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党的建设六大建设指的是什么4篇

篇一:党的建设六大建设指的是什么

  

  基层组织建设六大工程

  第一篇:基层组织建设六大工程

  县“六提工程”给力基层组织晋位升级

  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县实施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六提工程”,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取得实效。

  1、实施“晋位提档”工程,升级一批党支部。积极引导全县各类型党组织,突出各自主题,实现普遍晋位升级。在农村,实行“一村一策”,对村情不稳的村,由县乡派出工作组驻村整顿,化解矛盾;对活力不强的村,及时调整配强党组织书记;对经济薄弱的村,开展企村共建活动,帮扶农村增收致富。在社区,大力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联动政法、计生、卫生等部门,进一步提升社区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在机关,组织实施机关党建“走在前头”计划,进一步加强机关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在国企,继续开展“四强四优”活动,鼓励党员进行岗位竞赛和技术比武,争创党员责任区、工人先锋岗等。在“两新”组织,以集中组建为抓手,优化组织设臵,规范党建工作,使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

  2、实施“支书提能”工程,打造一批“领头雁”。下功夫选优训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重点举办“走进振兴”农村干部培训班和“走进振东”管理人员培训班,着力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对凝聚力不强和工作缺乏闯劲的党组织班子,加强管理教育,开展谈心谈话,以谈心谈话促进和谐,增强活力,开阔思路、解放思想。

  3、实施“党员提质”工程,培育一批“新党员”。大力实施“新党员”工程:严把质量关,进一步改进发展党员工作,积极吸纳有理想、有能力、有魄力、有知识、有作为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严把入口关,严把标准和程序,严肃发展党员工作纪律;严把结构关,做到向农村、向一线、向年轻、向妇女四个倾斜。

  4、实施“阵地提标”工程,建设一批好阵地。开展“标准化阵地

  创建活动”,用足用好现有活动阵地,保持活动场所的美观整洁、正常使用,做到制度入框、版面上墙,努力把活动场所建成党员群众的决策议事、教育培训、文化学习、便民服务、娱乐活动的中心。今年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重点对20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扩建,帮助10个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活动室进行翻新改造。

  5、实施“创新提效”工程,形成一批好机制。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在乡镇党委要全面推广“文建明3+2工作法”,使文建明工作法本土化,使之能够扎根基层、充满活力。其他单位要结合不同支部的实际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至少建立几项务实管用的制度。二是对13个乡(镇、区)和76家县直单位全面实施“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将党建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长效机制。

  6、实施“榜样提力”工程,树立一批好典型。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走基层、树典型、促转型”活动为抓手,选树表彰一批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的先进典型。通过宣传报道、表彰奖励多种形式,发现榜样、褒扬榜样、学习榜样和宣传榜样,用他们的先进感人事迹感召民众,在全县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县委组织部

  冯小兵)

  第二篇:柿树岗乡实施六大工程

  拉开基层组织建设序幕

  柿树岗乡实施“六大工程”拉开基层组织建设序幕

  柿树岗乡紧紧按照“快启动、抓落实、保实效”的要求,以六大工程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一是实施“素质工程”。以“小学教”、远程教育为载体,聘请专家领导授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吴存荣书记“讲大局,强责任,提能力,抓落实”讲话精神,并结合创先争优新一轮承诺践诺,扎实推进乡村干部素质提升、作风转变。二是实施“阵地工程”,对未达标的周楼、赵店、柿树等村级党员活动室制定建设计划。坚持建管并重,配备教育培训、文娱等硬件设施,努力把党员活动室建设成多功能中心,促进村级活动场所使用高效化。三是实施“强基工程”,结合三资清理

  “瘦身”村级债务,通过土地流转资产租赁等引进企业、大户入住“培源”财务收入,乡财政加大对村(居)的扶持力度进行“输血”,仅2011年,乡财政就划拨村级运转经费达240多万元。四是实施“动力工程”。以“一定三有”为重点,对在职村干部实行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个人绩效工资挂钩、与政治待遇挂钩。出台《退职村干部生活补贴》政策,对全乡所有未享受养老保障的退职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五是实施“帮扶工程”。结合

  “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三有两评”等活动,建立党员干部联系帮扶制度,领导干部帮扶后进村3个,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32个,联系、帮扶困难户56户,向3家规上非公企业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3名。六是实施“阳光工程”。制发《乡村干部行为规范明白卡》。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突出监督落实,有力促进乡村干部廉洁自律。

