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初心读后感结尾9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初心读后感结尾 初心 读后感 结尾

初心读后感结尾9篇初心读后感结尾 《初心》读后感88篇 《初心》读后感(一) 拿到《初心》这本书后,我花了三天的时间细细阅读。 我很赞同作者所说的话,初心是一切美好的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心读后感结尾9篇,供大家参考。

初心读后感结尾9篇

篇一:初心读后感结尾

心》读后感 8 8 篇

 《初心》读后感 (一)

 拿到《初心》这本书后,我花了三天的时间细细阅读。

 我很赞同作者所说的话,初心是一切美好的本愿,守得本愿,方得美好。

 作者用很简单的话语讲述了各种关于人生历程,关于当今社会现下的风气,昭示社会的种种腐败,甚至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这世间本就有很多不公平的事,也有很多人拥有着一颗浮躁的心。

 这颗浮躁的心,在看到别人身上的风光时,蠢蠢欲动。

 在把持不住自己内心的欲望与野心时,人本身的一种初心,开始偏离轨道。

 人心的欲望也分很多种,什么样的欲望导致什么样的人心,发生怎样的病变。

 比如人的情欲,人都有七情六欲,亲情,友情,爱情,乡情,同学情,战友情等,本身都是良性的。但任何感情一旦超过了正常尺度,就会发展变异成一种过度的情欲,而这情欲会成为心灵的洪水,总有一天会泛滥成灾。

 把这感情从自我的欲望里延伸,就成为私情,私情总是在满足自我的需求,最容易庸俗化,实用化,畸形化,也最容易使人动用公权力,动用不法手段,来满足,来实现。这就堕入了公权私用的罪恶。

 这种情欲,逐渐偏离了人本身的初心。

 当一个人的欲望与野心逐渐扭曲,那么他余生走的这条路,便是一条不归的路。

 如今社会上很多贪官,因为贪权贪欲贪财,把不住自己的初心,忘了自己做官的初衷。

 这种,便是欲望与野心已经被扭曲的人。

 欲望与野心逐渐膨胀,

 他已经忘记了来时的路,走上了一条岔路。

 这条岔路,是致命的。

 拥抱着功利,远离着良知,追逐着不该承载过多的欲望与野心。

 给了前半生的奢靡,后半生在牢狱中凄凉度过。

 承载过多的欲望与野心,是会让自己付出代价的。

 人生风险的种类也是花样百出,你纵有八斗才智,也不可能完全规避和化解。

 但人生风险的源头,是有规律可循的,无非就是人心的贪婪,邪恶和堕落。

 人心的正邪决定着人生的安全与否。

 所以,千言万语归结为一句话:管好自己的心,也就赢得了一大半人生安全。

 风险永远在路上,但自己要永远谨记着安全。

 人活着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但首先要建立一个有价值的内心,遵从有价值的内心才是真正的有价值。

 就像作者说的,初心即自然,自俭,自致,自由,自厉,自强,自重。

 真诚对待生养我们的千山万水,心气平凡,保持勤俭,质朴的传统中国人的本真,尽自己所能,做好自己的职业本分,自食其力,并努力惠及他人,不越轨,他人给宽余,任何事都要有个度,稳健才能走万步,敬畏使得万年船。

 不管走的再久,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更不要忘记为何出发。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是一切美好的本愿。

 愿所有人,不要辜负自己美好的本愿。

 岁月静好,坚守初心。

 《初心》读后感 (一)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在读《初心》这本书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追问》的影子,正如作者在本书结尾答复读者问时所写到:“‘初心’是‘追问’的关联,人生败落是人心败坏的结果。”“你不忘本,本会还愿;丢祖忘宗,面目全非。” 与其在丢失本心后被追问,不如时刻追问自己来时路上是否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忘了愿。

 初心是一个很难具体形容的词语,就好比你无法描述空气和水的模样,但是失去水和空气,身躯会走向死亡,失去初心,灵魂会遗失光明。本书就以生动细腻的文学笔触,梳理个人、政党和国家的初心,讲述初心的建立、践行、摇摆、丧失和回归。就如作者所说,每一个人的初心都是最初的美好,它就在那里,就在所有人出发的地方,就在那些没有成本、无须投资的精神世界里,就在我们善良美好的本愿里。

 得之我幸,失非是命。

 作者在开篇就一一列举了初心即是:自然、自俭、自致、自由、自厉、自强、自重……作者将这些“自”开头的初心归到了得之篇,很多读者觉得这是高考作文范本,是淋漓尽致的散文挥洒,是引经据典的凑数,但是我第一眼注意到的是“自”,自是什么意思?百度汉语的第一条注释写的是:1.本人,己身。通俗讲,就是“我”。我又回去看了一眼这些文字全部归结到“得之篇”,那么“我”“得”到

 了什么呢?此时我便对这些散文型文字有了新的理解,不忘初心,就能够感受自然,勤俭自强,自由人生,自尊自重,才能够追求人生的美好,能够发挥自己的所学所长,终身无愧,方得始终。那些沉迷于声色犬马的落马党政官员,不正是因为遗忘了初心,未能做到自俭、自重、自厉、自强、也就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己。得到这些是幸运,失去这些却是自食恶果。所以这开篇的“得之篇”尤为重要,得、问、思、悟、学、践,章章环环相扣是将初心做了一次最全面的剖析和诠释。

 中国梦和中国心 不忘初心最早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他告诉我们只有带着初心才能获得本愿。完成你最初设定的情怀和抱负。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 10 提"不忘初心",2017 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以不忘初心开头,以实现中国梦奋斗结尾。梦之所向,心之所起,从作者书中提到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时期的文学经典中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底层民众的痛苦挣扎,以及上层社会的骄奢淫逸、剥削和压迫,不难看出精神世界对社会的影响和重要性,一个国家、政党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方向,国民的幸福就变成某些国家当权者选举时的口号,空有回响。中国共产党经历 96 年的惊涛骇浪、96 年的光辉历程告诉世界: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

 党出发的原点,是立党的“初心”。因为她一开始就把“人民”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所以即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们的党一直以人民为基本,为了实现民族的复兴为梦想,不断的净化发展,不断的前进,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时代在进步,中国也在进步,但是中国的步伐更稳更快,不正是因为心更坚定,力量更凝聚吗!可见初心对于我们的重要,小到个人,大到社会,“摸着你的良心说话”并不只是一句网络的笑话,而是真的应该看看你走过的路和你未来的方向。

 人有悲欢离合 作者在《初心》这本书里最吸引我的是书中提到的纪委和地方纪检系统的学习班心理辅导课程,也应该是普通群众几乎无法接触到的新鲜事,心理学家在课程上的发言也使我有了更多的思考,他认为说的难听点这些听课的干部是他的病人。因为他们的职务使得他们获得了很多负能量信息,他们心里的沉重故事太多太多,随便拿出一个故事,就能让一个普通人听得心惊胆战,扪心捶胸,甚至心理崩溃,而他们却要一年 365 天,去背负越来越多的这类故事,镇定自若的走在雷霆万钧的路上。从心理学的的角度看,他们就是病人,他们需要放松、再放松,放下、再放下,党性固然可以强大他们的内心,但内心超载太多,就难免弯曲,直至破碎。

 凡事有两面,人生有阴明,作为党员和官员,并不是坚不可摧的,正如毛主席在讲话中也提醒全党全军时刻警惕敌人的糖衣炮弹。在诱惑的漩涡中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正直的心灵。不在其位不知其辛熬,原来反腐工作是攻坚战也是攻心战,原来反腐工作的干部们内心曾脆弱再坚强,但这是一条必须走出来的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中国的未来不能让蛀虫塌了根基,也希望如今辛辛苦苦考公务员的同学们,不只是为了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也有一个更正能量的理想抱负。梧桐叶落满庭阴,锁闭朱门试院深。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

