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4篇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 税收政策 效应 经济

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4篇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 第六章(2)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一、税收的超额税负担税收的超额税负担是指因为税收的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带来的作用,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4篇,供大家参考。

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4篇

篇一: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

章(2)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一、 税收的超额税负担税收的超额税负担是指因为税收的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带来的作用, 给经济社会在资源使用上带来的效率损失, 即国民福利损失。

 下面以从量税为例来解释税收的超额税负担问题。作用

 今设政府对汽油商品征收从量税,

  每加仑汽油征课相当于某一固定货币 价值(如 T)

 的税收。

 政府税收造成 汽油供给曲线上移, 从 SS 平行上移

  价格 至 SST。

 于是, 税后汽油市场的供求

 SST 均衡点在 E表示税后汽油产量从均衡点在 E1, 表示税后汽油产量从

 A

 SSQ 下降到 QT, 而消费者支付的价格

 E1 为 Pd, 生产者获得的价格为 PS。

 图

 Pd

 上可知, 此时 Pd=MB, 而 Ps=MC,

  P

  E

 P=MB=MC 这一最大化条件被破坏。

  Ps

 K 在点 E, 消费者剩余为 APE,

 DD 生产者剩余为 BPE(生产者利润),

 B 但是在 E1点, 消费者剩余下降为 APdE1 , 生产者剩余下降为 BPsK,

  O

 QT

  Q

 产量 相比之下, 二者合计减少了 PsPdE1EK。

  图 4-1

  税收的超额税负担

  ASS

 税收的超额负担ASStSSPE1E1PdBOQtQDDQKPsPE

 根据图示, 可以计算出从量税的超额税负担, 公式为dsdsEEEEPQTW+•••=)/(2/ 12 这里, W为超额税负担, 相当于图中的KE1E; T为政府对单位商品征收的从量税,相当于图中的Pd-Ps; Q为税前产量, P为税前价格; Es、 Ed分别表示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和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 根据从量税超额税负担计算公式, 可以推导出从价税超额税负担计算公式。

 假设政府按照每加仑汽油价格征收从价税, 并且使每加仑的从价税收入等于从量税收入价税收入等于从量税收入, 就有T= tP(t为从价税税率)

 , 把T= tP代入上式, 整理后得到就有为从dsdsEEEEQPtW+••=)(2/ 12

  例:

 1 . 根据从量税的超额税负担计算公式填表 税收T

 产量Q 0价格P 0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 超额税负担 2

 5

 1 0

 4

 0

  2

 5

 1 0

 0

 6

  2

 1 0

 2 0

 3

 无限大

 3

 1 0

 2 0

 无限大 4

  4

 2 0

 1 5

 3

 4

  二、 消费者预算约束中的税收等价关系1. 基本跨时模型 假设个人确信预期生命期为 T 年 在年龄为 i 时的工假设个人确信预期生命期为 T 年, 在年龄为 i 时的工资收入为 wi, 消费为 Ci。

 他在出生时获得现值为 I 的遗产,死后留下的遗产为 B, 则有:

 ==i++−+=+−+TiTTrBiri)CIiri)w11)1 (11 (11 (

 如果资本市场不完善, 如果一消费者在年龄 K时继承遗产, 那么附加的约束为:

 JJiw111 (1)1 (==−+≥−+iiiriCir1)对所有 J<K

  前式适用于预期继承者按照现期收入而不是未来继承的遗产来约束消费的情形。

 i==i−+≥+−+JJiri)CIiri)w1111 (11 (

  对于所有 J≥K(J≤T)

 2. 等价关系(1)

 对工资和继承的遗产征收比例税 t, 对消费和死后留下的遗产征收比例税 t′ , 如果tt′+=−11)1 (, 两种征税方案对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等价。

 如果对工资和继承的遗产征收 比 例 税t ,对 预 算 约 束 的 效 应 是 :TiCTtIir11 (1)1 (11)1 (

  ++−+=−+−+TrBiriw))1]([

 对消费和死后留下的遗产征收比例税 t′ , 对预算约束的TTirir11)1 (1)1 (效应是:′+++−+=+−+tTrBiCIiw)1]()1 (1[

 比较两式, 从对消费者预算约束效应相同的角度,易得:

 由此, 征收 1 / 3 的工资税等价于征收 50% 的消费税。

  tt′+=−11)1 (

 2. 对利息收入征收比例税 ti, 对财富征收比例税(tw),tri−+)1 (1trtW+1, 两种税收有等价的效应。

  如果ri+=−)1 (11

 设个人在 j 阶段初待有财富为 Aj, 持有财富量的变化取决于:

 BBIICCw(w(AArrAATjjIjCjw(jArjA==++−++++==−=+−++=+]])))[)[1 (1 (1,1]))[1 (1

  这里,jI 指在 j 阶段获得的遗产。

 TTTTT+1

 由此明显可见, 对利息收入的比例税 ti (对纳税人而言)等价于比例财富税(tw), 其税率为:

 rtrtiW+−+=−1)1 (11

 推导:

 ①对财富 Aj征收比例税tW, 税后财富余额为 Aj(1-tw)

  (a)

 ②对利息征收比例税 ②对利息征收比例税 tI后财富余额的现值为

  令(a)

 =(b)

 即得等价关系式

 后财富余额的现值为)(1)1 (brtrArAijj+⋅⋅−+

 三、 税收的经济影响 (一)

 税基弹性 税基弹性是指在其他不变条件下, 税基变动对税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该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计算税率变动百分比与税基变动百分比的比值予以确定, 其计算公式为:B= (ΔB/ B)

 / (Δt/ t)

 = (tΔB)

 / (BΔt)B为税基弹性, B为税基(以货币额表示)

 , ΔB为税基变动, t为税率(以百分数表示)

 , Δt为税率变动。在税收理论中, 税基弹性概念非常重要, 如果把国民收入抽象为税基, 把政府税收政策的调整抽象为税率调整, 那么通过测定税基弹性就能够大致地了 解税收政策调整对国民收入, 对政府财政收入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该反应程度可以通过计算税率变动百分比与税基变动百分 Et 其中, Et

 税基弹性为负值条件下税率变动与政府税收收入变动的关系税基弹性 税率变动 税收收入变动 EtB>-1税率提高 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税收收入增加t税率下降 税收收入减少 EtB <-1 税率提高 税率下降 税收收入减少 税收收入增加 EtB =-1 税率提高、 下降 税收收入不变

 (二)

 税收、 经济产出和财政收入的关系1.

