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吕氏春秋》管理思想综览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综览 管理思想 春秋 吕氏


打开文本图片集

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在管理思想史上,这部书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从学术角度观察,它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从管理角度观察,它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架构,到经验主义的具体论证;从养生和贵己的“内圣”,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和政权之间的关系调适,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吕氏春秋》总括先秦诸子,开启秦汉先声,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从“奇货可居”到治国仲父

在先秦诸子中,吕不韦是一个传奇人物。严格来说,他不过是一个著名商人,列入著名政客也未尝不可,唯独不能列入学问家和思想家。然而,吕不韦却以他卓越的见识和手中的权力,当了一次成就非凡的“学术包工头”,为后人留下了《吕氏春秋》这部巨著。

吕不韦生在战国后期的卫国都城濮阳,在阳翟经商。史书中关于他如何经商没有多少记载,仅仅知道他“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史记 · 吕不韦列传》)。不难想象,他是很有经商才能的。他介入政治,也是由于他的商人气质和冒险冲动造成的。吕不韦属于往来各地的“行商”,当他在赵国首都邯郸经商时,见到了身为人质、贫困潦倒、被人监控的秦国公子异人。他一眼就认准这是一笔值得做的买卖。《战国策·秦策五》有一段吕不韦同他父亲很有意思的对话:“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主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煖衣馀食,今建国立君,泽可遗世,愿往事之。”于是,一场空前的政治投机由此展开,且给后人留下了“奇货可居”这一成语。

异人是秦昭襄王之孙。战国你攻我打,互相防范,有宗室子孙到他国为人质的惯例,异人就被秦国打发到赵国为人质。秦赵关系一紧张,他的日子就不好过。异人在邯郸尝够了清贫困苦的软禁滋味,但他自己又无可奈何。吕不韦在这个当口找到异人,对这位落难王孙施以援手,异人当然感恩不尽。

这笔投机买卖要做成功,关键在于异人是否能够回国继承王位。而此刻的异人,要实现这样的梦想比登天还难。当时,秦国的太子为安国君,是秦昭襄王的法定继承人,而安国君有自己的继承人,这个继承人就是异人的同父异母兄弟,叫子傒。异人仅仅是安国君的一个庶子,其母早已失宠。然而,继承人是可以按照君主的意愿改变的。吕不韦施展自己的经商才能,得到了异人的委托,就到秦国去打点铺路。他的办法是走夫人路线,在安国君非常宠爱的华阳夫人身上做文章,而这位夫人恰恰没有儿子。当时,吕不韦还无法直接同华阳夫人对话,他找到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一说是找到华阳夫人之姊),晓以利害,动员华阳夫人把异人收为自己的儿子,“异人无国而有国,王后无子而有子”。对于华阳夫人来说,“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收养了儿子就有了依靠;对于异人来说,庶子无权无势,傍上华阳夫人就有了未来。他们各自都从这一收养行为获得巨大的潜在利益,也为异人在以后继承王位打通了第一关。因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所以,异人后来也改名为子楚。

子楚被华阳夫人收养成功,吕不韦又回到邯郸,为子楚打通在赵国的关节。按照《史记》的说法,吕不韦在邯郸买了歌姬同居,已经有了身孕,结果在与异人喝酒时,这个歌姬被异人看上了,吕不韦先是发怒,后又觉得不值,自己已经倾家荡产把宝全押在异人身上,只能一条路走到底,于是他把这位歌姬献给异人。过了十二个月,这位歌姬生下了大名鼎鼎的嬴政,后来便有了吕不韦是秦始皇生父的传闻,而且还被载入《史记》。这段纠葛,使嬴政的生父问题成为史上最出名的八卦之一。

按照《战国策》的说法,由于吕不韦两面活动以及居间调和,秦赵通过谈判让子楚归国。按照《史记》的说法,在秦国围攻赵国时,吕不韦策划买通了邯郸的守城士兵,放子楚逃回秦都咸阳。子楚回国,首先穿了一身楚服去拜见华阳夫人。在吕不韦的安排下,子楚处处得到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的欢心,地位迅速上升。不久,秦昭襄王去世,安国君即位成为秦孝文王。秦孝文王在位只有三天(有的史学家就此怀疑孝文王之死与吕不韦有关),子楚登上了王位,即秦庄襄王。

庄襄王从困居邯郸,到回国即位,全靠吕不韦。《史记》载,当初他困居邯郸时,不相信吕不韦能够使自己被立为太子,曾经与吕不韦有约,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现在他登上了王位,梦想成真,马上任命吕不韦当了丞相,封为文信侯,并在雒邑封其十万户。由此,吕不韦成为秦国政治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以其精明的商业头脑,在政治军事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关中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是他执政时兴建的,居于洛阳一隅的东周是他灭掉的。可以说,正是在吕不韦手里,拉开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大幕。

庄襄王在位三年去世,嬴政即位,原来的赵国歌姬由王后升格为太后。后宫秘闻向来是满足人们好奇心的一个重要话题,吕不韦与太后旧情不断。秦王嬴政年龄尚幼,秦国大政由吕不韦说了算,他不但任职相国(文物铭文为相邦,相邦改称相国是汉代避刘邦之讳),而且连少年秦王也要尊称他为“仲父”。此前,能够得到君主“仲父”之称的,只有齐桓公时的管仲。吕不韦风光无限,叱咤风云,一人之下是虚,万人之上是实,仅仅家中的僮仆,就达万人之多。同战国时期的其他知名人士相比,他不亚于任何人。于是,他要同著名的战国四公子拼名声。《史记》载:“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当时齐国有著名的稷下学宫,荀子等人以著作名满天下,吕不韦也让自己的门客著书立说,写成《吕氏春秋》。为了张扬这部书的价值,吕不韦把该书悬置咸阳城门,宣称有能增损一字者赏予千金。当然,没人敢于来领这个赏格。所以,“一字千金”更接近于一种炒作和宣传,是一个高明的广告策划,而不是一种严谨的学术鉴定。不过,《吕氏春秋》不完全是吕不韦同四君子和荀子的较劲之作,从当时的情势和吕不韦的抱负来看,诸子百家都在为如何治理国家出谋划策,面对日益清晰的统一大势,秦国应该奉行哪种治国思想,当是吕不韦思考的重大问题,这部书很有可能是吕不韦为未来的秦国设计的政治蓝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