  《初心》读后感 (三)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有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贿赂的人,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多收受贿赂的腐败分子,有一次,妈妈生病了需要动手术,那年我高三,我第一次有了生离死别的害怕,因为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这些事情离我还很遥远,所幸的是后来平安出院了,当时做手术的时候,老爸为求安心,给当时的主治医生一个大大的红包,老爸说当时医生的办公室里满满的都是红酒摆放在地上,以及各种的水果,后来我与同学朋友提起这事的时候,基本每一个有家人做大手术的,都会做同样的一件事,当时我在想,如果没有“送礼”,医生就真的不会认真地对待病人吗?恐怕也是不见得如此的吧。每个人为求家人的平安,抑或是为了子女,为了生意,哪怕是金山银山,大家都愿意往下砸。使我们纵容了腐败的滋生,还是腐败使我们无所适从。很多权力的人会买通学校让自己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等等,我虽然不认同

 这种做法,也偶会感觉到不愤,但是每个人穷其一生操劳,除了自己,不正也是为了家人的平安快乐吗,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说到:“基因的另一个天然特征就是自私。如果它不自私,而是利他主义者,把生存机会让与其他基因,自己就被消灭了,所以生存下来的必定是自私的基因,而非利他的基因。”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着利他主义的,但是其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能帮助我。”丁捷老师告诉我们,当官者,必当以天下为公,博爱众生。道德在利益面前当真是站得稳脚吗?我不知,毕竟作为普通人来说,不违法不犯罪,平平淡淡过好自己平凡的一生,也就完满了。拿一分工资尽一份责,这样世界就已经很完满,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当官者,都是大爱滔天,只要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已然是难能可贵了,丁捷老师对初心的理解是︰“自然、自俭、自由、自重”。无论是否是政府官员,这四点也是我们一生当中极其重要的品质,而这种品质并不只是一两天就可以促成的。就拿自然来说,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一直就缺乏素质教育,而自然课更是被教育者完全抛之脑后,自然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可是我们从未好好地带孩子去好好领略过自然之美,我们又如何能够真正懂得自然所给予的教育意义。至于“自俭”的教育,更是与家庭教育相关,而我们的教育中,也从来没有一门关于如何当好家长的教育,在大学中,心理课应当为首当其冲的必修课,心理课是修身的课程,但是大家似乎只关注了性的教育,先不说这个教育在国内的普及是否及格,但是大学生也是几年后当上父母的人,有关家庭也应该被重视起来。至于自由、自重的教育也都统统离不开学校和

 家庭,与其长篇大论教导人如何从善,不如从根本抓起,《初心》中也说到,中国人重面子和儿子,作者说到:我们要强调文化自信,强调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我们民族的灵魂,从去年在这一方面央视的几档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节目,就非常值得我们去宣扬。我们想改变如今的风貌,教育才是解决其最根本的问题。初心这本书看着很让人备受启发和感动。但是愚公移山不是一代人的责任,他是世世代代人的责任!

 《初心》读后感 (四)

 初读《初心:90 后与“90 后”的信仰对话》,很是偶然,却也冥冥之中是一种必然。

 这是一场关于 90 后年轻党员与“90 后”老党员之间穿越时空的对话,讲述着他们那代“90 后”们如何在从前那段艰苦岁月里成长、坚持、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为党奋斗的真实事迹。让我们对初心和信仰有了新一层思考。

 古语有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何谓初心?初心,就是在每个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今后人生旅途中奋进的力量。由于时代的不同,我们这代年轻人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和从前那段艰苦岁月不可同日而语。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的我们,在前行的路上,

 很容易就忘记当初出发时所立下的誓言,慢慢地迷失自我,随波逐流,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集体的得失与荣辱,甚至成为了新时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同时,也正是因为现在生活的安逸,让我们丧失了危机感,使得信仰的力量被很多人看淡。我们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听不得别人的否定,甚至只会短浅而单一的方式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以致只看中眼前,而忽略了长 远的发展。

 有人说初心其实就是我们做事做人的原始动力、原始心愿,她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她也可能是一个简单的愿望,靠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初心,是人生起点的希冀与梦想,是人生开端的追求与动力,是迷途困挫中的恪守与坚持,是事业成功的承诺和信念。只有心中确立了最初的梦想,才不会被各种诱惑所迷惑,偏离人生的轨道,才能自觉地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明白了这些,也许我们才能开始做一个合格的党员,才算领会了“90 后”老党员的高尚精神。因为时代的不同,我们各自面对的时代挑战和应对挑战的方式也会不同,但是这种传承却不会改变。他们的初心和信仰来源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实践,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只有植根当下,追求一切的真善美,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新一代 90 后的初心和信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前途漫漫,仍待求索。

 《初心》读后感 (五)

 丁捷老师的《初心》,在办公室书柜里躺了许久。偶然一次翻出来,被此书的题记深深打动,“你是否获得了自己希翼的人生,时光改变了你的容颜,也考验着你的心”。初心,是当今社会的大主题,是人生的大文章。人之初,性本善,所谓不忘初心,就是不忘良知底限,不忘来时之念,不忘最初之魂。

 党的十九大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主题,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

 在《初心》中,丁捷老师认为,很多失足落马的官员,原本并不坏,不少人也曾是奋发有为、政绩显赫的干部。可是因为走的太快,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走这条路的原因,忘记自己前进的方向。

 丁捷老师的一个观点令我印象深刻,他指出,“非常情”,即当情欲突破了界限。生而为人,情为人本,情为理所应当,为了感情含辛茹苦奔波一生。不仅是人,连动物也心甘情愿的为了感情谱写无数伟大的诗歌。

 但是有的人因为感情升华了生命,而有的人却因为感情丢掉了人生。为...

篇二:初心读后感结尾

行初心 担当使命 ——《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读后感

 2021 年 9 月 10 日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经革命的炮火与烽烟,建设的热情与执着,改革的激荡与突破,我们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发扬伟大建党精神、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党将永葆青春活力、永远朝气蓬勃。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党员只有 50 多人,仅有 10 多名全国代表。但是,伟大建党精神为这个年轻的政党赋予了强大力量。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心里始终装着对马克思主义的

  坚定信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肩上毅然扛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脚下铺开“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奋斗之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生命镌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无悔誓言。在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不畏难、不怕苦、不惧死,为信仰、为人民、为国家,用自己的信仰与信念,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苦难而辉煌、经磨难而奋起的命运转折。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光明,但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伟大建党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和丰富的实践价值,永远是我们党最可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党之所以如此伟大、光荣、正确,就是因为有着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血脉之中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的丰厚滋养。我们要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吸收营养、汲取力量,我们要把党的伟大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将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强体魄于伟大自我革命,开新局于伟大社会革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胜利进军。

  在“ 变” 与“ 不变” 中赓续党的伟大精神 9 月 5 日

 近日,第 17 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强调,党的伟大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从嘉兴红船上“起锚”,让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在百年刻度上交织叠加、多维延展,铺陈出一幅立体清晰、生动饱满的“精神谱系图”。党的伟大精神在求索和追寻中熔铸、在奋斗和牺牲中砥砺、在奉献和担当中淬炼,既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变量”,更有永不过时、永不磨灭、永不褪色的“恒量”。正是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党的伟大精神才能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强大的感召力、无尽的创造力,成为我们必须坚守的光辉坐标和精神家园。

 于山河破碎中求独立,“ 变” 的是历史使命,“ 不变” 的是“ 甘将热血沃中华” 的爱国主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始终是党的精神谱系中跃动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祖国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

  的。面对日寇的铁蹄,“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等杰出代表捐躯卫国家、血肉筑中华。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和依靠人民,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把辽阔的中国大地变成处处是堡垒、时时可杀敌的“汪洋大海”,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伟大抗战精神的主要缔造者。进入新时代,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同的方位呼唤不同的使命,但爱国热情从未“稍减滚烫”。为了实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强国梦,又孕育了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载人深潜精神等,这正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伟业中的结合产物和具体体现。

