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中小学生 状况 因素 营养 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腾飞,国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国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虽然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国民营养状况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导致营养过剩,中小学生中肥胖的比例逐年上升;由于营养不良,呆小症、贫血、佝偻病等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营养状况出现问题,将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

一、我国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中小学生营养水平不断改善,但是由于大多数人营养知识缺乏,体育锻炼不足,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与合理、科学的状态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且随着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区别。

1.心理因素

健康、合理的饮食不仅对生理健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并且,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现阶段,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生承受着考试的压力、课业的负担,不断增长的自我意识与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期望产生了矛盾。这也是中小学生出现“厌食症”的主要心理原因。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心理负担大而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据研究,情绪的好坏与体重存在很大关联,长期拥有压抑情绪的学生更有可能患上肥胖症。

此外,一部分青春期的女生为满足大众审美,过于追求纤瘦体型,采用节食等不健康的减肥方法,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而对于男生来说,由于新陈代谢较快,食欲较好,因此过多地摄入牛奶、鸡蛋等高热量食物。

2.家庭因素

家长的饮食习惯会直接对学生的饮食习惯造成深刻的影响。据调查,虽然相较于前一段时间,我国中小学生的早餐进食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依然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不良饮食习惯的比例更高,因为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父母通常会为了工作而忽视健康饮食。

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营养问题大多不是营养摄入不够,而是父母缺乏科学的营养知识,导致青少年每天摄入的食物營养结构不合理。中小学生正在长身体,需要大量的营养补充,再加上新陈代谢较快,因此父母往往一味地给孩子补充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而忽视了膳食均衡,导致中小学生肥胖率的攀升。

3.饮食习惯

部分学生没有保持健康饮食习惯的意识,以至于养成了挑食、厌食、爱吃零食等不良习惯。这些学生每日饮食比例不当,早餐不吃,午餐简单,晚餐丰盛,并且容易养成边吃东西边看电视的习惯。据研究,人在看电视时大脑注意力不集中,接收不到已经吃饱的信息,因此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会导致摄入过量食物,影响健康。据调查显示,儿童肥胖率跟看电视的时间成正比,即每增加一个小时的看电视时间,就会增加15%的肥胖率。除此之外,城市中的青少年饮食结构中往往荤菜、细粮、零食占有过多比重,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城市中小学生更容易肥胖。

4.体力活动

我国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与运动习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中小学生不像农村中小学生那样需要做很多家务,加上缺乏有意识的锻炼,城市中小学生体力活动的量普遍不达标。运动对于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益处,能强身健体、控制体重、磨炼意志。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把空闲时间花在看电视、上网、打游戏等娱乐活动上。

二、对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现状的建议

我国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是由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以下建议:

1.政府应当提高对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加大对中小学生的营养补贴,提高农村学生的膳食质量。

2.学校和社会增强对营养、健康知识的宣传,对家长及学生进行指导,监督学生的膳食结构,加强学校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

3.纠正学生的不良饮食习惯,让学生有膳食结构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5.教育部门与各级政府应当齐心协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