  第三篇:六大工程材料

  实施六大工程

  创办特色学校

  宝塔区第四中学创办于1958年,已经走过了了54年艰难、曲折而又辉煌的办学历程,从一个普通县(区)属中学,发展成为拥有两个校区,134个教学班,500多名教师,在校生近9000人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和省级重点中学。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规范科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0年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之后,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四中发展现状,提出了“创办特色学校”发展战略,为实施“创办特色学校”战略,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我们主要实施了六大工程。

  工程一:校园文化工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师生共同追求的一种群体价值观。

  2010年秋季,四中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提出了“注重特色、丰富内涵、打造品牌、科学发展”的办学思想和

  “育人为本、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创办名校”的办学理念,把创办特色学校作为学校发

  展战略目标。

  为物化这一办学思想,我们加强了校园环境建设,对老校区进行了改造,建设了校内花园,在新老校区建设中突出了人

  文性和园林化。在新校区校园广场竖立了“同心”主题雕塑,激发学生团结、奋进、自强不息,形成了具有四中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为物化这一办学思想,我们加强了学校教学楼楼层励志文化建设,各教学楼楼层墙面上、拐角处、横梁上,张贴了精选的大量的励志哲言、名人名言、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推荐词、获奖感言、世界名校、中国名校及考入中国各个名校的四中学生照片,形成了具有四中鲜明特色的校园励志文化。

  为物化这一办学思想,我们加强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开展“人人动手、爱我家园”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开展禁烟控烟、创建无烟校园活动。通过这些德育实践活动,使师生行为成为四中精神和办学思想的承载者,形成了具有四中鲜明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

  长期以来,形成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心有所依、目有所染、行有所范,2011年,学校再次被命名为“陕西省文明校园”。

  工程二:队伍建设工程---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四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创办特色学校的战略要求加强了两支队伍建设。

  在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上,我们主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制度,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二是严格落实2领导班子成员蹲年级和代课制度,确保领导班子成员能深入教学一线、管理一线。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基本形成了“说了就算、定下就干、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刀下见菜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四是实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实行民主决策,避免一言堂。五是实行公开办学、阳光校务,自觉接受师生监督。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们主要做到了七个方面:

  一是坚持实施“青蓝工程”,每年春季,都要进行拜师结徒仪式,签订师徒公约。二是实行“四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三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体系建设,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狠抓了在职技能培训,不断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新课程理论培训;五是与省内知名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吸收借鉴了他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办法和教学方法;六是坚持开展暑期校本培训活动,形成校本培训专集。七是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大赛等教学比武活动,通过大赛锻炼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在今后几年,我们要立足于四中实际,着眼于长远发展,服务于教师个人成长,通过学习借鉴,调查研究,探索出一条具有四中特色的科学的教师评价和管理机制,造就出一批省市级名师,形成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体系。

  工程三:体制改革工程---促进学校创新发展

  改革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为推动学校持续发展,3四中进行了以下改革:

  一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2011年3月,我们经过认真学习、反思和借鉴,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学案为载体的具有四中特色的“36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和两个梳理,明确提出了学案编写及使用要求,学生管理及评价办法。“36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从问卷调查和教学测试成绩比较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是改革管理体制,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在学习先进地区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四中实际,改革管理体制,成立了年级管理委员会。这一改革,使职能处室可以统揽全局,钻研教学理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科学指导;这一改革,夯实了年级管理委员会的责任,调动了年级管理委员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近几年来,先后进行了“走班制”教学活动、“一课两讲(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构建“362”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活动,这些教改措施都是从年级开始提出、实践和不断完善,然后在全校推广。

  改革推动了学校持续快速发展,2012年春季,四中被命名为“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先进示范学校”。

  工程四:素质教育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其本质4是提高国民的素质,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校两亮、一人两项”是区教育局提出的特色教育要求,我们以搞好此项工作为契机,在高

  二、高三年级分别开设了体育班和艺术班。对学校的体育艺术教师进行优化组合,组建了腰鼓队、舞蹈队、红歌合唱队,开设了书法班、绘画班、剪纸班,使每位同学都有一两项特长。在教育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活动。2010年秋季,我校成功举办了规模大、质量高、影响广的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2011年夏季,成功举行了“桃李风华颂党恩”大型文艺演出,受到市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去年“教师节”,我校篮球队参加了延安联通公司举办的首届“联通杯”篮球邀请赛,以不败战绩获得冠军;为进一步搞好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坚持每年“五·一”前夕举行春季田径运动会,已经举办了三十届;今年农历正月十五,学校派出教师方队、学生秧歌队参加延安过大年秧歌展演,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工程五:科研兴校工程---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教科研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教科研成果是学校办学品位提高的见证。

