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战国狩猎纹铜壶的修复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铜壶 狩猎 战国 修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洛阳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夏王朝开始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在中国历史发展上占有重要地位。洛阳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是馆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商周、战国等早期青铜器更是种类齐全、特征显著,是研究我国古代文明史的重要实物。

关键词:保存;价值;保护;修复

1 文物的保存现状与价值评估

1.1 保存现状

此件狩猎纹铜壶为1982年洛阳西工区二轻局出土,现存于洛阳博物馆库房。狩猎纹壶为圆体,小口,细高颈,球形腹,高圈足。由于墓葬坍塌导致铜壶破碎严重,大小碎片共计17片,最小残片长2.7厘米,宽1.7厘米;最大残片高30厘米,口径长11厘米。铜壶基本成破碎状,壶底与壶身完全分离,壶身变形破碎,缺失严重。铜壶通体锈蚀,以浅绿色锈蚀为主,分布均匀,初步观察,没有有害锈。

1.2 价值评估

狩猎纹壶是战国时代华丽圆壶的代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生活题材的纹饰,充满创新的气息。铜壶纹饰生动,周身饰有浮雕狩猎斗兽纹图案,在中国青铜器中极为罕见。纹饰表现了当时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有浓厚的写实特征,反映我国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及科研价值。

2 保护修复理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文物修复保护过程中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貌的真实性、可操作性的规定,结合国际上通用的最小干预原则、可逆性和可在处理性原则,采用优化后传统修复和现代修复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成熟的修复材料,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地恢复青铜壶的艺术形象。

3 保护修复步骤

3.1 基本信息采集

基本信息采集主要包含文物名称、编号、质地、时代、级别、收藏单位,文物各部位具体尺寸,以及相关的文字记录与影像资料记录等。

3.2 收藏保存情况与检测分析

青铜器文物出土的现状。尤其是在文物保存环境大变动之后,器表锈蚀物是否变化作为观测的重点。这是决定是否保留有益锈与清除有害锈、有些锈层是否正向着有害锈转变的关键之处。需要借助仪器检测、分析出器物的内部合金成分以及锈蚀是否含有氯离子,为接下来的文物修复工作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3.3 器物的清理

通过检测发现铜壶表面为泥土、钙盐附着物,并没有有害锈。将铜壶放入盛放去离子水的容器中,用软毛刷将器物表面的泥土清洗干净。对较硬的钙盐附着物可以用超声波配合手术刀去除。断面在地下长时间受物理、化学等各种因素的侵蚀,形成一层土垢薄锈,不利于后期文物的修复,也要清理干净。在清除文物锈蚀时,要注意把握清理程度,只需清除器物表面的锈蚀,以露出纹饰为准。

3.4 加固保护处理

本件器物的部分碎片已经矿化,在修复前需要加固。用3%的B-72丙酮溶液进行加固处理,之后用软棉织物进行防护,防止在操作中使矿化部位再次受损。

3.5 拼接

对器物的残留断块进行预拼接是为了了解器物现存状况及残缺的基本情况,弄清各个残片的位置及变形程度,为后来的修复保护工作做好基础,同时做到心中有数。拼接时一般从器物顶部或底部开始。此件器物残破碎片较多,根据器物现存状况可从壶底处开始拼接。在相互吻合的残片上做上标记,标明焊接顺序。在拼接时,可以根据器物的纹饰、残片形状确定其具体位置。

3.6 矫形、焊(粘)接

对变形的青铜器物,矫形工作是关键。目前修复行业比较成熟的修复技法是工具整形法,即有效地借助现有或自制特殊的工具对器物变形部分进行处理,操作求稳,找准支点,循序渐进,适可而止。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拒绝或尽可能排除对变形器物采取人为破坏的矫正行为,努力规避我国传统青铜文物修复过程中已存在的器体打孔和锯解的修复方法。

