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遗忘的目录,意外的收获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遗忘 收获 意外 目录

教材目录,是教材编写者对教材内容的精炼概括和简明呈现,是教材内容的纲目,是读者的钥匙。学习好课本目录,有助于学生对三年所学进行纲领性总括性的复习,使学生在复习中处于居高临下、统揽全局的地位。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已现疲态,甚至个别学生觉得已没有继续复习的必要。为了克服学生的复习疲劳,暴露学生复习中的问题,给学生以新鲜感,我特意安排了课本目录这一课。

【课前准备】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将三年六本课本的目录以表解的形式(即“{”的形式)抄写到一张8K纸上,以备课堂使用。

【课堂训练】

(1)引导学生浏览全部目录,看看每个单元主题都有哪几课,课题名称是什么。

(2)根据课程内容将目录中形象化的课题转换成直白式的课题,如将八年级下册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还原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九年级上册第十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还原成“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等。(此项训练意在使学生重温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为课文重命名,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3)要求学生对照《考试说明》将不考的课题划掉。(此项训练意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及要求。)

(4)引导学生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期,明确每个时期分别有几课,包括哪些内容,都在哪本书中。即《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为中国古代史,八年级上册为中国近代史,八年级下册为中国现代史。《世界历史》上册第一至三单元为世界古代史,第四、五、六、七、八单元为世界近代史,《世界历史》下册为世界现代史。(此项训练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明确不同历史分期的起讫点,哪些课目属于哪个时期,以便按历史时期对所学课程进行分类。)

(5)引导学生在抄写的目录上按照社会形态进行阶段划分。即《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原始社会、

第二单元为奴隶社会、第三单元及七年级下册为中国封建社会、八年级上册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年下册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及社会主义社会。《世界历史》上册第一课为原始社会,第二、三课为奴隶社会,第二单元为封建社会,第四单元以后为资本主义社会,下册第一、五单元为社会主义阶段,第二、四单元为资本主义社会,第七单元兼有。(此项训练旨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按社会性质进行归类划分,明确人类社会发展所经历的几种形态及每种形态社会历史在课本中的位置,以便于复习,进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6)引导学生进行中西历史比较,发现问题。因为六本书的目录在一张纸上,所以学生对三年所学尽收眼底、一目了然,比较起来很方便。

问题一:比较中国和欧洲国家进入封建社会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结束封建社会的时间又有什么不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中国、欧洲进入和结束封建社会的时间。)

答案:中国比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早,结束得晚。现象:中国的封建社会特别漫长。

问题二:这一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造成什么影响?课外思考。

问题三: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比较,中国缺少哪个社会阶段,与中国相比,欧洲国家又没有经历哪个阶段?

答案:资本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外思考:中国与西方社会发展的这种差异,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此比较训练旨在给学生以新的内容,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使学生感知历史发展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弥补前面复习之不足。)

【课后反思】

实践证明,课本目录教学很重要,

也很有必要。首先,三年六学期所学内容呈现于一张纸上,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讲可能是第一次,新鲜感自不待言,有助于克服学生的厌倦心理。其次,利用目录进行表解,使初中三年所学更加网络化、序列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进行知识整合。通过表解和分期归类练习,使学生明确了每个学习主题下的课目,明确所学历史事件的前后关系,理清相邻几个事件的内在联系。如《世界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与第十一课、十二课、十三课及十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十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从思想文化和物质方面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作准备;第十一、十二、十三课为资产阶级确立统治,并为第十四课所叙工业革命准备前提条件;第十四课所叙事件引导的工业革命反过来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再次,比较训练,使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发现带来新的疑问,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复习倦怠感得以消除,复习工作得以深化。比较训练,也使学生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体验收获的喜悦之后,学生们感慨地说:“这么多有趣的现象怎么以前没注意到呢?”“以前学的都是一个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像这样的学习还比较少。”我说:“历史如同一座带有神秘色彩的大山,平时我们看到的只是我们眼前的风景。其实云雾笼罩之下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奇峰异景,需要我们拨开层层迷雾才能看到。至于整座山的面貌只有站到山外才能看到。”最后,目录课使三年六学期所学变成了薄薄的一张纸,达到了把书读薄的意境。

(作者单位:陕西省长武县相公中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