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13年台湾经济发展评述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台湾 评述 经济发展

摘要: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势下,2013年台湾整体经济发展表现尚属平稳,但与民众的期待有相当距离,这就使得台湾当局面临相当大的社会压力。台湾2013年的经济表现,外受制于经济周期复苏缓慢,内则难以突破政治恶性争斗的局限,新推出的经济政策的发展空间相当有限。台湾当局要打破“闷经济”的格局,需要有相当大的改革力度与决心。

关键词:经济增长;景气复苏;开放;结构调整

总体而言,2013年的台湾经济未出现如年初预期的全面复苏,反而持续进入低迷状态。从2013年前三季度看,台湾经济增长分别为1.62%、2.49%、1.58%,总体表现不理想;第四季度在海外订单增加的带动下,台湾经济出现2.95%的增长(原预期为2.92%),由此实现全年2.11%(概估值为2.19%)的总体增长率。

一、2013年台湾经济发展态势_

(一)工业增长缓慢,服务业冷热不均

2013年,台湾整体工业增长缓慢,主要产业仍未摆脱亏损的阴影。全年工业与服务业仅较2012年增长不到1%。②制造业受此影响,总体呈现出“前低后高”的态势,根据台湾“经济部”数据,6月份工业生产指数99.45,出现0.43%的负增长,连续5个月出现衰退,其中制造业生产指数99.43,负增长0.55%。制造业的四大业别中,信息电子工业为-0.86%,金属机电工业-4%化学工业为3.6%,民生工业为1.78%。12月在外销增长的带动下,台湾工业生产指数月环比增长3.18%,全年的工业生产指数微增0.72%。

服务领域的不同行业之间表现差异较大,内需型服务业(商业零售批发、房地产等)表现不佳,而与境外旅游,尤其是大陆赴台旅游因素相关的行业,如金融业保险、旅游业与航空运输业等表现较为“抢眼”。全年境外赴台人数突破80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并带动岛内相关消费的提振,成为2013年台湾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受此激励,台湾提出2014年吸引境外游客900万人次的目标,显示境外旅游所带动的消费已经成为带动岛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制造业指数偏低相似,2013年的台湾对外贸易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的影响,增速低迷。据台湾“经济部”数据,2013年出口总额达3032.2亿美元,进口2700.7亿美元,全年出超为331.4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出口下降1.5%、对日本下降0.3%、对欧洲下降3.8%、对中国大陆则快速增长18.5%。由于对发达经济体出口的状况不佳,大体抵消了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增长,导致全年出口仅维持微幅增长的格局。

2013年岛内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台湾“主计总处”公布的2013年人力运用调查,5月份(台湾每年5月份进行薪资收入调查)受雇就业者858.2万人,平均每月经常性收入35551元(新台币,下同),仅较上年增加175元,其中:全日时间受雇就业者822.8万人,每月主要工作的经常性收入为36454元;经常性收入未满3万元的人数占整体全日时间受雇者的39.37%,5万元以上占17.75%。部分时间受雇就业者35.4万人,每月主要工作经常性收入14552元。

(二)民间需求不振,金融市场相对稳健

在固定资本形成方面,根据台湾“经济部”统计,2013年台湾民间投资额达12226亿元,达标率101.89%。从行业类别来看,电子信息业达标率105.54%,表现最好,其次是金属机电业和民生化工业。⑨另据台湾“经济部投审会”统计,2013年台商回台投资共85件,投资额约1811亿元(含台商回台投资方案)。从境外投资方面看,2013年除陆资外,侨外赴台投资、台对外投资、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皆为负增长,其中侨外投(增)资金额49.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25%。而陆资赴台投资的件数及金额皆维持正增长,共通过141件投资案,年增2.17%,投(增)资为3.6亿美元,年增10%,重大投资案包括三安投资璨圆,建行赴台设立分行等。

台湾股市呈现出攀升态势。股价指数从年初的7779点上升至年终封盘时8611.5点,较年初上涨11.85%,这是自2009年以来最大的单年涨幅。全年新台币汇率走势整体保持稳定,其间呈现小幅震荡和走低态势,1月24日汇价为29.557:1,但到12月24日微升至29.985:1,与亚洲地区多数经济体货币贬值的状况相比,新台币汇率表现平稳。作为以对外贸易为主的经济体,具有产业结构高度同质性的韩国货币大幅贬值,在很大程度上对台湾传统产业、尤其是机械、基本金属等的出口造成较大压力。