 拉弗曲线

 t

  100%

 th

  t0

 tl

 0%

 R

 RMAX

 R 注:

 t 为税率, R 为政府财政收入 t图 5-

 拉弗曲线

 拉弗曲线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

 在税率低于t0时, 政府提高税率会起到增加税收收入的效果, 而在税率已经超过t0时, 继续提高税率, 只会起到降低税收收入的效果降低税收收入的效果。

 所以, t0时的税率为政府所可选择的最佳税率, 因其可以使政府的税收收入规模达到最大(RMAX)

 。

 换言之, 能够使政府税收收入达到最大化的最佳税率只有一个, 应该成为政府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时的税

  (2)

 从t0到1 00% 的税率调整区间均属于政府的税收禁区, 在此区间政府只有采取降低税率的办法, 即实行减税政策,采取降低税率的办法, 即实行减税政策,才能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税基扩大, 才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

  (3)

 除了 在t0时的最大税收收入外, 政府任何规模的税收收入(如R)

 都可以通过两种税率取得, 一个是高税率(th)

 ,过两种税率取得,一个是低税率(tl)

 。

 那么, 为了 取得特定规模的税收收入, 政府最好是采取较低的税率。

 因为, 相比之下, 低税率对经济活动的扭曲作用相对较小。个是高税率(th)

 ,

  (4)

 实际上, 拉弗曲线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说明, “任何单一生产要素的课税率发生变动, 将影响其市场活动参与能率发生变动, 将影响其市场活动参与能力。

 这进而会依次影响经济产出和税收基础。

 ”

 2、 拉弗椭圆

  tL

 Q

 P

 R

  --

 --

 --

 IRL2

 a

 -

  b

 IRL1

  S

 tK

 图中的各个椭圆代表政府财政收入的等收入线(Iso Revenue Line, IRL),从外向内表示政府收入的不断扩大, 如从 IRL1到 IRL2表示政府收入增加。横轴表示对资本收入课税的税率(tK), 纵轴表示对劳动收入课税的税率(tL)。

 不同税率组合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关系 第一, 在PS区间, 两个税率均在正常区间变动, 其特点是固定其中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 就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提高另个税率, 就可以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

 例如, 在a点提高资本税率, 或在b点提高劳动税率, 都可以使政府财政收入从I RL1上升到I RL2。

  第二, 在PQ区间, 劳动税率进入了 它的禁区, 保持资本税率不变时提高劳动税率就会造成政府收入的下降, 如在I RL2上提高劳动税率就会使政府收入从上提高劳动税率就会使政府收入从I RL2下降到I RL1。

 不过, 保持劳动税率不变,提高资本税率则仍然可以提高政府收入。另外, 无论在何种收入水平上, 只有按相同方向变动两个税率才能保持该政府收入水平不变。

  第三, 在QR区间, 两个税率都进入了 它们的禁区, 无论固定哪一个税率而提高另一个税率都会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若另个税率都会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 提高一个税率必须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行。

 在这一区间里, 只有固定一个税率, 同时降低另一个税率才可以使政府收入提高。

  第四, 在RS区间, 资本税率进入了 禁区,保持劳动税率不变, 提高资本税率必然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而保持资本税率不造成政府收入下降; 而保持资本税率不变, 提高劳动税率则会使政府收入上升。如若保持政府收入水平不变, 两个税率必须(在如PQ区间那样)

 按相同方向调整才行。

  以上分析说明了 政府税收政策协调的一般原则, 主要是尽量避免政府的税收行为进入它的禁区。为进入它的禁区。

 (三)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个人的净收入为 Y, 这里闲暇被定义为 L0-L, L 是工作时数, L0是总可得时数。

 假定函数 U (Y, L0-L)

 拟凹(即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连续可导对严格递增对严格递减连续可导, 对 Y 严格递增, 对 L 严格递减。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 个人预算约束为:

 在没有税收的情况下个IwLY+= (5-1) 个人的选择可用几何方法表示。

 图 5-1 中的 P 是税前均衡点。

 劳动时数的选择因人而异, 随工资 w、 其他收入 I 和 U 代表的偏好而变化。

  wL+I

  图 5-

 比例所得税对工作时数的影响

 (wL+I)(1-t)P 收入效应 P″P′

 替代效应净收入税后税前闲暇

 税率为 t 的比例所得税使预算约束变为 :

 MLtIwLYt+≡−+=ω)1)((

 (5-2)

 这里ω代表税后工资率, M 代表税后其他收入。

 所得税效应可分两步考虑。

 首先考虑税收导致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 它使预算约束线下降。

 根据传统的假设, 闲暇属正常品) 0/(∂∂ML, 因而预算线下降使劳动供给增加。

 闲暇价格的下降, 可能使人减少劳动供给, 多消费闲暇,这两种效应分别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我们考虑效用函数:

 )()(),(021LLuYuLYU−+=

 (5-3)

 代入预算约束(5-2)

 , 个人使下列等式最大化:

 )()(ω)(021LLuMLuLx−++≡

 一阶条件是:

 0)(2′1′=−=′uYuxω (5-4)

 这里 u′ 表示 u 的一阶导数(u″ 表示 u 的二阶导数)。将等式 (5-4)

