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晋北面食命名理据及其英译策略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命名 策略 英译

【摘要】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得到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关注与欣赏。然而,山西纬度跨度大,区域广,局部地区的面食文化只是粗略提及,并未详尽介绍。文章以晋北地区的面食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其面食名称英译策略以及面食背后独具一格的面食文化。

【关键词】晋北面食;命名理据;英译策略;文化内涵

一、引言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山西饮食文化已成为世界饮食文化的瑰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西的面食文化既具有相同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受纬度跨度大的影响,全省可分为四大特色显著的面食区:晋北地区、晋中地区、晋东南地区和晋南地区。由于各个区域的习俗和文化传统不甚相同,极易造成同面食、异称呼、异做法的境况。近年来学者们多是针对山西整体面食文化进行不同侧面的研究,虽有提及局部地区的面食文化,但较为粗略。为了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的面食文化特色,本文选取晋北地区(大同、朔州、忻州)为研究对象,对其面食名称的命名理据、英译策略及其文化进行探讨。

二、晋北面食命名理据

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面食名称作为饮食词汇的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其命名理据与当地的地理因素、生活习惯、文化知识等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

面食词汇的命名理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面食词汇形成的社会文化根源。晋北的面食命名以追求写实为主,有的以制作主料命名,有的是以其成型技法或烹饪方法命名,有的则是以面食的加工工具命名,还有些面食是以当地地名来命名。

(一)直接命名

1.以加工方式命名。山西面食享有“一样面,百样吃”的美誉,主要是因其制作花样纷繁复杂。按制作手段来评价山西面食,削、拨、剔、溜、抿、擦、握、搓、捏、掐、压、拉、擀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从烹饪技巧上来区分,焖、炒、炸、煎、蒸、烙、煨、贴诸多手段面面俱全。另外,山西人善于借用辅助工具,如刀、剪、筷子等。因此,以加工方式命名是最直观的、最简单的面食命名方法,便于人们区分与理解。

2.以制成形状命名。除了讲究写实,山西人在面食命名上还富于联想和想象,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面食的制成形状生动形象。以这种方法命名,面食的制作既不拘泥于特定的外觀形式,言辞又不失文雅。

3.以制作主料命名。山西被称为“小杂粮王国”,其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粮食种植差异明显。晋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以莜麦、荞麦、高粱为主要农作物,因此,在面食命名时常通过凸显制作主料来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面食。

4.以地名命名。当一个地方的面食制作成为特色,当地人会采用地名加面食的方法直接命名,以便使更多的异乡人闻其名知其起源。

(二)间接命名

俗话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五千年的华夏文化蕴藏了深厚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当代人们的饮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依据历史典故对山西面食间接命名,也是山西独具一格的命名方式。晋北地区典型的依据历史典故命名的面食有怀仁的糖干炉,又被称为“闪塌嘴”,因慈禧太后的评价而得名。

三、晋北面食英译策略及其文化内涵

地域的饮食名称往往能反映地域的文化特征,山西面食名称中折射出浓郁的山西面食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外国游客的关注与欣赏。然而,要想让国外友人更准确地理解并接受山西面食文化,有必要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的英译策略及其蕴含的文化。

(一)直译策略

直译强调翻译的准确性与务实性,重视意义的准确表达。直译需要突出面食名称的命名特点。

1.制作方法+材料。刀削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因其形如面叶,仅靠刀工而出名,在翻译时要突出一个“削”字,又因其工具以刀为主,因此译为“Knife-Sliced Noodles”。同样,忻州市特色小吃砍三刀,因其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借助刀具在揉好的面团上均匀地切三刀而得名,依据直译策略可翻译为“Three Knives-Cut”。

2.地名+材料。为了方便识别地域特色文化,山西的部分面食采用地名加材料的命名方法。如原平锅魁(Pan Chief,Yuanping Style),原名锅馈,本是市里一家食品店的徒弟趁师傅外出胡乱和馅捏成的疙瘩,再用擀面杖压扁拉成鞋底大小的饼状,烘烤而成。后因其质感酥软,而被慈禧太后称为炉食之魁。因此,在翻译时,既要突出其文化,凸显“魁”字使用的内涵,即“位居第一”之意,又要说明产地以示特色起源。

3.原料+制成形状。山西人民极具想象的创造力使山西面食的制成形状千奇百态,因此,在翻译时,可以借助面食制成的形状特点,写实写意,如高粱面鱼(Fish-Shaped with Sorghum Flour)、疙瘩汤(Dough Drop and Assorted Vegetable Soup)、疤饼(又名石头饼,Scab cake)等。

(二)意译策略

汉英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文化观念与价值。当直译不能满足词汇表达需要时,译者不再拘泥于表面文字形式,而是转向于表达词汇所含内容。如:抿面(Tadpole—shaped Noodles)的翻译不再限定于一个“抿”字,而是更加强调面食被抿出的形状,山西人熟知用来抿面的工具抿面床是由一排排圆形小孔排列而成。当面食在抿床上被推压,成型的面食形状似蝌蚪,因此抿面又被形象称为“抿蝌蚪”“抿曲”。

(三)加注策略

翻译讲究遵循简明达意原则,在翻译面食词汇时要避免冗长。但有时简洁的翻译策略无法传递完整的词汇信息,在中西差异背景下容易导致误解。因此,翻译多采取加注策略作为补充,以有效弥补翻译过程中丢失的文化内涵或避免歧义、文化冲突等。如:朔州油果子,可被直接音译为“Youguozi”。虽然借助汉语拼音翻译面食保留了文化特色,但外国人并不了解油果子的原料和制作方法,对“果子”还会有一定的理解偏差,因此有必要补充英文注释来解释说明,将其译为Youguozi(Deep-fried Flour Cakes with Sweet Stuffing, Shuozhou Style)更合理。

四、小结

山西面食以实物为载体,以山西地域文化为灵魂,附着千百年来山西人的传统,其文化推广尤为重要。从山西面食的命名理据及英译策略出发,其目的是让广大外国游客深刻了解面食名称的实质内容,结合功能与目的,有效地传播山西丰富的面食文化。以晋北地区为例,能够更全面地体现山西地域面食文化,让世界了解更全面的山西。但限于篇幅,本文未能提及各类特色面食的具体制作工艺以及面塑文化的具体蕴意,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贾霞.在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山西面食翻译[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2):203-205.

[2]白凌.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山西面食英译策略[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110-113.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