 于百废待兴中谋幸福,“ 变” 的是主要矛盾,“ 不变” 的是“ 携手人民辟 江山” 的为民本色。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井冈山上“依靠群众得胜利”的隆隆炮声、延安时期“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生动刻画;还是“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焦裕禄、“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人民”二字,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始终置顶、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兑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在实施“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五个坚持”“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过程中,更是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事实证明,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党永恒不变、永续传承的“制胜法宝”。

  于风云变幻中稳驭舟,“ 变” 的是内外环境,“ 不变” 的是“ 斗罢艰险又出发” 的斗争成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斗争是我们党的鲜明品格。面对围追堵截的环境,红军战士纵横 25000 里、翻过 600 多座崇山峻岭、渡过 100 多条激流险滩,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把“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注入了伟大长征精神。面对遭受威胁的环境,毛泽东同志掷下豪言“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志愿军战士以“钢少气多”对战“钢多气少”,在实力悬殊的军事斗争中把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写进了抗美援朝精神。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数共产党员或“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或“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或“敢医敢言、万山无阻”,打赢了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在伟大抗疫精神中留下了斗争的注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风高浪急,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共产党都能始终坚持谋定而后动,不断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斗争艺术,必将依靠伟大斗争,缔造千秋伟业。

 于摸石过河中开新局,“ 变” 的是发展战略,“ 不变” 的是“ 誓将沙碛变新洲” 的奋斗底色。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风景;敢拓前人没垦过的荒,才能开辟新的空间。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让新生的人民政权快速站稳脚跟,党带领人民开足马力抓发展、热火朝天搞建设,钻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大庆油田,修通了“立下愚公移山志,决心劈开太行山”的红旗渠,开垦了“千里沃野变良田”的北大荒,浸透了奋斗足

  迹的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应运而生。适逢历史上的重要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产党人敢为人先、敢试敢闯、不断创新,如今开山炮巨响犹在、拓荒牛砥砺前行,特区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指引我们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接续奋斗永无止境。不懈奋斗是党的伟大精神中的基本色调,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征程中,共产党还将继续发扬奋发图强、不懈奋斗的优良传统,用奋斗绘就光辉篇章。

 天地有正气,浩然塞苍冥。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伟大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不在于多少“课时研习”,而在于多少“真情沉淀”;不在于多少“高调表态”,而在于多少“刀下见菜”;不在于多少“坐而论道”,而在于多少“起而行之”。只要我们立足岗位、立足实际,常存爱党之心、常怀强党之志、常思为党之责、常行兴党之事,就一定能在新的“赶考”路上风雨无阻向前进、风卷红旗过大关!

 

篇三:初心读后感结尾

船映初心》读后感+心得体会

 为深入弘扬“红船精神”,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了《红船映初心》一书。这本书由著名党史专家邵维正教授和他的学生国防大学联合勤务学院副教授刘晓宝所著。全书特色鲜明、通俗生动,是当前广大党员群众学习弘扬“红船精神”很有特色的一本党史读物,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辅助读物。

  立意高远,贴近现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加强思想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红船映初心》一书,以不忘初心为主题,以牢记使命为主线,立足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实,直面新时代新思想新使命,全方位展现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的血脉传承,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供了重要辅助读物,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敏锐性。

  初心,体现着事业开端的承诺和信念、历史使命的责任和担当、努力前进的动力和梦想。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初心的源头就在党的创建时期,结晶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概括提出的“红船精神”。从这个角度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大力学习弘扬“红船精神”,努力用伟大精神推动伟大实践。

  《红船映初心》,书如其名,准确把握了两者间的密切联系,在每一部分的开篇都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经典论述,起到了点睛的作用;在每一部分的后面,都有一段“新时代悟语”,将历史与新时代新使命紧密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全面领会,准确阐释

  作者在弄懂吃透“红船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坚持以“红船精神”为主轴,精心设计总体框架。

  第一部分以“开天辟地,担当民族复兴使命”为题,以党的产生和一大召开为重点,着力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承担的历史重任。

  第二部分以“敢为人先,立足国情首创力行”为题,以四个“首次”实践创新为重点,着力回答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中国革命应当选择的道路。

  第三部分以“坚定理想,初心根基矢志不渝”为题,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为重点,着力回答了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以“百折不挠,甘冒风险奋斗拼搏”为题,以建党前后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为重点,凝炼提出了“不畏艰难的乐观态度、不怕牺牲的英雄胆魄、不骛虚声的务实拼搏、不忘初心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内涵。

  第五部分以“立党为公,严格纪律磨砺党性”为题,以党的思想建

 设和纪律建设为重点,着力回答了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培植优良党风的极端重要性。

  第六部分以“忠诚为民,倾情奉献造福人民”为题,以建党初期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为重点,着力回答了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意义。

  这六个部分,既遵循历史脉络又不拘泥于时间顺序,既衔接推进又相对独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船精神”的重要概括,展开专题式的阐释和论述式的解读,对读者全面系统地学习领会“红船精神”大有裨益。

  史论结合,以情感人

  “红船精神”源自党的创建时期,是从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中凝炼概括产生的。因此,近 100 年后的当代读者,怎样才能走近那段历史?怎样才能领悟好“红船精神”?

  《红船映初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深刻领悟“红船精神”的内涵要义,深切感悟“红船精神”的伟大力量,必须回到孕育产生这一革命精神的复杂历史背景、生动历史事件、感人历史人物中去。

  正如该书在第一部分“开天辟地,担当民族复兴使命”开头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如今已成为人所皆知的至理名言。如何深刻理解这一论断?就要把建党活动摆到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大环境里加以分析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理解“开天辟地”的深刻内涵,才能切实认清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因此,《红船映初心》一书下笔较远,开篇从中华民族的衰落和旧中国的屈辱苦难写起,从 20 世纪与 21 世纪中国的强烈对比中阐释革命的艰辛和党的伟大;挖掘很细,情景再现式地描写了青年毛泽东游学调研、李大钊英勇就义、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彭湃组织农民运动等感人故事,生动反映建党时期革命前辈和先烈们的精神风貌。

  该书在写作风格上,坚持论从史出、就史论理,思路清晰、结构明快,文风纯朴、思想性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在版式设计上,图文并茂、新颖活泼,庄重美观、可读性好,相信一定会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

篇四:初心读后感结尾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有感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榜样是一面镜子、一面旗帜。向榜样学习,是对标找差、见贤思齐的工作方法,更是坚定信仰、汲取力量的必修课程。近日,通过学习研读《“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选编》,深深感到榜样的事迹令人感动,榜样的精神值得学习。

 一、保持政治定力,以一颗平常心扎根基层。老英雄张富清 60 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1955 年部队转业后,他先后在来凤县粮油所、粮食局、纺织公司、卯洞社区、外贸局、建设银行工作。虽然张富清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但不变的是他坚守政治信仰,扎根基层、默默无闻。“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头绪多、事情杂,干好是本职,干不好就是失职。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唯有保持一颗平常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扎根基层、务实工作,从小事做起,把大事干成。

 二、提升业务能力,以一颗进取心对待工作。航天赤子

 孙家栋,7 年学飞机,9 年造导弹,43 年放卫星,他以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带领着科研人员攻破一项项技术难关,取得了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的伟大成绩,树立了我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既要学习航天人的工匠精神,勤于学习、钻研业务,让学习成为常态、让专业成为标准;也要围绕“四型”干部的要求,积极参与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在一线锻炼能力、砥砺品质、增长才干,成为吃透政策的“百事通”、精于业务的“内行人”、熟悉基层的“多面手”。

