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晚熟高淀粉高粱品种晋杂25号试验示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晚熟 高粱 淀粉 示范 品种

摘要 为给种植户提供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模式,进行了高淀粉高粱品种晋杂25号的示范研究。结果表明,高粱种植过程中选择适宜的品种,并配套“一增四改”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对增加农民收益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粱;晋杂25号;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003-02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model for sorghum growers,an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the high-starch sorghum variety Jinza 25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yield could be obtained by selecting suitable sorghum varieties and matching mechaniz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one increase,four changes",which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increasing farmers" benefits and adjusting agricultural structure.

Key words sorghum;Jinza 25;yield

高粱是世界上第五大糧食作物,也是一种高效能源作物。高粱具有抗旱、抗盐碱等独特的优势。我国将高粱作为酿造原料已有悠久的历史。山西省年需求酿造高粱逾30万t,早些年由于玉米种植机械化程度高而使高粱面积大幅缩减,酿造企业只得从省外采购原料[1-4]。近年来,随着优质高粱品种的育成和高粱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高粱面积有增加趋势,加上国家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高粱已成为农民增效增益的第一大杂粮[5-18]。

本研究利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培育的高淀粉高粱品种晋杂25号,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四清醋业有限公司酿造原料基地,进行了高淀粉高粱高产高效栽培试验和对比,旨在为种植户提供一套适合当地高粱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高粱品种为晋杂25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提供。供试化肥为高粱专用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所研制生产)、当地常用复合肥。防治蚜虫的药品为氟啶虫胺腈或吡虫啉。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7年在平遥县卜宜乡小胡村、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和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三地同时进行,每点试验面积6.67 hm2。施用高粱专用肥750 kg/hm2作底肥,一次性施足,不再追肥。每处试验地都设有对照田0.67 hm2,肥料施用同高粱专用肥等价的复合肥。采用机械播种下肥,喷施除草剂。蚜虫发生地段喷施氟啶虫胺腈或吡虫啉防治。成熟测产后采用机械统一收获。根据高粱品种的适宜性,平遥乡卜宜小胡村旱地留苗密度11.25万株/hm2,平遥南政村和北营村水浇地留苗密度13.50万株/hm2。

1.3 测产方法

1.3.1 人工测产。2017年10月14—15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组成测产小组,在平遥县洪善镇北营村和南政乡南政村试验示范田分别进行了人工测产。在整块示范田中选取有代表性的3点,每点面积36 m2,人工收获清点穗数,烘干、考种。

1.3.2 联合收割机收获实测。10月21—24日三地机械收获后进行了实测。总产量除以总面积,扣除籽粒水分和杂质,折合出单位面积净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结果分析

从表1可知,人工测产北营村平均产量达11 163.6 kg/hm2,南政村平均产量10 593.3 kg/hm2。从表2可知,机械收获测产北营村实测平均产量9 219.3 kg/hm2,比当地种植品种晋杂22号增产16.7%;南政村实测平均产量9 185.4 kg/hm2,比当地种植品种晋中405增产17.8%;小胡村实测平均产量6 740.4 kg/hm2,比当地种植品种晋杂12号减产9.8%。

2.2 北营村和南政村示范田增产原因分析

2.2.1 当地气候、土地耕作条件优势。平遥县境东南部群山环绕,中部丘陵起伏,北部为广阔的平川,海拔最高点孟山1 962 m,海拔最低点汾河下游西岸735 m,南政村、北营村位居平遥平川地区。年平均气温10.1 ℃,无霜期158 d,降水量439 mm,具有完善的水利设施,曾是高粱生产区,非常适合种植增产潜力巨大的作物品种。

2.2.2 选择适宜的品种。晋杂25号顶土能力强,出苗整齐,株体绿色或深绿色,长势旺盛,株高160 cm,抗倒伏,穗长28 cm,籽粒紧凑,呈纺锤形,高抗丝黑穗病,粒大饱满,抗早衰,生育期130 d,属于中晚熟低秆品种,适合机械化收获。