 对ω再次求导, 得:

 11′212)(ωuLuLuu′ ′−−=∂ω∂′ ′+ ′ ′ω

 附:

 推导对ω再次求导:

  0)(211=∂∂•″+∂∂•″•+′ωωωLuyuu

 ω∂ωω∂ ∂•+=∂LLy 0)(211=∂∂•″+∂∂•+•″•+′ωωωωLuLLuu11′212)(ωuLuLuu′ ′−−=∂ω∂′ ′+ ′ ′ω

 通过整理, 得:

 )])((ω1 [1′)/ω(ω1′121uYuYLuLLLuLu′ ′−−−=∂∂′ ′+′ ′ωω (2-5)

  二阶条件保证等式左边括号内的式子为负(即 x″ )

 。

  等式右边的式子11′1ε≡′ ′−uYu

  (5-6)

 乃是收入的边际效用弹性。

 税后工资的劳动供给弹性是正还是负取决于1ε和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之积低于还是高于 1。

 税收对家庭次要工作者的决策影响 前面我们的讨论仅限于工作时数的决策。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 个人对工作时数的控制是有限的, 个人的决策主要是决定是否工作? 我们可以用前面分析过的劳动作与退休。

 那么, 所得税的实施同样会带来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一方面, 源于税后工资的减少, 从而人们会倾向于选择退休, 减少工作, 这是税收的替代效应; 另一方面, 人们的收入减少, 从而感到无力支付“退休” 这种正常品, 因此选择工作, 减少对“退休”的消费, 这是税收的收入效应。闲暇模型来分析工 我们可以用前面分析过的劳动——闲暇模型来分析工

 这种是否参加劳动的决策对家庭中的次要劳动者更为重要, 因而产生了家庭决策问题。

 家庭就业选择是使下面这种形式的福利函数达到最大大:

 )()()(2031021LLULLUYUU−+−+= 这里, L1和 L2分别代表家庭主要工作者和次要工作者的工作时间, Y 是家庭总收入。

 在比例所得税情况下(无其他收入):1 (Y=))(2211LwLwt+−

 选择 L2=0 的一阶条件为:02≤∂∂Lu 1′2)1 (uwt−≤3u ′

  在该式严格不等时 L2=0。

  五、 税收对我国劳动供给影响 目 前我国农业劳动力所承担的税负近似人头税——一次总付税,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收入效应上。

 考虑到税收的收入效应一般使劳动供给增加, 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减少, 农业税往往导致农民的劳动供给增加。往往导致农民的劳动供给增加。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仍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 免征额过低, 结果使中低收入阶层承担相当比例的税负。

 第二, 实行单一分类税制, 对于收入来源多、 综合收入高的阶层, 由于费用的多次扣除实际承担相对较低的税负——实际税率较低, 使得税收的替代效应减少。

 加之目前我国的居民的收入水平整体偏低, 即使“富人” 对收入的偏好大于对闲暇的偏好。

  农民的税费负担重与我国的财政体制有关 94年的分税制财政改革加...

篇二: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

审计全国流通经济 79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及管理建议李成菊(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金鼎商业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   摘要:伴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策集合。当前,税收优惠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经济调控作用,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内容过滥、形式过多、种类过杂、管理不规范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财税改革的目标,要求落实“统一税制、公平税负、促进公平竞争”的原则,基于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清理现有的不合理的税收优惠成为了本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税收优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税收优惠产生的经济效应,提出切实可行的清理现有税收优惠的目标与思路,并基于此建立有效的税收优惠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税收优惠管理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税收优惠经济效应;税收优惠清理;税收优惠管理制度中图分类号:

 F810.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 (2017 )

 32-0079-04一、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和特点税收优惠是指为了配合国家发展的基本目标,政府相应采取的税收激励和照顾措施。具体而言,税收优惠是一种减轻某些纳税人应履行的纳税义务的制度安排。从本质上来说,税收优惠是一种宏观调控手段,是税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十分繁杂。从文件数量来看,自1980年10月28日第一份文件出台起,截至2015年5月 31 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法规库的检索,共有 1483条有关税收优惠的规范性文件记录,这些文件的具体出处不一,法律位阶不同,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政策体系。当前,我国的税收优惠体系表现出以下三大特征:1. 涉及的税种广、优惠的形式多、覆盖的行业相对集中从税收优惠涉及的税种来看,我国的税收优惠已广泛覆盖了各个主要税种。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及企业所得税这三大税种积聚了大量的税收优惠条例,超过总量的2 / 3 ,其次则是个人所得税以及关税,二者的税收优惠条例之和约占总量的1/ 5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税收优惠的结构与我国的税制结构基本保持一致。从税收优惠具体的形式来看,我国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税率优惠、税基优惠、税额优惠和时间优惠。税率优惠即对合乎规定的企业给以较低的税率来减轻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目前,这种方式是最普遍的;税基优惠则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缩小计税依据来减轻纳税负担,这在所得税的优惠条款中较为常见;税额优惠是指通过直接减少纳税人应纳税收总额的方式来降低税收负担,这是最直接的优惠方式,从广义上而言,财政补贴也可以视为一种税额优惠;时间优惠指的是通过推迟税款的缴纳时间来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这一方式建立在货币的时间价值这一理论基础之上。这四种优惠类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一项具体的税收优惠往往都是四者的选择性组合,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从税收优惠分布的行业来看,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集中在以下三类行业:一是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安全的基础行业,主要包括农林渔牧业、能源矿产、交通运输行业;二是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行业,如高新技术行业、金融服务行业;三是关系到社会民生的行业,如科教文卫行业、民政福利及社会保障事业等。不同行业的受惠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这种行业分布格局体现了我国各级政府对于稳定、发展与民生的重视。2. 区域性优惠广泛存在,效率与公平问题突出从税收优惠分布的地域来看,我国的税收优惠可分为全国性优惠和区域性优惠。前者多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并经由国务院批准执行,如最近的财税〔 2014 〕 36 号文决定对于文件中列示的公益性社团给予捐赠所得税前扣除的资格,不过这类优惠的数量非常有限。后者则多由省、市两级的地方财税机关制定,并报由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后执行,这类税收优惠数量非常多,并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地区:一是直辖市及经济特区;二是沿海、沿江及边疆开放城市;三是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保税区。虽然近几年来,针对中西部贫困地区、东北、内蒙老工业基地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开始逐渐增多,但总体上,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级经济战略地区仍享有更多的税收优惠。这里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区域性税收优惠的广泛存在,使得统一的国内市场在实际上形成一个又一个的政策洼地,极大地干扰了市场对资源的分配机制,不仅违背了税收中性原则,而且滋生了税收套利行为;而我国税收优惠的区域分布格局明显有利于相对发达地区,不利于相对落后地区,这严重违背了公平原则。3. 税收优惠制度化建设不完善,规范性较差、随意性DOI:10.16834/j.cnki.issn1009-5292.2017.32.043