 三、坚守担当毅力,以一颗责任心服务群众。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回到自己的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初到百坭村时受到群众的质疑,到后来她与群众打成一片,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她以自己的党员担当和为民毅力帮助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正如她在日记中写到“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多深入群众,多了解民声,要会说群众语言,会做群众工作,把岗位当作服务群众的舞台,牢记群众事无小事,在农房改善、精准脱贫上主动为民帮困、为民解忧,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篇五:初心读后感结尾

心与抉择》读后感

 从风雨南湖的建党红船到巍峨井冈的庄严红旗,从艰苦长征的峥嵘岁月到歌乐山下的浴血荣光,读懂中国共产党人的抉择,就能明白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征程中无数奇迹背后的力量。《初心与抉择》一书洋洋洒洒 20 万字,将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再现了无数英勇志士生死抉择的历史镜头。重温党史经典,得以窥见中国共产党人在关键时刻的铮铮铁骨与赤城初心。

  当中华大地风雨飘摇、日月如晦,是这样一批共产党人选择走上一条荆棘长路,南湖一叶红舟,点亮了中国革命的微微星光。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无数知识分子苦苦探寻救国救民之路,洋务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均以失败告终。1921 年,浙江嘉兴南湖一只不起眼的游船里,改变中国命运的共产党诞生了,他们是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人。这个不足 60 人的秘密政党从一开始就毅然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历经无数次生与死、成与败、荣与辱的考验,在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中淬炼成了一支“纯粹、精锐的队伍”,引导红色旋风席卷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迹”。

  当革命年代惊雷滚滚、深陷危机,是这样一批共产党人选择殚精竭力以成之,井冈山的红旗,保住了昏弱摇曳的革命火种。1927年,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失败了,2 万多人的队伍仅余 800 名四面楚歌的孤军。革命队伍险些散伙,每个人都面临着“去与留”的选择。打着先锋旗号的蔡廷锴率部逃走,而黄埔一期的王尔琢则蓄起

 胡子,发誓“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武装斗争的道路一定要走下去”,朱德率领余兵隐蔽北上进入湘南,经过“大庾整编”,这支几近弹尽粮绝的队伍仿若涅槃重生。次年 4 月,南昌起义的“断后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随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旗冉冉升起的,还有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

  当斗争路上丛莽斧钺、步履维艰,是这样一批共产党人选择毅然踏上征程,二万五千里长征,谱写了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主力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历经 380 余次战斗,翻越 18 座大山,跨过 24 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每一次绝处逢生都是一幅激昂的历史画卷。还有一群可爱的人,作为 “留守部队”一同凑响了长征乐章,他们是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等十四万字文稿后慷慨赴死的方志敏,信步亭前大喊“此地甚好”后从容就义的瞿秋白,宁死不当俘虏高呼“红军万岁”的贺昌……“半壁河山沉血海”,长征去留之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抉择与坚贞。

 当黎明前夕血色弥漫、暮霭沉沉,是这样一批共产党人选择为理想信念牺牲,歌乐山埋忠骨,铸就了威严不屈的民族脊梁。1949年,三百余位烈士在白公馆、渣滓洞中受尽极刑而后牺牲。先烈们严刑拷打经受得住,威逼利诱不为所动,将党的命运放至于个人生命之上。“革命何须问生死,将身许国倍光荣”,无论是血肉模糊却丝毫不动摇钢铁般意志的江雪琴,还是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鼓励

 战友对敌斗争的胡其芬,还是在生命最后一刻呐喊“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的刘国鋕,革命先烈们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最终沉淀成了蕴藏于中华儿女血脉深处的精神力量。

  抉择关头见初心,不改本色担使命。读《初心与抉择》,在党史经典中体悟初心与使命的千钧重量,让革命先辈的精神激励新时代的共产党员们续写新的华章。

篇六:初心读后感结尾

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 心得体会 ( 篇一 )

 近日,我认真学习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教材《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十一位先烈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由生命和鲜血铸就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人至深,使我深受教育。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在那些风雨如晦的年代,从工农运动的开展到红色武装的建立,从抵御外敌到解放全中国,先辈烈士所肩负的革命任务,无一不是从艰苦复杂的环境和血与火的考验中穿越步步荆棘而来,即便最后为革命献身,也都充满了对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满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一代代革命英烈前赴后继,我党才能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红色初心、薪火相传,党和人民历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阶段的考验,已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最重要契机。当前,改革发展征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难,必须坚定信念、保持定力,将各项工作不断地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敢于担当。实事求是,是贯穿我们党全部实践、全部理论的一条基本线索。党的 98 年发展历程表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党的事业就会顺利发展、胜利前进。“十一书”先烈们所体现出来的实事求是精神,更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三大攻坚战,要啃下这样那样的“硬骨头”,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勇于担当、不断向前,让胜利成果经得起检验。

 缅怀革命先烈,思想受到洗礼,心灵产生触动。依靠群众,为了群众,革命战争年代,若没有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我党将举步维艰。正是在人

 民群众的倾力支持下,党领导人民军队才一路攻坚克难,向着未来进发。党员干部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将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我们要继续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为指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先烈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对于党员干部而言,更应时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落实好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

 11 月 21 日,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以下简称《“十一书”》)举行上线发布会。《“十一书”》选取了 11 位共产党人的感人素材,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看之令人肃然起敬。

 牢记革命理想,树立红色信仰。“牺牲个人,言首秘蜜(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这份饱经沧桑、陈旧模糊的入党申请书今天保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在那个四面充斥着“白色恐怖”的时代,有勇气把入党时间、地点和名字写在入党申请书上并偷偷保存起来,它所承载的已不仅是一个党员对党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宣誓,更彰显了党员对党无限的忠诚和对共产主义崇高的信仰。今天再读,革命信仰的坚贞、战火硝烟的残酷、艰

 苦卓绝的环境依旧跃然纸上,它更是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牢记革命理想、树立红色信仰的历史鉴证。

 培养一生使命,不忘为民初心。“我这次牺牲并不出乎意外,父亲不必过于悲伤,还可以再讨一个或继承一个,你就当作没有生我这样一个孩子,只有这样想法。我自问没有什么对不起家庭的地方,但是使你现在十分悲伤。我并不悲伤,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的。”这是革命烈士傅烈 1928 年就义之前,留给父亲的一封“绝命书”。字里行间是与家人真挚的情感和对革命事业坚定的向往。傅烈同志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期间,亲自起草了《四川暴动行动大纲》,励精图治使四川革命工作为之一新。被捕后他受尽各种毒刑,但他依旧忠贞不屈,在“绝命书”的末尾写下“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的豪情壮志。

 学习先进典型,践行时代担当。“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令人心为之碎的誓言,令人崇敬不已的觉悟。结婚三月毅然离家投身黄埔军校,决意以身许国的王尔琢,到牺牲时都不过 25 岁,留下妻子独自抚养女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时期像王尔琢同志一样的同志还有千千万万,他们怀揣着同一个理想,坚持着同一个信念,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赴后继、一往无前,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是践行爱国主义时代担当的榜样,是值得学习的先进典型。

  篇三

 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都过上好日子,王尔琢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

 这等壮志豪情,《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满纸皆是。他们饱蘸热血,书写“托孤书” “无字书” “就义书”……写满了对信仰的矢志不渝。英雄之奉献牺牲不敢忘、更不能忘。

 出卖被捕。他从来没有惧怕过与死亡比邻而居,生命可以放弃,信仰决不放弃!他捡起半截铅笔,狱中给母亲、妻子、大姐各写一封家书,倾诉豪迈生死情。汉口余记里刑场,夏明翰 20 字“就义书”气贯长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辩证思考生命、家人和信仰,生念亲情,死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早已“视等闲”,乐于慷慨赴义。一位有情有意、可亲可敬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生命释放出最后辉煌,发送了最响亮告白。