消费增长不足,商业表现疲软。台湾2013年12月商业营业总额为12542亿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3.7%,是历年单月新高。累计2013全年商业营业额达143077亿元,较2012年增长0.7%,呈现微幅增长,且主要受境外旅游带动,其中批发业增加0.2%,零售业增长1.9%,餐饮业增加1.6%。此外,台湾2013年12月台湾消费者物价总指数(CPI)年增率为0.33%,全年物价年增率0.79%,创近4年新低。需求低迷导致CPI增幅有限,且增幅而远低于新加坡与香港。根据2013年第三季度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消费者信心总指数分别为91.5、82.3、86.2和77.4,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居首,台湾最低。台湾民众对物价上涨尤为敏感,导致台湾人才大量涌向薪资水准更高的大陆及新加坡等地区。其中,台湾地区消费者信心指数分数最高的是“投资股票”,达到101.53,这也是唯一偏向乐观的指标,其余指标均偏向悲观,尤其物价水准的指数低至49.25,经济景气的信心指数也仅为62.65,显示民众对未来经济走势相当不乐观。

(三)台湾当局经济政策效果不彰

为体现“拼经济”的实际成效,2013年5月,台湾制订了“提振景气措施”,包括四大领域和13个具体类别。四大领域为:一是扩大消费支出,包括补助购置节能家用器具、高效率马达示范推广计划、补助公共运输车辆汰旧换新数量、加大吸引境外旅客等;二是提振投资,包括引进寿险业资金参与公共建设投资、加强县市政府促成重大投资、加速采购计划执行力度、加速环境评估与土地变更程序等;三是激励创新创业,包括推动创新创业激励计划、创业天使计划、降低技术人股税负、推动“创业板”上柜等;四是修正证券交易所得税方案。“提振景气措施”试图以总计不到20亿元的政策性投入,增加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投资超过400亿元,但这种试图针对个别领域的短期刺激性措施所带来的乘数效应难以实现带动整体经济扩张的实际效果,未能改变经济低迷状况。2013年外贸依存度高达116%,台湾经济的最主要动力来源于外部需求,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的态势下,很难依靠刺激性经济政策实现整体经济的提振。因此,台湾当局一系列的提振经济措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2013年,台湾最重要的经济改革举措是正式提出“自由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为积累自由化经验,尽快与TPP接轨,台湾当局于2012年5月25日正式提出“自由经济示范区”试点,并在高雄等地率先建设“自由经济示范区”。2012年12月,台湾初步完成“自由经济示范区”的架构规划,后又经多次调整修订,其大致内容包括:首先,示范区的总体发展将从三个层面展开,即通过法规松绑与国际经济规范进行全面“接轨”;逐步推进金融自由化,推动金融创新和离岸金融业务的全面开展,吸引跨国企业的区域总部入驻;通过实现经济自由化和市场的开放,为台湾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做准备。其次,在管理方式上,示范区被界定为“境内关外”,范围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并通过试点方式逐步加以推进。目前,已确定的试点区域包括台湾所有的进出口重要通道,即“六海一空”(桃园机场、高雄港、安平港、台中港、基隆港、台北港、苏澳港)。第三,示范区的目标是推动台湾发展成为“亚太自由经贸中心”,最终将台湾建成“自由贸易岛”,实际上也就是1995年“亚太营运中心”的缩小版。

此外,2013年台湾当局也努力推动能源、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其中行政部门先后完成“核四公投”“年金改革法案第一阶段方案”“劳保条例修正案”“财政收支划分法修正草案”等法案,并送交“立法院”审议。这些重大的经济社会改革方案,涉及不同阶层的利益,争议较大,相关“法案”在“立法院”延宕不决。

二、台湾经济低迷的结构性因素

总体而言,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建构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景仍面临多重考验。

