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心得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 心得

摘 要: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中职类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抽象且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对这门理论课普遍兴趣不高。本文作者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几个观点。

关键词:电子技术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连续这几年,笔者一直负责教授电工专业电子技术这门课。机电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强电方面的知识,又要学习弱电方面的知识。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了电工基础课程,对基本的电路计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电子技术,可以进一步熟悉基本电子器件的特征和应用,掌握常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电路图。由于所教授的学生既有秋季生,也有春季生,并且每年学生的情况也都不太一样,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对这门课的教学方法谈几点心得。

一、要深入引导,培养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学生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现在的技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识不到学习理论课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理论就是为了完成作业,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来到技校只要将实习课学好就行,理论学得好坏无所谓。老师可以试着激励学生去动手和尝试,培养他们的兴趣。比如在学校组织的创意工件大赛上,电工组王老师指导学生做的是旋转LED灯和智能小机器人。在制作初期,学生开始看到一大堆的电子元件和板子的时候,根本提不起任何兴趣,但伴随着一个个的元件焊接到板子上,电路完成,最后看到作品旋转的同时显示出字的时候,学生发出了感叹,感受到了电子的神奇,并且对电子技术这门课的兴趣大涨。现在上理论课,很明显的是听课的人数又多了几个。这种兴趣的延续,是学生学好电子技术这门课的重要保障。

二、确立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针对现有的新教材改善教学方法

如在电子技术中,在学习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时,书上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了各极电流的形成过程,又从实验上验证了IE=IB+IC,即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之和,学生还是将信将疑。如果老师以电工基础中节点电流定律来分析,我们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再如在计算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时,对于一般共发射极放大电路,UCE=UCC﹣ICRC,学起来很难理解。老师可以换个方式进行分析,应用电工基础中回路电压定律来解释和学习,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2.针对目前的学科体系和学生现状改善教学方法

电子技术目前的学科既呈现多元化,同时又呈现出综合化,而目前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不强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学好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选学,适当增减、调整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法和进行总结。

如在介绍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时,尽量避免介绍三极管内部的载流子运动方向,而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由于基极电流IB的微小变化,使集电极电流IC发生很大的变化,即利用基极电流IC的很小变化控制了集电极电流IC较大变化,这就是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很自然地得出了结论。再比如在学习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前,适当地复习电学和电工电路方面的知识,学生便能很好地进行分析计算了。技校生学习的内容不应太抽象,否则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立足教材,采用不拘泥于形式的教学方法

抓基础,弄清基本概念,特别是在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弄清基本概念是分析计算的前提,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之一。电子技术内容繁杂,总结归纳十分重要,要注意:重要的不是具体的、个别的知识点,不是各种单一电路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彼此的内在必然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总结,学生的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4.理论教学和实习课题相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学生一边学习理论课,一边进行电子方面的实习课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的最好方式。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理论课在第二学期学习,电子方面的实习教学则安排在第三学期,中间间隔时间过长,学生遗忘的会比较多,不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个问题将在和实习老师进行讨论后,对实习课题的顺序进行调整。

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还要逐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争取让学生学到更多的有用的技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三门峡市高级技工学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