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治国理政 >

唐太宗治国思想的特点对现实的借鉴意义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治国 借鉴 太宗 点对 意义

摘 要: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出身于陇西贵族,唐高祖李渊次子。 他文韬武略,为建立唐王朝立下过赫赫战功。玄武门发动政变,迫使李渊交权,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百姓富足,国家强盛,被称为“贞观之治”。这都与唐太宗丰富的治国思想有着密切关系。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唐太宗 治国思想 现实 借鉴意义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唐王朝是通过推翻隋朝统治而建立起来的,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是为唐太宗。次年(627)改元贞观。唐太宗即位后,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终于促成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也成为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一)政治方面

唐太宗深明隋亡教训,坚定“民惟邦本”的特点。在用人方面,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是杰出政治家的典型体现。唐太宗在人才的甄选上注重惟贤与才是用,既往不咎——“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贞观政要·择官》),“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故要求“广开耳目,求访贤哲”(《资治通鉴·唐纪九》)。正因如此,贞观一朝方得济济人才,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程知节、秦叔宝等,这些人也因为太宗的知遇之恩和任用得当,发挥了自己最佳的为政潜能,同心协力,共创出治世伟业。

兼听纳谏是封建帝王的另一重要个人政治修养和品质。在这方面,唐太宗堪称典范,例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对为君之道鲜明而酣畅的表达: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二)经济政策及措施

唐太宗认为,农业是安定民心、治理国家的根本。因此唐太宗在兵戈扰攘之后,关心民间疾苦,把自己的简静无为,推广为对天下民众的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如:动用国库粮食和皇室府库,赈济因水旱受灾的百姓;要求朝廷尽量缩减开支,令臣民勿侍靡费;实施奖励耕作的政策,使农民纷纷回归故里从事农耕,令农业生产得以复兴;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均田制和减轻赋役负担的租庸调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一系列措施使得贞观后期天下丰足。

(三)慎用法律

唐高祖在武德初年即令人制定唐律。唐太宗时,又命房玄龄、长孙无忌等加以修订,并于贞观十一年(637年)颁行全国,习称《贞观律》。

唐律体现了德刑相济、礼法并用、宽仁慎刑、立法宽简、稳定法律、执法严明、宁国安民的特点,如减去了大辟(死刑的总称)92条,减流为徒71条;对死刑持慎重态度,规定了严格的审理、复核程序;对孕妇处以死刑,要在产后百日执行,既有仁德之意又为国家保护了劳动力;对于地主“占田过限”、“在官侵夺私田”、擅自加重赋敛等不法行为予以惩治等等。唐律不仅成为宋律、明律的依据,而且对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法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开明的民族政策

他采取的民族政策有四个方面,一是安抚,他在打败强敌突厥,他坚定地采取安抚政策,对内迁的突厥平民给予了与汉民同等的耕地,数年后出现了“年谷屡登,众种增多,畜牧蕃息,缯絮无乏,咸弃其毡裘;菽粟有余,靡资于狐兔”的景象。二是实行怀柔羁縻,唐太宗从亡隋的历史中汲取了深刻的教训,对那些已被打败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或国家的贵族及平民,实行了儒家所谓的“仁政”。建立了大量的“羁縻府州”,三是用人,太宗开明、进步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主要体现在待人、用人、爱人上。唐太宗用人不疑,充分信任,使得被重用的少数民族将领毕生忠诚,毫无二心。四是和亲,唐初的和亲有别于以往,是在国势强盛的情况下进行的平等的、双方满意的政治联姻。公元638年冬月,松赞干布复遣使请婚,唐太宗许之。公元640年松赞干布遣大相。

(五)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太宗推行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政府设立专门机构(鸿胪寺、礼宾院)负责接待外宾,并设置翻译人员,为往来沟通提供便利。此外还修道路,开驿站,保障内外交通顺畅。唐与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访使节往来络绎,对于各国使者,唐太宗以礼相待,唐朝出访的使者也受到各友好国家的迎接。唐太宗鼓励边疆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来唐内地经营,唐朝较大的城市都留有外国商人的足迹。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太宗的对外开放政策也表现在文化上的广泛交流。贞观时代的唐文化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包括学者、艺术家、医师、工匠、留学生、宗教徒、官员,他们肩负汲取中华文化的使命,竞相来唐。长安的国子监和太学有高丽、百济、新罗、渤海、日本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把当时先进的唐文明带回国去,促进了本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如日本孝德天皇大化元年(645年,唐贞观十九年)的大化改新,就是仿照唐朝三省六部制和州县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根据《唐律》内容制定了《大宝律令》;参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法。

二、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的现实意义

(一)执政为民

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看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他把君主和人民比作舟和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了恢复发展,唐太宗实行“抚民以静”的政策,休养生息。他重视农业生产,多次颁布减免租赋的诏令,减少力役,不误农时。这些政策使人民安居乐业,发展了生产。

中国共产党用世界上5%的耕地,养活了占22%的世界人口,中国的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多,中国共产党取消了在中国延续二千六百多年农业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了执政为民,而且做到了更好。

(二)开明的民族关系

唐太宗一改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所以也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他们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同时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平等,团结和睦。从而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历史证明,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也实行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制度,在各民族之间建立和不断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三)开放则国兴,封闭则国衰

由于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政府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束有的盛况。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吸收了各国的积极成果.从而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唐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双方人民都有好处倒,比如:新罗和唐朝往来频繁.新罗人广泛研究中国的政治、历史、哲学和天文、医学等。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新罗的影响租大。8世纪中期,新罗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自己的行政组织.中央设执事省,相当于唐的尚书省,执事省下设三府三部,相当于唐朝的六部。8世纪晚期.新罗也采用科举制度来选拔官吏.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新罗都城平壤是仿长安、洛阳建成的.遗分官城、皇城和外郭城。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的历法。新罗医学博士用《本草经》等中国医书教授学生。朝鲜文化对唐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的音乐很受我国人民的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是高丽乐。

玄奘西游,将佛教文化带回大唐帝国,唐太宗李世民亲自在洛阳行宫接见玄调集高僧协助玄奘翻译佛经。使玄奘得以完成世界名著《大唐西域记》。

中国共产党自从实行了对外开放,中国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治成员。中国将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面临着更为激烈的世界性竞争,我们一定能够正确地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对外开放新阶段的到来。

综上所述.历史已经作了深刻证明,打开国门,通过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科技方面的相互学习,艺术方面的相互吸取,才能够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由此,可见“开放则国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