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模因论在科技英语词汇汉译中的应用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英语词汇 汉译 科技

摘 要 本文以达尔文进化论为基础的模因论作为理论指导,对模因论进行概述,根据翻译模因对译者的作用以及翻译模因的类型,同时将语言模因论的传播方式与科技英语的特点相结合,提出如何将模因论应用在科技英语词汇的汉译中。

关键词 模因论 翻译模因 模因传播 科技英语词汇 汉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36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memetics that based on Darwin’s theory of evolution as the theoretical guide. With the overview of memetics, the theory’s value for translators and types of translational memes a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spread methods of memetics are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English for studying how to apply memetics to scientific English vocabular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Keywords Memetics; Translational memes; spreading of memes; scientific English vocabulary;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0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文化与技术信息的交流更为紧密,许多科技英语文本流入中国市场,科技英语翻译的任务逐步增多,纽馬克曾经界定科技文本翻译是一种专业翻译,认为科技翻译具有潜在的非文化性,因而具有普遍性。科技文本的普遍客观性规定了其专业性、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能否理解原文是最关键问题。语言模因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与实用性,将语言模因应用在专业性较强且术语较多的科技文本中,会对汉译时遇到的问题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1翻译模因论概述

1.1对模因论的介绍

模因论(memetics)是西方学者在达尔文(Darwin)的进化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模因(meme)一词出现在1976年英国进化生物学家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后被《牛津英语词典》将其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得到传递。”二十世纪末西方学者们对于模因的传播有了更深地诠释,日后被称为模因学国际权威的理查德·布罗迪(Richard Brodie)著有模因学奠基之作《思维病毒(Virus of The Mind)》,如今还健在的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著有的《意识的解释(Consciousness Explained)》更是成为他哲学史上的代表作。模因在引进中国后主要应用于语言学和教育学领域,目前国内也有许多关于模因应用在语言学的文献,于2003年由我国学者何自然与何雪林将其翻译为模因(何自然,何雪林,2003)。

1.2模因论与翻译模因论的关联

翻译模因论(Memes of Translation)由芬兰学者安德鲁·切尔斯曼(Andrew Chesterman)提出,也是最早将模因和翻译连接起来的学者。切尔斯曼将翻译分为五种超级模因(黄慧,2014):源语-目标语模因,认为原文和译文为附加关系;对等模因,认为原文和译文有相同意义或相同功能的读者效果;不可译模因,即认为原文是不可译的,但实际可译;意译-直译模因,即翻译单位小选择直译,反之则意译;翻译即写作模因,即翻译是对原文的重写。

1.3研究翻译模因的意义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单位,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也是一种认知行为或行为模式,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尹丕安,2005)。翻译模因作为模因的新分支,在模因论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在进行创新。翻译与传达信息相似,译者的存在也是为了像目的与读者提供源语想要表达的信息,但在进行翻译活动时,不仅需要理论支撑,还需更多的实践活动,西方模因是在符合西方社会发展下不断进行复制传播的,相同的信息流传到东方社会时,翻译模因就非常重要。譬如流行语就是在模因现象中不断传播,经历了多次再表达再传输,存活下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2模因论在科技英语词汇汉译中的应用 (以DETAIL建筑杂志为例)

2.1 模因对译者的作用

译者翻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忠实于原意的基础上,译者也是透明的,译者可以通过模因将源语转换成符合目标读者认知的目的语,科技英语中术词众多、客观性强,译者不可自由发挥,这就要求译者准确地掌握模因,术语词汇大部分都有对等模因,在长期的传播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固定表达,译者应精准地掌握专业的源语模因,且应在一个词对应的模因中找寻最合适语境的模因,在翻译时尽量减少误差。

例1:“… because the Guardian Ultra Clear low-iron glass is used as the base glass. ”

本句中的“Clear low-iron glass”其原意为“透明低铁玻璃”,这种说法当然也没有错误,但在建筑术语中其存在对等模因,为“超白玻璃”,而且符合科技文本的专业性,有效减少翻译误差。

例2:“Pressure Compensation in Insulating Glass”(中空玻璃的压力平衡)

“Let"s go straight into compensation packages.”(现在让我们谈一下赔偿问题吧。)

