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跨文化背景下看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难点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俄罗斯 文学作品 难点 跨文化 汉译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背景下语言发挥了它应有的魅力,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衬托下显得熠熠生辉。目前我国在针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汉译工作方面不遗余力,其目的就是希望实现更多的跨文化交流沟通,拉近世界文学与我国读者的距离。所以本文就探讨了基于跨文化背景下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原则与方法,并结合俄罗斯文学作品重点谈谈其中所存在的汉译难点问题。

关键词:汉译难点;俄罗斯文学作品;原则;方法;名作点评

作者简介:李论(1994.12-),女,汉族,哈尔滨人,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03

俄罗斯文学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较高的成就与造诣,它的影响力大且文学内涵深邃,为世界各国读者所青睐,许多作品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如此高的地位也让俄罗斯文学拥有了更多与世界各国跨文化交流的机会。在中俄两国,基于跨文化背景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传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工作难度较高,对于译者的语言及文学功底要求苛刻,所以在汉译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诸多难点。

一、跨文化背景下我国俄罗斯文学作品汉译工作的现状综述

在中国,围绕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工作是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就目前国内能够搜集到的文献资料中就包含了千余篇学术文章,其中不但包括各类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翻译心得、教程,也包括了对俄罗斯文学作品语言特点、汉译方法的归纳与剖析,这些跨文化交流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而关于俄罗斯文学作品的特点,学者李立群就在他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标题艺术》以及《俄罗斯文学作品标题的功能与结论》两篇文章中深入细致的展开剖析论述,深入探讨了俄罗斯文学作品中语言词汇的使用艺术,指出了其文学作品中诸多带有感情色彩的评价性词汇。同时更指出了在跨文化汉译工作过程中所应用到信息交际功能、情感表达功能以及广告功能等等,通过汉译工作研究,也真正將中俄文学语言等高深领域联系起来,实现了真正的跨文化交流与借鉴过程[1]。

二、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原则

俄罗斯文学作品内涵深奥、情感丰富,在言语交际范畴中拥有它一定的个性化展示特色。就比如说它的文学作品中就真正能将读者与作品联系起来,从情感上给予读者以冲击,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严复先生所言“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他就认为最理想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翻译必须做到形神兼备与雅俗共赏。由于语言语法关系,俄罗斯文学作品在汉译过程中是需要进行特殊处理的,下文就主要介绍了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原则与具体方法。

俄罗斯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丰富,且表达唯美,在汉译作品过程中应该更多追求对原作品文字内容与形式的对等与还原,换言之就是要达到翻译过程中的“信”、“达”、“雅”标准,并同时严格遵循以下3点原则:

(一)删繁就简

第一,要做到删繁就简。删繁就简出自于《历代诗话·诗法家数》(严羽·宋),所谓“绝句之法,要蜿曲回环,删芜就简。”译者在全面传达汉译内容的基础之上,应该尽可能的所见翻译文字的字数,简化翻译内容,做到简洁唯美。比如说在翻译“捕猎大型狼群的大型烈性犬”就可以直接浓缩精简,翻译为“猎狼犬”,而“思乡之情”则会更加简洁的翻译为“望乡”,这种翻译是符合东方人的语言文化审美标准的,而且也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翻译简化,提高了汉译效率。

