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博物馆文物资源的积累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浅谈 文物 博物馆 积累 资源

摘要:文物资源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依托性资源储备。对现有馆藏文物资源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在掌握藏品总量的前提下,对文物资源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整合,并以此为依托,保护和利用文物资源,是博物馆事业复兴与发展之要务。基于此,就吉林省博物院文物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储备文物资源,关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应该成为专业基础工作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文物资源;资源积累;特色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183-02

吉林省博物院作为地方文博事业的龙头单位,主要承担着吉林省文物的征集、收藏和保管任务,其文物收藏、保管和利用,直接关系到全省文博事业的发展。笔者结合院藏近现代文物资源的现状,以及怎样储备文物资源等相关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一、院藏近现代文物现状分析

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首先是从搜集藏品开始的,离开了藏品,博物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其搜集藏品的范围,则主要是由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吉林省博物院近现代文物收藏的范围主要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东北近现代史文物的征集为主,着重突出吉林地方特色。自建馆以来,经过几代文博工作者的努力,征集收藏了近代吉林各个时期历史文物3万多件,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几个方面,并以此为依托,成功举办了《中共党史文物资料基本陈列》,以及《蒋筑英同志先进事迹展览》、《吉林新貌展览》、《吉林党史人物展览》、《中国社会发展成就展览》、《日军侵略东北暴行展览》、《关东抗日英烈珍闻展》、《黑土军魂》等专题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是院内保护并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的成绩和贡献。然而,在绝对数量的背后却隐含着这样一个事实:在一件藏品中有十几件、几十件、甚至上百件的重复品,占文物总量的10%;从文物质量上看,国家一级文物仅有62件,约占全部文物的2%,二级文物188件,约占全部文物的6%;从综合品质看,文物种类比较单一,缺乏社会综合性物证,长期以来,一直囿于“革命文物”的局限,排斥或忽略其他所谓不属于“革命”范畴的文物,重视革命时期文物,忽略建设时期文物,重视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文物,忽略反映社会发展的经济、文化、科技、民俗等方面的文物等等;从系统要素看,缺乏历史的连续性,在文物构成方面存在断条现象,反映东北抗日斗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物占有相当比重,而反映近代东北及吉林人民革命斗争、社会发展的文物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物则显得相对薄弱;从文物的利用率看,革命文物重在情节,而馆藏文物相当部分著录要素不清,其使用价值的潜能还远远未能开发出来。由此不难看出,这笔账算出的是忧虑,简单地量化分析,足以说明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院藏近现代珍贵文物数量不多,种类不丰富,利用率较低。院藏近现代文物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开展业务活动的瓶颈,这也是目前省内博物馆较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其严重后果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或是只有社会效益,经济零效益。为什么?因为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根本保证,是博物馆开展各项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没有藏品,展览就缺少特色;没有藏品,历史研究就缺少实物依据,言之无物自然也就不能用事实说话。总而言之,没有藏品,也就没有了博物馆[1]。

吉林省博物院成立后,只要向社会开放,就涉及到用什么样的陈列展览迎接观众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举办了《铁血抗战十四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展览》、《浩歌千秋——东北人民抗日歌谣展》、《百年吉林》、《壮丽的跨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展》、《黑土军魂》等陈列展览,并扩大对外交流,引进兄弟单位特色展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就院藏近现代文物现状而言,要想举办更多的精品陈列展,尚需做进一步的努力。博物馆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我们为后代保存了什么?保存了多少?又发挥了其多大的价值?这是业内人士和热爱博物馆事业的同仁共同的历史责任。

二、充实院藏是紧迫的任务

这是个博物馆界老生常谈的问题。本文提出这个问题,意在探讨解决问题,即怎样去充实馆藏。当务之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制订计划,抓好落实。征集什么?怎样征集?首先,要有科学的计划性。它应该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与现有院藏、陈列展览、科学研究、征集来源等结合起来,对院藏的种类与空白,院内计划筹备的展览与研究项目,有无可征集的对象和途径等,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结合举办专题展览或基本陈列,就可适时开展目的明确,有计划的文物征集活动[2]。其次,文物征集还要加强预见性。近年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现代物品消失十分迅速,如不抓紧征集,势必会造成这类文物的永久遗失。因此,开展文物征集,必须要有科学的计划性与前瞻性,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反之,仅仅依靠报纸这条狭窄的信息渠道,或者送上门来,是远远不够的,并且不可避免地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收效显然不会很大。