两句中都有“compensation”一词,我们所知的意思是“补偿、赔偿”,而在科技文本中,应根据语境翻译成其他意思,即“平衡”。

2.2 模因在科技词汇汉译的应用

Blackmore 于1999 年出版专著《模因机器》详细阐述了模因传播的两种不同方式: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即模因的基因型传播和模因表现型传播(Blackmore,1999)。 基因型翻译模因是指原语与目的语的转化是一种源信息的等值或等效传播,即原语在目标语中能找到对等信息;表现型模因是指信息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转化过程是一种非对等的复制与扩散,利用语言模因对译者思维进行拓展,于是出现了较多翻译模因变体,如意译、略译、改译等(张政,王赟,2018)。

2.2.1基因型翻译模因

基因型翻译模因如在目的语模因库中找到其对等模因,可以采取直译,不仅有利于传播源语模因,还比较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

例3:“… such as wooden dowels in wooden beams… ”中的“wooden dowels”即“木销钉”;

例4:“…when detachability does not play a role due to monomateriality…”中“detachability”可译为“可拆性”,“monomateriality”可译为“单一材料”;

例5:“force fit”为“力合”;“form fit”为“形合”;“normal force”为“正向力”。

2.2.2传播型翻译模因

传播型翻译模因是指将一样的语言形式应用在不同的传播方式中,在直译无法准确表达源语模因的情况下,采用意译或音译的方式,注重表现源语模因的文化内涵,译者可以利用与源语模因相似的目的语模因进行重组,组成新的对等模因,对模因采取意译的方式主要追求源语与目的语的功能效果对等,达到语用等效的效果,注重表现源语模因的内涵意义。而在科技文本中,其词汇的专业性与客观性使得意译的发挥空间不大。在科技文本中的传播型翻译模因也可以采用变译的方式,变译理论在科技文本的翻译中也同样具有可行性(张琛,2017)。变译是指在源语模因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基础上,对其对应的目的语模因进行变通,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找到最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达方式。

例8:“… as a hook-and-loop system, pictured here, or as a snap action system. ”

“如图所示,弹簧钢带紧固件要求其可以作为钩环或是作为快动式先导器使用。”

译文中,“snap action system”译为“快动式先导器”,考虑到科技文本的专业性以及源语模因所在的语境,添加了“先导”二字,对目的语模因进行了编写,将原意润色为“快导式先导器”,在符合源语模因的原意下进行增译,创造新的目的语模因。

音譯是为了在保持源语模因的意义的情况下,将其源语模因用发音转化成合适的目的语模因,如当英语中的新事物介绍到中国时,翻译时就会出现英汉两种语言对应词的空缺(刘红见,2016),可以将目的语中与源语相似的发音与文字相结合,创造新的模因,帮助源语模因在目的语文化中存活,以准确表达源语模因的意义。音译大部分应用在地名、人名或新造词的翻译中。

例9:“Soudal presented its new SoudaFrame SWI (Soudal Window Installation) pre-wall mounting system.”

“速的奥(Soudal)公司展示了其新开发的速的奥窗户 (SoudaFrame SWI)预墙安装系统。”

译文中的源语模因“Soudal”是外国公司的名字,没有特殊含义,在目的语中可以进行模因查找,寻找官方译名,即“速的奥公司”。

3结语

模因论作为一种研究途径,现如今也有许多争议,但确实为科技文本中词汇的汉译提供了新思路,利用模因进行翻译可有效地解决某些词语常见的汉译问题,提供了快捷有效的翻译方法,同时也提高了翻译效率。在模因不断地复制与传播过程中,优质模因流传下来供译者学习,落伍模因则予以淘汰,能够提高译文质量,为科技文本提供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与趣味性,读起来不那么枯燥。但模因论也有难点,则在于译者模因的积累,译者应掌握一个较为广泛的模因库,但不能完全依赖模因库,如译者能将其合理运用,则一举两得,不仅扩展了自己的模因库,还可以达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通讯作者:王倩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6(2):202-203.

[2] 黄慧.切尔斯曼翻译模因理论概述[J].文教资料,2014.9.

[3] 张政,王赟.翻译学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217-218.

[4] 尹丕安.模因论与隐喻的认知理据报道[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12-14.

[5] 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6] 张琛.变译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2):42.

[7] 刘红见.语言模因论框架下的英语新词翻译策略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01):147.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