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高专院校毕业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实习 探索 院校 思考

[摘 要]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讨论在毕业实习中实施“双导师制”的必要性,并就导师选聘、工作职责划分、工作内容的明确以及导师考核等具体内容进行探索研究。

[关 键 词] 毕业实习;双导师制;医学检验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2-0086-02

毕业实习过程是医学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不足一年的实习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临床知识的拓展、临床思维的养成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实现学习和工作的无缝对接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教学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参考国内外高校“双导师制”的经验,在学生毕业实习中开展“双导师制”的尝试,对破解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易放难收”的实习教学管理难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下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双导师制”的必要性

(一)学生层面

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电子技术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临床检验设备逐步实现了自动化和数字化,“机器换人”正在成为一种现实。而另一方面,医院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越来越科学严谨,对从业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有高中生源,也有从三年制中专、职高招收的学生,来源渠道较多,学生与学生之间差异明显。他们中的大部分面对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逐步提高职业发展目标,并希望无论在校学习或者医院实习阶段都能得到更多来自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的具体指导。而也有少数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对学习目标和职业定位缺乏认识。这些学生一旦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由于教学形式发生变化,就会出现“断乳”现象,学习目标模糊、纪律散漫、贪图玩乐等问题会严重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散养式”毕业实习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二)学校层面

按照相关要求,实习生应由医院、实习科室以及学校共同对学生毕业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但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校内教学任务不断增加,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愈发突出。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际情况是,学生一旦进入实习,学校的人才培养任务几乎全部转嫁给实习医院。对于专业教师来讲,教书育人虽是自己的应尽职责,但这主要体现在其本职工作中,沒有制度约束和政策保障,很少有人会主动参与学生的毕业实习。长此以往,由于专业教师长期脱离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对检验新设备、新技术的发展缺乏了解,在教学时就难免呆板无趣,缺乏教学的针对性,导致教学滞后于临床检验技术的变化与发展。尽管许多学校开展校内教师定期实习巡视检查活动,但由于缺少制度性保障,学校和医院沟通不够,成效不够明显。实习中经常会出现实习生频繁请假,甚至擅自离岗、学习敷衍等现象。

(三)医院层面

检验科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的主要科室,也是各医院工作任务较繁重的科室之一。由于接收的实习生来源广、层次多,各实习医院的临床实习资源大多比较紧张,临床带教老师工作量大,且许多医院并没有将临床带教工作量纳入评价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客观指标,因此参与实习带教工作的积极性缺乏。还有少数实习指导教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认识不足,在带教中对实习生重“教人以技”,轻“育人以德”,对学生职业道德、沟通能力和基本操作不够重视,使学校教育和实习教育形成明显的“断线”现象。部分科室由于带教师资缺乏、带教责任不明晰等原因,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传统的毕业实习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要加快毕业实习教学模式改革,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引导,激发学校和行业教师参与实习教学的主动性,把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进来,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而“双导师制”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越来越受到广大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导师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统称为三大教育模式,是目前高等教育中颇受重视的一种教育模式。双导师制是导师制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一种新的发展形式,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指导同一学生,两位导师各有侧重,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高职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小门类专业,毕业实习学生分散,实际操作训练项目多,分组多,更适于“双导师制”的实施。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双导师制”的实施

(一)导师的选聘

校内导师主要在本校专任教师中选聘,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者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有高度的责任心,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学习指导能力。行业导师主要在实习医院中选聘,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丰富专业知识的业务骨干担任。导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指导训练,还要总结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一旦被聘任,学校将统一签订聘任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计相应工作量。

(二)导师的职责

校内导师的职责:(1)思想引导。要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学生密切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毕业实习中遇到的工作和学习问题,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精神的塑造,关爱学生的全面成长。走访医院看望学生每月不少于1次。(2)实习辅导。引导学生掌握毕业实习的主要内容及注意事项。解答学生实习中的专业问题和疑惑,帮助学生完成实习小结、病例分析报告及毕业论文,指导学生每两周不少于1次。(3)心理疏导。实习生由学校走上工作岗位,角色和环境的改变势必造成心理的波动。校内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困惑,及时发现问题,给予心理上的疏导。(4)生活指导。协调学生与实习医院实习管理部门及校外导师的沟通与联系,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实习计划,选定毕业实习医院,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行业导师的职责:(1)专业辅导。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检验科室的主要任务,掌握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掌握规范专业的技能操作。面对面指导学生每周不少于2次。(2)职业指導。指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升就业竞争力,并指导学生顺利就业。(3)思想引导。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实习纪律和实习态度,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并定时将学生实习表现反馈校内导师。

(三)导师的工作内容

1.指导形式:在第一学年配备校内导师,实施校内导师制,第三学年再配备行业导师,实施“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同一批学生,学生批量以12~15人为宜,指导方式和时间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协商决定。主要方式有:(1)定期见面。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应每月至少与学生见面一次,可以是全体学生与导师见面,也可以是单独见面,但必须是当面交流。(2)网络交流。学生事先与导师预约好时间,利用微博、微信、QQ、电子邮件等网络平台在网上进行交流。(3)实习走访。校内导师通过定期走访实习医院,及时了解学生实习中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真实的实习状态。

2.指导内容:校内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认知、理论学习、校内实训、职业规划、毕业论文(检验病例分析报告)的选题和撰写等方面的指导;行业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内容则侧重于对实验室生物安全、技能操作、质量控制、临床思维的训练、就业等方面。新生一入校,校内导师就应及时跟进,加强与新生沟通交流,使学生尽快适应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改变,顺利度过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过渡期。当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则集中到对专业的认可、职业规划等方面。而当学生即将进入毕业实习阶段时,校内导师应及时与行业导师沟通,通过见习、入行体验等活动,及时克服不利的心理影响,丢掉思想包袱,去迎接新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同时,校内导师通过与校外导师的交流,能够及时了解社会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学校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通过专业教师的密切跟踪指导,不断发现新问题,积累教学案例,并帮助整个教学团队从实践中改革教学内容。

三、导师的考核

考核工作在考核对象上分为对导师的考核和对被指导学生的考核,主要包括自评、系部评价、互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考核由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协商评定,主要分为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能力素质方面等的考核。导师的考核主要有教学部门配合人事部门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定期见面制度的执行、答疑及时性及校内外导师的合作程度等几方面。考核体系应坚持科学全面、重在激励的原则,考核结果可作为导师职称聘任、续聘和年终考核的依据之一。

总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双导师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实习中的实施适应了高职院校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搭建了校院合作、共育人才的直通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结合点的选择、行业导师的聘任以及社会引导性政策的支持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钟泓.对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30):7-8.

[2]章金萍,罗怀中.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实施校企合作文化语境下的“双导师制”[J].职业技术教育,2011(6):50-52.

[3]费婷婷.高职人才培养“双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时空,2014(10):78-81.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