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育整顿 >

科技馆科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科技馆 若干 思考 科学 教育

摘 要 伴随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发展,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进一步彰显。通过科学教育,提高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国家综合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科技馆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机构,从理念到实践,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研究,探索创新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 科技馆 科学教育 思考

1 科技馆科学教育的使命担当

科学教育是伴随着19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进步发展起来的,欧洲各国以“实验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中引入大量科学内容,大学设立工程技术专业。美国通过“赠地法案”,创办大量新式大学,建立了最完备的科学教育体系。20世纪初,科技教育的理念从科学共同体内部通过创办组织、杂志、书信等方式向社会延伸,科技传播、科学普及成为专业化、职业化的工作,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大量报道科技内容;科技馆、天文馆等科技类场馆,得到快速发展。英国科技史家J.D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一书,集中阐述了对于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社会功能与作用的理解,无疑促进了人们对于科学重要性的认识。

20世纪的下半叶,迎来了“大科学时代”。一方面,新理论新技术改变了科学与技术发展轨迹,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成为主导动力,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相互促进更加明显,各国政府更加重视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传播与普及步入发展新阶段。如美国1994年发表了《为了国家利益的科学》政策报告,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列为美国科技政策的“国家目标”,提出“美国应该成为科学知识普及的社会”。另一方面,随着原子能、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克隆技术等发展与应用,引起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社会伦理、个人隐私等方面的争议,公众对于科技未来发展出现担忧和不安,科学与公众之间关系“紧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率先发起“公众理解科学”运动,提出科学家与公众平等对话,试图以此消除公众疑惑,实际效果并不理想。2000年,英国《科学与社会》报告认为,科学与公众的关系到90年代已经变得十分紧张,出现了对科学的信任危机。新趋势、新问题、新挑战,严重影响了科学教育与普及,迫使教育界、科技界以及科学共同体重新解读科学教育的作用与本质,力求在内容、方式、载体、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在公共教育和公益性目的原则指导下,全球知名的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科学中心等,十分重视教育功能的发挥,将它置于公共服务角色的中心位置。随着“全民教育”“终身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现代博物馆、科技馆等出现了新变化,表现在博物馆对传统业务,如收藏、研究等进行了拓展,教育功能明显重视,并逐步列入首要位置。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ICOM)维也纳大会宣布,教育是博物馆第一功能。它改变了博物馆“以研究收藏为主”的传统观念,突显了教育在博物馆“社会责任”方面的地位,博物馆的角色开始由“独立的专业单位”向“社区的文化中心”转变。美国《博物馆教育工作者手册》博物馆教育定义称:“最广泛地理解为任何促进公众知识或体验的博物馆活动”,“教育的愿景,事实上也是博物馆使命和整体目标的愿景,教育和展览彼此关联的,并应该互相包含”。美国华盛顿大学博物馆主任Kym·S·Rice认为,博物馆教育项目和活动必须足够灵活变通,尽量服务每个人的需求。为展览所开发的教育项目,通常是最为直观的教育活动,需要传递不仅仅是展览的内容,可以“对观众产生长远、持续、积极的影响”。

在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包括科技馆(科学中心)、自然类博物馆、专业(行业)科技博物馆,发展历史并不算太长。从教育理念和内容、形式、方法等看,整体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表现在建馆理念陈旧,教育服务意识淡薄,简单地将展览等同于教育活动;对场馆教育资源挖掘不深,教育内容单调平庸;教育活动缺乏创新,难以激起公众兴趣。复旦大学郑奕根据对美国史密斯博物馆群体的研究,提出场馆教育“前、中、后三阶段一体化规划实施”的观点,对场馆科学教育理念进行新探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普卡林加奖”获得者李象益认为,科技馆不应被看作为一座科技展览馆,而应该被看作是一间课堂、一座实验室,乃至一所适合时代和未来教育的特殊学校。科技馆提供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正如《博物馆体验》作者John·H·Falk和Lynne·D·Dierking所言:“任何学习的发生都是有环境的。学习是个体与其环境间经历时间的对话,并且这种情境驱动的对话,被视为个体的个人、社会文化以及物理情境之间的互动的进程和产物”。博物馆、科技馆有独特的学习环境,互动体验中获得的感悟,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求知过程。

科学知识、方法的学习理解,科学兴趣的培养,对于科学未来的关注,超出了一般意义的知识学习。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促进会牵头教育、科学等领域专家,提出了面向青少年的“2061计划”(即2061年哈雷彗星回归时间),全面推进STEM教育理念,引领全球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任务,2016年首次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写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8年《国家中小学教育大纲》,明确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科学教育课程。无论是国家政府重视程度,还是公众自身需求,推进科学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识,也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未来成长和人生规划。

科技馆(科学中心)作为科技类博物馆的一个门类,旨在通过展示科技发展历史,促进人们对于科学发展的理解。世界范围的科学发展和工程技术的广泛运用,已成为公众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场所。依托场馆所开展科学与技术展示、体验、活动,成为非正规教育中最有特色的部分,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到2017年底,全國建成开放标准科技馆867座,面积498.9万平方米,年接待人数6 000多万人。中国科技馆单日接待人数达5.7万人次,上海科技馆年接待公众600多万,浙江省科技馆年接待人数近100万人次。毫无疑问,科技馆已经成为公众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坚持科技馆科学教育理念,探索教育功能发挥和创新发展,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中之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