矫形是为下一步的焊接做准备。此件器物由于受到挤压,腹部部分稍有扭曲,向内闭合,选择合适的矫形工具使腹部撑开。根据器物的变形程度施加不同的力度,变形程度轻者可一次整合到位,程度严重者则需要经过数日的努力。看铜质好坏决定矫正的程度。对于碎片变形,可用锡锤适力敲打使其恢复应有的弧度。边矫形边焊接,确保器型规范。对于铜质好的碎片,经过矫形后可用传统的锡焊法,而没有铜质的碎片要用环氧树脂进行粘接。在焊接时,要先清理焊接口,一般采用斜坡焊口,这样既可以确保焊接口牢固,也可以减少对器物的干預。焊接口要避开有纹饰或铭文的地方。锡焊法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它具有操作简单、熔点低、凝固快、对青铜器的金相结构及表面伤害小等优点。

3.7 补配

将所有碎片拼接焊好之后,缺失处便一目了然。在大片缺失的地方用铜皮补配。在需要补配的地方,用白纸描出形状,然后在经过捶打后的铜皮上裁剪出形状,填于残缺处,用烙铁进行焊接。焊接时铜皮要接近内壁,为下一步修平、补贴纹饰留好位置。对于小片的缺失,只需用原子灰抹平即可。本件器物经过拼对焊接之后发现腹部到底部有大片缺失,先用白纸描出缺失部分的形状,在铜皮上剪出来,根据器物的形状捶打出需要的弧度。铜皮边缘经过打磨,然后焊接。器物满身饰有纹饰,在铜皮补配之后,要补贴纹饰。由于此件器物经拼对后发现缺失较多,下半部分纹饰不得而知。根据观测、查证,在同批需要修复的器物中发现器型、纹饰一样的铜壶。经查找资料发现,这两件器物同属战国时期且出自同一墓地。经讨论,决定用较完整的铜壶纹饰作为母版进行翻模。采用硅橡胶与石膏制作模具。硅橡胶具有流动性好、操作简单的优点,制成的模具纹饰精细且可反复使用。在硅橡胶中加入1%~2%的专用固化剂搅拌均匀,排除气泡之后涂抹于已有脱模剂的器物之上。待固化之后,在硅橡胶上加上石膏以固定形状。然后在硅橡胶上涂抹原子灰复制纹饰,复制的纹饰厚度要略薄。然后,根据缺失的地方正确裁剪其形状,确保纹饰的正确。用原子灰粘接缺失之处,要注意与器型高低起伏一致。待环氧树脂将干之时,用工具将周边多余的打磨干净,确保纹饰清晰,整体平滑。

3.8 做旧

在进行做旧前,要仔细观察器物,所修复之处的高度、弧度、平整度是否与器物保持一致,不足之处要加以修整,这样做旧之后的效果才佳。先用氯化铁对焊锡点进行做旧处理。然后用矿物原料加稀释后的漆片水上色。一般用牙刷、画笔、毛笔等工具,采用抹、弹、挑、点的手法进行着色。在操作时,要根据器物的色层从底层到外层进行逐层着色,做出之后要有远看相似近看不同的效果。

3.9 封护

为了确保修复后器物的状态稳定,需要对器物进行封护。目前国际上通用Paraloid B-72丙酮溶液,它具有非常好的可逆性,极佳的稳定性及耐老化性,无色透明,优异的附着力及黏结力,适中的柔韧性等优点。在使用时,要注意配制浓度,封护一般采用1.5%~2%的B-72丙酮溶液。浓度过大时,会使器物发亮,造成色差。

3.10 建立修复档案

修复保护工作完成后,应对修复的该件器物建立完整的修复档案,以便后人的检查翻阅。档案的内容应包含器物的编号、名称、时代、材质、级别、尺寸、重量、器形、纹饰、修复起止时间、修复后总结报告、修复前后照片(图1,图2)、采样检测、修复过程中所用的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资料,均应归入保护档案。

4 保存环境控制建议

经过保护修复,本件器物达到了视觉上的完整,长期保存和陈列的要求。根据相关科学研究结果得知,青铜器的最佳保护环境温度应为15~20°C,相对湿度为50%以下,室内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尽量保持恒温恒湿,防止有害气体入侵。同时,文物的日常养护应伴随文物保管过程的始终,修复保护后的文物交由保管部保管;器物应放到柜架上或者囊盒中;参加外展时要合理包装,轻拿轻放,避免剧烈震动;且要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作者简介】史风茹(1990—),女,初级,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护技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