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合文秘网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计划 >

加拿大社区学院研究生课程计划的分析与借鉴

作者: 浏览数: 关键词: 加拿大 借鉴 研究生课程 计划 分析

摘 要: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生专业证书教育课程具有课程目标定位准确、课程开发源于职业岗位、课程注重知识拓展、课程突显综合能力等特色。借鉴其经验,提出以技术层次开展课程目标定位,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展课程设计,以理论实践一体化开展课程教学,以综合能力培养开展课程实践的观点。

关键词:加拿大;高职研究生课程;课程特色;课程借鉴

以社区学院为主导的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除开设两年或三年制大专文凭全日制教育之外,还开设了不授于学位的一年制研究生证书专业教育。如乔治布朗学院(加拿大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学院)早在1992年为适应加拿大与东南亚各国贸易的不断扩大,开设了“东南亚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证书专业班,学生结业后从事与东南亚各国的国际贸易。目前该学院已向大学本科和高职毕业生开放多种专业一年制的研究生证书专业班,旨在完善学生在专门行业领域的高级技能和管理能力。虽然它是一种“不正宗”的研究生教育,学制、学位与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也不同。但是,分析加拿大高职教育研究生课程,有利于我国高职教育学制改革,有利于高职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地位。

一、高职研究生课程案例

作者通过对加拿大社区学院的考察,发现研究生证书专业大部分为管理类专业,如,会展管理(展览、会议及贸易展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食品营养管理、设计管理、金融策划等。下面以乔治布朗学院研究生会展管理专业课程为例展开研究,分析其课程特色。

专业背景:在加拿大,广阔的资源市场与庞大的进口需求,使加拿大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聚焦与角逐的舞台,国际会展经济乘势兴起,每年以15%的增幅蓬勃发展。[1]会展经济的国际化趋势,促进加拿大的会展业逐步形成了“公众展览与贸易展览互补,国内展览向国际展览融合,行业协会同展览公司共赢,行业年会和行业年展同期”的行业特点。加拿大的会展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发达经济、文明社会和富裕生活的同步资讯平台,参观展览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年人平均每两个月就参观一个大型展览。[2]在加拿大会展业有33,000多个就业机会,产生近30亿加元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层次会展业管理人才。

专业定位:会展业分为三个部分:展示管理、会场管理和供给管理。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能够从事贸易展示和管理、策划和举办。会展业工作职位主要包括协助举办会展、助理经理等;会场管理包括贸易和会议中心的管理以及销售代表或事件的协办人员;会展供给方面的职位如装饰、运输管理、安全管理等。毕业生在企业工作三年后,根据加拿大会展管理组织的规定可以通过考试获得会展职业经理资格证书。

专业课程:研究生会展管理专业招收具有本科或高职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通过两学期的在校学习和八周的校外企业实践,就能进入职业岗位。课程设置主要为专业实务课、专业理论提高课和专业知识拓展课程。课程计划见表一。

表1:乔治布朗学院会展管理研究生证书教育课程计划[3]

二、高职研究生课程特色

从上述研究生证书专业教育课程案例研究分析,归纳该课程有以下特色。

1﹒课程定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用职业名称来描述专业名称,课程与专业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使得课程的定位非常明确。会展研究生证书专业教育定位在培养职业经理,并非培养会展专业理论研究人员,从而进一步突显了课程目标定位,突出了专业性和应用性。而且,课程与职业工作岗位的定位也非常明确和具体,如现代会展管理、会展服务、会议策划、会展设施设备操作等,这也是学习者今后成为会展职业经理必备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

2﹒课程开发源于职业工作岗位。能力本位课程开发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共识理念,职教工作者非常熟悉的CBE(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为导向的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模式是加拿大课程开发的特色。它是在CBE思想指导下的一种课程开发的系统方法。其主要课程观是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与用人单位合作,以能力培养为基础来设计课程计划。在加拿大访问期间,我们听取了乔治布朗学院学院学术/教学负责人Marjorie Mccolm对课程开发的介绍,其课程开发大体可分为市场分析,行业分析,教育分析三个阶段。首先学校与行业学会沟通,成立由会展领域中专家组成的DACUM委员会,确定市场调查内容清单,根据调查结果,对会展业市场和社会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其次,在行业中进行调查,行业分析的一般逻辑顺序:(1)职业分析。(2)工作分析。(3)专项能力分析。最后,由DACUM委员会与用人单位、专家顾问团一起开发并制定课程计划。由此开发的课程计划的最大特点是课程与工作岗位的匹配程度高,岗位针对性强,理论知识的深度符合岗位职位的要求。

3﹒课程设计注重理论知识拓展。课程既贴近职业岗位,培养学生职业工作能力,又注重理论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理论层次,这是加拿大研究生课程的显著特点。从专业培养目标分析,成为会展职业经理,必须掌握本专业涵盖的主要职业工作技能,同时还应当具有交际、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课程计划分析,课程范围几乎覆盖了这个职业的所有工作领域,也包含了理论知识拓展的主要课程。从课程名称分析,每一门课程宽泛的名称但又非常具体化,大多数课程是以工作任务和拓展知识的要求来命名的,如“参展客人交际/登记”、“会展设施设备操作”、“会展服务”等,这些课程非常贴近职业工作岗位,而“会展从业人员交际学”、“人力资源和人际关系学”、“财务管理”、“会展室内设计和后勤学”等课程也是与会展职业经理的理论知识要求相吻合的,其课程内容也兼顾了理论延伸与实际操作。

