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激发课堂积极性,,强化历史感染力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感染力 积极性 激发 课堂 强化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具有辅助教学作用。这门课程的学术性、政治性和理论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易陷入教学气氛枯燥、教学方式僵化的状况,影响课程的学习效率。本文针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特点,采取激励教学法,用历史激励学生学习,提高课堂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改革    策略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也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地优化和创新,但是长期以来受到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影响,这门课程的教学偏向于理论灌输,使学生多停留在重复背诵阶段,忽视了教学的意义与目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的今天,如何激发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深入思考近现代史,进而提升政治素养,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以知识灌输为主

在现阶段的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只是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化地讲解,让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条文式地背诵,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很少,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往往都偏向于理论化,而严谨的历史信息与历史概念晦涩难懂,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易产生放弃研究的心理,转而投向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的需要。在课堂上多数学生只是一味地记笔记,将老师的答案作为金标准,缺乏自我思考能力。

3.缺少历史感染力

我国的近现代史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富有开创性的历史事件都能让人动容不已,然而多数的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了照搬书本的理论进行重复性教学,对于历史的讲解没有创新的方法,易导致学生厌倦情绪。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改革方向

1.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客观描绘,以生动、形象的演示和课堂互动来组织教学,积极开展学生互问互答活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握学习的节奏。

2.多种教学模式联合教学

在教学中,积极进行专题教学、互动教学、演讲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具有简略、指导、操作、优效等特性,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热情永远高涨。

3.严肃与活泼并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进行了详细地阐述,这是中华儿女浴血奋斗的历史诗篇,更是中国近代反抗侵略、发展壮大的探索之路,对历史应当抱有尊敬和严肃的态度,但在学习过程中要保持热情和活泼的学习心态,以提高学习质量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优化策略

1.应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应当抛开对于思想政治课中通篇背诵的偏见,避免单纯地说教。学习过程中应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新颖,直观的视频、图片信息会加强学生的自主性记忆。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中通过提問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例如在对《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一阶段的授课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像资料、影像图片,使学生通过生动的资料认识到当时社会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不同阶级的矛盾激化、不同派别对国家出路的探寻过程,使学生有如临其境之感,在观看的过程中,使学生增x中了对历史人物的心理感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参与,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只有活泼、生动的教学模式才能加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多为理论性知识,需要学生进行大量记忆,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若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极易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消化知识,产生消极厌烦情绪。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多进行提问和小组间的互问互答活动开启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要解决问题的想法,驱动其寻找答案,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中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达到人人都参与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课堂互动模式的选择,是选择组间提问还是选择小组竞赛演讲,是选择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还是选择学生讲课的模式。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互相探讨、研究。学生组间的讨论演讲不仅能够提升团队的合作能力,还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个人想法的汇总与分析,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和了解知识的内涵,或者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对学生的组间提问、讨论和演讲进行评分,竞赛得分的模式也促使了学生们积极去搜集资料、讨论知识。在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徐奉臻.“研究型——开放式——动态性”社会实践模式的构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一项尝试[J].高校教育研究,2008(4).

[2]沙健孙,龚书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疑难问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徐大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讨论选题原则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3).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4).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