 也有老母亲,一家不圆万家圆。寻淮洲幼年体弱,4 岁还不能独立行走。四年不走,一朝走对了路,健步如飞:15 岁投身秋收起义,19 岁当师长,20 岁当军长,21 岁出任红七军团军团长,系红军史上最年轻军团长。15 岁离家、请母亲等他“打回来”的伢子,再也没有归来叩响家门。同样血洒抗日疆场,左权与母亲的“十年之约”,也未能履行。左权一岁多丧父,全靠母亲辛苦劳作拉扯大,母子情深。母子分别 19 年,朝也思夜也想,盼来小儿子为国捐躯消息,英雄母亲

 擦干眼泪,请人代笔撰文悼儿:“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有志男儿染尽热血含笑去,一家不圆换万家圆,正如英雄母亲所言,有何足惜!白发母亲最懂游子意,祖国母亲铭记赤子心。

 也有心上人,“但不要专讲爱情” 。他是王尔琢,他是关公式“美髯公” ,同志笑称他为“中国版马克思” 。他先后参加北伐、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来又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历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是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参谋长。他一生为国,却只与妻子在一起度过三个月,从未见过自己的女儿小桂芳,与妻女相约武汉相见,却因种种未能如愿,执笔写下“托孤书” ,“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亲密!但是,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既爱妻也怜女,王尔琢一腔柔情天然去雕琢。只是身已许国,投身革命即为家,取义成仁需搁置儿女私情,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

 一个一个目标接续奋斗,向往着你的向往,幸福着你的幸福,盛世已如英烈所愿。那些似繁星眨眼的在天英灵,一定能看得到!新中国来时路,由无数烈士鲜血铺就;新中国的今天,由我们千千万万中华人民共同守护。

 篇四

  时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之际,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广播电

 视总局联合制作的微纪录片《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以下简称《“十一书” 》)犹如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当前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点睛添花,更为广大党员,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带来令人振奋和鼓舞的力量。

 用《“十一书” 》精神铸就忠诚气魄。不管是贺页朵的“宣誓书” 、傅烈的“绝命书” 、寻淮洲的“请战书” 、王尔琢的“托孤书” 、卢德铭的“行军书” 、张朝燮的“两地书”陈毅安的“无字书” 、夏明翰的“就义书” 、赵一曼的“示儿书” 、左权的“决心书” 、陈然的“明志书” ,无一不彰显出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气慨。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得失,始终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践行入党初心,担起使命责任,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铸就了忠诚的气魄,不畏强敌压迫,敢于艰苦奋斗,为开辟新中国牺牲奉献。对于当前我们的基层干部来说,不正需要这样忠诚的气魄,以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初心务实笃行,去打赢脱贫攻坚奔小康这关键一役吗?

 用《“十一书” 》精神铸就忠勇气魄。在《“十一书” 》里面,字里行间,一言一语中,表露的不仅仅是共产党员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也能感同身受到他们作为普通人对于至亲的眷念不舍,但正是这样,才更加彰显了他们在大是大非前,舍小家保大家的忠勇气魄。这些同志,既是我们党站在革命前线敢于流血的无畏斗士,也是在家庭与国家命运发生冲突时敢于挺身而出的“无我”壮士,他们既是普通人会流泪会害怕会不舍,也是战士无畏慷慨,懂得取舍敢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是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有这样的勇气守初心敢担当,孜孜以求、砥砺奋进,打赢当前的“攻坚战” 。

 用《“十一书” 》精神铸就衷心气魄。《“十一书” 》里面 11 位共产党人,展示了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永远坚守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做到了“从一而终”,树立了共产党人应该怎么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风范。从现代心理学分析,人的行为都有动机,而这 11 位共产党人表现出来的不畏生死坚守信念甘于奉献,我想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真心的、无保留的、忠实的、热情的衷心于我们的党和我们的人民,因为只有崇高的信念方能铸就这样伟大的人格。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正方兴未艾,我们作为基层一线的同志,正要借此东风,将主题教育学习成果化为我们的内生动力和信念支撑,继续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切实担负起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打赢“攻坚战” ,带领群众奔小康。

 篇五

 今天学习《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第四集王尔琢的“托孤书” 。不禁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一段场景:古有庞令明抬榇决死战,今有王尔琢托孤干革命。

 相同的是都是表达毅然决然,决一死战,不胜不归的信念。

 庞令明言,“今去樊城与关某出战,我若不能杀彼,必为彼所杀;即不为彼所杀,我 亦当自杀。故先备此榇,以示无空回之理。”言惊四座,令人感叹。王尔琢留信“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誓言铿锵,令人动容!

 

  不同的是,一为家天下,一为苍生父老的“好日子” 。

 庞令明为的是诸侯争霸,为曹魏政权家天下服务;王尔琢却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是为了打碎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中国。虽不可强求古人,却也可见出革命者壮志豪情之外的恢弘气度,宏大格局,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也必将永远为民族为人民所铭记!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王尔琢们有的是大爱大情。

 王尔琢的决绝背后,更有无限深情,谁人不爱父母,谁人不爱娇妻幼女?可面对积贫积弱、千疮百孔的河山,为了天下千千万万父母妻女儿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总得有人挺身而出,抛弃“小我”的小幸福,追求万千民众的“无我”大幸福,更长久的幸福?“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其情其景催人泪下,正是无数革命先辈舍小家为大家的流血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巍然屹立世界的新中国,才有了老百姓免于流离失所,幸福安宁的新生活。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向革命先辈致敬,向奋斗者行礼,最好的方式就是,大家行动起来,在党的领导下,相向而行,凝心聚力,携手把伟大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民主和谐!

 篇六

 近日,党中央印发《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同步上线微纪录片。因具体负责主题教育工作开展,近水楼台先得月,我认真阅读了“十一书”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先烈事迹,静心感悟自己的内心。

 寻找“先行者”的觉悟。面对始终不理解的父亲,傅烈同志安慰“若干年后,你一定会理解” ;面对妻子求学前的犹豫,张朝燮同志鼓励“磨顶舍身,救人自救,认清吾侪责” ;面对母亲的支持,夏明翰同志“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共产党人也是普通人,只有一次宝贵的生命;共产党人不能只想当个普通人,不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活着,在党旗下宣读的入党誓词,就是以身许党、报国为民的生命誓言。作为年轻一代,我深刻感受到我的幸福,父母的循循善诱,妻子的关心理解,让我能够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来。我甘愿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求只为成就个人事业,但求为复兴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挖掘“斗争者”的潜能。面对大革命失败后被破坏的四川省委,傅烈同志临危受命,迅速打开工作局面;面对敌寇凶猛的攻击,左权同志冒着枪林弹雨,坚持在一线指挥杀敌。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一代代革命人用牺牲与斗争拼来的。现在,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新时代的战场已然硝烟四起,离我们最近的敌人叫“贫穷” 。近看脱贫攻坚战已到了决胜时刻,远望乡村振兴这一广阔战场正待开辟,发展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往无前的...