 会计审计80       全国流通经济较强从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来看,目前,我国的税收优惠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原则性规范缺失、价值性规范不足、表述方式不严谨、基本要素不完备,税收制定程序不规范、内容不合理。这一系列的问题也直接导致了相关政策在执行环节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另外,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往往呈现出“运动型治理”的特征,例如,随着国家减轻中小企业负担这一施政理念的提出,近两年,从国家到地方的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井喷的现象。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税收优惠体系呈现出形式多样、广泛覆盖各个税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主体上差异较大的特点。税收优惠存在效率与公平问题、制度化建设的问题构成了国家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的主要动因。二、税收优惠政策的经济效应1. 自我补偿效应税收优惠最直接的影响无疑是税收的减少。如果税收优惠力度较大的话,很可能导致政府无法筹集到足够的收入,财政负担加重。然而,如果从一个更长的经济周期来考虑,我们会发现,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在减少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自我补偿的机制。税收优惠自我补偿机制的基本理念由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茨提出。他认为,税收收入的减少,可以通过收入的增加与储蓄的提高得到完全的补偿。具体而言,如果税收优惠作用在流转税上,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便能有快速且有效的降低成本。当成本下降时,市场主体有意愿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市场主体也有能力将更多的经济资源投入到创新研发,通过提高产能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最终,这两种做法都扩大了社会供给增加;如果税收优惠作用在所得税上,当其他条件保持不变时,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再分配,即政府将部分税收收入转移到纳税人身上,从而提高了社会投资与消费倾向,扩大了社会需求。随着一个地区供需的提升,当地的经济增长最终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弥补税收优惠带来的收入损失,形成自我补偿。税收优惠的自我补偿效应是通过“税收激励—供需增长—经济发展—财政增收—补偿损失”这条路径实现。自我补偿效应的存在说明了税收优惠的可行性,即政府有动力设计税收优惠制度,因为从长期来看,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潜在的收益性。自我补偿效应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一项具体的税收优惠所具备的自我补偿的程度。不同的优惠政策所产生的补偿效应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从成本收益角度对税收优惠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其中,收益就是从自我补偿效应的实现路径出发,控制其他因素的变化,来单独衡量税收优惠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并最终以可实现的财政增量来计算;而成本则是以税收优惠导致的财政损失来计算。只有盈亏平衡或者盈大于亏的税收优惠政策才能保证社会福利至少不受损,这是税收优惠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而在有多种可选方案的前提下,应选择能获得最大净收益的税收优惠方案,从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总而言之,自我补偿的程度是一种评判、选择税收优惠方案的重要标准。2. 宏观调控效应税收优惠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财政手段。这一手段之所以能够产生作用,就在于他能够在不同的产业、地域和个体之间制造差异。当理性的经济人为最大化自身效用而做出选择时,这种差异能提供足够的激励使个人选择趋向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而言,税收优惠能起到调节产业结构、调节地区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首先,税收优惠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某些产业给予税收优惠激励,使投资于这些产业的资金得到较高的税后利润,可以刺激资源向这些产业流动,从而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其次,税收优惠在调节地区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目标,在一般性的税制下,通过特殊性的、区域性的税收优惠,能够构造地区性的相对优势,从而刺激资源向这些地区流动,协调区域发展的失衡状态;最后,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和相对弱势的市场竞争主体给予定向的税制优惠安排,如降低必需消费品的流转税率,降低低收入群体的所得税率,提高小微企业的扣除标准等,能实现直接的收入再分配的效果,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宏观调控效应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税收优惠的设计思路是否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如果存在逆目标而设的优惠政策,其合理性就值得怀疑;二是税收优惠的政策效果能否达到预期,即需要了解一项税收优惠在实现既定目标时的有效性。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是要在税收优惠政策制定、实施、改善、清理(结束)的整个循环过程中引入政策效果评估的理念,从而保证政策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取得预期的效果。否则,税收优惠政策的宏观调控效应可能难以体现,甚至可能出现反向的负面效应。3. 地区竞争效应税收优惠的实质就是一种经济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能很大程度上改变或者影响市场主体的决策,并最终改变地区间的利益分配格局。税收优惠的区域性差异会影响一个地区对经济资源的“吸引力”的强度,引致经济资源的空间流动。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哪个地区拥有数量更多、力度更大的税收优惠,往往就意味着对资源拥有更强的“吸引力”。因此对于一个地区的政府而言,税收优惠就是一种制度红利,而对这种制度红利的争夺就形成了地区竞争效应。事实上,一个地区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往往不单纯是出于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获取政府间竞争优势的需要。在我国,由于地方政府没有制定、变更税收法规的权力,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必须经由国务院批准才可