  近年来,随着我校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07年陕西省基础教育“十五”规划课题子课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差异与对策》结题;2009年省级课题《以5校为本教研制度研究》获陕西省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十一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研究》子课题《青年教师培训机制研究》和《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子课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有效途径研究》已通过专家组的评审并顺利结题。同年,陕西省基础教育新课程研究课题《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研

  究》、《专题学习网站建设与运用研究》和《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也已结题。2011年10月,陕西省“十二五”课题:《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思意识》、《初中学生思想意识现状和道德品格培养》、《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现状与培养》已经开题,目前处于研究阶段。

  四中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获得“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先进示范学校”、“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兴校明星学校”、“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工程六:效益提升工程---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四中把效益提升工程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创造了“低进高出、优进精出”的教学业绩。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班的复习备考工作,组织召开高三年级、初三年级复习备考动员大会,组织毕业班教师参加多层次高中考研讨会,组建毕业班教研组长、互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学习考察团,赴省内重点学校和市内名校进行高中考复习备考交流学习,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开展推进生、临界生补差6工作,对比分析我校历年的高中考复习备考方法和高中考成绩,规范三轮复习的时间和方法要求,形成了系统的毕业班教学及备考办法,既重管理更重效率。近年来高考质量位于全市前列,2010年高考一本上线161人,二本上线564人,三本上线人数1340人;2011年高考一本上线226人,二本上线714人,三本上线1644人,高考总分上600分29人。初中三合一考试连续十年蝉联宝塔区城区组第一名,2011年,宝塔初级中学三合一考试获全市第二名。根据市考试管理中心最新下发的2011年高考情况通报看,全市2011届学生高考各批次上线人数,参照各学校本届学生高中入学成绩,理论推算出各学校各批次应上线人数,计算各校上线达标率。我校一本应上线11人,实上线226人,超215人;二本以上我校应上线313人,实上线714人,超401人。

  一、二本上线达标率位居全市第一。

  2012年,我校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一本上线人数260人,二本上线人数890人,总分最高分686人(理科)。

  “惠泽延安学子,绘就圣地名片”,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使宝塔区第四中学无论在教学管理、新课程改革还是教学质量上已经成为延安教育的一面旗帜。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四中正在进一步完善学校内涵式发展实施方案,制定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标准,制定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教学、德育及后勤工作管理办法,努力把四中办成管理一流、质量一流、设施一流、环境一流的省内外知名学校。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

  福田镇措施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强思想。通过镇召开党委会,各村召开党员大会,领导、驻村干部走访群众,悬挂标语,发送短信等形式多措并举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深入学习,提高各党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思想。二是注行动。积极落实“三项制度”,组织民意调查、“三百干部大测评”,打响后进党组织集中整顿攻坚战,坚持“一讲二评三公示”,严格落实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规范党建文化建设,各村、社区悬挂党旗、国旗,开放农家书屋,积极筹建文明院落和农村风貌改造。三是重效益。基层领导机构战斗力得到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得到加强,新党员发展质量、数量得到提高,多数基层群众生活疑难问题得到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到资助,镇清露茶叶打出品牌,煤炭产业链得到延长,中高低山带特色农业形成,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第五篇: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机体中的细胞,只有健康,充满生机和活力,整个党才会朝气蓬勃,党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那么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是更好的开展创先争优工作,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的动力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指导思想要明确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部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不断开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带动力。

  二、思想作风要抓好

  优良的思想作风,能有效地把创先争优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实现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重视思想作风建设,才能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的扎实开展,才能确保经济建设目标的不断实现,才能确保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得以贯彻落实。市河渠办党支部通过抓领导班子和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转观念、强素质、练本领,增强大局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极大的促进了河渠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好的服务了新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活动开展要抓好

  市河渠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通过领导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建设发展为主线,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和“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相结合,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在维护机关的团结、融合、稳定中创先争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大意义。坚持学习制度,广泛开展党支部学习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

  “重温入党誓词”、“创先争优”先进典型事迹演讲、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深入河渠建设管理第一线等活动确立起与时代和形势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使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层次、党性观念、道德修养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河渠人的形象,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带动力。

