中已成功模拟拦截了类似“宝石”和CX-1的导弹。2015年9月,LR-SAM将从印度隐身驱逐舰“加尔各答”号上进行首次海上试射,由该舰的MF-STAR(多功能监视与威胁预警雷达)提供制导。

美F-35B开始航母跃飞试验

2015年5月18~29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F-35B战斗机搭乘“黄蜂”号两栖攻击舰,在美国东北部海岸外完成了首次作战试验。为期10天的试验中,第121战斗机攻击中队的4架和第501战斗机攻击中队的2架F-35B共进行了100多次短距起飞和垂直降落。不过,如果要装备到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的中型航母上,F-35B就必须完成航母滑跃甲板起飞试验。这种试验原定2015年2月~5月由一名来自BAE系统公司和一名来自英国海军的飞行员驾驶英国第一架F-35B完成,但直到6月19日,BAE的试飞员皮特·威尔逊才在马里兰州帕图森河海军航空站的陆基航母斜板上完成首次试验。随后,英国将利用有关数据开发F-35B从“伊利莎白女王”号航母上滑跃起飞的模拟训练程序。

英军开始试用A400M

2015年7月底,英国空军开始对空客防务与空间公司的A400M“宇宙神”运输机进行作战能力试验。试验将一直持续到2018年3月,将先后进行试验的作战能力包括战略空投、战场条件下防区间空运、防区内空运、战术运输和战术空投、全面支援空降特遣部队,其中战术任务包括全天候低空飞行,在76.2米高度空投伞兵、集装箱和重型货盘,粗糙跑道起降,支援特种部队则要求低至45.7米的飞行。目前英国已接收该型机的前两架,另有4架正准备交付。由于5月9日的坠机事故,该型号初步形成战斗力将从2016年3月推迟至9月,预计2022年完成全部22架的交付,届时它将接替退役的C-130J“大力神”运输机。

先进战斗机的长期考验

美国空军正式开展耗资3.5亿美元的结构改装项目(SRP),对162架已服役的F-22战斗机进行涉及机身中段和发动机舱等5处的重大结构修改,以使其达到8000d小时的预期服役寿命。修改将全部由美空军完成,目前已完成64架,预计2021年全部完成。到2020年,还将为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成熟计划(RAMMP)耗资17亿美元购买10824套维护设备,仅座舱多功能显示器升级就需要3000万美元,但该计划已使F-22机队在航率从2005年刚开始服役时的40%稳定提升到62.8%,每飞行小时所需维修工时也从2012年的4606小时降低到2014年的41.9小时。在F-35上,自主后勤与信息系统(ALIS)经过完善,也使系统自动生成故障维修请求的比例从最初高达80%减少了一半。

“杰斯塔”需要新平台

美国空军简称“杰斯塔”(JSTARS)的E-8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尚未完全定型,就参加了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并一举成名。该机型现在仍有18架,但是它们采用波音707-300客机改装的机体已接近彻底耗尽寿命,并失去了维护和支援能力。美军手中也很难再找出可用的波音707机体,因而如果美国空军的对地攻击任务还需要这种能定位和跟踪地面车辆的空地雷达平台,就必须考虑新的机体。2015年6月,洛马公司、雷声公司和庞巴迪公司宣布将联合改装一型远程型庞巴迪客机用于此项目,而诺格公司则计划与湾流公司、L-3公司一起开发湾流G550远程支线客机的一种改进型,波音公司也将用更大的波音737机体参与竞争。E-8满载航程约7000千米,而湾流G550就达到了12000千米以上。

欧助印建立私营直升机企业

印度过去一直由国营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垄断直升机的制造和技术引进、开发。2015年7月2日,空客直升机公司和印度马亨达防务公司签署协议,成立印度首家私营合资直升机公司。目前该公司可望参与的项目包括2014年9月重新开始招标的197架侦察与监视直升机、海军多用途直升机和已多次重新招标的海军多任务直升机。侦察与监视直升机计划用一种2~2,5吨的单发机型替代许可证生产的“猎豹”和SA-315B“印度豹”直升机。除马亨达与空客合资的H125M(AS550 C3“非洲小狐”)外,印度还有10家私营公司正与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AW119)、贝尔德事隆(贝尔407GT)和卡莫夫设计局(卡-226T)寻求合资,参与投标。HAL也将用轻型多用途直升机参加竞争。

无人机全球服役的功课

虽然美国通用原子公司的“捕食者”系列无人机早已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等战场使用,并已升级成翼展24米、续航时间40d,时以上、飞行高度达15000米的“捕食者B”(MQ-9“死神”),但要想2019年在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国家服役,它们还需要符合北约和欧洲相关条款要求。在航空活动密集的发达国家领空飞行,它不光需要安装与航空公司同类的空中防撞系统和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ADSB),还需要具有“感应与规避”能力,利用机载雷达规避气球、滑翔机和不明小型飞机等非合作目标。美国海军最近也为即将用于全球海上监视任务的MQ-4C“海神”无人机追加了3910万美元,用于装备Exelis公司的感知与规避雷达,以适应在繁忙空域飞行和整合到美国空域管制系统内飞行。

欧洲加强无人机自研

欧洲一直欲摆脱在无人机技术上对美、以的依赖,但直到2014年,英、法才共同投资1.87亿美元,开展未来无人战斗机可行性研究。这一项目主要由BAE系统公司和达索公司等6家企业参与,法国与意大利等伙伴共同研发多年的“神经元”无人战斗机技术验证机也可能合并进来,并可能使意大利晚些时候寻求加入。最近英法两国再次表示了继续推进这一项目的决心。同时,法、德、意也签署了价值6760万美元、为期两年的备忘录,联合研究一种中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后续对其他国家开放后,也可能演变为欧洲联合开发,目前已吸引了空客、达索和芬梅卡尼卡集团的兴趣,只有英国仍暂时专注于本国“清道夫”武装情报、监视、目标捕获和侦察无人机项目的评估。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