 会计审计全国流通经济 81     执行,因此我国税收优惠的地区竞争就演变成为一场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讨”政策的“政治锦标赛”。地区竞争效应同样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竞争的程度问题。目前,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都表明,适度的地区竞争能对国民经济带来很好的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利用差异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塑造、优化本地区的相对区位优势,引导资源流向本地区。而当各个地方政府都参与到竞争中,那么要素的流动性与经济的活力就得到了保证。因此,适度的地区竞争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然而这种竞争一旦过度,就会出现很多的负面影响。假设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不加以任何控制,那么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每个地方政府都有制定相对其他政府数量更多、力度更大的税收优惠的倾向。最终,地方政府间的博弈所达到的均衡将是每个地方的财政收入都将急剧收缩,直到触及刚性财政支出需求这一临界点。这样的竞争结果虽然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受惠对象的利益,但是财政收入的过度收缩必然导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在质与量上都出现明显下滑,这将触动了公众的利益。从这个角度来看,过度的税收优惠为公共利益向私人利益的输送提供了有效途径,这不仅带来了社会福利的损失,也带来了权力寻租的空间,危害了社会公平。而过度竞争导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为了避免失去任何吸引经济资源的相对优势,地方政府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容易脱离本地的实际需求,表现出很强的盲目性和从众性,最终导致本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不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依靠政策红利得以继续生存,同时地区间税收套利空间的存在不仅没有修正,反而是降低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总而言之,要避免消极的地区竞争效应,就必须控制地区竞争的程度。而要控制竞争的程度,就必须明确税收优惠的边界,明确税收优惠可以涉及的广度与深度。确定政策边界是一个重要的法律规范性问题,一个好的解决思路能使得基于税收优惠的地方竞争在最大程度上发挥积极效应、避免消极效应。4.小结税收优惠的自我补偿效应、宏观调控效应是普遍存在的,要充分发挥这两种效应,并让其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就必须对税收优惠政策做出条件的限定,包括引入成本收益分析、政策效果评估,选择带来能带来社会福利的、能实现政策目标的税收优惠政策,避免不必要的、无效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的地区竞争效应存在的前提是有足够多的地方政府,并且每个地方政府在税收优惠问题上有一定的参与权(不一定是决定权)。这个前提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因此有提出、讨论地区竞争效应的必要。让地区竞争效应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保证良性的地方竞争,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建设,明确税收优惠的边界。三、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建议1. 清理不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我国税收优惠体系非常庞杂,具体政策良莠不齐,这就导致税收优惠的自我补偿效应、宏观调控效应和地区竞争效应或不足或过度,没有起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同时,大量的税收优惠及其频繁的变动,使得征纳双方都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梳理、理解这些政策,大大增加了税收征纳成本。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当前的税收优惠进行一次全盘式的清理。清理税收优惠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同样也是本届政府财税体制改革中明确指出的重要工作。...

篇三: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

1浅析税收政策的社会经济影响马小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摘微观经济利益之间的博弈。

 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要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必然会考虑税收政策的影响。

 广为流行的纳税筹划,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国家宏观经济利益与企业关键词 税收政策; 经济主体; 利益主体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确定的税收工作的指导方针及相应的税收措施。

 税收政策的特点是:

 税收政策是指导税收法令制度和开展税收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行为准则。

 它的内容包括影响税收总量变化的增税、减税、中性、税收支出和调控经济的税收政策,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结构、总量和收入分配的调节上,它的目标主要是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保证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变化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的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已是箭在弦上, “宽税基、低税率、保持所得税中性”的改革思想已经达成共识,它同时也符合世界所得税制发展的潮流。

 税收核算与会计核算分离是由于双方的政策目标不一致引起,这种目标在今天不可能统一,在未来也不会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双方不存在共性。

 笔者认为寻求共性、分析差异才能更好地规范会计活动。一、税收政策目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一)

 税收协调及表现形式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种财政政策工具,税收政策与其他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起着调控、引导、制约的作用。现代税收政策的目标, 已不再是为了单纯取得财政收入而征收,它还涉及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诸如经济的稳定增长、资源的合理配置、 收入的公平分配、 增加就业、 消除或削弱通货膨胀等。

 税收政策要服务于一定时期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税收政策目标也应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相一致。因此, 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政策的理想目标包括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均衡、经济结构的协调、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四个方面。(二)

 税收政策目 标对资本市场公平配置的影响现代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并且仍将证明,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但市场并非万能, 也还存在着许多缺陷, 市场对某些经济现象亦常常显得无能为力, 需要由市场以外的力量加以弥补或矫正。

 税收调控就是有效的外部力量之一。

 税收的操作主体是国家, 因而税收政策的制定及其运用体现着国家的宏观目标与偏好,从而国家运用税收引导经济发展,调节经济运行时, 有着其他各种经济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调控力。

 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利用了税收减免政策来吸引外资的注入, 现在进行西部大开发, 国家仍然可以让税收政策成为一个经济杠杆来引导资源的配置。(三)

 税收政策目 标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税收政策目标是国家要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的实施所期望达到和实现的目 的, 是税收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现代税收政策目标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为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能够克服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刺激经济的更快发展,从长远看会使财政长期增收。

 而企业如果因为增值税的改革能够更快地收回资金,必然会自 动加大资本性投资的支出,不断提高企业利润目标和营运能力。

 另外,在资本市场中,投资和融资的方式多种多样, 按照投资和融资的收益形式与所承担的风险程度不同,投资可分为安全性投资与风险性投资两大类,前者如银行存款, 后者如股票购买。

 国家可以通过对不同的投资和融资方式采取不同的税收政策来引导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二、税收政策的 “刚性”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是其必然的行为目标。

 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税款的支付是企业现金流量的净支出, 是企业既得经济利益的一种丧失。

 因而, 税收是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经济变量。

 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法规,在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同时, 也为企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现行税法对此大都予以认可,为企业在这些框架和各项规则中的会计选择提供了空间。

