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磨机关键件常见缺陷及其无损探伤技术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探伤 无损 缺陷 常见 机关

摘 要:根据磨机关键件的材料和结构特点,分析其所能出现的常见缺陷,说明当前的无损探伤技术,针对磨机关键件的无损探伤技术进行分析,提出无损探伤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磨机关键件;缺陷;无损探伤

中图分类号:TQ172.6+32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铸造用碳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成本较低,在重型机械中用于制造承受大负荷的零件,如轧钢机机架、水压机底座等;铸钢的粘度较大,且相比铸铁的流动性较差,在铸造的过程中,充型性不好。

磨机的关键部件主要有大齿轮、中空轴、端盖、筒体及齿轮轴等。其中筒体属于焊接件,齿轮轴属于锻件,大齿轮、中空轴和端盖都属于大型铸件,在服役过程中,不但承受自身重力和筒体内物料等的重量,还要受到磨机转动的离心力作用。由于铸钢的铸造性质和工件较厚,容易产生的缺陷主要有粘砂、气孔、缩松、浇不足,甚至出现裂纹等缺陷。

2 现阶段的无损探伤技术

无损探伤检测是利用物质的声、光、磁和电等特性,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测被检对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匀性,给出缺陷大小,位置,性质和数量等信息。它与破坏性检测相比,无损检测有以下特点。第一、具有非破坏性,因为它在做检测时不会损害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第二、具有全面性,由于检测是非破坏性,因此必要时可对被检测对象进行100%的全面检测,这是破坏性检测办不到的;第三、具有全程性,破坏性检测一般只适用于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如机械工程中普遍采用的拉伸、压缩、弯曲等,破坏性检验都是针对制造用原材料进行的,对于产成品和在用品,除非不准备让其继续服役,否则是不能进行破坏性检测的,而无损检测因不损坏被检测对象的使用性能。所以,它不仅可对制造用原材料,各中间工艺环节、直至最终产成品进行全程检测,也可对服役中的设备进行检测。

无损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主要有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着色检测、射线检测等。前四种方法常用于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由于射线对人体有伤害,而且,必须在特殊密闭室内进行,并且较大的工件摆在射线机下面照射也是不现实的,它虽然在其它工件的检测效果很好,但不适用。磁粉检测、渗透检测主要用于表面缺陷的检测;超声波检测法可检测内部和表面的缺陷,但一般用于内部缺陷检测。

(1)磁粉检测

磁粉检测是钢铁等磁性材料能被磁场强烈的磁化,磁化后铁磁性工件由于缺陷处磁力线受到破坏,使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磁力线会绕过缺陷产生漏磁磁场,这些磁力线吸附磁粉后,会把缺陷的磁力线变化显示出来。

由于铁磁性材料的磁率远大于非铁磁材料的导磁率,根据工件被磁化后的磁通密度B=μH来分析,在工件的单位面积上穿过B根磁线,而在缺陷区域的单位面积上不能容许B根磁力线通过,就迫使一部分磁力线挤到缺陷下面的材料里,其它磁力线不得不被迫逸出工件表面以外处形成漏磁,磁粉将被这样所引起的漏磁所吸引。

磁粉检测对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反映较准确,而不适合检测内部缺陷。它适用于铸铁件的表面裂纹检测,尤其是在表面不是水平或表面不规则性与裂纹相比大得多的情况下,其实质就是利用漏磁场比缺陷大数十倍的特点把缺陷放大。

(2)渗透检测

渗透检测是利用液体的毛细管作用,将渗透液渗入固体材料表面开口缺陷处,再通过显像剂将渗入的渗透液析出到表面显示缺陷的存在。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大部分的非吸收性物料,如钢铁,有色金属,陶瓷及塑料等,对于形状复杂的缺陷也可一次性全面检测。对于埋藏缺陷或闭合性表面缺陷无法测出,会受到检测物体表面光洁度的影响。

(3)超声波检测

超声波的接收和产生原理相似,当超声波遇到不连续性时,即会产生反射,反射的超声波使压电晶片振动,继而在压电晶片两端产生电压。最主要是如何将电脉冲转化为探伤仪屏幕上的波形,模拟机是通过显像管显示的。显像管的图像是电子打在荧光物质上,使荧光物质发光;电子经过一个电场而改变方向,打在屏幕的不同位置,使屏幕显现图像。显像管x方向上的电压是探伤仪加在压电晶片上的电压,y方向的电压是压电晶片振动产生的电压,这样就形成了屏幕上的波形。

超声波检测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方法之一,把高频声波即超声波从探头射入被检测工件,如果其内部有缺陷,则一部分入射的超声波在缺陷处被反射,利用探头能接收超声波传播状态发生改变,如反射、衍射和发射波减弱等,通过仪器接收改变后的超声波进行分析,可以不必损坏被检工件而检出缺陷的部位及其大小。

超声检测的优势有:设备轻便,对人体和环境基本无害,对在用工件检测有较大优势:灵敏度高,可检测出材料内部较小的缺陷。

结语

各种探伤技术都有局限性,并且人为的因素影响较大,其检测结果缺乏全面性和准确度,不能真实反映工件内部和表面的缺陷情况;开发便携式自动化检测系统,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检测效率和可靠性。不但要在信息获取损检测中应用较多,尤其是需要同时检测内部的表面缺陷和自动化程度的推进。

参考文献

[1]夏纪真.无损探伤导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磁粉检测(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施克仁.无损检测新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