2.2.3 配套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配套采用高粱“一增四改”机械化轻简栽培技术,“一增”即增加种植密度至13.5万株/hm2;“四改”即改施肥、改耕作方式、改种植技术、改收获方式。“改施肥”即改目前使用的普通复合肥为缓释性复合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改耕作方式”即改目前生产中推行的春旋耕为秋深耕春免耕;“改种植技术”即改条播、人工除草为机播和化学除草;“改收获方式”即改人工收获为机械化收获。

2.2.4 科学防治蚜虫。高粱蚜虫发生年份,用240 g/L氟啶虫胺腈或吡虫啉与细沙混拌成毒沙,扬撒在高粱植株上,用量300~375 kg/hm2;或用吡虫啉150倍液喷雾高粱植株,一般要连续防治2~3次[19]。

2.3 小胡村低产原因分析

小胡村地处平遥丘陵地区,土壤质地较差,没有完善的水利设施,大部分地块受气候影响较大。为了发展当地高粱产业,要大力推广节水保墒技术,引种旱作高粱品种,提高高粱产量,为提高农民生产收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论与讨论

平遥县高粱种植历史悠久,前些年由于玉米种植效益的高涨,致使高粱种植面积逐年缩小。近些年由于玉米价格直线下降,高粱价格不断上涨,种植高粱的势头有所回升。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下,各地政府引导酿造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实行订单农业,大力发展高粱种植[20-24]。为提高农民收益,各地政府首先要扩大科技投入,推广适应当地的高产高粱栽培品种及配套机械化栽培技术,提高高粱种植和酿造水平,夯实高粱发展的基础。平遥县的示范种植结果表明,晋杂25号适合在中高水肥田种植,增产潜力大。

4 参考文献

[1] 范娜,白文斌,彭之东,等.高粱耐盐种质资源的鉴选与综合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0):82-87.

[2] 崔鳳娟,李岩,王振国,等.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及产量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8,34(8):9-14.

[3] 范昭能,曾荣耀,杨航,等.“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2):24-29.

[4] 王良群,杨伟,刘勇,等.高粱新技术育种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3):75-80.

[5] 杨兴虎.河西走廊沙漠开发区饲用甜高粱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2016,38(1):62-64.

[6] 穆艳芳.不同栽培措施对高粱品质性状的影响[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2):106-108.

[7] 郭立君,曾贤杰,叶桃林,等.浅谈湖南省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6(1):18-20.

[8] 周棱波,汪灿,陆秀娟,等.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糯高粱黔高7号光合特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6,47(5):644-648.

[9] 张剑芬.高粱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技服务,2017,34(5):62-62.

[10] 张沛敏,邵林生,闫建宾,等.山西晋中盆地甜糯玉米种植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16,34(7):63-64.

[11] 金兆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3):61.

[12] 刘海天,马晶,刘武仁.关于影响玉米籽粒容重的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5):89-91.

[13] 牛皓,平俊爱,张福耀,等.适宜机械化种植的高粱品种晋杂39号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7(5):63-64.

[14] 李嵩博,唐朝臣,陈峰,等.中国粒用高粱改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时空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18(2):246-256.

[15] 郑士梅,刘冰,丁孝营,等.高粱杂交种九杂11号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16(4):176.

[16] 阎晓光,李洪,董红芬,等.山西省春播中晚熟玉米杂交种评价[J].北方农业学报,2018(1):7-11.

[17] 王晓龙,李红,杨曌,等.饲用高粱不同品种比较试验[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13):147-150.

[18] 王花云,张福耀,平俊爱,等.酿造用高粱晋杂10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10-12.

[19] 董立荣.高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23):124-125.

[20] 范昭能,曾荣耀,杨航,等.“高粱+再生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2):24-29.

[21] 张英秋,徐茂财.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8):164-166.

[22] 郭艳霞.浅述黑龙江省矮秆高粱的密植栽培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7(6):44.

[23] 刘贵锋,董良利,宋旭东,等.山西省高粱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8):17-20.

[24] 曹昌林,宋旭东,董良利,等.“干旱、半干旱”区高粱栽培模式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4):126-129.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