 而不同会计政策选择下的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会形成税负不同的纳税方案。

 因此, 从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 企业具有利用会计政策进行纳税筹划的内在动机, 只要在税收契约中承认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某些原则和方法,允许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以及能利用会计资料作为计税的依据, 那么企业都会充分利用征税方会计信息的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对涉税会计事项进行筹划, 以谋求自身税收利益的最大化。

 但是我们不能忘记, 国家出于财政目 的或者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般会通过税收政策来体现国家意志。

 由于国家税收政策的刚性要求,税法往往无视会计理论的要求,在税务处理中限制或者增加会计方法的选择机会。

 如税法中有关利润、损失以及不允许按物价水平调整会计数据的规定,会阻碍会计摆脱历史成本计价的束缚, 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加大了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 必将导致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核算的差异更大。

 而某些税收优惠政策 (如投资税收抵免、研发费用和购买国产设备的抵税等)

 ,又会背离一般会计原则。三、不同的经济主体对政策需求的分析由于税收政策的 “刚性”要求会对会计核算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不仅按会计准则进行业务处理, 还需要在提交财务信息报告中慎重考虑是否符合纳税规定,申报纳税时也必须进行复杂的项目调整。

 资产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上,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实质重于形式、配比等会计基本前提与原则,将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但是由于税法与会计规则在目的与服务对象等方面的差异,税法不完全遵从会计原则,因为某些会计原则 (下转 73 页)财税金融

 473缺乏激励措施。三、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几条路径(一)继续推行股份制改革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不仅有利于筹集资金、 发展生产, 更重要的, 它是一种全新的国有企业制度。

 它从产权关系入手确立了企业不可剥夺的经营自 主权, 并由此构成企业的经济基础, 使企业能够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 我们要有计划、 有步骤、 有区别地对现有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追求国有资产的最佳效益。(二)实行授权经营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对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可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和管理。

 这种办法就是通过国家与企业或企业集团协商, 规定在一定时期内若经过努力得到了较多的利润,可以多留一部分在企业,用于企业发展。在承包期内,国家只保留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权。

 但应当明确,承包期内通过自我积累所增加的固定资产所有权仍为国家所有,而日 常的经营、 管理和处置权等, 全部留给企业, 并由企业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严格责任,实现权、责、利的有机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当然,这种授权经营与过去的承包制有着意义上的不同。在施行时还要注意国有资产的贱卖问题,要确保经营权的公平、公开、公正拍卖。(三)实行国有资产民营化管理实行国有民营,使经营者既承担资产的投资风险,又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经营者能够自觉、 合理、 有效地经营国有资产。

 这一方式,在国有小商业企业这块试验田已经结出了硕果,现在又很快在工业企业运用。

 具体办法是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通过契约方式有期限地租给个人经营。

 国家、 集体仍依法行使其财产所有权, 承租人则在承租期限内享有租赁企业财产的使用权。

 由于承租人投入了自筹的资金和风险抵押金, 因此他完全掌握了资产经营权,同时由于租赁企业的经济效益、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与承租者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承租人就更加注重改善经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四)实行产权转让所谓产权转让就是指财产所有权及其所包括的财产占有权、支配权及利益分享权在不同所有者之间的转让。这种产权转让,首先是在国有企业之间通过兼并取得的。

 近几年来, 产权转让无论是在数量上、形式上,还是在转让主体及转让范围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

 通过产权转让, 实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利于企业摆脱行政干预, 自主经营, 提高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 实行产权转让是搞活国有企业的一招妙棋, 它必将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毛程连.国有资产管理新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阮班会.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思路[J].中国财政,2007, (3)

 .(上接 61 页)不利于保全税收或体现政策导向。

 而且,会计原则的使用越来越多地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这种判断含有一定的主观成分,有时并不能被税务部门所接受。

 所以,新会计准则中对确认的新规范,在体现会计基本前提与原则的同时,也扩大了与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一)

 微观经济利益主体对税收政策的需求我国目前财务会计的最高法律为会计法, 企业会计准则是根据会计法制订的。

 会计法、 会计准则的根本目 的是要求企业管理当局为会计报表使用者提供真实、 有用的会计信息。

 税法的根本目 的是保证国家依法征税,及时足额地取得税收收入。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政策有相冲突的地方, 从微观经济利益主体而言, 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自 身的利益最大化那是毋庸置疑的, 但更多的会计核算者也希望会计核算的口径与税收核算的口径不要差距太大, 降低会计核算的成本和会计期末纳税调整的难度。

 也就是说, 微观的经济利益主体一般是希望税收政策与会计政策更一致为好。(二)

 宏观经济利益主体对税收政策的需求税收是企业和个人为一个文明社会而支付的费用。

 政府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所需要的开支,除了借款,就是税收。因此,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税收就像开会、排队一样不可避免。由于税收具有调整资金流向的作用, 国家作为宏观经济利益主体需要利用税收政策来进行调控。

 但是, 由于税收政策涉及面广, 且遵循税收转嫁的一般原理, 因此, 税收政策必须考虑市场的供需情况慎重选取。

 税收取之于民,因此,任何一种税费的出现, 都意味着纳税人负担加重。

 一般而言, 税费总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每当名目 繁多到了某种程度,特别是主管税收的机关都无法忍受的时候, 总会来一次税费合并, 但过不了多久, 征税机关就会 “遗忘” 现行的税费是由原来的各种杂税合并而来的历史,于是原来的税费就会改头换面甚至直接回来。

 从历史上看,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从免役法到一条鞭法再到摊丁入亩,历次税费改革无不是想避免重复征税。

 但每次并税都实际包含了以前所有的税负,所以从宏观经济利益的角度去讲,税收政策的目标是不能变的, 但税收的计量方法和会计核算的政策是可以进行协调或缩小差异的。参考文献:[1]黄双全.浅议新的所得税政策调整对我国税收和经济的影响[J].现代企业文化 (理论版)