  四、廉政建设要抓好

  市河渠办领导班子成员自觉带头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以身作则,做到廉洁从政;在强化党建工作中坚持积极探索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廉政教育、悬挂廉政展板、观看廉政教育记录片、参观廉政建设摄影展等廉政教育活动,筑牢系统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思想防线。

  五、抓好党建主导作用,全力推动河渠建设管理工作。市河渠办根据队伍和职能特点,突出部门特色,抓住基层各处和执法人员,分类指导,明确工作侧重点,切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围绕推进基层职能转变、提高基层履职尽责能力,提高河渠建设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志愿者服务队、绿化美化技能竞赛等活动,使全办干部职工比学有模范、赶超有榜样,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全面提高河渠建设管理水平,推动河渠建设管理事业在创先争优中不断发展。

篇二:党的建设六大建设指的是什么

  

  党的六个建设是什么党的六?建设指的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执政能?建设。内容是:

  思想建设关于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位,提?全党马克思主义?平。

  组织建设关于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

  政治建设关于坚持以执政能?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在时代前列。

  作风建设关于坚持?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民群众的??联系。

  制度建设关于坚持改?创新,增强党的?机活?。

  执政能?建设关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管党治党?平。

篇三:党的建设六大建设指的是什么

  

  基层党建六个基本分别指什么有坚强有?的领导班?,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平?的党组织领导班?;有本领过硬的??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部队伍;有功能实?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作抓?;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作制度;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达到;六有;?标,即有坚强有?的领导班?、本领过硬的??队伍、功能实?的服务场所、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六有;?标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其核?是领导班?,??是党员?部,基础是服务阵地,抓?是服务载体,保障是制度机制,标准是群众满意。这个?标的提出,使得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轮廓更加清晰、?向更加明确、内容更加具体,具有把关定向的作?。这个?标涵盖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要素,既有班?也有队伍,既有??建设也有群众评价,既有内部运?也有外部保障,是?个完整统?的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过去基层党组织相关领域,也提出过类似?标,?如农村;五好;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等。应当看到,;六有;与过去提出的这些?标要求并不?盾,是?脉相承的,是在继承以往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标要求基础上,着眼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新概括新发展。

篇四:党的建设六大建设指的是什么

  

  六大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其中“生态文明建设又是一个亮点。一方面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作了总体评价,另一方面首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作出了清晰的界定。由十一五时期的”四位一体“,继承并发展为”五位一体“。其外还出台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政治条件是党的建设,这反映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有了国家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

  “两个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需求推动经济,在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据下,需求包括消费、提资、出口、简称“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投资构成内需,出口构成外需,中国在今后世界经济结构变动中处于主动的话就要靠内需,如果我们靠出口拉动经济的话问题太多,受制于人,而在内需中投资是中意环节,它的最终目的是拉动消费,消费又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目前我国政府消费太厉害了,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但居民消费不足,从理论上讲,主要原因还是居民收入分配有问题,所以我们要适当地降低国民收入中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的比重,相应地提高居民收入的比重,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提高”目的是为了增加居民收入,但物价上涨抵消了居民收入,如大蒜、洋芋价格惊人。

  居民收入提高了不一定去消费,因为还有很多后顾之忧,如养老、上学、看病等,所以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养老、医保、低保。目前法国在这方面面临的问题较多,上班的人少交养老金的人少,而享受养老金的人多,财政负担过重。我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一个主题:就坚持科学发展观

  我们党从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已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的主题仍然是发展,但我们对发展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更符合中国国情,从二十年前的“发展是硬道理”转变成“科学发展是硬道理”,说明了我们对“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中国的?我超越,自我前进。

  一条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这里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经济发展方式”,以前叫“经济增长方式”,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发展方式”代替了“经济增长方式”,二者有什么区别

  那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五个坚持”作了明确的布置,我们说发展必然引起转型,转型也是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转型最快的时期,而转型成功的时期恰恰是发展的时期,中国经

  济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发展带动了转型,转型促进了发展,所以说转型是发展的结果,是发展的手段是发展的途径,这就涉及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什么是发展,以及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之一“质量互变规律”量变引起质变,在新的质的基础上引起新的量变,又为下次质变准备基础,这样循环往复就形成了质量互变,我们的改革、发展就符合这样的规律,如一项工作推动着推动者到一定程度就转型了原来的推不动了,改革就转型了。我们的经济模式最初叫商品经济,后来确立了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再后来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我们就一步一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