2.突出特色,树立品牌意识。纵观全国现存博物馆的类型、功能、性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应该是今后吉林省博物院的主打品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东北即拉开了抗日斗争的序幕,从抗日义勇军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东北的抗日斗争经历了由自发到自卫的发展过程,特别是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配合全国抗战,取得最后胜利,形成了具有东北特色的抗日斗争史,它不仅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分,在东北的近现代史进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把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建设成东北三省乃至全国东北抗日联军的文物收藏中心、研究中心和展示中心,内涵着品牌意识,也极具发展战略意义。吉林省博物院现有东北抗日斗争时期文物10 000余件,约占院藏近现代文物总数的1/3,从数量上看,不论是文字资料还是实物,均不失为院藏的优势。但是。综观其整体,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反映军事斗争的文物数量少,反映伪满殖民统治的文物数量较多;反映经济、文化及社会情况的物证缺乏等等。因此,普查抗联文物存量,加大征集力度,加快征集速度,有力支持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科学研究,应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要务。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全面提升品牌馆的品位,推进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的发展。征集抗联文物的渠道,可以通过普查从民间征集,可以通过馆际交换、复制,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共享获取资料[1]。

3.重视吉林近代以来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方面的文物调查征集。长期以来,由于各馆性质、任务的界限,省内遗存的近代史(1840—1919)文物,几乎成为收藏真宝。在举办《百年吉林》基本陈列展时,组织院内业务人员联合开展调查征集,正是补充近代文物的大好时机。在征集近代文物中,必须抓住吉林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这条主线,同时,加大反映经济、文化、民族、民俗方面的文物调查征集。这方面,也是吉林省博物院近现代文物资源构成中的缺陷,品种始终单一。因此,加大吉林近代以来经济、文化、民族、民俗等方面文物的征集力度,将是我们努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也应注意做到建立完备的关于民俗活动(节日、宗教、婚姻、丧葬、寿诞等)、市井风貌、建筑风格等的征集档案。有了这些资料,对于今后举办陈列展览,开展科学研究等,均是相当有益处的。

三、关注保护无形文化遗产

人类文化遗产包括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既保护有形文化遗产,又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拥有56个民族和五千年悠久历史,这就决定了它是世界上拥有无形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科技发展的日益一体化,中国无形文化遗产的消失亦毫不例外地在逐渐加剧。国际博协亚太地区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即宣告了亚太地区博物馆进入保护文化遗产国际联合行动时代[2]。

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是全民族、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笔者认为,作为省级专业历史博物馆,其收藏与保护文物的目的,就是收藏历史文化和传播信息,因此,博物院有责任自觉行动起来,开展或是尝试开展保护无形文化遗产行动。首先,要从认识上提高对保护无形文化遗产概念与内涵的理解。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是依附于个人存在的、以身口相传为链接而延续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它往往以声音、形象、技艺等为表现手法,包括口传文学作品、史诗、传统艺术技能、风俗习惯、礼仪、游戏等诸多方面,依靠特定民族,特定人的展示而存在。正因为它是以人为主要依托,才易出现“人在艺在,人亡艺失”的无可挽回的后果,造成人类文明的永久遗失。因此,保护与抢救无形文化遗产,亦是保护传承中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吉林省博物院肩负着吉林乃至东北近现代文物的收藏、研究与传播的重任,而文物的概念不仅是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博物院拥有3万余件近现代文物,并收藏有手札、日记、杂记、手抄本、档案、图书等大量文献资料及照片音像资料,存在于其中的无形文化遗产是不可估量的。毫无疑问,在博物馆的功能实现中体现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的有机结合,承担起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重任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何开展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抢救,还是今后商榷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手册[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3:10-11.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69-17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