 ,2008, (17)

 .[2]徐华中.会计政策与税收政策在负债方面的差异[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 (4)

 .[3]戴德明.会计—税收差异与所得税避税行为[J].财务与会计,2007,(3)

 .财税金融

篇四: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

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 o 卷第4 期经济理论20 10 年12目l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S C H O O L O Fc .P .cG U IL INM U N IC IP A LC O M M IT T E EE c o n o m icT h e o r yD e c . 20 10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周品爱(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学教研室, 广西桂林54 10 0 3)・:

 .[ 摘要]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具有双刃刽效应。

 地方政府执行国冢税收优惠政策的取向在一定程度上?j影响若地方经济发展, 甚至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因此, 地方跋府应根据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发展:

 :

 ;趋势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促进地方经湃更好更快发展・_ _ :。

 = 、 。。

 :

 - 。

 j。j:

 - :

 jj:

 蔓[ 关键词]税收优惠政策; 双刃剑效应; 税收政策取向・[ 中图分类号]F S l0 . 4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7 1—17 50 ( 20 10 )0 4 —0 0 4 4 —0 4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杠杆,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我国沿海和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轨迹中, 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发挥税收优惠政策调控作用。

 这给我们当前探寻调整好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一、 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效应税收优惠政策是税收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国家在总的税收政策不变的前提下, 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或适应某些特殊情况的需要, 对某些课税对象、 纳税人和地区给予照顾或鼓励而采取减轻或免除税收负担的措施。

 其实质是财政通过税收, 将纳税人应纳税额的一部分或全部“让渡” 给纳税人的财政性措施, 它是我国主要的税收支出形式。

 当然, 政府实施税收优惠并不是一种随意行为, 而是政策的需要, 为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下, 税收优惠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改革初期是我国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的一个高峰期。

 为了大规模地吸引外资,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适时、 分阶段出台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1. 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 促进了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

 过去, 我国实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各种不同税收优惠政策, 为外资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投资环境, 吸引了一批外资来我国投资, 外资的进入,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的改善,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也从无到有,而且还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2. 催化了市场经济体系的发育和完善。

 我国在市场经济初期, 经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和促进技术进步、 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从而达到协调并弥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实施效果中的某些不完善之处, 发挥“微调” 作用, 间接地矫正市场失灵。

 尤其是在市场机制内, 收入的初次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 政府运用税收具有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介入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 通过税制上的安排, 如废除农业税、 免征牧业税、 提高个体经营者纳税起征点等税收优惠政策把资金再分配给那些应该增加收入的群体, 充分发挥税收“自动稳定器” 和“人为稳定器” 的功能。3. 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积极引导投资方向。

 通过采取各种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鼓励企业投资于国家[ 定稿日期]20 10 —11—26[ 作者简介]周品爱( 19 60一), 女, 广西桂林人,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经济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 副教授, 近期研究方向:

 财政与税收.4 4万方数据

 急需发展的行业, 如在软件、 通信、 家电、 汽车等行业采取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 引导并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 缩短了我国在这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刺激了一些新型行业的发展和一些工业企业迅速更新换代,对我国产业政策的调整起到了良好的配合作用。4 . 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

 改革初期政府运用布局经济学, 采取了多种倾斜于东部地区财政、 金融、 税收等政策。

 其中税收政策的东向倾斜在我国区域问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快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

 如深圳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

 另外, 国家还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发展西部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缩小地区差距、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5. 实施出口退税政策, 推动了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消费、 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的出I= 1退税政策,推动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飞速发展, 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促进我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 并增加国家外汇储备。6. 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我国综合运用税收政策, 采取了结构性的减税政策, 包括增值税转型、 增值税起征点调高、 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 高新技术企业减税、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 再就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有效地应对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从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然, 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和谐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实施成本。

 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存在着不少消极作用。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 有悖于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 一是要求税收主体必须依法律的规定征税; 二是要求纳税主体必须依法律的规定纳税。

 而我国税收优惠过多,法定税率重而实际税率轻, 法定税率与实际税率差距很大。

 过多过繁的税收优惠使得我国担负着重税负国家之名却只征收微薄的税款。2. 税收优惠政策效果的削弱。

 目前我国已实行的税收优惠, 主要是体现在扶持地区、 产业、 保护性方面的税收优惠措施。

 而这些税收优惠遍及各个税种和各行各业, 项目繁多, 导致税收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囡品爱:

 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曩的影响中共桂林市委党狡学报第4 期统计和衡量控制非常困难, 这种“普惠制” 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了税收优惠属于个别照顾的本来面目, 使实际规则紊乱, 国家政策的调控措施得不到有效发挥, 效果被削弱。3. 加剧了地区间税收优惠政策的竞争, 不利于鼓励公平竞争。

 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吸引资本、 人才和技术等资源流人该地区, 使经济活力增强。

 而资本、 人才、 技术等资源是有限的, 这就产生了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而这种竞争是以“税收优惠” 为基础的资本、 人才、 技术等资源竞争, 竞争的结果会造成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 出现应收未收现象, 给国家造成损失。4 . 税收优惠主要采用税收的直接减免, 易造成投资行为短期化, 不利于我国投资结构的良性发展。我国在税收优惠的操作上基本采用降低税率、 定期减免、 再投资退税等直接优惠措施, 这种形式主要适应于盈利企业, 而对那些投资规模大、 经营周期长、 获利小、 见效慢的基础设施、 基础产业、 交通能源建设、 农业开发等项目的投资, 其鼓励作用不大, 没能很好地体现出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

 而且直接减免优惠的操作容易造成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5. 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导致对税收公平的损害,不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