(二)温故知新

第二,要做到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出自于《论语》(孔子),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是希望在汉译过程中承载更多的中俄文化信息内容,在中国人本国文化情感的基础之上选取能令中国读者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同时保证翻译内容能够让读者轻松理解,这才是关键。举个例子,《钦差大臣》是果戈里的著名作品,它的英文原名为《The Inspector General》,但是为了更符合中国人的文化思维理念,翻译成《钦差大臣》更加贴切,不会造成由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隔阂,反而是做到了跨文化背景下的亲切交流,为中国读者呈现出了最为简明易懂,乐于接受汉译结果。如果从温故知新的角度来看,《钦差大臣》的俄语原名为Ревизор,它代表检查、监察和修正的意思,名词表示为稽查员、审查员、监督员,在当时的俄国时代背景下就代表了“沙皇下派的监督员”,该职位是与中国的“钦差大人”十分相似的,这就构成了文学作品汉译过程中的一种语言文化功能对称,虽为读者带来了跨文化内容但却感觉毫不遥远,而是更加亲切到位。当然,这一翻译中也参考了Eugene.A.Nida的“功能对等”基本理论原则,它实际上是一种驾驭于“温故知新”之上的理论思想内容,它被称为“功能对比”,即这一汉译结果是不能将重点放在两种语言的对比之上的,而是应该更多放在读者多品的感受上,并思考一个问题“疑问与原文对读者所起到的功能作用是否相同。”

在我国,针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工作环境还是相当宽松且开放的,国内汉译文学作品领域整体上非常倡导跨文化多向交流,其目的就是将最原汁原味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实现对文化的跨时间空间界限传递和对读者审美需求的满足。所以说上述两点内容应该是每一位汉译作者都需要遵循的原则。

(三)形神兼似

第三,要做到形神兼似。“形”是指翻译中所涉及的语言内容,即语言的表达形式,而“神”则多指代意义,汉译的关键任务应该是首先做到与原文相对应,然后才是保证译文的通顺程度、风貌与原文相匹配,最后争取做到贴近原文形式,真正坚持做到形神兼似。

在左琴科的伤感中篇小说《夜莺唱的是什么》中就有这样一段译文:

“Поэтому, пройдя через аккорд байкера, он, выдыхая, косо взглянул на него, и выразил неудовольствие тем, что этот инструмент, по сути, является излишним, и сам он, белингин, любимый спокойный и многовековой, прошел два фронта, люди, которые выжили в результате непрестанного артиллерийского огня.  может выдержать этот лишний, буржуазный звук. ”

“所以,走过那架贝凯尔钢琴时,他气呼呼地斜视了它一眼,并很不满意的指出,这件乐器从根本上说是多余的,而且他本人,贝林金本人,一个喜爱清静的和历经世事磨难的,到过两次前线,在连天炮火中活了下来的人,不可能忍受这种多余的,小资产阶级的音响。”

在这段文章中,从句子的结构特别是叙事视角观察它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句子的最开头使用的是状语从句,配合两个并列的谓语主句,再接一个带有插入语的补语从句形成并列结构,这就是典型的“左琴科的语言表达形式”,整体表现简单短小且通俗易懂。当然,例句方面并没有完全遵循这一点,它在利用8个逗号划分句式为9个部分的同时,句法结构也相对复杂化,这并非是典型的“左琴科式语言”。当然,在汉译过程中要尽量复制源语形式特色内容,体现出作者隐喻色彩一面,展示作者的客观评价视角,保证源语内容准确翻译的基础上还能做到形神兼似[2]。

三、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方法

基于跨文化背景下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难点进行分析,就必须要结合正确的汉译方法,下文主要介绍两点方法。

(一)增译方法

在跨文化背景下,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过程就是两种语言之间增与减的过程,从汉译角度讲它可被理解为增大或减小原作中的信息形式,在保证信息量不变的基础之上实现形式上的增减。

在具体的增译过程中,需要运用指示词突出作者所设置问斩文字内容的时空架构,实现对文学作品内容的更好翻译。比如说在汉译布宁的小说《鲁霞》时,就有这样一段:

Однажды яжил в этой местности на каникулах, — сказал он. — Был репетитором в одной дачной усадьбе, верстах в пяти отсюда. Скучная местность. Мелкий лес, сороки, комары и стрекозы. Вида нигде никакого. В усадьбе любоваться горизонтом можно былотолько с мезонина.