(一)以代工为主的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模式短中期内难以改变

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制造技术较高、生产成本较低、中小企业众多的特点,选择了一条为国际大企业代工生产(OEM)和(ODM)的独特发展道路。这一产业发展模式在资讯和半导体产业领域迅速取得成功,进而形成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新兴产业在发展上也基本遵循这一模式。通过这一模式,台湾不仅在短期内迅速与国际高科技产业最新技术形成紧密的结合,推动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出口的迅速扩张,也带动了台湾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但其致命的缺陷在于,台湾高科技产业在发展中难以形成品牌竞争力和原创性的自主研发体系,并对国际市场、境外资金与技术形成严重的依赖,整体经济发展也极易受到国际经济景气波动的影响。目前,台湾ICT、面板、光电等产品60%以上的最终消费地是欧美日,而关键设备与零部件90%的进口也基本依赖欧美和日本。以代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导致台湾高科技产业“两头在外”的特征,也决定了台湾经济对国际市场的强力需求与依赖。随着国际大企业采取全球运筹式管理体系(Global Logis—tic,即将制造、库存、销售等下游环节外移海外厂商,自己仅负责研发等上游环节)的加强,台湾厂商更进一步被纳入国际大企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代工模式现阶段还看不到能够得到根本性调整的迹象。

(二)制造业产品集聚度高,产业间的关联度有限,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调整

目前台湾高科技产业主要集中于半导体、光电、TFT—LCD三大领域,其中半导体产业蝉联201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与材料投资金额双料冠军,全年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的投资金额分别达到104.3亿美元与105.5亿美元。尽管高科技产业占据制造业的大部分资源,但其附加价值仅占制造业的42%。从制造业的内部构成分析,硬件生产占据大多数份额,软件设计领域相对薄弱。由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以代工为主要模式,产业链主要集中于中间制程段,且以“大进大出”为主要特点,生产设备、原材料、零配件及半成品主要依赖进口,对其他行业的拉动较为有限,导致台湾制造业产品的集聚度高,产业间关联度有限。为了避免潜在市场风险、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台湾当局确定了发展包括文化创意、生物科技、新能源、医疗照护等在内的六大新兴产业,还通过“产业创新条例”取代“促进产业升级条例”,进一步鼓励与推动创新型经济的形成。从当前的发展态势看,由于新兴产业难以在短期内发挥替代效应,ICT、面板、光电产业仍处于上升势头,尤其半导体、面板产业的大型投资案是以民间投资为主体,这种产业布局短期内仍然难以改变。

(三)服务业竞争力不强,对经济的拉动有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在快速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台湾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9%,接近发达经济体。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台湾服务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内需服务为主、国际竞争力有限、传统服务业态比重高、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有限等。更重要的是,台湾服务业比重的迅速提升与制造业加速外移、海外生产比重高密切相关,再加上政策与功能的限制,缺乏延伸服务,导致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收缩,制约了台湾服务业的规模经济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升,服务业对整体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相对有限。目前,台湾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不及台湾工业劳动生产率的一半,导致台湾服务业以占GDP69%的比重却仅能创造58%的就业比例。可见,尽管台湾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在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发展模式与市场开放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向服务业转型升级。

三、台湾经济展望

随着台湾经济融入全球的程度加深,国际经济与台湾经济增长率联动性进一步提高,根据IMF、UN及EIU等机构最新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美、欧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较2013年增加1个百分点以上,可望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率增加0.7个百分点以上,并使全球贸易增长率提高近2个百分点,台湾可望受此有利因素带动,2014年经济表现应较2013年为佳,实质GDP增长率可望达到3.2%(台湾“主计总处”预估为2.59%),其中:民间消费预期增长1.84%;民间投资3.74%。在贸易部分,有望在国际景气恢复增长的带动下,外销订单增长超过2013年达到4%。由于2013年的CPI增幅较预期低,因此,2014年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宽松,新台币汇率预期将维持稳定格局。

从全球经济走向、两岸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经济合作趋势看,ECFA为两岸四地提供了进一步合作发展的新机遇。其背后最重要的支撑是,大陆的内需市场由此将展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伸展,大陆将由“世界工厂”迈入“世界工厂与世界市场”并列的新阶段,大陆的消费市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亦会产生巨大的利益空问,而这些为两岸经济合作开辟了全新的合作天地。如果说两岸以往的经济合作是一种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的经济合作,那未来的合作则更多是面向大陆或两岸市场的“内向型”的经济合作,这对两岸而言都是个全新的课题,两岸若能抓住此次机遇,不仅经济合作能再上层楼,出现全新的发展局面,同时密切的经济合作也有利于两岸在东亚区域合作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现代台湾研究

(责任编辑:苏关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