4﹒课程教学突显职业综合能力。以职业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并非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展开课程教学,这是与通常研究生教育的课程完全不同的。这种课程的显著特点是以职业的能力的综合要求而不是以学科为边界划分课程。判断这种课程合理性的标准并非课程内容的内在知识逻辑,也不是课程的理论深度,而是与这类课程相对应的职业能力模块划分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覆盖了本专业绝大部分工作的技术能力和从事该工作的综合能力,这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研究型人才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课程教学设计原理,大大突出了其课程的能力培养特性,有利于在较短的学制内达到较高的职业综合能力目标。会展管理研究生证书专业安排的谈判实践、销售和营销实践、校外企业学习等课程与职业经理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是相一致的,这说明课程教学设计者非常重视整体的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关注专门化的职业能力。

三、高职研究生课程借鉴

1﹒关于高职教育的类型、层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专家潘懋元将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根据岗位和岗位群设置专业的高等学校称之为职业型高校(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5B),职业型高等学校具有研究生教育(技能型硕士)、本科教育(技能型学士)、专科教育的功能。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历史不长,目前尚无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专业证书教育的形式,借鉴加拿大高职研究生课程,对于指导我国开展多元层次的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0世纪末我国高职教育的大发展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奠定了基础,高职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但是,产业结构的多样性、职业工种的多样性、岗位技术的多样性、学生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不能只有单一的专科层次。我国在办好专科层次和试点本科的同时,应该在优秀高职院校选择技术含量高和服务管理技能要求高的专业开办高职研究生教育,一是提高学历层次,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二是加快高级工、技师、高级服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步伐。理论研究需要高级人才;工程研究需要高级人才;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同样也需要高等技术应用性高级人才,高职研究生专业证书教育为我们提供可能的途径。

2﹒关于课程定位。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有高职研究生教育,但是可以从加拿大高职研究生课程的定位得到启发。职业教育从学徒制到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并进一步从中职发展到高职,其根本动力就是社会对人才的技术能力和理论知识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才的层次划分越来越明显,金字塔型人才梯队决定高职教育的多层次定位,因而课程的目标定位越来越显示其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制造业、服务业是高职学生的主要就业对象,其多样性的职业岗位及其不同的技术要求,需要不同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就决定了不同层次的高职教育需要不同的课程定位,这既有利于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又有利于突出“高等性”。

3﹒关于课程设计。研究发现,工作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是背景与焦点关系,而非线性演绎关系。在学习心理上,高职学生也倾向于在实践基础上建构理论知识。因此,高职课程结构的合理模式应当是建构模式。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高职课程实际上强调的是基础理论,这种课程设计的理论取向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认为课程必须从学科出发,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和某一学科相连,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学科或这个行业的领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这导致人们片面地认为系统的理论是必须的。转变根深蒂固的“基础观”,要看到技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在知识、技能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根据工作任务进行课程整合,打破传统的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体系。吸取加拿大高职研究生课程的经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重点开展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能力是指个体在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有价值的行为总和,它可以有大小和强弱之分。[4]这些行为的形成,与教育中的课程设计紧密相关。能力本位课程在设计思路上就考虑到胜任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直接反映职业岗位或职业角色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这种课程设计一般是经过职业能力分析形成能力目标,再将能力目标的实现转化为课程项目,在项目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课程结构打破传统学科本位的知识体系,不再追求学科体系的逻辑严密性,而是采用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能力单元或能力要素来开发学习模块,设计课程项目,编制项目的训练内容。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能力目标设计、课程模块设计、课程项目设计、能力训练方法设计和考核方案的设计等。其最终课程目标指向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借鉴加拿大高职研究生课程,我们应当大量开发以工作项目为中心的实务性模块课程,在学科性课程的解构中重构能力本位课程,突出以工作任务和工作水平为导向的就业功能,这才是高职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4﹒关于课程教学。我国目前的多数高职课程教学还是延续了传统的以知识体系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教材内容组织教学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尚未摆脱学科体系教学的困境。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没味,到最后什么都不会。虽然许多教师也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尝试,开展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仿真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但是,让每一位教师能够系统的掌握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课程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旨在转变教师课程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促进课程教学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因为课程实际是指学生所接受到的知识、技能,而不是教师有意呈现的。这种课程中心的转移必然导致教师作为知识技能的权威者的角色功能削弱。在课程教学体系中,教师成为学生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的一部分,成为实践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核心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组织一体化课程教学,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改革。

5﹒关于课程实践。加拿大高职课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学习达到能力目标。理论知识不再作为达到目标的唯一标准,取而代之的是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完成反映达到相应能力标准的任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水平。分析会展管理专业课程计划,短短的一年时间,至少有三种形式的实践性课程:渗透型课程,即实践内容渗透在课程教学之中;专门化实践课程,即专项的实践课程,如会展设施设备操作、销售和营销实践、谈判实践等;综合实践课程,如校外企业实践。这就表明其课程安排非常注重实践,这种课程设计整合模式不仅有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保持理论与实践的平衡,而且有利于在有限的课时内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拿大社区学院都与各大高科技公司和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成立了有企业人员参与的专家顾问团,每个专业有一名学术主管或专业技术带头人经常深入企业,把企业的工作经验引入学校。专业教师也经常带领学生进入企业,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课程理论与现场实践,以便使他们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够学以致用,这种课程实践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也是当前我们要重点开展的。

参考文献:

[1][2]加拿大会展——新世纪的新焦点﹒http://www﹒ocanadatravel﹒com﹒

[3]George Brown﹒The City College Full-time Programs[Z]﹒2003/2004﹒143﹒

[4]吴建设﹒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31﹒

相关文章:

Top