“有一年暑假,我在这个地方住过。他说‘我那时在一个避暑庄园里做家庭教师,庄园离這儿大约5公里路。那地方真寂寞,只有一片小树林、喜鹊、蜻蜓还有蚊子,根本没有景致可言。在那个庄园里,要想眺望天际,非得登上顶楼不可。’”

这段出自于《鲁霞》的男主人公之口,他在回忆往事时对自己的太太如是说。在作品原文中有表示地点空间的词汇,还有大量的指示词汇,在汉译时都要完全根据当时二人对话的语境展开。而为了体现对话逻辑性,在汉译时特别增添了像“那个庄园”、“那地方”这样的词汇,这就属于逻辑性增译。这里所体现的正是俄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因为汉译中是无法直接表现出俄语语句内部形态的动态表现过程的,所以特别增译了“那时”这样的方位词,希望尽量再现文章原语的时间设置,结合时态增加结构性增译内容,最大限度拉开叙事距离,扩大叙事空间。

(二)综合翻译方法

综合翻译方法希望从更多角度、更多层面、更多逻辑思想内涵以及更多方法实现汉译,它所呈现的是一套完整的、立体化的翻译系统,解决翻译过程中所面临的多层面翻译视角难点问题。还以布宁的作品自传性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为例展开分析。

在这部作品的汉译中就采用到了综合翻译方法,用动词时态体现诗学意味,同时以成年“我”的视角展开描述。在整个描述过程中会发现某些俄语动词的语法特征是无法用汉语翻译出来的。所以此时可采用补偿法,将文章中的时空视角转移到动词上,并且在翻译过程中突出副词的程度来修饰动词。例如,Просыпаемся и мы, с радостью от солнечного утра, – других, повторяю, я все еще не хочу или не могу замечать, – с нетерпеливым желаньем поскорее бежать в вишенник, рвать наши любимые вишни, – наклеванные птицами и подпеченные солнцем. На скотном дворе, по-утреннему, ново, скрипят в это время ворота, оттуда с ревом, визгом, хлопаньем кнутов выгоняют на сочный утренний корм коров, свиней, серо-кудрявую, плотную, волнующуюся отару овец, гонят поить на полевой пруд лошадей, и от топота их сильного, дружного табуна, гудит земля, меж тем как в людской избе и белой кухне уже пылает оранжевый огонь в печах и начинается работа стряпух, смотреть и обонять которую лезут под окна и на пороги собаки, часто с визгом от них отскакивающие…

于是我们都醒了。早晨阳光明媚,我格外欢欣。再重复一遍,我还是不想也不能注意其他的人。我急不可耐地要尽快跑到樱桃园里去,想摘那些被小鸟啄破、被太阳晒红的心爱的樱桃。牲口棚里,早上是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这时大门吱吱哑哑发出响声,人们吃喝着,尖叫着,抽打着鞭子,把一群群的牛和猪,还有毛色灰白,壮实,好动的绵羊赶去吃早上新鲜的饲料,把马群赶到田间的池塘去饮水,马群有力地,整齐地踏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响声。与此同时,在下房的雪白的厨房内,炉子已经燃起橙黄色的火光,厨娘的工作开始了。一些小狗爬到窗台上,有的跑到门口,眼巴巴地望着和围着厨娘,它们常常又尖叫一声跑开了……

在译文中,“急不可耐”突出了小时候的男主人公想摘心爱的樱桃的紧迫心情。紧凑的句式、大量动词的使用加上对人物、动物、景色等各方面细节生动的描写,也烘托出来了一个欢快忙碌的早晨。体现了幼年时期主人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心情。整体来讲,运用综合翻译方法其目的就是把握好文学作品汉译过程中介入叙事的程度,实现翻译的灵活化与自由化,更实现对作品中主人公视角的有效转换,确保汉译成果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价值观。

总结:

俄罗斯文学作品内涵深邃且翻译难度较高,因此在汉译工作中遇到各种难点问题在所难免,所以本文中基于跨文化背景下分析了几点俄罗斯文学作品的汉译原则与方法,希望以此提高我国的外国文学汉译水平,持续不断加深中国与俄罗斯国家的文学跨境交流。

参考文献:

[1]李潇.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

[2]程学天.俄罗斯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象似性及其翻译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