 税收减免会被少数纳税人利用来偷税和避税, 导致税收收入的流失。

 实际上税收优惠政策对享受税收优惠的纳税人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也会对不享受优惠政策的纳税人产生逆向作用, 导致社会效率损失。二、 地方政府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取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决定税收, 税收又反过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但从我国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看, 影响经济发展除了税种、 税率等税收法律法规和可预期的税收政策规定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地方政府对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的取向。事实上,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 政府的税收政策取向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甚至左右着经济发展的步伐。

 当然, 国家的税法和税收政策在全国是统一的, 当前我国税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 税种的立、存、 废和税收政策的解释权也基本上统归于中央政府, 省级地方政府享有很少的税权。

 虽然税法是刚性4 5万方数据

 中共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4 期。

 。

 。

 。

 。

 。

 。

 ‘‘。

 。

 。

 。

 。

 。

 。

 。

 。

 。

 。

 。

 _ - 。

 _ 。

 。

 。

 。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_ _ _ 一经济理论20 10 年12目的, 但税收政策的执行却是弹性的。

 由于经济基础、资源禀赋、 文化传统等等的不同, 各省市地方政府在实际执行时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实际上, 由于一定时期内税种、 税率是一定的, 影响政府税收规模的大小就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个是税源即政府据以征税的税基的大小; 一个是政府执行税收政策的取向, 即地方政府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是偏紧还是偏松。

 而这两个因素实际上是互为因果的,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初期, 一个地方的税源多寡与当地政府施行何种税收政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税基宽、 税源充沛的地方, 一般情况下, 地方政府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往往偏松。这是因为我国各地( 区)的税收任务实际上是一个计划数, 税源丰富地区, 由于年度税收任务完成不会存在困难, 甚至可能提前完成任务, 为了防止下年税收任务增长太快, 富裕地区往往运用自有财力“放宽” 中央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不自觉地放松。

 征管力度” ,技术性和策略性地采取“以财养税” 等手段, 这也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共同现象。

 而对税基窄、 税源紧张的地方, 由于完成税收任务有困难, 地方政府执行国家的税收政策往往偏紧, 在执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时不积极、 不主动, 甚至人为给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设置附加条件, 拔高门槛。

 以至于出现税收优惠政策在中央“雷声大” , 在基层“雨点小” 。

 对纳税人而言, 税收优惠政策形如“空头支票” , 只能“望梅止渴” 。

 极少数地方政府和税务机关迫于税收任务的压力, 采取“杀鸡取蛋” 、 “竭泽而渔” 的办法, 个别地方还可能多收税、收过头税。

 于是,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有令不行的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时有出现。另外, 我们在现实中还会发现, 税源丰富地区, 执行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偏松并没有减少该地区的税收收入。

 这是因为执行“宽松” 的税收政策, 能给本地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不仅能在市场竞争中“活下来” , 而且促使其尽快“长大” , 从而提高了该地区企业的积累能力和发展后劲,使该地区生产规模扩大, 并导致资本、 高素质劳动力和信息技术等相关资源的流入, 这样就容易形成产业链,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地方涵养税源。

 因而地方税收收入的总规模不仅没有减少, 反而由于经济繁荣和充沛的税源而稳步扩大, 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税源的进一步扩大, 从而实现企业做大、 地方经4 6济发展、 税源充沛的良性循环。

 可见, 丰富的税源带来足够的地方财政收入, 有能力用自己的财力“放税( 水)养余( 鱼)” 。

 在执行偏紧的税收政策的地方, 其地方税收收入的总规模虽也有增长, 但增长有限, 由于执行偏紧的税收政策, 企业资本回报率降低, 影响了市场主体的投资收益预期, 进而影响着本地居民的创业信心、 外来投资者的投资选择和企业再投资扩大生产的偏好。

 由于资本投入规模缩小, 反而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税源的扩大, 使经济增长乏力, 经济发展放缓, 税源进一步紧张, 从而形成一种越穷越收、 越收越穷的恶性循环。

 可见,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执行税收政策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三、 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更好更快地发展地方经济首先, 我们必须明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税收政策取向的调控重点。

 “十二五” 期间, 我国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在这种经济发展的要求背景下, 经济发展方式由规模数量扩张向效益质量提高转变, 税收优惠政策也必然会将以数量规模扩张为税基的增值税、 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增速放慢, 而以效益质量为税基的企业所得税增速则会加快; 以区域优惠为主、 产业优惠为辅逐步向以产业优惠为主、 区域优惠为辅方式转变; 由困难性、 照顾性优惠为主向鼓励性、 引导性优惠为主转变。

 这是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展方向。

 只有明确这个大方向, 才能发挥税收优惠政策调控功能的作用, 为地方经济服务。其次, 利用已经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 调整好地方经济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比如, 我们通过桂林市税收收入结构数据可以看出, 目前桂林市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20 0 9 年桂林市增值税、 营业税占全年税收收入比重分别为11. 6%、22. 4 %, 这说明桂林市第一产业发展较慢且规模小。二是桂林市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20 0 9 年桂林市企业所得税占全年税收收入比重11. 5%, 这表明桂林市高附加值企业少, 企业盈利水平不高。

 三是经济发展方式不尽人意。

 20 0 9 年桂林市房产税、 耕地占用万方数据

 周品爱:

 税收优惠政策对经济发襞的影响中关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第4 期税、 契税占全年税收收入比重分别是6. 6%、 8. 8%、性。

 宏观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时有出现, 税收优惠政策15%, 这也说明了桂林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税源建设的调整也要相机而行, 如果过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不理想。

 因此, 桂林市有必要利用目前我国已出台的期, 就会造成“资源浪费” 。

 比如20 10 年1月 1日至税收优惠政策, 引导企业调整好经济结构、 转变桂林市20 10 年12月 31日我国对微利企业所得税减按10 %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利用国家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调所得税率征收, 这一税收优惠政策与法定所得税税率整好经济结构。

 比如利用国家对从事公共污水处理、25%相差很大, 实施时间为20 10 年全年。

 另外, 国家公共垃圾处理、 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企业所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