篇七:初心读后感结尾

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有感:路在脚下 党在心中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向全党深情告白。

  走进党校,翻开一本新书的扉页,当这行熟悉的字在我眼前强烈地跳跃时,我的心顿时激动起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去年的“七一”前夕,中共中央党校 8 位青年学者,共同推出了《不忘初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一书。作者们能把“不忘初心”这个词借用过来作为书名标题,意在使之从一个党性用语转化为一个分析用语,想告诉读者的是,我们的党如何把不忘初心切实转变为行为要求、制度机制、现实行动和前进动力,从而永葆青春之活力、蓬勃之朝气。

 正如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为该书作的《序言》中写道:作者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理论勇气,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们能永葆朝气”这个主题,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核心执政能力有哪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效领导群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学习、调整与吸纳等一系列涉

 及党的领导工作和自身建设的重大基本问题,并得出了明确结论。这体现了党校人尤其是党校年轻人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做出的尝试性努力。令人欣慰,令人振奋。

  书中,作者们摒弃了国内常见的僵化、教条、说教、口号式的叙述方式,用扎实的研究、灵活的思维、清新的文风同包括西方各种唱衰中国共产党的论调在内的思想思潮进行碰撞和交锋,纵论党的优势、党的挑战、党的命运,展现了中央党校青年学者的学术自信、学术责任与学术担当。

  于是我就在“不忘初心”的指引下,带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为个命题一丝不苟地学习了全书的 9 个章节,并结合党校老师平时的专题讲座,以及张仲灿部长关于打造一流党员干部队伍的精彩党课,在深思熟虑中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和“共产党人如何永葆朝气”这个两大问号拉直成感叹号。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因为我们的党始终坚守继承与创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 40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和飞跃,都离不开在继承与创新。书中的第 3 章《中国共

 产党是怎样继承政治传统的》和第 8 章《中国共产党如何保证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都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党对传统的继承不仅是主观愿望,也是客观必然。当然,这种对政治传统自觉理性的继承,正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朝气的不竭动力源泉。这种传承性不是照单全收两千年来的政治模式,也不是对皇权政治改头换面,更不是好的全留下、坏的全赶走想当然设计,而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基于新问题、新环境、新观念有条件地继承和开放性转化,这种继承性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政治精神——以民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也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契合。正如习总书记 2014 年 10 月 15 日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言:“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因为我们的党始终坚定服务与领导,在服务中领导,在领导中服务。作为一个伟大的领导团队,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领导学,但她围绕人民、群众、观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所形成的一整套理念、思路、

 制度、机制、经验、做法,已足以构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本书第 2 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具有强大的思想领导力》、第 4 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有效领导群众》以及第 6 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获得人民的支持》这三大章节中,都在阐述一对重要的关系,那就是服务与领导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因而当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全部工作,都必须诚心诚意服务于人民,这固然是不错的。但深入地看,党与群众的关系,一方面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因为从性质上看,服务与领导,是同一种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应当是辩证统一的。成功的群众工作,应当在服务群众中实现对群众的领导,寓领导于服务之中,同时,在领导群众中达到服务群众的目的,寓服务于领导之中,从而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形势下领导与服务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我党在树立新发展理念上永葆朝气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因为我们的

 党始终坚持学习与实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本书第 9 章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不断地学习、调整与吸纳》,其关键所在就是要处理好学习与实践的关系,我们共产党人学习的基本态度即“实事求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学习的精髓在于“有的放矢”,要本着某项长远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有实效的学习。通过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能力,在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讲到,总书记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学习,但更没有放弃实践,他在当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让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心用沼气做饭和照明,有灌溉井,有铁业社,有缝纫社……原来一到青黄不接时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在习总书记一年多的带领下,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打铁还需要自身硬”。打铁的人必须是铁打的人。继续与创新,服务与领导,学习与实践……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 96

 年不平凡历程,我们的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勇立时代潮头,走在时代前列,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卓越成就,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处理好“不变”与“变”的辩证关系,不变的是“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变化的是形势、任务、政策和挑战。因此,我们每一名党员,要始终不忘初心,结合自身的本职工作,厘清重大基本问题和重大逻辑关系,砥砺奋进。

  ——永葆朝气的路就在脚下,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有一流的“精气神”状态,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精”即工作作风的精干、干部素质的精良、履职办事的精明和合作共事的精诚;“气”即大胆亮剑的气概、宽以待人的气度、不卑不亢的气节和争创一流的气魄;“神”则是敢为人先的神勇、敢于担当的神圣、敢于打硬仗的神威和敢于超越的神奇。大江东作为省级产业集聚区,省市对大江东给予了厚望;作为实体化运作仅仅两年多的新区,各项短板和压力也逐渐凸显。面对期待、压力,作为承担经济发展主力军的经发局来说,就要带头锤炼“铁一般担当”精神,要增强立说立行的政治自觉,要形成事不过夜的行为习惯,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夙夜在公的精神状态和过硬作风,带头干、带领干。

  ——永葆朝气的路就在脚下,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有一流的“高大上”视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时代的高度登高望远,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想得长久,才能预见未来。当前的大江东,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创新的攻坚阶段。能否争取打造成为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引领区、杭州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能否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市前列、走到省级产业集聚区前列,能否创新社会治理,让所有的百姓同这座城市一起奋发、快乐、健康、安全地成长,实现彼此休戚与共,事关未来发展,也对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胸怀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趋势新要求,千万不能“吃老本”、守陈规,更要有一流的“高大上”视野。

  ——永葆朝气的路就在脚下,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有一流的“近中远”步骤,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万世之谋、全局之谋,就是党员干部的战略之谋。作为以产立区的新城,大江东也将积极抢抓杭州“两区两会”机遇,谋划推进产城融合“135”行动计划。近期(2017 年),实现产业不断优化、加快城市配套建设、强化创新驱动、

 注重环境保护;中期(2018-2020 年),大江东产业集聚更优,城市功能更优,创新能力更优,生态环境更优;远期(2022 年),通过五年努力,产城融合建设、高端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环境营造迈上新台阶,区域创新活力全面增强,城市配套更加完善,环境品质全面提升。

  ——永葆朝气的路就在脚下,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有一流的“专精尖”思维,专业让人少走弯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如果把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比作火箭的话,政治引领能力位于最尖端,决定着“火箭飞行”的方向与目标。基础能力位于火箭的最底端,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支撑,为“火箭起飞”提供动力。专业化能力位于火箭的中部,则是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按照既定指令完成“火箭飞行”任务的重要保障。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大江东实际,认真贯彻“产业立区,以产兴城,创新驱动,环境优先”四大发展路径,全面深化改革,针对党员干部实际需要,开展精准化培训,切实解决“本领恐慌”、“能力危机”问题,使每一名党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努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

 ——永葆朝气的路就在脚下,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有一流的“短频快”举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毛主席曾说过“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作为大江东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要将一流的“短频快”举措落到实处。一方面是项目落地“短频快”,对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交通设施项目、重大城市功能项目的推进,关键在于快速破解要素制约,特别是资金要素、土地要素、电力要素等,来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投产;另一方面是办事效率“短频快”,要充分发挥行政审批的并联优势,积极服务好企业,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做到服务更加优秀,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永葆朝气的路就在脚下,需要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有一流的“传帮带”胸襟,功成不必在我,成功路上必须有我。“明镜止水以澄心,泰山乔岳以立身,青天白日以应事,霁月光风以待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心如止水、稳如泰山、光明磊落、诚恳待人,以一流的胸襟发挥队伍的整体优势,以改革的精神不断完善制度。我局坚持“以能力论英雄”,今年创新开展条线负责人培养工作,确定了 34 名条线骨干;充分发挥“党建+”攻坚作用,通过“传帮带”活动,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推动全局工作的快速

 高效运转。

  路在脚下,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路在脚下,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路在脚下,让我们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员的蓬勃朝气!

篇八:初心读后感结尾

《 苦 难 辉 煌 》 读 后 感 6 篇 篇 与 感 《 初 心 》 读 后 感 5 篇

 感 《苦难辉煌》读后感 6 篇

 【篇一】

 近日读了《苦难辉煌》一书,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回顾历史,是为了心灵更好的共响。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是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在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前,我们更要看到今天面临的挑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忘却曾经的苦难,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去面对任何险阻艰难,去铸造新的辉煌。

 《苦难辉煌》最根本特色就是进一步还原历史,让史实说话,让真实的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史展现在人们面前,丝毫没有掩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幼稚与单纯,也没有遮掩早期共产党人的大量背叛与退缩,但一切都是成长的必然阶段,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苦难的历程换来了革命的真谛和最后的成功。作者不想让文革中的那些高大全、那些造神式的描述再次重复出现,以"重新思考"的姿态,不断发现历史的价值,这恐怕是本书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们党和军队一路走来,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赢得了无数辉煌胜利。《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性问题,表现了可贵的问题意识。从问题开始,将以肯定结束;从肯定开始,将以问题告终。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时代表现自己精神状态最实际的呼声。有一种

 说法:不满现状就是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苦难辉煌》这本书提出的问题比较好,提炼的思想也很深刻,这也是我们当前需要大力提倡的治学态度,要不断地提出问题,给自己提问题,给别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激活我们的思想,才能做好学问,培养一流人才。

 《苦难辉煌》这本输的客观性让我油然生出一股敬意。从这本书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众多我们敬仰或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陈毅、彭德怀、李立三、蒋介石等,同时也描写了众多迄今任默默无闻的英雄,这让我更加敬重历史的伟人,更加珍惜和平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以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艰苦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要为自己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的事业中去。

 历史是相对的,辩证的。过去相对未来是历史。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在人的一生中,一个人虽然不能把握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扬起目标的风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扬长征精神,

 让生命的航船成功远航,从而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待以后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说:我奋斗过,我拼搏过,我不后悔。

 我们是自然人,但是首先是社会人。我们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个人的命运不可能不和国家的崛起紧密相连。一个人一生不仅在为自己,更是在为他人的幸福、民族的强盛拼搏奋斗,这样的人生会更充实、更有意义,也定会更加绚丽多彩。今天,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不论我们前进的道路如何艰难,都要永远记住国际歌中的一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 【篇二】

 开始我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苦难辉煌》一书,但读了之后,竟成了我爱不释手的书,一有时间我就捧在手上阅读,颇有收获,感慨良多。

 读后,使我对中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更深深地体会到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用千百万烈士的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是那些革命先驱用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意志、他们大无畏的勇气建立了一个新中国,从而也知道了他们为什么伟大。这本书表现的就是中国革命史最重要的一段。历史造就了英雄,英雄创造了历史。记得有人说过,不了解民族国家历史的人,就不能真正了解这个国家的思想,这个国家的灵魂,这本书告诉了我们应该必须铭记的一段历史,历史中的人和事,真正存在过,他们生动具体,他们是那段历史的演绎者,他们用各自的行动,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正像书中说的,如果没有国民党第

 五次反围剿,也就没有长征;没有长征就没有西安事变,没有西安事变也就没有国共两党的联合革命;然而历史没有假如,历史就是历史。时间的唯一性是不会重新再来的,人生的真正的机遇也仅有一次,抓不住机会往往便要面对失败。今天的我们要从我们的革命先辈那里学习的正是一股不畏困难,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为此不懈努力的信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中国革命用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并且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点。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历史经历了百年的历程,就像书中列宁讲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能获得腾飞的翅膀?当我们在享受着今天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富足生活时,我们是否会翻开历史看看,去充实一下自己已经日渐空虚的心灵,去缅怀一下那些为了我们今日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革命先烈。正是那段苦难的历史,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创造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从苦难走向辉煌,而不是从苦难跌入深渊,就是以为他们能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遵循并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艰苦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所以,不要为自己籍籍无名而忧伤,却要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把自己极其有限的生命融入永恒的人民事业中去。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寻着历史的长河,寻着无数革命先烈们留给我们的伟大记忆,将那份信仰,那股精神慢慢融汇进我们的血液,化为我们的一部分,让我们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贡献我们的力

 量,实现我们的理想,我相信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的事业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名合格的税收管理员。

 【篇三】

 轻轻掀完《苦难辉煌》的最后一页,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大剧也缓缓落下了帷幕。回顾我们共产党人经历的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一次又一次的破茧成蝶,我无法压抑自己内心的汹涌澎湃,我不停的问自己,究竟是怎样的理想和信念,支撑起我们党羸弱的身躯;究竟是怎样的理想和信念,支撑起我们党涅槃重生;究竟是怎样的理想和信念,支撑起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当熟悉的旋律响彻耳边时,我明白了我们党历经苦难走向辉煌的起源,那就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有过兴盛,有过辉煌,更有过屈辱,有过苦难!从鸦片战争开始,愚昧的清王朝一昧的委曲求全,置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于不顾,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赔款求和!割地求和!整个中华民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亡国灭族笼罩着华夏大地。奴隶!成为了我们这个国家从基层到政府的代表词语,成为了刺痛华夏千千万儿女神经的无比尖锐又醒目的一个词语!列强侵略下民不聊生,委曲求全中看不到希望!在这最危急时刻,以我们共产党人为代表的有志之士,面对着重重困难,坚定的面向全世界喊出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起来!唤醒了无数不愿做奴隶的中华儿女!起来!让我们用血肉之躯筑成新的长城!起来!成为了我们共产党人向时代宣战的的最强音符!

 

 面对着山河国破的中华大地,我们共产党人没有经费,没有装备,没有底盘更没有部队。我们一穷二白从零开始,因为我们有的是解救劳苦大众的信念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于是嘉兴南湖的小船上有了我们党第一次的会议,幽幽井冈山有了我们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漫漫长征路上有了我们相互帮扶的亲人团队,威威天安门有了我们对世界最强的宣言: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然而,刚刚成立的新中国,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一片焦土,如何带领劳苦大众走出苦难,摆脱贫穷,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又成为摆在我们共产党人面前的课题。党带领着大家以实事求是为思想基础,艰苦奋斗、坚定信念、脚踏实地、边摸索边前进,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改革发展的新道路。如果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那么今天的快速发展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新起点。

 我们国网山东电力也正因此处在了国家快速发展的风口浪尖之上。山东电网也进入了特高压时代,成为了全国供电最为平稳的省份。当城市的经济发展因我们而促力前行,当城市的夜色天空因我们而绚丽多彩,当我们的辛勤付出为千千万万家庭送去光明和温暖,读后感当老百姓竖着大拇指对我们说到“我们用电,你们用心”的时候,我知道这也是我们山东电力走出苦难走向辉煌的时候。曾几何时,电力职工在风雪中巡线,饮冰踏雪;40 度高温的配电室内,穿针引线,隔岸绣花;千家万户走访备案,火急火燎现场救援,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

 之所急,才有今天我们山东电力的辉煌局面。我作为一名山东电力的职工,感到无比的动容与骄傲!

 尽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尽管有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抱怨繁重的工作和随时而来的加班加点,但是这些与我们共产党人创业初期的艰辛和危险相比,与我们那些不愿做奴隶的奋起抗争的先辈们相比,实在是问心有愧,不值一提。古语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相信我们国网山东电力的每一位员工,在当今经济繁荣、国力昌盛的年代,会牢牢记住“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的古训,以不愿做奴隶的革命前辈们为楷模,坚持续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用自己的光和热奋起奋斗,在国网山东电力这艘航母的带领下,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篇四】

 20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苦难纵横的时代,也是一个辉煌壮丽的时代,历史的风云际会间,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无数仁人志士,粉墨登场,怀抱救国热情,投身于革命热潮,斗争此起彼伏,鲜血撒遍神州。

 《苦难辉煌》就是一本讲诉这个时期中华大地上风起云涌的红色书籍,作者金一南,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这一本书着重介绍了工农红军在这一时期所经受的磨难困苦,以及那些风流人物在历史转合中的跌宕起伏。

 金一南在书中表达,最耀眼的辉煌,来自于最深重的苦难。“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里的这段话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浴火才能重生,苦难成就辉煌,对一个人如此,一个政党如此,一个国家亦如此。

 回看全书中共的发展历程,如果说早期李大钊,陈独秀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志向理念,还是只是一种初探索和酝酿,是面对落后中国,血脉中不可遏制的激情。那么,随着中共召开一大会议,参与北伐,推翻北洋军阀,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是个不断成长的过程。而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员,率领工农红军穿越万水千山,摆脱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弥合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分裂,纵千难万阻,也百始终不抛弃,不放弃,在种种磨难,不断修正错误,完成成长蜕变。可以说,长征过后,我们的党才真正走向成熟,中华民族也走向复兴之路。

 读古而思今,行至 21 世界的今天,在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努力下,我们的祖国已经从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了改革开放,走向了现代化建设,中国巨龙已然腾飞。但是,当改革开放迈入深水区,我们今天仍旧面临着许多困难与困境,今日国际之竞争激烈,国内之矛盾重重,丝毫不输于当日战场上的硝烟战火。

 因而,此刻,我们需要铭记苦难的意义,铭记革命先烈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崇高志向,铭记苦难岁月里“漫天风雨,斯人独立,纵千万

 人,吾往矣”的果敢,铭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坚忍与不屈,铭记“多难兴邦”的厚重与微温。

 《苦难辉煌》作为一本纪实文学,作者用时下流行的语言重写的党史教材,带着对尘封历史的敬畏,带着对英雄的崇拜,带着对真理的追寻,回看革命苍茫岁月,点燃读者心中激情,同时,也警醒每一位年轻党员,在建设“两个一百年”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过程中,修身立志,及时勉力,克服困难,磨练意志,无愧于历史时代,用有限的青春,去书写无限的可能!

 【篇五】

 金一南将军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以不同的视角,以详尽的史实,客观地演绎了我们党和军队早年的革命史,围绕“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以及后来的不断发展壮大进行了深入探索和思考。

 作者从浩瀚的史料记实中,攫取一个个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历史片段,一页页珍贵的历史文稿。有些历史片段和历史文稿在以往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很少提及。《苦难辉煌》以时间为主线叙述。第一章——地火,从中国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困惑谈起,从辛亥革命推翻君主立宪,到国民党的组建;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十年内战;从西安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到抗战胜利;作者将历史烽烟中、峥嵘岁月里,无数革命先辈、共产党人抱定着坚定的信念,为了救国救民、民族独立而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场景生动、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革命先辈们经历了无数的困苦和磨难、挫折与失败,然而依然勇往直前、

 百折不饶从苦难到辉煌,直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中国的革命道路也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从辉煌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而是一个从失败走向胜利,更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一个充满艰难和曲折的历...

篇九:初心读后感结尾

本色,不改初心

 —— 《西南联大行思录》读后感 今年暑假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推荐的书单里有 16 本书,而首先吸引我的是张曼菱的《西南联大行思录》。知道西南联大,是从汪曾祺的散文里,从一个个片段看到了具有独特魅力的联大教授们和联大时期的大学生活。

 西南联大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处于国土沦丧、战火纷飞、流离失所之中的西南联大办出了中国近百年最出色的教育。有人用八个字评价西南联大---------“不失本色, 不改初心”。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一群连生存都成问题的人办出了如此出色的教育?为什么西南联大走出了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季羡林……而如今高楼林立、设备精良的大学却很难再走出大师?教育的本色究竟是什么?

  现代英语中的“ 教育”的本义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西南联大是对教育最好的阐释。在那样的困境中,联大教授和学子们身上的潜质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西南联大最初的校舍可谓五花八门,有民居、村舍、会馆甚至庙宇。后来建造的新校舍和宿舍,也不过是铁皮屋顶, 后来又用茅草屋顶。即便是如此简陋的校舍, 还常常遭日本人空袭以及风雨侵蚀,以至于联大人在图书馆看书、在寝室里睡觉也要张着伞。而为了生计,校长梅贻琦的夫人不得不做“定胜糕”以贴补家用,冯友兰的夫人则当街支起大锅炸麻花卖,甚至还有女生开起了饭店。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学问照样做,学术照样搞,甚至还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反观当今的教育,更多的是功利,失去了教育的本色。有些学校更像是工厂,甚至打出“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口号,生产出一批又一批缺乏个性的、千人一面的“ 考试机器”,用分数一刀切地衡量这些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年轻生命。因此,我们不得不深深折服于西南联大灵活的育人方式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发现李政道”,是西南联大和物理学界的一段佳话,因其超凡的物理天赋,教授们给他破格学习的机会,没有用年级的升学制限制他。李政道在联大获得了一种上下求索的自由,他可以求教任何一位导师。西南联大把学术当作“一个新的种子”,尊重学生的个性,把学问的特殊性和人的性格搭配起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因

 材施教”,真正的“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能够培养更多的有教育情怀、教育理想的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灵活地提供课程和导师,尽可能地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成为那个“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培养千人一面的“乖宝宝”,那么我们国家的教育才会真正走出困境,才有充满希望。由此,我又想到了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是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创美好的世界”,看来确实是很恰当的,既能激发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为创造美好世界而努力的责任感、使命感。仔细一想,我们的育人目标确实充满理想,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杉山人为之努力,为之执着。

 还有一点让我深有感触。西南联大的师生,都是自幼受中华文化熏陶,从文史哲学书画等方面打下了厚实的人文基础。当他们面对西方科学文化时,能有更好的接受力,在比较中取其精华。钱钟书,“学贯中西”第一人,“比较文学”之集大成者。如果剥离钱钟书身上的中国文化传统或者西方文化的部分,钱钟书就不成其为钱钟书。杨振宁,也是中西方教育的受益者。中国传统教育重视“打基础”,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重视创新实践。杨振宁坦言,中西方的教育之集成,是他幸运的地方。所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从小做好文化奠基工作尤为重要。这一点也正好契合了习近平主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对我们国家的教育和未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校近几年也是在探索以传统文化为特色的道路,开设了经典诵读课,并坚持开展经典诵读比赛等活动,学生通过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古诗文》《论语》《老子》等经典作品,学习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并古为今用,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孩子们更文雅更知书识礼,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我想我们应该坚定地走这条道路,并不断改进完善。

 在迢迢的西南山水间,西南联大的师生不忘来此地的初心------救国图强。战火硝烟不仅没有他们胆怯,反而筑就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和魂魄,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国家存亡紧紧绑在一起:邓稼先遵父命为救国而学科学直至为原子弹工程牺牲,邹承鲁为救国选择生化专业……“两弹一星”的 28 位功臣中,有8位是西南联大的教师和学生。许多西南联大的师生为“救国图强”这个理想奋斗终生,

 不计报酬、不计名誉甚至是不计性命。正是这种伟大的“人格”震撼和感召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将自己的志向和选择与祖国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反观现在的学校和家庭教育,好像忽视了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和引导,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分数,关注他们能考上哪所名校。因此很多学生缺乏对自己人生的思考,甚至连一个清晰的人生理想都没有。你要问高中生他们的理想是什么。他们大多回答:考上理想的大学。要是再追问:考上理想大学为了什么?他们大多答:让父母高兴、找个好工作。他们把人生理想囿于个人或小驾驶庭的悲喜。没有清晰的奋斗方向, 没有家国情怀,没有于国于社会的责任感和胸襟,何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何谈“中国梦”的实现!我想,作为我们小学,也可以通过各科课程以及各种实践类活动等多种途径,渗透对孩子进行这种人生理想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有责任感,有担当,长大了才能真正担起祖国富强的重任。像我们学校每年举行的三到六年级学生参观吉利汽车、泰富重工、兴业太阳能等企业的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孩子们在了解企业文化、特点以及创业历程的过程中,既可以播撒下未来职业的种子,也可以感受到每个普通的人都可以担当的责任和使命。

 我想,在这个信仰稀缺、使命淡薄的年代,我们这些教育者更应该在《西南联大行思录》里认真地仰望那些大师坚挺的背影,不改本色,重拾初心,做有情怀、有教育理想的教育者,培养具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家国情怀、有民族使命感的一代新人!

 徐雷厉

  2017 年 9 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